大晋太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山铁杉
站在点将台上,世子司马郁拿出名册呈到司马柬面前,却被司马柬推开,一脸冷漠的道,“用不到这种东西,你看着就是了。”
“这”司马郁退下疑惑的看着杨珧,不知道自己哪里做得不对。
“你父王说的对,你看着就是了。”杨珧眼角溢出一滴热泪,很快擦干道,“都在他心里呢!”这一幕让杨珧仿佛看到了二十多前年的情景,当时的司马柬还不是秦王,武帝司马炎亲临宣武场,让司马柬整理核查三十六军的士兵名册,司马柬一看就检校出脱漏谬误,武帝认为他很不一般,在诸子中尤为宠爱他。
后来,司马柬以左将军的身份居住在叔父齐献王司马攸的旧府第,地位尊显颇受恩宠,受到天下人的瞩目。司马柬没有几个弟弟这么锋芒毕露,但对自己的分内之事,从来都不会糊涂,想要欺上瞒下在他这里是存在的,所以他常驻长安之后,谁想要收买他的部下,几乎全部都失败了,他拿贾后没有办法,贾后拿他同样没办法。
一晃多年,世事变迁,当初年幼的司马柬,现在已经成了秦王,华发早生连走上点将台都勉力维持,甚至身体还不如他这个垂垂老矣的
闲散之人。
“本王司马柬,大晋秦王,大将军,录尚书事,都督中外诸军事。今日决意起兵,匡扶社稷,诛杀司马伦一党。司马伦身为王侯,不思报国,反而窥伺神器,擅杀淮南王司马允,不臣之心已经昭然若揭。”司马柬一字一顿的喊道,“
第四百二十八章 横扫三郡
“司马柬这是来拼命的”虽然心中已经有所准备,但是司马柬引兵十万出潼关的消息,还是让司马伦和孙秀心中一颤,估计是一回事,可事情真的发生了那就又是一回事了。
甚至两人心中未尝没有侥幸,以司马柬中庸的为人,也许低头服软不会大动干戈。可他们也不想想,在楚王和淮南王先后因为圣旨出现的矫诏被杀之后,司马柬怎么可能还会相信圣旨,不同于历史上司马柬被司马亮留在长安无法逃出生天,这次机缘巧合之下,司马柬没有被骗到洛阳来,怎么可能被司马伦迷惑。
赵王府的众人久久无言,报信的密探开口道,“小人一路上风餐露宿,终于躲过了潼关守军的盘问,相信这个时候关中大军已经出了潼关。”
“潼关以东就是上洛、弘农和河东三郡,让几个郡守闭关自守,函谷关还在我们手中,司马柬想要突袭洛阳那是做梦。”短暂的惊慌之后,卫将军**便开口道,“来人已经说了,秦王身体日益沉重,此次领兵前来是强提着一口气,禁军西出函谷关和关中大军决战,一战而胜之,司马柬便不足为虑,实在不行可以固守函谷关,一样可以保洛阳无虞。”
函谷关在战国时代,曾经是秦国防守关中的重要关隘,作用就类似于现在的潼关。不过和潼关不同,函谷关的位置已经进入中原,因为战国后期秦国势大,函谷关有了进可攻退可守的便利,对赵魏韩三国威胁极大,两汉之后关东已经没有威胁,函谷关的作用性大大降低,东汉的都城是洛阳,函谷关反而成了拱卫洛阳的重要关隘。
原来函谷关守护长安的责任,则落到了潼关手中,**这话让有些慌乱的众人平静下来,司马伦便开口问计道,“谁可领兵抵御司马柬”
**不慌不忙的回答道,“大王两位亲子,都是果敢坚毅之辈,可入军中。”
“两位小儿年纪太轻,还是缺乏历练,此战十分重要,本王不敢让两个黄口小儿耽误了将军们的大事。”司马伦一听就直接摇头道,他一听**说就知道说的是谁,司马馥、司马虔一个是领军将军、一个是护卫将军。
自家人知自家事,自己的两个儿子可以说是果敢坚毅么倒也可以这么说,但要是更加准确的形容么,用残忍暴戾会更加合适。两个儿子的风评,就好像当初的燕王司马季。想到这,司马伦又是一阵后悔,明明两人早年关系不睦,就应该当时趁机杀了他。
这就纯属马后炮了,司马伦诛杀司马季的机会,仅仅出现于贾南风死了之后,在长达将近十年的时间当中,司马季虽然不在洛阳,但比他这个赵王被重视多了。
“那么以中坚孙辅为上军将军,积弩李严为折冲将军、左军将军卞粹、杨威将军莫原、分别领兵,以东平王司马楙总领三军,抵挡秦王的关中大军,兵发五万入函谷关抵御关中大军。”**一见到司马伦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出战,心中叹了一口气,“关中大军气势衰竭便可决战,禁军人数虽然略微处于下风,但末将相信,关中大军不是对手。”
不得不说**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历史上在贾后刚死没多长时间,**和孙秀的矛盾就爆发了,司马伦听从孙秀的计谋,诛杀了**的三族。结果孙秀因为被司马季敲了一闷棍之后,竟然没有和**斗起来。
“好,本王觉得卫将军说的有道理,立刻点将,兵发函谷关。”司马伦当即拍板道。
事不宜迟,被点将的将军们迅速就被叫到赵王府,被面授机宜,随即出城聚拢禁军,夜晚来临之前已经大军开拔西进,对于急变之下的局势来说,禁军集结的速度绝对不算慢。
一路上洛阳的百姓翘首以盼,看着威风凛凛的禁军出兵,春天又要到了,这些普通的百姓无非就是期望,战事不要持续太长时间,他们还指望手中的田地养活自己。
而此时的司马柬,已经坐在弘农郡的郡城当中,思考下一步的进攻方向,断断续续的咳嗽声时时想起,但是这却不耽误下方坐着的众人喜悦。
落座的众人,几乎每个人都带着喜色,不少人身上还带着点点斑驳的血迹,但是没有人擦拭,全部把身上的血迹当成了进身之阶,唯恐司马柬注意不到。
“秦王殿下,不知道伯父为何没有跟随殿下一起回来”下方一个不到三十岁的男子小心翼翼的开口道,“如若是伯父在的话,肯定比我们动手更加顺利。”
“杨珧还在长安,本王念及年事已高,没有让他随军。”司马柬慢慢的抬头道,“一点事成,本王一定不会忘记弘农杨氏的相助。但现在还是切不可轻敌,才刚刚开始而已。”
“秦王殿下太谨慎了,燕王妃杨馨,乃是
第四百二十九章 略施惩戒
巍峨的函谷关前,两支大军杀声震天,箭矢泼洒如雨,不断有人自云梯、箭塔上翻滚而下,厮杀声一时间响透云霄,一些燃烧的拒马弄着浓烟,散发着零星鬼火,时不时的蹦出一两颗火星,作为一个障碍物它已经尽力了。
城头上的禁军弓手,不断轮换的搭弓引弦,对准关隘之下那些来犯之敌射出箭矢。这个时候,根本不需要考虑准头问题,考验的反而是臂力,即便不能射中目标,也能压制对方的进攻势头,最终在一个时辰之后,关中大军才散下去,留给一地的尸体。
见到此景,站在城头上的禁军士卒才放松了心态,不少人直接瘫软在原地,窜着粗气休息发软的手臂,这是第几波了
只有亲眼目睹才知道关中军的悍勇,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为了一边拼命厮杀,一边有意识的自发靠拢。寻找重点地段尝试攻破函谷关。
所幸终于是顶住了,就在这么想着的时候,函谷关外传来悠扬的号角声,战鼓隆隆响彻大地,让刚刚放松了神经的弓手们又是心神一紧,果然,伴随着战鼓声,地平线上又出现了人头涌动的关中军士卒,越来越多由点成面,汇聚成一道洪流出现在关下。
才刚刚放松酸软肩膀的弓手,不得不再次站在墙垛之后,一些士卒气急败坏的冲着后面骂道,“还愣着干什么呢把箭搬上来。”
“这司马柬是不是疯了,连同关中大军也疯了么”函谷关内,总领三军的东平王司马楙破口大骂道,刚刚来到函谷关,洛阳禁军还没有喘口气,迅速就迎来了关中大军狂风暴雨的攻击,一波接着一波,这些关中的士卒不要命了
“秦王、啊,司马柬此人镇守长安十年,威仪甚重,部下悍不畏死也属于正常。”杨威将军莫原本想说秦王殿下,一见到东平王司马楙面色不愉,便临时改口道,“此次关中大军出潼关,瞬息之间便连克三郡,正是士气正旺之时,暂时避其锋芒并非坏事。”
“是啊是啊!不是坏事。”上军将军孙辅,折冲将军李严也纷纷开口,打着死守函谷关的主意,现在司马柬大军压境,防守尚且要被压着打,何必出去玩命呢
就算洛阳禁军的战斗力更高,可这次来到函谷关的禁军人数只有五万,关外可是司马柬的十万大军,谁愿意出拼一个你死我活
没错,只有五万人,防守函谷关绰绰有余,但想要主动攻击击退司马柬,这些兵力就有所不足了,洛阳禁军确实有十几万人。但其中有两万人是皇宫的守备力量,赵王加九锡的时候,鉴于被司马允用七百人围着揍的前车之鉴,又调派了三万人防守自己的相国府,加上东宫的一万军队,各处城门的守备,等等等等……
现在能够用来对抗司马柬的兵力只有五万人,想要加兵力最大的难关并非是别人,首先司马伦自己就不会同意,只能指望他们这些出战的将军,同仇敌忾,三军用命了。
这是很尴尬的事实,洛阳周围一共有重要关隘,其中包括了西面的函谷关,但八处重要关隘并非是全部,这八处还只是比较大的关隘,扼守的是进出洛阳的八条主干道,还有四处小关隘扼守的是小路,至于披荆斩棘,绕过关隘的险路,就不可查了。
光是前面的十二处关隘,每一个都需要分兵防守,天下无事的时候,洛阳四通八达政令行通全国,一点有人对洛阳心怀叵测,洛阳这种挨揍的地理环境都发挥了作用,每一处关隘都不能放弃,都需要分兵驻守,十几万洛阳禁军甚至有些不够用。
&
第四百三十章 诸王百态
“现在可以休息了,让人小心一点就可以了,经此一站之后,估计大鸿胪也不会过来偷营。”司马柬清了清嗓子,找了一间熊皮披在身上,夜幕降临他的身体有些发寒,孙秀想的没错,他的身体确实不适合太激烈的战场。
首先得知司马柬大军东征,片刻之间就横扫三郡的,仍然是一直关注战事进展的司马颖,他都不在蜀郡待着,快跑到进入益州的栈道等待消息了。
“我这个兄长竟然这么厉害”这已经不知道是司马颖第几次说这句话了,他对司马柬的印象不深,作为武帝的第十六个儿子,司马颖的年龄很小,甚至比已经死去的太子司马遹还小一岁,根本对已经年近四旬的秦王没什么印象。
今年司马颖不过二十一岁,足足小了司马柬十七岁,所以他对这个除了皇帝之外年龄最大的藩王哥哥,和其他王侯差不多,都是听别人口中谈及的,自己并没有见过几次面。
栈道往来的密探,几乎都是司马颖派出去的,一开始是一天一报,后来司马颖一天派出两批密探打听消息,这是因为关中大军已出潼关,距离有些远了。
得知司马柬连战连胜,河东、弘农、上洛三郡接连被占领,司马颖惊讶之后便是思讨,这一场秦王对抗赵王的战事里面,司马颖倾向于谁还用说么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他是司马炎的儿子,司马伦明显是要篡位,作为武帝亲子立场还是很稳的。
当初司马伦株连淮南王司马允一党的时候,连同石崇、潘岳、欧阳建全部满门抄斩。不过石崇、潘岳还有子侄没有被诛灭,这个年代的士族并不同于宋代之后的大臣,想要满门抄斩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很多子侄都留在家乡,一旦出现大难,很难被一网打尽。
石崇、潘岳被诛灭之后,他们子侄身背血海深仇,就想到了投奔司马伦不睦的对头上,石超先去了河间王的邺城,后来辗转到了司马季的蓟城。
而潘尼就投奔了司马颖,一则司马颖这里安全,第二司马颖是武帝的儿子,和一般人一样,潘尼也认为司马柬太中庸了,才选择当初为司马遹仗义执言的司马颖作为投奔对象。
潘尼此时正在司马颖的身边,最近他一直都在跟着司马颖,在栈道进入益州的地方等候消息,听闻司马柬如此厉害,心中也是大吃一惊。
“殿下是要聚兵响应秦王大军么”见到司马颖面露犹豫之色,潘尼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不然的话,司马颖好好地蜀中不呆,千里迢迢跑到栈道这边等着干什么
“本王一直都在想这件事,但你也知道,益州出兵路上重要的通道已经被挡住了,梁州刺史罗尚这个人,他是一个大臣,本王和秦王是兄弟,是天子的弟弟,宗室远亲对司马伦的反感就没有这么激烈,而大臣们,他们的心里对我们家事是没有明显倾向的。本王一旦出兵,凉州刺史罗尚很可能会锁住栈道,不让本王北上。”司马颖扼腕而叹,满是无奈的把武帝亲子、宗室远亲和封疆大吏,对司马伦的态度说出来。
司马伦想要篡位,反对最激烈的当然是他们这些天子的兄弟,当初楚王司马炜和淮南王司马允都在的时候,连同秦王司马柬一起,分别镇守关中、荆襄和淮南,从三个方面包围住京师,难道只是震慑士族么震慑的势力当中,也包括宗室当中的远亲。
但十年过去,楚王、淮南王先后殒命,手上还有大军的只剩下秦王司马柬。就连司马颖现在想要响应秦王尚且需要一番操作。几个重镇的大军,多数都在宗室远亲手中。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司马颖真是一点把握没有,只有燕王的举动比较好猜测。
司马伦篡位对宗室远亲尚且伤害不大,更何况各地的刺史、将军、他们只是奉命行事。
潘尼愣了半晌,叹了一口气道,“要是梁州不存在就好了,殿下不会如此踌躇。”
“嗯!”司马颖深以为然,统一天下之后因为益州的面积太过于巨大,加上本身就是适合割据的地方,司马炎便把益州一分为三,南面变成了宁州、东北面扼守栈道的地方变成了梁州,司马炎此举也是为了根除益州割据的隐患。
可现在感受武帝雄才大略的不是别人,父皇这股弄弄的爱意全招呼在了司马颖身上。司马颖就算是想要北上,也被梁州刺史罗尚在中间掐的动态不得。
“先回蜀中,召集一众将领议事。”就在潘尼觉得可能就此放弃的时候,司马颖最终还是下决定了决心,决定不管如何都要试试,祝他的兄长秦王一臂之力。
潘尼喜形于色,大声道,“潘尼愿追随殿下鞍前马后,匡扶社稷。”
“备马!”司马颖按耐不住自己蠢蠢欲动的心,前方司马柬胜利的消息激励了他,决定先回蜀中把益州内部摆平,在集结大军北上祝司马柬一臂之力。
&
第四百三十一章 司马颖要响应
“殿下,你怎么了”石超有些疑惑的问道,前一秒还慷慨激昂,下一秒像是霜打的茄子,哪怕作为下属,而且是刚刚投奔过来的下属应该谨慎,他也必须开口相问。
“秦王大军连战连捷,正在围攻函谷关。”司马季愣愣的回答道,可表情不说满是忧愁,也谈不上多高兴,和石超一众人弹冠相庆的样子形成了鲜明对比。
司马季高兴么,当然作为司马伦的对立面,他当然是应该高兴的。可是司马柬这样不分昼夜的围攻,关中大军到底能不能受得了函谷关的洛阳禁军超过五万,一旦关中大军气势衰竭,这五万专注于防守的禁军冲出函谷关,司马柬能稳住阵脚吗
“殿下似乎不是很高兴”张达第一个注意到了司马季的烦闷,开口问道,“难道殿下觉得秦王大军会出现什么问题”
“太着急了,就好像是拼命一样。”司马季微微摇头道,“强攻一座天下知名的关隘,这损失太大了,要是本王也这么做,现在应该已经南下主动找邺城麻烦,而不是在这里等着河间王上门。”
这当然还不是全部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司马柬现在声势这么大,等于把水搅浑。其他军镇在没有一个结果之前,更是会按兵不动,司马季也判断不出来局势会往哪里发展。
不要小看这一点,这是很重要的事情,西汉的七国之乱,参与造反的王侯,光是吴楚联军的兵力就在汉朝中央政府之上,周亚夫厉害,难道吴王刘濞就是酒囊饭袋么
吴王刘濞能够镇守原来项羽的地盘,没有两把刷子谁相信要是好收拾汉景帝也不会静等七国之乱上门,早就把这些藩王都收拾掉了。
类似藩王造反,参与的人越多,互相之间反而无法出现什么像样的配合。说的算的藩王太多,只要被中央政府抓住一个软柿子往死里揍,软柿子完蛋了,就可能引起连锁效果。
当你的同盟者纷纷失败,就剩下自己孤家寡人的时候,有十成力也发挥不出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