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抗日之超级壮丁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八扇门老王

    史迪威也乐得给赵诚他们搭把手,把老赵从驻印军赶走,这不过是政治上的考量,私人之间没那么多仇恨。再说了,驻印军在雷多还忙着整顿思想作风呢,重庆派来的政工人员,见天的在军营晃悠,哪哪都能听见三味煮鸡萝卜大葱(总理训词的客家话版本)的动静。按照最乐观的看法,部队至少得等到七月低才能开赴兰姆伽受训。与其让一帮子美国大兵整天无所事事到处晃悠,还不如给他们找些活干干。




第七百章 雷多的营啸
    汀江机场愈发的热闹了,几乎每天都有补充兵从国内运来,这些人在机场略做修整后就将开赴在蓝姆伽,据说史迪威在那里设立了一大批军事学校,颇有把驻印军来个回炉再造的架势。

    相较于补充给国内部队那种近乎乞丐似的壮丁,军事委员会送到印度的兵员堪称豪华。身体健壮没有传染性疾病,多少都识几个字,甚至还有不少是自愿从军的大学生,着实令人羡慕。

    赵诚也是别人羡慕的对象,到达汀江机场不久,于璐她们姐妹三个就从苏黎世飞了过来。女王大人出行,自然是派头十足,光是行李就装了一飞机,衣服零食化妆品无一不足,甚至还有冷气机和净水设备,比蒋委员长出门时的场面还要大。

    媳妇们自然不会住在兵营里,赵诚早早的就让人在离机场附近买了一座庄园。庄园的前主人是当地土王,因为在投机生意上赔的倾家荡产,这才不得不变卖祖产填补亏空。

    庄园占地面积很大,里头大大小小十来座建筑。雕花阳台小巧亭阁石制列柱,充满了宗教的气息;用以联系各个房厅间的廊道楼梯都是白大理石装饰的,一眼望上去,极为大气;挑檐格窗上雕刻着不少神像,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座博物馆中。虽然庄园历史久远,但是花园网球场游泳池发电机房样样齐全,甚至还有个颇具规模的跑马场。许是以前庄园里经常要接待英国官员,仆人们多少都能来上几句咖喱味的英语,这倒是让赵诚省去了一笔雇翻译的费用。

    于璐一到家,就着手给留用的下人立规矩。只见女王大人独坐高堂,娜塔莉和凯西娅分立两旁,华洋搭配,场面诡异的厉害,完全颠覆了印度仆人们的认知。加上家里家外满是拿枪的中国兵,所有印度仆人被吓的战战兢兢,一个个连大气都不敢出。

    我们的家族建立于一千年前,一共出过18位皇帝。于璐陈述家族史时一脸的严肃,没法子,印度这头的种姓制度非常扯淡,不表明身份,压根就没法过日子:娜塔莉主人和凯西娅主人也是俄罗斯贵族出身,用你们印度人的话说,我们属于刹帝利阶层。所以,必须牢牢的记住,不要挑战家里的规矩。

    治军之道,在于恩威并施,治家之道也是如此,俗称胡萝卜加大棒。立过威以后,女王大人立刻给所有仆人加了薪水,数额几乎是前主人给的三倍,待遇之丰厚,让老虎他们几个都动了来家里打工的心思。

    赵诚对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兴趣不大,所以训话时布置的都是干货。家里所有人吃饭时必须用刀叉;不得随意大小便;除去洗澡睡觉上厕所,必须衣着整齐,不准光着脚到处溜达;不许喝生水,饭前便后要洗手。

    之所以这么费心劳神的强调个人卫生问题,那是因为赵诚被当地各种传染病给吓怕了,痢疾霍乱登革热狂犬病伤寒热等等五花八门的毛病随处可见,有些问题甚至比国内还要糟糕。这年月医疗水平有限,还是小心一些比较好。

    白天进行飞行训练,晚上和媳妇们研究人类是繁衍后代的,虽然时不时会顶着黑眼圈出现在,但是赵诚的心情却极为愉快,丝毫没有被远征军高层排挤的觉悟。不过,能像他这样一直保持良好心态的人并不多,比如,廖耀湘。

    赵诚被赶出驻印军不久,廖耀湘就遇到了大麻烦。为了肃清里那些不合时宜的思想,上头特意从国内调来一大波政训人员,军统中统政学系太子党土木系都在拼命朝着雷多安插沿线。些家伙言必称委员长训导,三句话不离总理遗训,满口的新名词,把弟兄们折腾的苦不堪言。更要命的是,驻印军高层也在添乱,大佬们为了不在美国盟邦面前丢面子,特意要求各级军官必须深入学习克劳赛维茨和拿破仑,还定期组织考试,凡是背不出写不出的,轻则一通臭骂,对于那些他们看不顺眼的人,甚至还会打军棍。

    部队里都是一帮子粗胚,让他们打仗拼命可以,吃苦受累也问题不大。看书学习?!那真比上大刑还要遭罪。一来二去,部队里再次闹翻了天。开始时弟兄们只是偷着骂上两句,发发牢骚,到后来,在有心人的挑唆下,好几个连队直接和重庆派来的政训人员动起了手来。好么,一帮耍嘴皮子的,怎么可能干的过拿枪的。弟兄们积怨已久,群架很快演变成营啸,不仅是重庆派来的钦差,连带着总部的宪兵们都一块给揍的鼻青脸肿。

    也就是廖耀湘威信高,他带着一帮子亲信军官四处灭火,连哄带吓唬,好歹把乱子给压了下去。

    许是应了祸不单行的老话,没等老廖把烂摊子给理顺,事态突然急转直下。一天晚上,几个自诩背景深厚的政训人员喝醉酒以后,居然拎着枪冲进了军营里,他们扬言,必须枪毙一批带头闹事罪魁祸首,以儆效尤!

    眼见被人家打到家门口,军营里再次沸腾起来。不少官兵拿出了配枪握,开保险,弹药上膛,瞄准目标,这些被重复过无数次的动作,如同机械一般标准。短暂的沉默过后,双方都没有退让。枪口相向,终于,一个新兵顶不住压力,带头扣动了扳机。一时间,军营里枪声大作,那几个不知死活的家伙,转瞬间就被数百发子弹打成了碎肉。雷多军营里彻底乱了!

    杀了他们!黑暗中,有人高喊道:要么整死他们,要么被他们整死,今天一定要上头给咱们个交代!

    官兵们如一股洪流般冲出宿舍,自发地涌向政训人员的住处。砸门撬窗,翻箱倒柜,如同拽死狗一般把这些钦差大臣全给拖了出来。拳打脚踢,时不时的还会用枪托来两下,几个体质差的政训人员很快就咽了气。那些侥幸活着的也是凄惨无比,衣衫褴褛不说,几乎人人都带着伤。

    事态失控,不仅钦差们个个胆战心惊,连总部那些新来的军官都在瑟瑟发抖,生怕一个不小心就会丢掉性命!



第七百零一章 幕后的那些事
    一夜腥风血雨,重庆派驻雷多的政训人员十二死九重伤,总部宪兵团十一名官兵丧命于乱军之中,除此之外,还有六名试图站出来维持秩序的军官挨了黑枪。

    消息传开,不仅驻印军高层被吓的目瞪口呆,连带着远在重庆的军委会也震怒不已。据说,蒋委员长听完报告以后直接摔了杯子,他对驻印军指挥体系的评价就剩下两个字,无能!!

    对于雷多事变,伦敦方面也颇为紧张。缅甸失守以后,印度民族主义者发起的退出印度运动愈演愈烈,英国人担心驻印军会和当地的民族主义者合流,影响到大英帝国的利益。中东和欧洲的战事已经进入胶着状态,帝国陆军的兵力已经捉襟见肘,如果印度发生叛乱,根本抽不出人手来处置。更何况,伦敦方面还盼着驻印军能在接下来的防御作战中,多少起些作用,毕竟除了他们英印部队这会还真找不着什么帮手。

    外交电文一封接着一封往来于重庆和伦敦之间,当然,也少不了华盛顿方面的意见。经过几天的讨价还价,大佬们终于取得了共识。

    新22师师长雷多军营的实际管理者廖耀湘少将,再次荣获一等奖,军事委员会勒令他立即辞去现有职务,回国听候处理。雷多驻军各营团的主官,除部分因公因伤因病未能履行职务者,一律先行停职,等候军事法庭的调查处理。

    当然,把小两万精锐就那么不管不顾也不现实。史迪威临危受命,带着一帮美国顾问接管了部队的指挥权,直至重庆方面选派的军官团抵达雷多。

    为防止事态继续恶化,史迪威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叫停了所有的理论考试。三味煮鸡也好,克劳赛维茨也罢,只要官兵们不乐意,那就不准在军营里头出现。

    史迪威的第二把火则是在部队里组织了一次比武考核。不强求报名,自愿参加。鉴于绝大多数人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参加考核的不过四五百人。等大家兴致勃勃的看完猴戏,事情突然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当着众人的面,九十多个成绩优异的连排级军官和士官全部获得了晋升。除此之外,史迪威还让后勤部门给他们加发了两个月的军饷做奖金,士官每人60卢比,少尉100卢比,中尉160卢比。一个印度卢比折合现大洋一块六毛八,拿到昆明黑市上能换到法币280多元。眼见一张张票子被人家揣进口袋,不少弟兄心里都暗暗多出一份躁动与希望。

    两天以后,史迪威亮出了第三招。老头突然下达命令,要求新获得晋升的军官和士兵立即开赴蓝姆伽,接收补充兵组建新部队。与幸运儿们一起开拔的还有两千多刚刚出院的伤兵,以及一部分在兵变中参与人数较少的部队,总数大约七千人。作为模范遵守军纪的奖励,军需官按照级别给大家加发了半个月的军饷做开拔费。

    远征军里消息稍微灵通一些的人都知道,国内正一飞机一飞机的朝着印度运补充兵,人数已经突破四千。除此之外,孙立人的新38师也将编入驻印军,兵力在三千七八百人。加上雷多调出去的这些,上头很容易就能在半年之内整编出两个师,至多一年,总部手上就能有四万可战之兵。

    弟兄们突然意识到,史迪威上任后的头三把火可能没那么简单。看样子人家是准备把部队的精华全部挑走,毕竟雷多驻军恶名在外,一个月内两次闹事,甭管是什么原因,上头肯定都不会留着这么个祸害。得嘞,也别闹腾了,只要天天能填饱肚子,大家伙且凑合着过吧!

    眼看着部队慢慢的恢复了秩序,大佬们都悄悄松了口气。特别是那些美国顾问,真心不像把这么一支精锐逼上绝路,毕竟,在整个亚洲区域的盟军序列里,雷多驻军算得上是有数的强军,要是毁在自己人手里,恐怕只有日本人会拍手称快。

    史迪威在驻印军内逐渐树立起了自己的威信,但是只有极少部分高级军官才知道,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廖耀湘暗中努力的结果。

    作为新22师的老长官,廖耀湘舍不得自己辛辛苦苦带出来的部队成为政客们争权夺利的牺牲品。为了保住新22师的骨血,同时也是为了保全那些好不容易从缅北丛林里挣扎出性命的弟兄,老廖主动向史迪威做了妥协,这些日子,他暗中奔走出谋划策,费尽了心思。

    第一批选调的部队开拔以后,廖耀湘默默的也踏上了回国之路。与他同行的,还有七十来个不愿意继续在驻印军服务的官兵。这些人多是老廖的亲信部属,几千里转战下来,感情深厚的很,兄弟们懒得去伺候新东家。剩下的那些人都是在两次营啸中不那么安分的,为避免被上峰当成罪魁祸首给毙掉,这次也跟着一起离开了队伍。

    史迪威还算厚道,没有搞卸磨杀驴那套把戏,凡事愿意跟着廖耀湘离开的官兵,他都嘱咐军医出具了文件,证明他们因为身体原因,不适合在部队里继续服役。至于老廖本人,史老头特意向重庆方面求了情,希望上头能给他个体面的结果。

    不过,连史迪威自己都没想到,军事委员会那头居然一点面子都没给。最高当局在处理雷多驻军滋事问题的补充决定中宣布,解除廖耀湘所有军职,着立即退出现役。

    强制退役,对一个军人而言,是仅次于被关进监狱的处分。对于一名将领而言,更是一种巨大的侮辱。最高当局的命令下达不久,各种小道消息也被有心人传到了印度。蒋委员长这回挥泪斩马谡,全都是因为一帮子大人物在后头撺掇的。据可靠消息,一个子侄折在雷多的大佬屡屡在酒桌上扬言,一定要把所有凶手斩尽杀绝,才能泄了他心头之恨

    树欲静而风不止,廖耀湘禁不住有些绝望,他知道,不管重庆方面做出了是什么决定,那些想着在驻印军争权夺利的人都不会死心。或许下一次的兵变会死更多人,或许因为接二连三的麻烦,美国人会付出更多代价来平衡各方的需求。谁知道呢?!现在的结果算不上太好,可是他廖耀湘真的尽力了。



第七百零二章 换将
    几经角力,重庆方面终于定下了远征军的领导班子。蒋委员长亲自委任第8军军长郑洞国为驻印度军司令官,委任新38师师长孙立人兼任驻印军参谋长,原200师师长戴安澜转任新22师师长并兼任驻印军副司令。原驻远征军副参谋长罗又伦受到雷多兵变的影响,现改任新22师参谋长。

    据重庆那边传来的小道消息说,孙立人来印是伦敦方面点的将。

    英军中东战区总司令哈罗德亚历山大上将在给印度总督维克托?霍普侯爵的汇报材料中对老孙的指挥能力赞不绝口,他直言不讳的声称,英缅部队之所以没有在缅甸全部溃灭,就是得益于孙立人的新38师。所以,如果非要挑选一名中国将领协助英军防守印度,孙立人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戴安澜的情况有些特殊,他来转任新22师全是因为机缘巧合。

    军委会想到的第一人选本是陆军军官学校第七分校副主任邱清泉,新22师本就是在人家手上建立起来的。老邱是武将也是文人,早年间曾就读于上海大学社会学系,从军后又留学德国,在柏林陆军大学受训,端的是能文能武。问题在于,邱清泉疯名在外,打仗的时候不要命,平日里发起火来要人命。上头生怕他会和外国友人起什么冲突,把天捅个窟窿出来。

    权衡再三,蒋委员长最终选择了让戴安澜来统带新22师,毕竟老戴在缅甸战役中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守同古复棠吉战八莫,浴血千里。先是为大部队安全入缅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后又替全军断后,为主力部队在国境线设防创造战机。指挥能力在国内外也有目共睹,连《泰晤士报都对他赞不绝口。

    仔细算下来,其实前远征军司令罗卓英是最大的输家,在转任一个多月的中国驻印军副总指挥后,就被美国人赶回了国内。

    史迪威认为,罗卓英压根就不会打仗,在处理雷多兵变的问题上也像政客多于像个军人,所以罗副总指挥连同他的副总指挥部被美国方面完全架空,无兵无粮无饷,几乎与庙里的泥菩萨无异。几经讨价还价后,上头索性免去了罗卓英在驻印军内的职务,算是对事情做了个了结。

    走的走,来的来,汀江机场 整日里人声鼎沸。走马上任的,自然春风得意;至于等着回国的,不管是官还是兵,隔着老远都能感到他们心里的哀怨。当然,也有例外的,廖耀湘就是其中的一个。

    被驻印军扫地出门以后,廖耀湘径直带着手下弟兄投奔了赵诚。里里外外好几十口子人呢,没有军官的身份,甭说坐飞机回国,就连衣食住行都没着落。大家伙一合计,干脆吃大户去得了,反正他老赵家大业大,横竖都吃不穷。

    十几年的行伍生活下来,廖耀湘的恢复能力远比大家想象的要快,抵达汀江机场没几天,这位大哥就已经把被上峰排挤的那点不快给扔进了粪坑里头。赵诚也不含糊,私下和老廖交了底,只要愿意入伙一起打日本人,陕州那边新成立的一个德械旅就交给他统带,军饷补给,全和老部队一个待遇。

    廖耀湘倒是没矫情,国难当头,回家呆着也不是那么回事。左右都是打和鬼子,在哪干不是干?!再说了,赵诚许诺的德械旅可是下辖三十多门直瞄火炮,如果再加上迫击炮,火力比起中央军一个军都不弱。当兵的,不久指着能和对手痛痛快快的厮杀一场么。

    就这么着,赵诚再次挖了蒋委员长的墙角。比照之前入伙的几位弟兄,拿完安家费,再把东川系部队的军装一换,老廖就算是入了伙了。

    鉴于野马战斗机的适应性训练很占精力,有时还得和前来骚扰的日本轰炸机过过手,赵诚索性把一堆大小事务全扔给了廖耀湘,赵大爷每日里要么在天上潇洒,要么就在家里享受齐人之福,端的是潇洒无边。

    廖耀湘很快就意识到,赵诚那5万大洋的安家费真不是好拿的,纯粹就是预支了自己的血汗钱。每天里不仅要和英国方面各种扯皮,还得领着弟兄们参加训练,有时还得帮着国内新来的棒槌,处理与盟军的各种矛盾,说是忙的脚不沾地,真真的一点都不夸张。

    忙归忙,廖耀湘的精神头倒是越来越好了。东川系部队补给充分,而且上上下下都习惯于按照规矩办事,寻常**队伍那些诸如克扣军饷倒卖物资违反军纪之类的事是一点都没有,所以,顶多就是身体上受点累。唯一让老廖不适应的是,除去四十多个飞行员,基地里所有东川系的官兵,不管走到哪里都得带着头盔。

    78月天正好是印度最热的时候,有这么个铁家伙扣在头顶上,其中滋味可谓酸爽。不过,既然是规矩,那就得遵守!廖耀湘也学着弟兄们一样,寻了顶英国锅盖顶在头上。如果真要说老廖搞了什么特殊化,那就是他的钢盔上面包着一层土黄色的棉布,一来能防止阳光直接晒在钢盔上,二来么,这层布多少能让人觉着舒服些。

    一群另类的官,带着一群另类的兵,弟兄们很快就在汀江机场出了名。赵诚自己都没想到,这事居然还被蓝姆伽那边当成领兵范例写进了培训教材。军说史迪威对此也是赞赏有加,他认为,在高温下保持军容风貌不是难事,能在大后方还时刻保持着战备状态才是真的了不起。

    汀江机场这头美**官人数不算少,但多是汽车教练装甲兵教练炮兵教练之类的技术人员,为军官进行培训的文化人,那是一个也没有。国内缺技术兵种,但是受过培训的军官更加缺乏。眼瞅着赵诚没功夫管这些这些个小事,廖耀湘只得亲自出马,拐弯抹角和训练中心主任的是美国麦凯布准将搭上了关系,让美国方面在汀江机场搞一个连排级军官培训点。老廖的想法很简单,不求弟兄们能学到多少东西,哪怕能开开眼界也是好的。
1...243244245246247...28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