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镇海王

时间:2023-05-28  来源:  作者:中华田园牛

    “当然多了,这海中的鱼种类非常的繁多,个头又大,产量又高,这鱼肉啊,我们都吃到想吐了。”

    王大妈笑了笑点点头说道,她说的实话,她逃荒到天津来比较早,很早就在天津这边做事,天天吃鱼肉、顿顿吃鱼肉,她现在看到鱼肉就想吐。

    “吃肉吃到吐”

    李东阳、周经、张懋三人面面相觑。

    还是那句话,肉食在这个时代是极为宝贵、极为难得的,能够顿顿吃肉的人都是真正有钱的人,一般乡下的地主老财什么都未必舍得顿顿吃肉。

    现在竟然有人吃肉吃到想吐,说出去都没有人相信。

    三人再次看了看这个热闹的露天厨房区,今天所见所闻实在是让人绝对不可思议,这海鱼所带来的冲击就如同大海之中的海啸一般,将他们固有的思维、想法、观念等等冲击的支离破碎。

    对于食物的来源,对于肉食的来源。

    在他们旧有的观念当中,这粮食应该是和悯农诗所写的一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一颗粮食都来之不易,至于肉食,那更是宝贵、难得,普通老百姓是很难吃到一顿肉食的。

    可是现在,天津这边竟然出海捕捞,这一艘船一天就可以捕捞到十多万斤海鱼,这十多万斤海鱼就意味着十多万斤的肉食,十多万斤的粮食。

    这粮食、这肉食似乎来的太快,太容易了,以至于让人难以接受,显得非常的荒诞,不可思议。

    “明天早上我定要亲自去天津港口码头这边亲自看一看。”

    李东阳深吸一口气说道。

    “我也是”

    周经郑重的点点头说道。

    “我也是一样。”

    张懋双眼之中闪烁着光芒,同样准备亲自去看一看。




第191章,水泥马路
    “走吧,去看看他们到底是如何修路的。”

    李东阳看了看这里忙碌的景象,很难想象在灾荒的年代里面,这些灾民们竟然是吃肉来度过的,微微摇头,目光又看向前方的官道,这里忙碌异常。

    在长几公里的道路上面,有上万人正在分工协作,忙的热火朝天,不远处接近天津城的地方,已经修好的一段道路宽敞整洁,分成了两边,中间竟然还种上了树木。

    这又是让三人非常好奇的地方了。

    很快,三人就来到了修路的地方,只见这些灾民分成了很多的工作小组,有的负责开拓道路,有的负责平整土地,还有的负责运送砂石……

    “他们为何要将泥浆倒在官道上面”

    周经的目光很快就锁定了前方的区域,在已经开拓、平整好的官道这里,有大量的人正在挑着一担担的灰色的泥浆不断倒在平整好的宽阔官道上面。

    这些泥浆看起来和鱼塘里面的泥浆差不多,似乎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区别,只不过这些泥浆里面还有很多的沙石。

    “走,过去看看,简直就是胡闹,这哪里是修路,这是在毁路。”

    李东阳一看,顿时脸上就露出了怒意,官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连接大明每一个地方的血管。

    一开始看到有人修路的时候,他还是很高兴的,因为自古以来这架桥修路都是造福一方的好事,如果有地主老财能够出钱修条路、架个桥什么的,那都是算是会被当地人竖起大拇指夸赞几句。

    无它,在这个时代,交通是极为不便的,修路架桥都是非常消耗钱财的事情,往往都是需要官方出面在农闲的时候以徭役的形式召集老百姓来修桥铺路。

    现在看到这些人修路竟然是往官道上面倒泥浆,将一条好好的官道给毁坏掉,这让李东阳就非常的生气,道路修之不易,现在竟然还要毁坏掉,简直不可饶恕。

    怒气冲冲的走了过去,还没有等他发话就有人走了上来拦住他们说道:“几位大人,实在是不好意思,这里在修路,你们暂时不能从上面通过,还请绕道一旁。”

    “你们这是在修路”

    李东阳指了指往官道上面倒着水泥浆问道:“你们就是用烂淤泥来修路的”

    董小山看了看眼前这些人,为首的三人,衣着不凡,气度不凡,一股久居上位的气息的迎面而来,再加上周围负责保护的侍卫,一看就知道这些人来历不凡。

    “这位大人,这些可不是烂淤泥,这是水泥,是用水泥和沙石等等搅拌而成的,别看它现在和淤泥一样,但是过上几条,等里面的水干了之后,它就会如同磐石一般坚硬。”

    董小山笑了笑解释道,没有见过水泥的人都以为这是烂淤泥,以至于闹出了不少笑话。

    “水泥”

    李东阳、周经、张懋三人互相看了看,彼此都从对方的眼睛当中看到一脸的茫然,都没有听说过,也没有见识过这种东西。

    “这水泥啊是我们刘公子发明出来的东西,别看它灰不溜秋,毫不起眼,但是它却是最好的粘合剂,用来修路、建房、筑城等等是再合适不过了。”

    “几位大人,请跟我来,我带你们看看。”

    董小山本来是很忙,根本就没有空理会三人,但看三人的样子,如果不好好解释清楚的话,恐怕会生事端。

    听到董小山的话,三人连忙跟了过去,董小山一边走也是一边说道:“三位大人请看,这是我们刚刚在用水泥铺好的马路,因为这水泥没有干,所以它和淤泥差不多,轻轻一踩就可以踩出一个深深的脚印出来。”

    董小山的脚在刚刚铺上的水泥上面一踩,立刻就出现了一个脚印。

    张懋一听,也是不怕脏,也亲自上面踩了一下,同样出现了一个脚印。

    “赶紧将脚印给补上,抹平。”

    董小山笑了笑接着对旁边的修路的人说道,他穿着管事的服装,旁边修路的灾民一看就立刻知道,也是赶紧将踩出来的脚印补上。

    董小山又带着三人继续往前走,很快走了十几米指了指一块已经略微有些干的水泥路说道:“这块大概是在一个多时辰前修的,水分依然还没有干,但是它已经有点结实了。”

    张懋有些不相信,同样用脚在上面踩了踩,这一次用了点力才踩出了一个脚印。

    没有停留,董小山继续带着几人往前面走,这一次走了足足有几百米说道:“这一块是我们昨天下午修的,现在已经差不多可以走人了,但还是不能走太重的马车,必须再等几天才行。”

    走到这里的时候,董小山就不再走旁边的路,而是直接走到了水泥马路上面去。

    李东阳、周经、张懋等人一看,也都纷纷踩上去,脚底下的感觉就好像是踩在了一块大石头上面,这让三人也是微微吃惊,张懋甚至于不信邪,用力在水泥马路上一跺脚。

    “哎呦好硬。”

    这一跺脚,张懋整个人就忍不住吃痛的叫了出来,接着顿时就来精神了,忍不住蹲在路上,用手指敲了敲,仔细研究一番。

    李东阳、周经两人互相对视一眼,同样也是蹲下来用手摸一摸、敲一敲,都仿佛是敲打在坚硬的石头上面。

    “这,简直不可思议!”

    李东阳有些难以置信,起身再回头看了看身后这边,那些不断倒在官道上面和淤泥一样的水泥浆,这东西干了之后竟然和石头一样坚硬。

    再看看前面的水泥马路,这水泥马路按照后世的标准来说应该是属于双向六车道,非常的宽阔,也非常的平整,宛如镜子一般,早就已经看不出一点原先官道的样子。

    原先的官道虽然是这个时代最好的道路了,但是这官道其实也不过普通的泥土路,坑坑洼洼自然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也比较狭窄,连现在一半宽敞都没有,如果要是下雨了,官道就会变的泥泞不堪,非常难以行走。

    可是现在,李东阳看看前面,又看看身后来时的官道,整个人都无比的震撼。



第192章,这是神器啊
    和李东阳一样,周经、张懋也是如此,一边看看身后狭窄的官道,一边再看脚下宽敞的水泥马路,难以相信眼前的这一切。

    “这还是路吗”

    张懋发出这样的感叹,看着干净整洁的水泥马路,他甚至于都觉得自己不敢踩上去,怕弄脏了这道路。

    “哈哈,这当然是路了。”

    一旁的董小山看着三人的样子,也是笑了笑,他已经不止一次看到这样的表情了,几乎每一个新来到天津的人都会为这条宽敞平坦的水泥马路所深深震撼,有些灾民甚至于害怕的不敢在上面行走,因为这水泥马路看起来比他们的家还要干净。

    “这一切都是托了刘公子的福,是他发明了水泥,这水泥和砂石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再加上水进行搅拌,不仅仅可以用来修桥铺路,还可以用来建房子、筑城等等。”

    “建造起来非常的简单、方便、快速,关键是这修建出来的马路,它不怕水侵蚀,只要干了,纵然是下再大的雨对它也没有丝毫的影响。”

    董小山是一位很合格的解说员,将水泥的优点一一说出来。

    在以前他也是不相信,天底下竟然会有如此神奇的东西,这历来建房子、修路等等都是大工程,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可是有了这水泥,一切都变的简单了很多,关键是修建的房屋、马路等等都非常的结实,不怕水侵也不怕火烧,速度还非常快,省时省力又省钱。

    “三位大人,请过来看。”

    看了看三人的表情,董小山又继续带着三人来到水泥浆搅拌的地方。

    这里同样非常的繁忙,有一车车从天津水泥厂这边运输水泥的马车,将一车车的水泥运输过来,也有排着长龙从远处海河挑砂石过来的灾民,还有将这沙石、水泥混合在一起,浇上水,不断的进行搅拌混合的人。

    “这个就是水泥,将水泥和沙石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搅拌就可以形成水泥浆,如果是用来建房子,当粘合剂的话,这沙子就要用细沙,用来修建道路的话,用普通的沙石就可以了,没有什么太大的要求。”

    董小山指了指水泥,又指了指已经搅拌好的水泥浆,这里有灾民们再不断的一担、一担的挑走,挑到前面去修路。

    李东阳、周经、张懋三人也是顾不得脏不脏,有没有灰尘了,径直来到水泥的堆放区域这里,伸手从木桶里面抓出一把水泥,仔细的看了起来。

    水泥灰不溜秋,摸起来就好像是细腻的面粉一般,并没有什么太过特殊的地方,但要不是亲眼目睹了眼前的一切,他们根本就不相信,就这东西竟然能够用来修桥铺路,修建出如此宽敞的道路出来。

    “这是神器啊!有了这东西,从此我大明再也不用烦心修筑城墙的事情了。”

    周经忍不住叫了出来。

    他是户部尚书,对于朝廷各项开支那自然是了如指掌,大明朝廷每年用来修筑城墙的开支就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在大明开国的时候,因为军力强盛,还能够依靠强大的武力对付北方的游牧民族,所以对于修筑城墙的依赖性还并不严重,但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明朝就一直在长城原有的基础上修筑长城,以此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

    到了土木堡之变后,明王朝再也没有能力对蒙古诸部进行大规模的远征,由此对于加强北方防务,修建长城防御体系就便更加的急迫和重要了。

    从正统皇帝朱祁镇开始,明朝就对长城进行了大规模的兴筑,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嘉靖末年,整个过程持续了130年的时间。

    其东起鸭绿江畔辽宁虎山,西至居庸关、祁连山东麓到甘肃嘉峪关,连接秦长城,蜿蜒六千余公里,气势宏伟无比,后世所看到的长城其实都明朝修建的长城。

    这长城的修筑极为不宜,在长城东段这边主要是以青砖和条石砌成,非常的坚固,这造价自然不菲。

    至于西段以及其它的大部分长城其实都是用垒土筑城的,夯土墙是以木板作模,内填粘土或灰石,层层用杵夯实修筑成的,每一米造价约要一两银子。

    由此就可以知道这修筑长城是何等耗费人力物力的一件事情了,他们老朱家的从朱元璋开始,一直到嘉靖皇帝,几乎差点就要贯穿整个明朝了,代代皇帝的努力下,历时200年的时间,这才将长城给修筑起来。

    其中到底耗费了多少的钱财、人力、无力等等,这几乎都已经无法去计算了。

    除了修筑长城,这京城和边镇地区的城镇也同样也是需要修筑的,这同样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对此周经这个户部尚书是深有体会的,大明朝廷本来就穷,穷的揭不开锅,但是依然不得不每年将大量的物力和财力花在修筑城墙上面。

    现在看到这个水泥,看着眼前非常快速、简单修筑起来的宽敞马路,他就忍不住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有了这水泥,修筑长城也好,修建城墙也好都将会变的非常的简单,不过是一些沙石,再加上一些水而已,简单的混合搅拌一下,这修筑出来的马路又坚硬如同石头,还不怕风吹雨打,不怕水侵火烧。

    “确实是神器了!”

    李东阳和周经一样,同样手里面抓着一把水泥,看了看身边搅拌的水泥浆,再看看旁边宽敞的水泥马路,回头又看看正在快速不断向前修筑的道路,也同样发自内心的感叹一声。

    “有此神器,我大明再无忧了。”

    张懋同样点点头说道:“只需要在边镇地区用水泥修筑起城墙来,蒙古人休想再进入我中原大地半步。”

    “不单单是修筑城墙,如果我大明全国各地都用这种水泥修筑成这样宽敞的官道,那我大明无论是调兵谴将,还是南粮北运都会极为便捷。”

    李东阳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来天津一次,他仿佛看到了一个崭新的大明,一个强盛的大明,手中的水泥已经不再是水泥,而是神器,大明强盛的神器。



第193章,认知的改变
    通往天津的官道上,李东阳、周经、张懋三人的队伍正在慢慢的前进,因为已经抵达了天津,并且已经确认了在天津这边确实是有一文钱一斤的肉,所以三人现在也是不急着赶路,反而一边慢慢骑行,一边消化下今天的所见所闻。

    今天在天津这里所看到的一切已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认知,无论是这招募灾民修路,给灾民们顿顿吃肉,一文钱一斤的海鱼肉,还是这眼前这条宽敞、平坦无比的水泥马路。

    在今天之前,他们的世界还是原来的那个世界,但是现在原先的世界仿佛要分崩离析一般,可怕的超级地震,将他们原有的世界给彻底的震碎。

    自古以来,这灾民在当官的人眼中就是负担,就是麻烦,是很容易出事的群体,因为灾民需要救济,这需要耗费朝廷的钱粮,所以是负担。
1...5758596061...100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