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中二萌01
另外提督学政同样是不担心的,虽然他官居正三品,实际上的权力并不是很大,既没有办法调动大军,也没有办法干预其他的事情,一般在商议重大事情的时候也不一定会出现,所以就算将他贿赂了用处也不是很大。
其实通过今天这一小会儿时间的了解,最怀疑的当属盐政使方永谭,毕竟所有事情的起因都是因为盐引发的,而且商会就算能从其他的渠道弄到盐,但是也不会太多,加上他的官阶也不算太低,这时候贿赂方永谭就是最好的选择。
不过对于梁奕来说,并没有产生过这样的怀疑。
俗话说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可以说只要是得到了梁奕信任的人,基本上不会再有任何的怀疑,除非是后面做的事情让梁奕不得不调查,真到了那种份上,距离分道扬镳也就非常近了。
知府衙门里面的官员目前没有发现可疑的,至于监察衙门里面其实梁奕根本就没有怀疑过。
因为陆舒说过,很多事情都是在知府衙门商议的,并且监察衙门的官员很少有参与,一些商议的结果根本就不知道,又怎么可能散播出去。
并且商会本来就有贿赂官员和将领的行为,明知道监察衙门是做什么的,若是还这样做是很容易暴漏的,除非是有十足的把握贿赂的官员不会泄露消息,但是这些官员到这里来的时间并不是很长,就算要彻底的了解都要花费一些时间。
随后陆舒开口道:“回大人话,这是目前下官所知道的两个衙门所有官员的信息,至于将领的一些情况,因为没有打听消息的渠道,所以了解的并不是很多,顺天府的散兵将士由于大人之前没有在,加上顺天府和兴元府现在都没有总督一职,所以顺天府的散兵将士暂时是下官在管理,根据调查也没有发现太多的异常情况。”
梁奕微微点头,别说是陆舒没有任何的办法去军中调查,就算是梁奕也只是拥有调动的权力而已,想要主动出兵必须要有两枚虎符在才可以,当然若是有敌来犯的时候还是可以调动的,所以想要调查军中将领这件事情并不是很容易。
不管是南齐朝,还是西凉朝,又或者是其他的国家,军队都是其根本所在,若是当初的南齐朝没有将士们的顽强抵抗,现在被占据和割让城池的就不一定会是东汉朝,若是没有将士们出征打仗,或许就不会是西凉朝丢失顺天府和兴元府大部分的土地,所以说每一任的皇帝对大军都是非常的看重,自然也包括现在的董高逸,可以说能够让梁奕调动驻守在顺天府和兴元府的将士已经是不可思议的存在,至于调查军中是否有贪墨的事情就不是他该管的。
当然,不是代表军队里面的将领就不受到任何的约束。
朝廷的监察院分为左院和右院,若是让提起左院的话,无论是都城的官员,还是地方官府的官员都是谈声变色的,特别是那些心里有鬼,做过违反律法的官员是最担心的,因为只要监察左院的官员查案,那么就必定会有官员被弹劾然后抓起来审问的,而一旦被抓起来的官员最后都是抗不住招供的,惩罚自然是极其的严重。
若是提及右院的话,官员们就要担心许多,毕竟和他们并没有多少的关系,也不会有过多的接触,就算是惹恼了这里的官员也不会有任何的麻烦。
因为右院只要查处和针对的就是军中的将领,无论是上到正一品的大将军,还是九品的小将领,右院都是有监察的权力,虽然对上将军等将领的影响和威胁比较小,但制造一些麻烦还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就算是现在顺天府的将领出现了问题,也必须要监察右院的人过来才行,并且真的到了要调查的地步,肯定是需要请示董高逸的,若是得到了允许,右院才会派人前来,若是没有这方面的想法,此事自然只能够作罢,不过以董高逸的脾气,是肯定不会拒绝的。
像是现在的监察衙门其实就只是隶属于监察左院,所属的权力就只是可以调查各地官府的官员而已,不过对于散兵将士的指挥使这些还是有监察的权力。
并且为了防止两院的人互相勾结和栽赃陷害,左院的人监察军中将领不得不会受到赏赐,反而会遭到惩罚,反之,若是右院的人监察所有的文官,同时是会遭到惩罚的,一般来说,两院都是不会互相干涉的。
这也是为了陆舒没有调查的原因,除非了给了他这个权力,不然是绝对不会碰的。
第六百零二章 办法是有的
梁奕没有合适的身份去调查,目前也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哪位将领是有问题的,但是不代表着就没有任何的办法。
最好的证明就是现在的平定军尽管有新的将领和将士,但是原先大部分的人还是存在的,而梁奕之前亲自率领他们出征西凉朝,可以说关系是非常好的,并且得到了这些将士们的一致拥戴和恭敬,所以出现在平定军的时候,上到都统,下到普通将士都是很高兴的。
现在的平定军,最高的将领肯定还是田哲上将军,但是一位上将军都有两支队伍,是不可能一次性兼顾到两军将士的,在他不在的时候自然就是由军职最高的将领坐镇。
驻扎在顺天府的十万大军并不是在一个地方驻守的,顺天府一共有八县是和西凉朝的城池接壤的,而这里才是防守最主要的地方,所以在这其中六县靠近西凉朝的地方各驻扎了五千名将士,驻扎的将领就是从三品的小都统和正四品的步兵校尉,骑兵校尉和战车校尉。
这些县城中剩余的两县,防守力量和地址位置是十分的重要,并且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可以说只要南齐朝的大军占据了这两县重要的位置了,西凉朝的大军想要攻打进来是非常困难的,若是强行攻打的话,只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至于其他几县就算被攻占了,很快就能够再打回来。
虽然说这些城池很容易攻打并且占领,但是正因为有这个原因,所以这些城池反而是不重要的,毕竟你能够随时攻占的,敌军同样可以做到,那么就算重病把守这里变得毫无意义。
所以这两县分别由从二品的骑兵将军,战车将军,步兵将军和正三品的一名大都统四人率军驻守,前面两人驻扎在一座城池,后面两人驻扎在一座城池,并且驻扎的将士人数都在两万人左右。
这是其中七万将士驻守的位置,另外在三州的州城附近,各驻扎有五千多名将士,合计一万五千余人。
另外还有一万人由一名大都统率领,驻扎在顺天府城的附近,这也为了防止西凉朝的余孽反扑,在这样的情况下丢失了府城对南齐朝的威信是有很大打击的,至于剩下的五千余人则分散驻扎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县城附近,也是为了防止西凉朝余孽的反扑,总之十万大军分散驻扎在顺天府内,当然作用和目的都是非常明显的。
其实兴元府的十万大军也是分散在各地的,只不过两府的构造都是有着很大区别的,和西凉朝接壤的面积也是有着很大的差距,不过兴元府城和其余的城池距离原先的南齐朝都非常的近,所以大部分的将士都是驻扎在边境的,在城池周围的非常少。
所以说这个范围其实是非常小的,商会想要贿赂的话,目前来看只有驻守在顺天府城附近的一万人是有用的,至于那些驻扎在边境上面和州城的则完全没有这个必要,并且还有很大的风险。
在这一万人里面,将领不过也就几十人而已,就算是一个一个的调查都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之前之所以连几十人都无法确定,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身份的限制,没有办法那样做,就连现在的梁奕同样如此。
不过梁奕不能够亲自去调查,不代表着就没有办法去调查。
根据他的了解,元于上将军的副将虞谭已经不再身边,正好就是在补充将士的时候调到了平定军里面来任大都统一职。
其实按照常理来说,以虞谭的身份到了平定军能够做个小都统已经是最好的选择,毕竟他之前只是一名上将军的副将而已,正常的情况下副将的品阶是不能够高于两品四阶左右,所以说虞谭最高也就是正四品而已,加上有元于的身份在,做个小都统就是合情合理的,若是不升官的话离开又有什么作用,还不如留在身边有个很好的帮手。
这也是南齐朝历来的规矩,无论是谁都不能够改变的。
在军中想要得到爵位或者是升迁的话一般只有固定的几种办法,第一种就是祖上在去世后,生前有功劳和爵位的,后代是可以直接低一阶继承的,一直到最低级无法继承的时候才会被收回,这是最简单的办法,只不过一旦选择后这辈子就算有再大的功劳也就是赏赐而已,想要升迁是不可能的,对着有能力的人来说就是坏处,对于没有能力的人来说就是天大的好处。
第二种就是祖上有功劳,并且还没有去世,可以将自己的功劳让给后辈,这样得到的官职是可以升迁的,只不过没有继承的权力而已,意味着只要死去后面的子孙就不能够再继承爵位和俸禄,其实这和第一种的区别不大,更适合有能力的人一些,毕竟没有能力的自己做不到升官不说,还没有办法让后代子孙继承。
不过这第二种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把自己的子孙提前送到军中训练,让他自己去获得功劳,这样一来就没有任何的限制。
第三种就是像元于上将军一样,得到了军中将领的赏识,敢让他上战场获得功劳,这样自己得到的功劳,在升官的时候则没有任何的限制,但是这样的办法只适合运气好并且有能力的将士,毕竟运气不好的能力再强也会被埋没掉,有运气没有能力的也只有短暂的而已,根本就不长久。
最后一种就是像虞谭一样,做了别的将领的副将。
好处就在于跟随的将领升官时,无论是有有功绩同样会直接升一阶,并且没锅三年也是会直接升一阶的,唯一的限制就是不能够超过跟随者官职的两品四阶。
当然想要跟随一名将领,自身肯定是要有一定能力的,并且要得到无条件的信任,否则将领谁敢随意的在身边留一名副将。
不过跟随一名将领做副将,和调任到身边做副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就像是大都统和小都统之间,两人不过是上下级而已,前者则是隶属的关系。
前者还有个问题就是,一旦其中一人出现了问题,另外一人要受到牵连的。
第六百零三章 由来
虞谭正是这样的将领。
当初他和元于是同一批入军的,并且被分到了同一个小队伍里面,生活起居,训练和做其他的事情都是在一起的,加上两人的性格,身世和其他的也是非常的接近,关系自然也是非常密切。
不过在能力这方面虞谭肯定是要稍逊一些的,所以在元于已经是正七品的统兵时,他只不过还是一个小队长而已,手下最多的时候也只有十个人而已。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元于立功的次数越来越多,升官自然也是越来越快,这个时候可以说两人的关系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好了,当然这是因为身份差距带来的必然影响。
直到有一次,元于率领的一支小队伍遭到了敌军的埋伏,身边的将士接二连三的战死,而敌军将士接到的命令就是无论如何都要拿下他的性命。
虽然元于的身手不错,但是双拳难敌四手,若是没有忍支援的话,最后肯定是要被抓住的。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虞谭率领的小队伍正好从这里经过,于是发现了这里的情况。
当时两人都不知道对方就在附近,是因为两人已经不在同一个队伍里面,同时加上关系的疏远和联系的减少,所以不知道彼此就在附近。
不过元于和虞谭都是在执行同一项任务而已,不同的是元于所在的队伍,他亲自带着一小队去解决事情,而虞谭则是被派到这里来执行危险任务的。
昔日老友再次见面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没有叙旧的时间和机会,其实以虞谭当时所处的位置,敌军是没有发现的,这个时候悄然离开的话也不会有人知道这件事情的,毕竟敌军是不可能留下元于和其他将士性命的,所以只要不说不会有任何人知道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不过想要让虞谭做的这么绝情是肯定不可能的,就算被围困的不是元于,说不定他都是会出手相救的。
当虞谭带着人出现的时候,自然大大的缓解了元于这边的压力,不过面对多余他们数倍的敌人,这点儿人数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当时也不过坚持了两刻钟而已,最后还是虞谭拼了命才将元于救回去的。
此事过后,两人之间的隔阂就不复存在了,元于也就提出了做他副将的邀请,后者二话不说就直接答应下来了,一直到今日两人的关系都依然如此,从来没有说有过不好的局面。
当时的元于是正五品的万夫长,而虞谭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队长而已,不过因为做了副将之后,他的官职在半年之内就到了统兵一职,在有限制的情况下这已经是他的极限,虽然时间也不是很快,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想要靠自己做到统兵只需要也需要两年时间,更别说后面的事情。
很快,元于再次被简拔,从万夫长直接做到了步兵校尉,自然而然的虞谭也就做了副统兵。
在虞谭的副统兵还没有做到统兵的时候,元于再次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再次越过小都统一职,直接做到了大都统,随之而来的就是虞谭的水涨船高,也做到万夫长的位置。
随着元于成为了上将军,虞谭也就是正四品的步兵校尉,其实到了这个时候他基本上已经没有在升职的可能,毕竟所跟随的元于也已经非常困难再次上升,所以这些年来无论虞谭的功劳有多大,得到的功绩有多少始终只是正四品的武将而已。
到了这个时候像是虞谭这样的武将,还有三个办法是可以不受这个规矩约束的。
第一个自然是得到了董高逸的赏识,亲自将他简拔起来,如果是圣上亲自下令,下面的官员谁敢不从,就算有反对的也不会说出来的,这也是最迅速的办法,并且不会有任何的意外。
第二种就是和之前一样,所跟随的武将继续升官的时候,副将的官职自然而然的不会太低,当然有的武将会被调回朝廷做文官,但是不会对副将产生任何的影响,该有的规矩还是存在的,不会有任何的改变。
最后一种就是,得到了主将的允许,副将可以离开其身边,这样做意味着二人日后不会在一个军中的,但是很少会有人选择这样做,毕竟一个值得信任的副将肯定知道一些不能散播出来的消息,留在身边可以随时监视着,担心肯定要小很多的,然而不在身边,又不在一个军营内,泄漏出去就是有可能的。
既然是不能够散播出去的消息,肯定就是一个无法拿上台面的事情,一旦传出去的话或多或少都是有一些影响的。
就像是现在的元于,若是出征或是出战的话,一般能够率领的四支大军是商毅军,虎啸军够继续率领,所以现在虞谭来到了平定军里面是可以的。
其实虞谭能够留在身边,也是元于所想的事情,只是他也明白没有必要一直这样拖下去,所以选择了让他离开,并且亲自想了办法,所以现在的虞谭才会是正三品的大都统,否则的话无论如何都是轮不到他的。
这个位置不知道有多少人眼红着,毕竟空了整整三年的时间一直没有调人过来,如果不是因为元于是右将军的身份,或多或少都要给几分薄面,就算是作为皇帝的董高逸在此事上都不会反对的,除非是真的有问题,再说以虞谭这些年得到的战功来看,是有能力的。
当然不代表就真的一帆风顺,一开始元于也只是提出去做一个小都统就好,只是没想到连这个都有官员站出来反对,认为是不妥的。
元于这样做,主要是想让虞谭先慢慢的熟悉一两年时间不要这么着急,而且这还是应该得到的,只是没想到这都有人要干涉,之所以干涉自然是他们也想让自己的人去,毕竟谁不想自己势力更大一些,实力更强一些。
这样的无底线挑衅,元于作为右将军是肯定不能够忍受的,哪怕不是右将军的时候也没有随便的忍让过,所以最后一气之下干脆就直接提出让虞谭去平定军做大都统一职,最后董高逸还是同意了。
。
第六百零四章 底气
梁奕现在的办法就是有虞谭这位平定军大都统的存在,正好他驻守的位置就是在顺天府城外,如果商会要贿赂也只会是府城附近的,那么就是在虞谭的管辖范围内。
南齐朝对驻扎大军的规定是非常严格的。
假如奉命驻扎在顺天府城外的大军,将领只是一位正四品的武将,但是是奉皇上的命令在这里,就算是正三品的大都统到了这里都是没有任何权力调动的,除非是有皇上的口令,否则就算是把他得罪了都无所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