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中二萌01
听到是关于汪同的事,董高逸放下了手里的事情。
一开始听到他凑齐了一百九十万两银子还是比较意外的,对于使用的办法也是赞同的,反正这些银子都是从国库拿出去的,现在拿回来用于救急是正常的,至于最后凑不齐也不会怪罪的,反正这点儿银子还是能够想办法的。
不曾想到的是刚夸奖了没有两天时间就发生了这事,那晚上听到汪同白日的行为后,很想让高鸿去侧面敲击一下不要做得太出格,但是并没有这样去做,正因为这样导致后面变得变本加厉,距离约定的十五日已经不远了,董高逸相信是凑不够的,所以正准备到时候再训斥一番。
“前几日汪同的所作所为朕还很欣赏,这么短的时间凑齐一百多万两是不容易的,大大的超出了朕的预期,其实后面就算不够一千五百万两也无所谓,皇宫内的金银首饰随便拿出去卖一些都是足够的,谁曾想到这两日居然做出这样的事情来,实在是迫使风度。”董高逸显然是不满意的。
“今日你若是来为他说情或者是解释的就不必了,此事朕肯定要好好的罚他才行,否则日后再有这样的事情其他大臣纷纷效仿又该如何,若是其他的事情再说。”
梁奕笑了笑,没想到皇上对他的怨气这么大,再晚来两天估计会更生气的,幸好现在找来了,免得后面说清楚了恐怕都不会原谅的。
“皇上,微臣今日并非是来为汪大人求情的,而是说清楚此事的来龙去脉,实际上根本不是现在看到的这样,是另有原因,汪大人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还请皇上给微臣一个解释清楚的机会。”
说话的时候梁奕给董高逸还使了眼色,示意接下来要说的不适合太多人听到。
作为皇上的董高逸这点儿还是理解的,虽然不知道梁奕接下来要解释什么,不过看他这认真的模样还是点了点头。
随即大手一挥道“行了,你们都先下去吧。”大殿里面的宫女和侍卫都离开后,又对着高鸿说“在门口守着,就说朕现在有事,若是求见稍后再说。”
“是。”
一般谈论重要的事情,大殿周围是不允许靠近的,但隔墙有耳的道理还是明白的,高鸿没有多问,走出去的时候还顺便将门带上了。
实际上按照南齐朝的规矩,皇上身边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最忠心的侍卫守在身边,哪怕是入厕都要在不远处等着,目的就是防止出现意外。
像这样只有两个人留在大殿里面的,一旦那名大臣有异心或者是被收买了,皇上就会变得非常危险,有侍卫在无论如何都要保险一些。
然而梁奕绝对是一个例外,没有人会担心他图谋不轨,实际上就算是梁奕有其他的想法,哪怕是所有的护卫在身边估计作用都不大,在这样的局面下完全不需要担心。
“行了,这里已经没有其他人,什么原因详细道来。”
“皇上,其实这一切都是微臣的主意,和汪大人并无关系,只是为了计划能够顺利进行,只能先让汪大人出现背锅才行,如今计划已经成型所有没有必要继续隐瞒下去。”说完就看了看董高逸的反应如何。
“什么此事是你的主意”
董高逸突然的惊呼是在梁奕的意料之中的,毕竟这么重大的事情他一个皇上被蒙在鼓里肯定是惊讶的。
“是,都是微臣想出来的,原本在几日前微臣就要将此事告诉皇上,但那个时候北魏和东汉结盟的消息传了回来,而此事是不能让任何人知晓的,就没有机会和时间上奏,后面因为皇上让汪大人去凑银子,若是这会儿微臣找来的话是容易引起猜忌的,同样没有上奏此事,如今时机已近成熟所以微臣便找来了。”
随后冷静下来的董高逸明白梁奕没有说假,这还真是他安排的。
“好,既然是你安排的那就说说具体的计划和目的,朕倒要看看你的计划是什么。”
对于他来说,反正此事已经发生了,总不可能因为这点儿小事而惩罚谁,毕竟是为了南齐着想,就算前面不知道也无妨,就是想要知道这样做具体为了什么。
梁奕仅仅用了两刻钟时间就将整个计划说了一遍,而董高逸的脸色从刚才的不满取得代之的就是笑意,并且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不像刚听见的时候那么激动,因为他觉得这个计划简直是完美,完全没有生气的必要。
“不错,虽然这样做有些不对,但是在这个时候来一次亦无妨,其实朕早就看此事有些不舒服了,一直没有机会来好好的整治一番,有了这个计划不怕他们不从,甚至还没有拒绝的机会。”
听到董高逸没有生气的意思,梁奕也是微微松了一口气。
皇上对他的确是很看重的,一般不会在他面前生气或者是发火,然而做这样的事情还是有些风险的,现在被认可了自然就没有其他的事情了。
“启禀皇上,微臣本来没有想到此事,然而汪大人说户部的银子不够,还差二百多万两的时候立刻想到了这个办法,既能够凑齐战事所需要的银子,又能够看看这些人的态度如何,只是事有唐突还望皇上责罚。”
虽然对梁奕这个计划很是满意,但董高逸作为帝王心里还是有些不舒服的,什么事情居然可以绕过他这个皇上肯定不行的,不过责罚肯定是不会的。
“梁奕,这一次事出有因,朕就不责罚你了,也不计较此事没有事前上奏,若日后再有这样的时候朕绝对轻饶,还是说一说具体要怎么说。”
“是。”
。
第七百三十七章 感兴趣
梁奕用了一刻钟时间将计划大致说了一遍,这一次没有丝毫的隐瞒。
刚开始听的时候董高逸还有些不理解,在听完后立马就陷入了沉思,片刻之后方才说道“你的意思是让朕捐一些银子出来,然后这些大臣会知道该怎么做”
“回皇上话,正是如此,这几日汪大人所闹出来的笑话大臣们都知道,没有太放在心上,甚至还有人故意拿出几两银子,是因为这些人不在乎的原因导致的,若是有了不得不做的理由,他们自然会知道的。”
“那你说说朕应该捐多少银子出来是最合适的。”
对于计划作为皇上的董高逸还是感兴趣的,当然感兴趣的并非是解决了银子的事情,而是此事的真正目的,他从来没有想过可以用这样的办法,不过心里大部分还是持有怀疑态度的。
询问的这个问题梁奕早就想到了,回答道“皇上,微臣算过捐出十万两银子是最合适的,这个数字不会太高,也不算太低,大臣们捐的时候肯定不会多于这个银子的,知道自己该捐出多少最合适。”
数字是经过仔细计算的,不是为了大臣们考虑,是为了皇宫考虑的。
董高逸拿出来的银子势必是用于皇宫日常开支的,每一笔都要有准确的记录,尽管最后还是会还回来的但需要一定的时间,太多的话会影响皇宫的开支,太少的话计划的目的就显得太没用了,还不如不做。
“首先这个消息传出去之后,最先捐出的必定是品阶高的大臣,在他们捐出来之后其他的大臣才会根据他们的数量进行捐献,随着品阶越来越低,捐出来的自然就越来越少。”
“当然这些都是大臣们主动来找到户部要求捐银子或者是捐财宝的,不会对任何人强迫的,微臣知道有些大臣十分的清廉,要让他们捐出千两银子都是问题,所以说不是强迫的,适当的时候皇上可以出来提点两句,而有些人还是知道应该怎么做的。”
南齐朝官员每年的俸禄其实是非常少的,就说现在的梁奕,监察院的右都御史,按照规定每年的俸禄是四百零五两银子,恐怕就是有些人的一顿饭菜,但确实就是这么低,如果只是府上所有的人的日常开销肯定是没有问题的,若是想要做些其他的自然就是问题了。
再例如各部的左右侍郎,从二品大臣每年的俸禄就是三百三十两左右,同样足够府邸里的开支,毕竟府上的人数是有着严格规定的,丫鬟和侍卫均不得超过指定的人数,否则抓住了都是要严惩的,对于他们来说这方面不是必须的,倒不会有人在这个问题上犯错。
当然,这些仅仅是都城官员的俸禄,是根据江陵城来决定的,像是地方上各个府,州,县的官员俸禄又是不一样的。
从二品的知府一年的俸银仅仅只有二百八十两,意味着比同样是从二品的都城官员少了五十两左右。
看似这五十两银子并不多,但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家中一年的开支都不到五十两银子,日子稍微过得好一些的一年花费大概在四、五十两左右,穷一点的一年的开支估计只有十,二十两左右。
南齐朝最普通的官差一年的俸禄大概在二十两左右,过得就比较清贫了,像是正七品的县令就在六十两左右,虽然不多,但日子肯定是稍微要好一些的。
对于朝廷的大臣们来说,其实在乎的根本就不是俸禄,毕竟这点儿银子可能还不够一个月的开支,又怎么可能养活一大家子人。
主要的来源其实就是赏赐。
在南齐朝是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的,那就是朝廷的大臣们都不会出现生活上的窘迫,只要出现这方面的问题朝廷都会来解决的,目的就是防止有些人出现贪墨的情况,不得不说的是有这个规矩之后,贪墨的情况的确是有所减少的,但根本上还是没有杜绝的。
南齐是有比较清廉的官员,但是他们的生活还是非常不错的,因为遇到这方面问题的时候朝廷是会解决的,比如通过赏赐还是有一笔数量不菲的银子。
梁奕的计划并不是针对于这些朝廷大臣的,针对的是通过其他手段的大臣,这些人要么就是私自有经营商铺,又或者是收取一些好处来为其他人办事这都是正常的。
要说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将他们抓起来,然而大张旗鼓的这样做很容易造成局面的不稳定,特别是在这种还有敌国虎视眈眈的情况下更要小心,所以通过这样的办法将他们吐出来一些还是没有问题的。
“好,既然如此,那朕就从皇宫的开支中拿出十万两银子交给国库,倒要看看这些人如何做。”
“皇上,如此不妥,只是将银子交给国库并不会给这些大臣带来太多的影响,甚至有的人会装作不知情的样子糊弄过去,本来就是要求自愿的,不可能强迫他们,否则会引起大臣们的不满,总之这一切都要让他们觉得是无意之举,又不能装作视而不见。”
梁奕赶紧说道,他的想法可不是这样的。
将银子直接交给户部收入国库之中,算是私底下的事情,总不可能专门还大肆的宣扬这些用于战事的,那样一来大臣们就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就算最后还是会拿出银子,但心里总是有不满的,要得就是他们心甘情愿的拿出来还不会产生怀疑。
“梁奕,那你认为此事应该如何做。”
“以微臣之见,皇上明日早朝的时候可以将此事提出来,先让诸位大臣说说意见,然后再训斥一番汪同这两日的所作所为,最后再以身作则拿出十万两银子交给户部并且说明原因,唯一需要注意的便是不给其他大臣询问的时间和机会,当然若是三位王爷也能够拿出一些银子的话,效果会更好一些。”这是梁奕认为最完美的流程,当然实际操作的时候会有些许的误差,但至少不能和计划相差的太大。
至于最后一句话不是临时想起来的,同样是早就想好的计划中的一环,因为要做的肯定不止这些。
。
第七百三十八章 很快会解决的
如今的南齐朝一共有七位王爷,其中一位是董高逸的皇叔,先皇的弟弟景王,因为他很少参与朝政可以不算在里面,只有剩下的六位王爷是董高逸的儿子。
而真正能够参与朝政的实际上只有三位,分别是永王董辛排行老大,禹王董焱排行老二,以及恒王董启排行老四,这三人每日的早朝也会位列朝堂之上,一些朝廷的事情同样会参与其中,实际上这三位就是皇储的人选,尽管没有明说,但所有人都是心知肚明的。
为何要选这三人董高逸没有给任何人说过,因为此事都是他独自决定的,就连最信任的梁奕,高鸿等人均不知情,不过都明白其中的原因。
若是只有两个人的话,那么斗争势必会非常的激烈,很容易斗到最后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若是有三个人的话,就不会轻易的出手,因为担心会被另外一人坐收渔翁之利,更利于朝廷的稳定,就像是西凉朝一样,明明三位王爷的实力相差悬殊,还是做出了那样的决定,董高逸亦是一样的。
永王和禹王不用说,实力是有目共睹的,在册封之日就被委以重任,后面的所作所为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然后后面册封的几位王爷实力就比较平庸了。
三皇子喜玩,从一开始就没有露出过要争宠的想法,所以即便是册封了董高逸都没有交给他任何的事情,而四皇子刚被册封的时候唯唯诺诺,做任何事情都非常小心,一副胆小怕事的模样,出于测试董高逸还是交给他一些简单的事情,不曾想到一开始都是装的,很快就展现出了自己的实力,自然而然的就和前面两位旗鼓相当,而永王和禹王反应过来的时候为时已晚。
后面被册封的两位王爷同样实力平平,没有太出彩的地方,于是就让他们不再参与任何的朝政,出了有王爷的身份外,其余的和平民没有太大的区别。
自从这三人参与朝政后,出现在朝廷就是很平常的事情,只是梁奕很少在都城,见面的次数并不多。
想当初这两位皇子刚被册封的时候,为了争夺梁奕,经常性的争斗的头破血流的,若不是有董高逸在管着,恐怕早就出了大事,后面董高逸的一些决定和命令也让这两位王爷知道拉拢梁奕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他们的父皇是不会允许的,哪怕是后面的恒王都知道此事,没有派人来找过梁奕。
为了不让这几位王爷有其他的想法,在待遇这方面都是一样的,参与朝政的三位王爷每日要处理政务,拨付的银子要稍微多一些,但三人拿到的数量都是相同的,至于没有参与朝政的三位王爷,相对来说就要少一些,不过日常的开支以及一些其他的花销还是完全足够的。
“哦让他们三人拿一些银子出来又是何意。”
“回皇上的话,微臣的意思并非是主动让三位王爷拿出银子来,而是在皇上宣布此事后三位王爷能够自己做出选择,至于拿出多少银子倒是无所谓,只要作出了表态就更让这些大臣摸不着头脑,就算事后询问都不会有解决的,这样做就是要混乱他们的视线,才不会猜透此事的本质。”
其实让三位王爷拿出一些银子来并非是主要目的,而是另外起因的。
董高逸不傻,当梁奕提出来他的三个儿子的时候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不得不说一个小小的计划竟然可以蕴含几件不同的事情,也就只有梁奕可以想出来,反正其他的大臣不会有这样的头脑,包括他自己都不一定。
最后方才微微点头道:“好,此事就按你所说的做。”
“是,没有其他的事情微臣就先告退了。”梁奕很识趣的提出了离开。
闻言,董高逸想了想的确没有其他的事情,大手一挥示意可以离开了,梁奕领意后离开了大殿,至于后面会不会将此事告知其他人或者是明日会不会按照今日商议的来就不是他可以管的,最多就是猜测一下罢了。
离开大殿的梁奕来到户部,正在汪同也在。
看着进来的人,后者原本脸上还有些怒气的瞬间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非常真诚的笑脸,从用这个计划到现在他都是忧愁的,时刻在担心此事带来的影响,若是马上得到结果还好,无论是好还是坏都可以接受,像这种漫无目的的等待是很煎熬的。
“梁大人,快,里面请。”
梁奕笑了笑,摇头道:“今日坐就不必了,这会儿过来是告诉你银子的事情有着落了,明天应该就会见到结果了,你要提前有个准备才是,我是担心你到时候被吓到了。”
闻言,汪同脸色有些不好看,但很快又恢复到了原先,小声询问道:“大人的意思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