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马王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东风暗刻

    而接下来陛下要谈的,只算是洒桌上的额外探讨、以此拉近君臣的距离。

    想至此,吴王心下一松,思路亦随着开阔起来,“陛下,是襄州。”

    皇帝有些惊讶,但又点了点头,“为何”

    吴王道,“襄州处于南阳的十字路口,紧扼南北、东西贯通之门户,四方官道皆汇于此处,绕又绕不过去。从襄州向南无险可守直抵荆州,若此地一失,荆州便不稳了。”

    皇帝道,“守的住襄州,则荆州也守的住。荆州守的住,则江宁守的住。若襄州失,则长安与荆州阻绝,京师退路只剩下武凉一途,但失去了同经济繁华之地的联系。”

    皇帝感慨道,“看来父皇用人真是精道啊,王叔李元景自从出藩便在荆州坐镇,他持重老成文武俱佳,在上一辈的亲王中,没有谁比他更令人放心。”

    吴王顺着皇帝的话,再想想鄂州,那里是李道宗的地盘,地处华夏腹地,更是扼住了汉江的出口,同时兼顾了江汛。

    相比扬州的地位,鄂州可以说一点都不弱。

    &nb




第1329章 苦大仇深
    皇帝有这般的自信,才有这般的决断。

    同时他真没拿李恪当外人,市井、朝堂间私传的吴王身份的嫡、庶问题,皇帝好像压根就没当回事。吴王也感谢母亲,在他入京第一日,便提醒他不要在陛下面前耍什么心机。

    高丽铁翁城守将金焕铭,

    俘图城主阿史那薄布,

    颉利部思摩可汗,

    乙毗咄陆部可汗阿史那欲谷,

    殒命的剑南折冲府都尉,

    盖苏文……

    西州别驾王达,

    江夏王府长史李弥,

    辽州都督李志恩,

    邓州刺史程重珞,

    吐蕃首领纥干承基,

    龟兹城城主苏伐……

    太子中庶子刘洎,

    太子右庶子许敬宗,

    后来的中书令高审行,

    中书令褚遂良,

    英国公李士勣,

    太子李治……

    哪一个人都不同凡响、心机过人。他们地位一个比一个高,权势一个比一个重。有人善文、有人善武、有人善谋,但在皇帝面前却一个也没耍出去。

    也许在对金徽皇帝的了解上,身处深宫的母亲杨氏,比李恪听到的更多。

    吴王心头一片滚热,虽然这里只有兄弟二人,他还是热切地说道,“微臣肝脑涂地,定然不负陛下重托!”

    皇帝这才显出满意的神色来,再要探出身子、上手为二人满酒。

    但吴王已经一把将酒壶抢过来,毕恭毕敬地先为皇帝满上,而自己却连干了三大满杯,然后再满了酒,有些口齿不清的举杯祝道,“兄弟同心,其力断金!愚兄只管请兄弟放心!”

    皇帝听了哈哈大笑,声震殿宇,“这才说到朕心里了!”

    兄弟二人此刻早已心意相通,也不必多说一个字,他们举酒对视,然后将酒一饮而尽。

    ……

    送走了吴王,皇帝看看已然是过午光景,又听着皇后招待命妇们的宴席也散了,这才过来见她们。

    他问皇后道,“命妇们朝见的如何底下那么多有身份的女子仰脸看着,你们高高在上的,一定十分惬意。”

    崔嫣说,“别提了,一个个老气横秋,看得腻烦!”

    苏殷笑道,“不全是吧我看里面还是有些年轻好看的,比如两辈的亲王妃都不差。别人不说,你们看濮王妃、晋王妃、江安王妃都不错呀!”

    谢金莲说,“还有高府的东阳公主、刘青萍,长孙府高尧妹子也算不错的。但看得上的还是太少,怎么都那样老!”

    皇后道,“你们还是不要这么随意说话吧,能熬到国夫人的,哪一个不是五十开外这些人家中不是没有好看的,只是未到场罢了。”

    谢金莲道,“但姐姐你年纪轻轻,怎么便做过瑶国夫人”

    她斟酌着,说下一次不让这些国夫人们来了,专门让大臣家里的小妾们来,“你们今日看没看到晋王府的武媚娘她就来了,那也算是妾室,不也看得过”

    皇帝听了,立刻跳起来,好像有什么事急着做。

    皇后问道,“陛下,大过年的你这是要去哪里”

    皇帝道,“谢金莲一说到武媚娘,朕的心里痒痒的,要去看看她!”

    樊莺道,“这个年是怎么回事,怪了!皇帝心痒着要看人家晋王的媵侍,而高阳公主与刘青萍异常的热络!”

    皇帝此时已在门外,说道,“那朕再去高府走走,看看刘青萍!”

    皇后慌忙吩咐,“金莲快去陪着陛下出行,别让他乱来!”谢金莲听了立刻跑出去准备。

    柳玉如见樊莺不大高兴,便笑着对她悄声道,“姐姐怕你去了,天底下便没有瞧着顺眼的女人了,难道妹妹想令晋王府、高府的妾室们难堪”

    淑妃道,“姐姐说得好听,其实你是怕我到了外边给师兄放水,盯不住他!谢金莲多好啊,师兄捉住个虱子,她回来都与你说一声。”

    皇后被她说中了心思,板着脸尽量不脸红,而是反问樊莺,“你说……我们姐妹俩在大明宫,离了金莲能行吗”

    ……

    入苑坊,晋王府。

    皇帝对贵妃的随行没有表示什么,她是带着皇后的指示出来的。反正也不是真来看武媚娘,两人只带少量随从,顺大明宫南城根一出溜便到了晋王府。

    晋王李治连忙出迎,大年初二皇帝陛下和贵妃亲临府邸,意义非凡。

    兄弟两个入了厅中叙话,而谢贵妃立刻被晋王妃、孺人萧氏、郑氏、媵侍杨立贞、武媚娘众星捧月一般的让到了别室去了。

    晋王对皇兄的到来受宠若惊,此时刚刚进了未时,晋王便吩咐准备晚宴。皇帝说不必,并开门见山说他的来意。

    晋王第一个得知了吴王李恪的任职去向,皇帝亲自跑过来、与他说这样的大事,李治有种被信任的感觉。

    以前那段往事此时对晋王来说已无什么意义,先皇倒是说过欲立李恪为太子的事,这件事还是赵国公私下里同李治提过一句,李治才知道的。

    李治对吴王的戒心即便在他做着太子时,也没多强烈。

    在这一点上他的清醒程度远远超过了赵国公,因为先皇对母亲长孙氏的感情,李治感受最深。

    但李治问,“皇兄,李愔可是在襄州呢!”

    李愔是李恪的同母兄弟,皇帝这样安排李恪,便躲不过李愔,而且对李愔的任地不能太差吧不然哥哥抢了兄弟的好地盘,李恪岂会尽意

    皇帝说,“你在岳州或江州两地给他琢磨一下子,看看让李愔到哪里泡一泡合适!”

    李晋不觉笑了,皇帝道,“福王府典签——崔简,你也给他动一动,看是不是让他去洪州作个司马什么的……记住,崔简的夫人郑曼也安排个职事。”

    李治知道,从初二开始自己也就不能再闲着了,他得立刻到吏部去准备。

    用谁不用谁,谁去哪里都是皇帝的主意。但这些事须要吏部提出,再经门下、中书的宰相们共同议定,然后拟定赦旨颁布。

    但皇帝却将这样的大事先跑来与自己透露,还将他的意思说成是“你给他动一动,”自己岂能不当个事办

    皇兄专门跑过来说郑曼的事,那便一定有他的用意。

    晋王虽然不甚明白,但他猜到,这一定是上次李元婴的奏章,惹得皇帝不爽了,这是要给福王来个釜底抽薪。

    看看下一回谁还敢拿着鞋满院子追打福王——谁敢打福王,谁便升官——即便她是个女子!

    福王你不是喜欢吃这套么那便让你天天挨女人打!

    晋王郑重其事,将郑曼的事也记下来。

    郑曼不必吏部来委派,但是看皇兄的意思,吏部得往洪州通个气,比如安排郑曼做个织绵坊令什么的小职位。

    这么一件小事,堂堂的吏部尚书、晋王殿下也要管!

    皇兄的谈话都是新一年的官员调动,罗罗嗦嗦说了好多,李治一一记下,然后皇帝起身告辞。

    初四恢复朝会,晋王还有一天的功夫。

    谢金莲离开晋王府时,随从们身上大包小包的,晋王妃和她的那些姐妹们人人都有礼物给贵妃。

    而二人到了大街上,谢贵妃对武媚娘的印象,比以前又好了不少。

    皇帝无可奈何地看着谢金莲,为她的小家子气脸红。

    好像自己大过年的、带着大明宫里最贪婪的妃子去晋王府,就是看上了人家的好东西似的。

    在丹凤门外,皇帝说,“回宫!”

    谢贵妃紧张地问,“陛陛下,我们不是还要去高府你出来时说过的!”

    皇帝道,“看看你!朕总共带了四名卫士,都给你扛了东西。朕是让他们回大明宫将东西放下!”



第1330章 真有点乱
    几个人一听,像是做了亏心事一下子从座位上跳了起来。

    韩瑗慌张地说,“被陛下堵到这里可怎么是好,本官家里正有工程呢!”

    长孙无忌抑制着内心里的惊骇,招呼道,“韩侍郎,先别提你的工程了,快随老夫出迎陛下和贵妃!”

    几个人从密室里一拥而出,生怕再晚一步便被皇帝堵到屋子里。

    在大门口,赵国公心神不定地问家人,“陛下呢”

    家人道,“老爷,小的跑进去报信,这个功夫也不知陛下去了哪里啊!”

    一直守在这里的两个家丁回道,“老爷,我没见到陛下,只见个男的挑着只搭裢、带着个村妇,往大门里瞄了一眼,还没等我们趋赶便离开了。”

    众人也往大门里面看,议事几位的座骑都在,有各自的马夫在照料着。

    赵国公喝斥道,“怎么不往里请呢”

    家人为难,“老爷,没你的话谁敢请,看样子这两人虽然不大像普通人,但赶走他还来不及呢!”

    反正人都跑出来了,赵国公拱拱手,对众人道,“过个年真是不轻松,列位各回各家吧,该干什么干什么,初四朝上见。”

    赵国公感觉这场虚惊不是什么好兆头,他希望是报信的看差了。

    韩瑗的府第座落在延寿坊,与太社跨着十字街相对,从赵国公府出来过一道南北向的横街便到了。这里东、西、南三面环着渠水,离着皇城又近,一年三季风景都好。

    韩府后花园临着漕渠,夫人长孙氏对韩瑗说,要到渠上荡个舟,还得出府走不近的路才能到码头上去,不是很方便。

    韩瑗便利用过年的功夫筹划着开了工,一到府,韩侍郎先到后头来看。

    按着韩瑗的意思,要将他的后花园打通,建个角门,从门内修一条别致的甬路出去,两边建上白石的界栏一直通到漕渠边。

    再砌几级台阶下到水面,弄个短点的栈桥,这样夫人再上船岂不方便总之过了年夫人即可使用,韩瑗要给她个惊喜。

    韩大人到了一看,进展还不错,工程已经见了雏形。

    还得说,他借来的这些长安值番的军士不错,让他们怎么做就怎么做,也不知道偷个懒。

    韩瑗是军队里出来的,在军中有几个管事的熟人,反正现如今天下太平,宿卫上也没什么事,悄悄抽几十名军士过来也不是什么难事,还省了工钱。

    看过了私家码头,韩瑗很满意。

    他将府中管事叫过来问道,“本官不在府上这段,工程上可有什么事”

    管事的说,“老爷自管放心吧,能有何事也就是有两三个干活的嘟哝,看起来有点不满。”

    韩侍郎惊问,“有什么不满”

    管事的添油加醋地道,“这里面有十来位勋官,偶尔干着活儿便嘀咕,说要这个勋官有何用,倒给个无勋的驱使着作苦力了。”

    韩瑗听了欲怒,真是反了他们了!

    “不就是个勋官,又不是什么实职,有了勋官也还是个兵,还敢不听调遣!”

    好在这时正是大年初二,韩瑗说说便罢,也不想发火。

    若是放在往日,军界出身的韩瑗,便要找出这几个人来狠狠训斥几句。

    他们就是欠!不打不骂,反倒觉着你和他有隔阂。

    大唐养兵不花一文钱,不费一粒米。当兵的人家租、庸、调都免,一切随身军器装备也是军士自办。

    军士立了军功以勋级奖励,称之为勋官,勋官多无实职,战事结束后多数人还是回家务农。所谓策勋几转,升勋位不是升官。

    军队里有勋位的军士也不少,这只是一种因军功而授的荣誉!

    韩瑗稍稍忍了一下脾气,指着渠边六七位坊民模样的人,问管事的道,“他们是怎么回事老子既给找了军士过来,怎么还有坊民”

    渠边有几个坊民正拿着镢头,在堤边镢出台阶来,脚上沾着泥水。

    管事的回道,“老爷……大冬天渠边又是泥又是水,小的也不大好意思派那些军爷们去干了!便每人三个大钱雇几个临时的,现结现清反倒省了心。”

    韩瑗一看,果然似管事的所说,里面居然还有个民妇。
1...429430431432433...48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