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晋太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山铁杉

    “在鲜卑人和女真人最后一滴血流干之前,燕王绝不投降。”心里藏着事的司马季突然抬头看了杨馨一眼,鸡贼的道,显示我大燕必胜的信心。

    “嗯那什么时候联络鲜卑人”杨馨哑然失笑,低声道,“让几个小夫人知道了,她们该多伤心啊,对你一心一意,你这么对人家。”

    “话不能这么说,搏一个功名富贵,哪有不下注的”司马季双手一摊满是无奈的道,“再说都是一家人,帮本王就是帮他们的女儿。除非他们想看着自己的女儿守寡。但现在不行,鲜卑人的人数太多了,就算是分成六部,各自的首领麾下仍然势力不小。并不如女真人好对付,要是第一仗依仗他们取胜,他们不得上天”

    杨馨一翻白眼,没好气的道,“妾知道夫君荤腥不忌,不信鬼神之说,可说话要注意下。”

    “不是我不信,我教出来的学生都不信。”司马季嘿嘿一笑道,“这样挺好的,听说最近全国各地都发生了祥瑞,你猜猜这是什么意思”

    祥瑞这个东西,从王莽开始就和篡位联系在一起,有人进言,说他应该做皇帝,而且天下各地出现了各种祥瑞之兆。最后他还对这些进言的人大加赏赐,所以天下间,祥瑞四起。

    远的不说,曹操死后,在这种背景下,自然是各系统、各地的官员都报告祥瑞,都上表劝进。曹丕对此是一再推辞,这样折腾了半年多时间,曹丕终于架不住大家热情拥戴,只能勉为其难上位了。

    “赵王要篡位他敢这么做”杨馨有些不敢相信的疑问道,出身弘农杨氏的杨馨自




第四百二十四章 秦王要清君侧
    以天子之名召唤藩王入京主政,看起来是没什么问题,可也要看召唤的对象是谁。从赵王和淮南王一战之后,圣旨还有多少约束力,不少朝臣都是很怀疑的。

    要是没有淮南王兵败身死的前车之鉴,说不定秦王、燕王真的会听从圣旨来到京师。不过现在么燕王司马季听说正在幽州招兵买马,这就是拥兵自重的前兆。秦王司马柬就更不用说了,他都坐镇关中多少年了。

    不得不说大多数朝臣都平时不吭声不吭气,但心里是不糊涂的,很快就明白其中的风险,一个弄不好,两个手握重兵的藩王就会起兵,至于借口么清君侧,多简单……

    只不过朝臣能看见的和孙秀能看见的,并不是一个东西。最近孙秀频频给外地的藩王书信,几乎所有的回应都是正面态度,似乎除了司马季这个混蛋之外,都对洛阳的事情磨不过关心,提及司马季的时候,也都纷纷表示自己会站在朝廷一边。

    唯一的例外就是秦王司马柬了,司马柬在书信当中也没什么不客气,甚至还有示好的意思,只不过关中调运粮草,整训军队,这么大的动静是不可能没人禀报给孙秀的。

    燕王司马季虽然能征善战,但幽州毕竟是边塞,威胁还远在天边。坐镇长安的秦王司马柬可不同,一旦司马柬的关中大军东出潼关,没几天就能兵临城下。

    从齐万年之乱过去之后,关中已经恢复了生机,最近一年迎来了大丰收,一旦司马柬准备完毕,估计就是大战来临的时候。出于种种原因,贾后活着的时候最终也没把这位秦王怎么样,楚王、淮南王先后身死,更是让司马柬明白,绝对不能被困在洛阳。

    在司马伦眼中,司马柬这种行为就是不臣之心昭然若揭,便采纳了孙秀的建议,将两个不听话的藩王召到洛阳,同时收回关中和幽州的兵权。

    经过暗中的书信试探,孙秀差不多断定,篡位并非是不可能的事情。司马伦并非没有坐稳江山的可能,只要他争取到宗室的支持。而司马伦作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因为他自已就是宗室的元老,司马氏仅存的祖父辈人物之一。

    对于宗室远亲而言,司马伦当皇帝并不损及他们的利益。大家都姓司马,他依旧是皇帝的亲戚,而且,新皇帝为了笼络人心,必定有加官进爵的举动,越是位高权重,越是要加大筹码。

    那么只剩下一个障碍,就是当今天子的一母同胞的弟弟,坐镇长安领关中大军的秦王司马柬,武帝司马炎的亲儿子当中,现在只有司马柬仍然位高权重。当初坐镇荆州的楚王司马炜已经身死,坐镇淮南的淮南王司马允已经被诛杀。

    三大军镇已去其二,只要解决了司马柬,当初武帝司马炎设置保护司马衷的军镇就全面崩盘,理论上就不会有人反对司马伦做皇帝了。

    司马季本身也被排除在外,上一代燕王虽然是司马昭的儿子,却早已经被过继给了司马昭的弟弟清惠亭侯司马京,过继出去了就和司马昭一脉再无关系。

    其他宗室不把燕王一脉当成司马昭一脉的人,司马季也不觉得自己和司马昭有什么关系。身为宗室远亲,谁做皇帝不是做。可惜燕王比较不上道,非跳出来给了孙秀一闷棍,打乱了孙秀的计划。

    现在司马季招兵买马拥兵自重,连洛阳指派的中尉都干掉了,局势已经非常明显。而关中的秦王司马柬的身体很差,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事实。孙秀本来想要等着司马柬哪天一命呜呼,在慢慢动手对付幽州的司马季。

    可现在司马柬明显是强提一口气找司马伦的麻烦,再者司马伦的年纪也很大,已经有些等不及了,孙秀觉得一旦战事开启,司马柬的身体可能顶不了太长时间就会一命呜呼。又考虑到司马伦的年纪,才兵行险着,在司马柬之前动手,解决关中方向的威胁。

    现在让天子下旨召秦王、燕王入京辅政,不过是一个手段,一旦两个藩王拒绝,便可以不尊天子的名义讨伐之,拖得越晚,两人的实力越强,会更不好解决。

    最简单的,就学当年贾后的招数,秦王司马柬,燕王司马季到洛阳来,担任官秩高但是手中无权无兵的闲职。如果两个藩王奉诏进京,那就是羊入虎口;如果不奉诏,那就是抗命大不敬,可以名正言顺的解除其兵职,甚至兴兵讨伐。

    洛阳的中央禁军是天下最精锐的部队,以一对一,没有哪个藩镇可以与之抗衡,而且,皇帝在赵王手中,师出有名,与之为敌的都是叛臣逆贼。所谓挟天子以令诸侯,无往不利。如果两

    人抗命就是要造反。

    考虑到多数出镇的宗室都不是和司马衷关系太近的宗室,孙秀觉得胜算还是相当大的。司马季那边,有河间王司马阻挡,而且距离遥远还要渡过黄河,河间王司马手中有五都之一的邺城,是天下有数的坚城,且兵多将广。

    从河间王的书信当中,孙秀已经感觉到了司马会站在自己这边,只要洛阳的禁军干掉秦王司马柬,则大事可定,赵王可以用秦王司马柬立威顺势登上皇位。

    &



第四百二十五章 秦燕联盟
    “派人联络燕王,让燕王随同本王匡扶社稷,诛杀奸佞。”司马柬冷然吩咐着,再无半分从前的中庸,“传本王军令,潼关守军严阵以待,防止洛阳禁军来攻,至于你”司马柬看着眼前已经已经瘫软的内宦,“先在长安呆一段时间吧。”

    “遵秦王令!”出现在殿中众将校躬身抱拳道,他们代表乐关中十五万大军的意志。

    从现在开始,司马柬要履行武帝交给他的任务,拱卫京师以防不测,防止谋朝篡位者的出现,这个天下也只有他秦王司马柬有这个资格。

    司马柬拒绝入京,就等于是扯开了大旗要清君侧,而目前浮出水面的联盟者只有远在幽州的司马季,秦燕联盟是最现实的选择。

    从洛阳传来天子诏令秦王、燕王入京的消息开始,其他藩王便静等着消息。准备看看司马柬和司马季如何应对,现在的秦王的消息首先传来,传旨的内宦一去不归,这已经是最明显不过的答案,大家都是藩王,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召唤司马季入京的圣旨到的晚了一些,毕竟蓟城比长安远了一半的路程。最近燕王门房司马大爷的日子过的不错,也就没把传旨的倒霉蛋斩首。圣旨留下,传旨的内宦同样被留下,王府最近比较缺内宦,蚊子再小也是肉啊。

    晚上司马季觉得总把正牌夫人冷落也不是个事,决定过来安慰安慰杨馨,完事之后清理身体,身边没有趁手的布帛,直接把圣旨拿来废物利用。

    “别动,你也不看看天下有多少人有这种待遇,这可是圣旨啊。”司马季把杨馨下面擦干净,顺手就把圣旨扔到一边。

    “妾还以为夫君把妾忘了呢,那些胡姬有什么好的,就是年轻了一点,大了一点。妾其实也不小。”今天得到滋润的杨馨很安逸,像是小猫一样往司马季怀中拱着。

    “大就是美,多就是好,再说为夫没说你小。”司马季顾左右而言他,怀中的女人拱来拱去,这就是再明显不过的明示,想要梅开二度。不过他需要等一会,总得给点时间休息休息吧,这些女人不顾全大局,把燕王累坏了,损失的还是她们。

    最后司马季为了争取时间不得不说正事,好让杨馨安静下来,“为夫觉得不需要几天,秦王的信使就回到达蓟城,现在能够明面上和他联手的只有为夫。可是蓟城和长安的距离过远,两军合击起来可能效果不明显,馨儿觉得呢”

    “馨儿觉得夫君就别敷衍妾了。”杨馨白了司马季一眼,一只手伸到下面抓住了突出部套弄着,“馨儿不是那些被夫君三两下哄骗的小女孩,明明夫君心里已经有了决定,何必相问呢,之前不是还说就算是自己指挥幽州军,一样可以让来犯之敌有来无回么妾也是女人,需要夫君的抚慰,别说那种小事。”

    “嗯!”司马季了然的点点头,转移话题算是失败了,翻身压了上去,那就来吧,燕王自称一对一谁都不怕,还怕一个女人约战么。

    不约而同的,司马柬和司马季都用一种软抵抗的态度

    回应,把来传旨的内宦扣下不让回去,不回应、全当成没有这回事,在自己的领地该怎么准备就怎么准备。

    这可把蛰伏在暗处的藩王们都急坏了,这燕王和燕王到底是怎么回事,倒是拿出来一个态度啊,到底是领旨谢恩还是清君侧,至少你说出来,闷着这算怎么回事还怎么让我



第四百二十六章 秦王要浪一波
    杨珧差点惊掉下巴,心说燕王你能不能不要这样,老朽已经年迈,实在是经不起这种惊吓,杨珧这种心跳就不行,要看看同样年迈的司马伦,人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呢。

    这么简单就成功了,让杨珧产生一种虚幻感,他本以为还要经过议论讨价还价呢。

    现在形势对秦燕双方其实并不利,已经有宗室上疏劝进赵王登基,虽然这只是刚刚开始,却是一个不好的兆头,说明大部分宗室并不反感赵王登基。

    把心中的担忧说出来,司马季直接哈哈大笑道,“将军已经离开中枢十年,看来很多事情都已经遗忘了,带头上疏的宗室应该是在京师吧。这件事要看出镇的宗室会怎么想,再者么本王你比更加了解宗室的想法,毕竟本王就是这家的,今天他们可以带头上疏劝进,明日他们反手踩上一脚的时候,会更加的卖力。所谓的宗室藩王已有人劝进,并不能代表什么。”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也只会对自己负责,类似位高权重的藩王,他们做出的选择只会对自己有利,至于什么忠君爱国,不能说这种藩王就不存在,可确实并不多。

    出尔反尔这种事,都不单单是晋朝的问题了,从晋朝开始一直到唐朝前期,翻看历史书都是各种各样的例子,互相下绊子那是比比皆是。别说卖掉一个藩王,就算是卖掉一个皇帝也不是稀奇的事情。

    梁武帝萧衍独掌南朝四十八年,晚年侯景作乱的时候,还不是被自己一手扶持的宗室买了一个干净这固然有萧衍厚待士族,造成士族一手遮天的原因,被南下的侯景看到了统治缝隙,才能片刻之间通过反对士族聚兵十万。

    可侯景作乱的时候南梁的宗室各个大权在握,这也是厚待士族最好的应对办法,用宗室藩王领兵震慑士族,可梁武帝萧衍被困的时候,南梁宗室各个拥兵观望,直到梁武帝萧衍被困死,才开始出兵讨伐侯景。

    和南梁宗室相比,晋朝宗室还能找到一两个铲除奸佞的藩王,真不知道梁武帝萧衍死之前,会不会纳闷着重厚待的宗室,为什么不来救自己

    侯景之后,之前尚可对北朝勉力维持的南朝,在这之后彻底无力对抗北朝,南朝最后一个陈国,从刚开始建立几乎就已经对北朝臣服。

    这些上疏的宗室就一定会站在司马伦那边司马季是一万个不相信,不过要是司马柬和自己兵败的话,相信很多人会冲上来落井下石的。

    “将军可以告知秦王,本王自然会助一臂之力,但现在幽州的情况可能需要一段时间调整,这并非是敷衍,幽州平州只有三万多的兵力,剩下的都是临时征召的壮丁。他们需要时间才有一战之力,一两个月内,本王只能抱住幽州无虞。至于南下攻伐,还需要一段时间准备,所以本王希望秦王能够和本王一样,先自保关中无忧,等到本王这边准备妥当。本王南下、秦王东进,力夺洛阳,将司马伦千刀万剐。”

    司马季完全是实话实说,他就算是自称一对一不怕任何人,也是有前提的。如果有人来打幽州,他领着幽平三万多的军队,加上自己的五千封**队,一万晋卫完全保证幽州无虞,御敌于国门之外,也不是不行。

    可要统帅大军离开幽州,南下逐鹿中原,明明等一个月就可以将大军扩充一倍,他怎么就这么想不开,一定要领着四五万的军队,和人数两三倍的敌人作战

    进攻和防守又不一样,几个重镇是这么好打的么自己人数少还要攻城疯了

    “伯父,夫君说的是真的,幽州现在自保无虞,但要南下还需要一些时间。”杨馨见到杨珧略微有些不甘的样子,也劝说道,“蓟城并非是重镇,夫君手中的老兵只有三万人。不论是河间,还是范阳,二王手中都有十几万的大军。”

    “最多再给本王两个月的时间,便可集结超过十万大军,帮助秦王荡平天下。”司马季缓缓的开口道,“以关中地利之险,秦王两个月内绝对不会有事的。”

    “嗯,好!”杨珧认可的点点头叹道,“燕王多年以来东征西讨,所言非虚。只是秦王、燕王都摆出一副列土封疆的样子,会不会让其他藩王认为,你们两人没有必胜的信心,从而站在司马伦的那边如果是这样的话,事情就糟糕了。”

    “兵者,凶器也,

    就没有十拿九稳的事情。”司马季飒然一笑道,“相信秦王也不会觉得,自己兵不血刃的让司马伦纳头便拜吧”

    这话说的已经很明白了,反正都要战场上相见了,还在乎什么其他藩王怎么看自己,会不会认为自己怂了司马季就不会在乎其他人的想法,都要和美利坚开战了,谁担心美帝身边站着的是鬼子还是棒子,都是一群废物。

    &n



第四百二十七章 兵出霸上
    “秦王,还是联合燕王把握更大一些。”杨珧欲言又止,感觉司马柬就像是变了一个人,用一个词来形容司马柬就是中庸,可此时司马柬展现出来了接壤不同的一面,哪有往日中庸之色难道司马氏的传统

    杨珧不得不从司马氏的传统当中找原因,难道秦王司马柬这么多年也是装病。

    “本王的身体是真的很差,并不是装的。”司马柬见到杨珧一副疑惑之色,就知道这位前尚书令想多了,“有一点是真的,本王真的很中庸,不然也不会一事无成多年,看着楚王淮南王死于非命,现在,连我们家的江山都要被夺走了。”

    “秦王!”杨珧一时语塞,在自怨自艾的司马柬面前不知道说些什么,好半天才道,“楚庄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过誉了,本王对不起武帝的寄托,连贾后都能让本王驻足不前。但是这次,不会了。”司马柬以剑触地站起来,“在你回来之前,本王已经命人传檄天下,多年以来,本王韬光养晦,恪守君臣之礼,一退再退,不敢对皇位有非分之想。却眼见一次又一次的杀戮开始,这一次绝对不会在后退一步。”

    第二天,早起的司马柬擦干净了嘴角的血迹,重重叹了一口气,穿戴一身甲胄,走出长安的王宫乘车来到校场,在十万大军的注视之下,以剑触地一步一步登上点将台,司马柬做的很缓慢,似乎每走一步都要费不小的力气。

    霸上就是司马柬选择的屯兵之地,昔日高祖刘邦屯兵霸上与项羽大军对峙,发生了鸿门宴的历史典故,司马柬选择在这里点将,自然也有效仿前人的心思。
1...979899100101...15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