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奕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中二萌01

    “不错,我和禹王殿下的关系不错,其实当初永王和后来才册封的恒王都有找过,虽然是可以不着急表态的,不过和三位王爷有过短暂的接触后,发现禹王殿下此人是不错的,随着后面接触了几次就定下来了,倒不是说另外两位王爷不行,只是不合拍罢了。”

    “是啊,就连作为大将军的你都可以做出选择,唯有我梁奕既不能做选择又不能被选择,这个恐怕是人人都知道的。”

    整个南齐朝的人,目前只有两个人不能和三位王爷有太多的接触,这是董高逸对三位有明确吩咐的,其中一个就是梁奕,至于另外一人则是高鸿。

    不让梁奕和任何一人接触,是担心他的能力太强,让三位王爷中没有谁可以招架,一旦接触的太多是容易出问题的,严重的说得不好听就是傀儡,董高逸绝对不允许这样的事情出现,所以便下令了此事,哪怕就算是到了现在,都没有打破这个局面。

    至于高鸿就不用说了,他知道的事情很多,若是和其中一人接触的过多都是有很大的助力的,董高逸是不允许出现不平衡的事情,尽管其他的大臣可能也是未知数,但至少比这两人好的太多。

    “元将军,你现在可明白我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无可奈何的,被皇上所防备,同时还被三位王爷给防备,现在自然不会有问题,时间一长自然会暴露出来的,既然如此为何不早作准备呢。”

    说到这里梁奕觉得已经够了,其实还有更多的理由和细节来证明这一点,想了想认为没有这个必要。

    虽然和元于之间的关系不错,但他毕竟是这个时代人的想法,和梁奕现代人的想法是有一定差距的,说到这个份上估计已经快让他无法接受,说的再多一些还会起到反作用,没有这个必要。

    果不其然,这一次元于想的时间更多,以至于半天没有接上话。

    见此,梁奕没有催促就静静的等待着,过了足足半刻钟后他才开口道:“梁奕,你今日说的很多东西和话都是正确的,未雨绸缪是应该做的,有这样的想法非常好,不过我仔细想了想发现事情其实并非是这么的简单,在我看来这反而是皇上在提前帮助你做准备,而并非是猜测的这样要故意的针对。”

    “当然,若是让我说明具体是哪方面的问题可能还有些困难,不过这个想法我是认真的。”

    这一次反而轮到是梁奕沉默了。

    随后才说道:“其实元将军,我也朝着这方面想过,但做事的时候肯定是要按照最坏的打算来准备,而我今日所做的一切并非就代表着绝对没有退路了,这不是我做事的风格和能力,就像是刚才所言未雨绸缪不是坏事。”

    其实这种可能梁奕的确有想到过,如今摆在明显的是梁奕得到了董高逸的信任,肯定就会遭到有些大臣的不满,这些人联合起来也是一股不容轻视的力量,必须要小心。

    不接触三位王爷同样如此,因为梁奕终究是被董高逸所信任,而不是被那位大臣或者是三位王爷中的一个给信任,而一旦失去了董高逸就会非常的危险,像这样的局面维持下去日后也不会有太大的麻烦。

    只有董高逸具体是如何想的谁都不清楚。




第七百四十二章 这五人的看法
    当日,两人没有再继续讨论下去,就如同这次战事的计划一样,在董高逸没有明确态度前,任何的计划和猜测都是徒劳无功的,最后还需要他来决断。

    此事同样如此,任何的猜测和准备都是建立在皇上的态度上面的,一丝小的改变都会让整个的计划产生变化。

    只是在梁奕看来,依旧还是做着最坏的打算,这样至少不会有坏处。

    事情都朝着好的方面去想和准备,一旦遇到的问题棘手或者是无法解决的时候将变得几乎不会有退路和翻身的机会。

    若是都朝着最坏的方面和准备的话,至少局面没有达到所预计的情况,那么可以说永远不会出现问题,这就是梁奕的想法,和元于的想法是有差距的,因为后者认为凡事都要朝好的方面去想。

    回到府上,对于在元府讨论的一切,梁奕都是只字未提,说的都是其他的事情。

    刘雨作为他的妻子,也是南齐朝的云阳长公主殿下,但实际上并没有和皇宫的人有过太多的接触,对于帝王家和朝廷的很多事情其实都不清楚,和身份是有着天壤之别的,讨论这些基本上是不会有结果的。

    如此一来,关于这些事情梁奕从来不会提及半点的,当然最开始的时候还是会提及一两句的,后面慢慢的发现她对这个没有意思的兴趣,于是就放弃了,还不如和汪历他们说一说。

    其实梁奕早有这样的想法,第二日便将五人召集到一起。

    现在的付仲已经彻底的融入到四人之中,凭借着他高超的医术,把四人身上一些隐患的疾病都查出来了并且在进行对症下药,这在以往是很难发现的。

    不过这也是正常的,这四人跟随了这么多年,受过的伤不计其数,一些是小伤就没有在乎,就算是一些打伤也是养到自己觉得好了之后就继续执行任务了,从来没有说要检查过,直到现在有了付仲的存在慢慢的发生了改变,这让梁奕越来的觉得当年的决定非常正确。

    “你们跟随了这么多年,刚才就是目前的大致局面,你们是如何看待的。”

    梁奕将他们不了解的事情简单的说了一遍,当然最主要的问题还是存在的,就是想要听一听他们的意见如何,因为日后的决定和他们四人同样息息相关。

    闻言,汪历赶紧摇头道:“大人,恕属下愚钝,并非理解到其中的意思,也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虽然跟随了这么多年,但怎么可能和大人进行比较的。”

    说完另外三人纷纷附议道。

    梁奕却是笑着摇头道:“你们四人以为我在说笑,其实并非如此,并且我相信你们都是听明白了的,今日之所以询问你们五人的想法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看似我是当局者,元于将军是旁观者,他的意见肯定更符合实际一些,实则不然我们都同样是当局者,只是所处的位置不同罢了,所想出来的道理也是不一样的,至于其他的人我认为要么是没有这个资格讨论,要么就是没有办法来讨论,而你们五人不一样,对这些都了解又是值得信任的,是最好的旁观者。”

    “其二,你们既然跟随了我这么多年,日后所面对的事情那么都会是一样的,可以说此事和你们是有关系的,既然是和自己有关系的事情为何不能说一说具体的想法如何。”

    梁奕又不是闲的没事做,找到他们五人询问此事,就是最真实的想法没有其他的意思,所以也是毫不客气的说了出来。

    当然,这五人心领会神明白没有必要继续推脱下去。

    首先汪历开口道:“启禀大人,属下认为两者是有利有弊的,总的来说我更认同大人的想法,虽然属下仅仅是一介布衣,也没有读过书但这些年来的接触,也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功高震主,这是历朝历代都非常忌讳的。”

    “大人这几年来先后率军和东汉以及西凉都有交战过,至今无一败绩,在将士们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前不久在利州的营地就可以看出,当初大人的身份明了后,当初下面的将士们都非常的疯狂,这是君王都不愿意看见的事情,日后就算是不会出现那样的局面,做好最坏的打算都是应该的,最后无论局面如何我们都是会跟随大人的,绝无二心。”

    汪历的意见非常明显,是支持梁奕的观点的。

    这并不是他故意这样说的,而是和他做事的方法有关,这些年汪历在四人中充当的角色就是老大,负责传达梁奕布置的各项任务以及将他们四人的情况和梁奕汇报,在执行任务的时候绝对是发号施令的这一个。

    他有一个习惯,就是在执行任务的时候通常会准备两套方案,必要的时候甚至会准备三,四套方案,一般在执行的时候都是按照第一个方案进行,一旦出现了意外立马更换下一个,就是担心任务的途中出现意外。

    准备的两个方案中,一个是正常的方案,很少会出现问题的,至于另外一个方案都是朝着最坏的去打算,也是为何这些年来他们没有出现任何问题的原因,因为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让所有的风险都想到了并且准备了解决的办法。

    正因为这样的做法方法,所以对于梁奕未雨绸缪的想法是非常支持的,就算是换做他来思考此事,估计最后拿出来的结果都是这样的,或者是两套方案,但其中一定会包括这个最坏的打算。

    梁奕听完之后点了点头,这符合汪历的做事方法不觉得有意外,又看向了其他的人开口道:“庞鑫,你对此事是如何看待的。”

    闻言,庞鑫摸了摸头,对于汪历来说这个问题非常的简单,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行,对于他来说说出来容易,但怎么说却是非常困难的,对此梁奕倒没有着急。

    大约过了三分钟后,庞鑫才缓缓的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对此事的看法,说得内容是有些不同,不过大致的方向和梁奕以及汪历是一样的,闻言,梁奕只是微微点头,他知道能让庞鑫做到这样已经不容易了。



第七百四十三章 不一样的想法
    付仲和庞鑫是一样的。

    后者是因为对这些事情不太在意,非要让他说出个所以然来基本上是做不到的,能够发表一些意见不错了。

    前者是因为和梁奕之间接触的时间并不多,和南齐朝的很多事情同样不知情,最后连意见都没有说清楚,不过没有太过于较真。

    随后梁奕看向了剩下的两人道:“何余,你来说说此事如何看待。”

    闻言,何余沉思了片刻,对于自己的想法刚才这段时间内已经想好了,开口道:“大人,以属下之见,认为元将军所言是更有道理的。”

    “哦”梁奕发出一声惊叹。

    让这五人发表自己的看法,梁奕已经做好了五个人相同的答案,不曾想到在这个时候有人说出了不同的见解,一下子就来了兴趣。

    要说论头脑这件事,在五人之中除了汪历外,就属何余比他差一些,当然汪历主要就是起到一个协调的作用,时间一长自然可以锻炼出来的,加上他原先头脑就比较聪明,至于何余这些年一直充当影卫的角色,这也是一个费神的事情,还要兼顾很多其他的,自然而然的锻炼出来了。

    “具体说说你的想法。”

    “大人做好最坏的打算是正确的,这一点属下倒不是认为有问题,只是觉得皇上心思并非是想象的这样,而是另有原因,当初听大人说过,当今的皇上有意要完成天下一统的宏图霸业,奈何一直没有机会,直到先后让打败了东汉和西凉后才有了改变。”

    “然而此事并非是一朝一日就可以做到的,就如同先后攻占的这些城池一样,都要想办法先将其局势稳定下来,派大人过去也是想要尽快的稳定下来再来去做其他的事情,之所以这样做不一样就是削弱影响力,还有可能是故意所为,目的就是淡出视线,其主要原因是起到保护的作用。”

    “如今这些朝中的大臣对待大人都是客气的,但心里是如何想的肯定不清楚,对大人有怨气的不在少数,对大人不满的同样如此,若是继续留在朝中难免会传出一些闲言碎语,当然此时离开了大臣们就没有了发泄的对象,所以以属下看来皇上不仅不会疏远,反而日后还有更重要的想法。”

    虽然何余的表达语句上有很大的问题,但梁奕还是听懂了他话里面的意思,这的确是和两人的观点都不一样。

    首先,梁奕认为一旦出现功高震主的情况时,面对的就是无穷的危险,不能够及时的脱身就会引来更大的麻烦,虽然还没有到那个地步,但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

    这一次之所以要同时对西凉,东汉和北魏三国发起进攻就是出于这样的原因,其实以南齐朝如今的实力是完全可以和三国一起开战的,前面没有提出来也是担心董高逸会有太多的顾忌而导致不同意,这一次这两国的结盟正好促成了这个计划。

    胜利之后南齐朝的实力将达到空前的高度,另外的三个国家无论是谁都不再是对手,哪怕是联合起来都没有用,接着就可以一步一步的蚕食他们,最后达到天下一统的局面,如此一来只是时间的问题罢了,这点信心梁奕还是有的。

    也是为何会将重心放在东汉上面以及要亲自挂帅的目的,只有他自己来主导这些才是放心的,交给其他的将领来都是有些许的担心,当然是相信董高逸会答应让他挂帅出征的,如今的局面正朝着计划发展下去。

    一旦达到梁奕计划中的预期时,董高逸的态度可能会有很大的转变,毕竟到了这个时候以梁奕的实力和名气很明显是有威胁的。

    如今的董高逸不再像刚遇见的时间那么意气风发,随着年龄的增长总会有一些力不从心的地方,最好的证明就是一开始所有的大小事务他都会过问,每天卯时天还没有亮就起来读书,一直要到亥时才会休息,意味着一天有八个时辰都在忙活,除去中午休息的一个时辰外,也还剩下足足七个时辰,相当于每日要工作十四个小时并且是全年无休的这种。

    梁奕就想起他当初的训练,哪怕是最高强度的时候一天也才十个小时罢了,并且一个月会有几日的休息时间,怎么可能会像这么高强度的在工作,更何况处理的问题还不都是小事。

    而如今的董高逸已经无法再做到当年这个样子,如今是每天六点或者是七点才起来,一直到戌时的时候就会停下来,偶尔到了酉时的时候就不会再处理了,就连中午的休息时间都增加了,时间一下子就从十多个小时减少到七,八个小时,偶尔还会抽出一两日来休息,可以说减少了一半的时间。

    还有一个就是以往无论是大小事务他都要过问一下,哪怕是无关紧要的他都需要知道,而如今不重要和不起眼的小事都会交给大臣们去做并且不会关注结果,除非是特别重要的事情他才会要得到结果,甚至就连思考问题都大不如从前。

    董高逸也想要尽快的立下储君,就和西凉的韩冲一样,却又有不一样的地方。

    后者是因为病重,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所以才会被钻了空子以至于让这位四王爷做了储君,并且还暗中帮助了梁奕,所以后面的西凉朝是很有可能出现问题的。

    然而董高逸是不一样的,以他现在的身体状况,再有一二十年时间没有问题,现在立下储君是早做打算,同时尽快的将局势稳定下来,然而梁奕就可能会成为变数,所以不让其提前和几位王爷有接触,就是担心暗中使绊子,即便是梁奕没有这样的想法,也是会被提防的。

    所以梁奕的具体打算便是,等这战过后就逐渐的交出手中的权力,开始慢慢的淡出,至少不会再参与南齐朝的任何事情。

    来到这里已经是十多年时间,明白没有机会再回去了,既然后面会被防备着,还不如自己趁早提出来,这些年四处征战梁奕也觉得有些累了,想要好好的休息一番,再说第二个孩子已经出生了,是个女儿,觉得不适合在这样的奔波下去。



第七百四十四章 惊喜
    天才!!

    元于的想法就不是这样的。

    他认为凡事要朝着好的方向去想,皇上这样做自然有他的想法,再说一个臣子能够像梁奕这样被信任的可不多,又怎么可能做出那样的事情来,无非是后面低调一些罢了。

    所以现在摆在前面的就有两条路。

    一是按照原先的计划进行下去,这样一来梁奕必将成为焦点,势必会受到最多的关注,依然被信任还好不会有太多的问题,若是产生了怀疑那么就会按照梁奕的想法进行下去,最后逐渐的疏远。

    二是按照元于的计划进行下去,如此一来关注的焦点就不会主要集中在梁奕的身上,而是会有三个战场来共同承担,后面的确可能如同元于所想和以往依然一样。

    如今何余的想法和两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不过给梁奕的启发还是有的。

    按照他的想法,董高逸这样做是故意的,并不是要疏远反而是另外一种保护的形式,谁都看不明白也无法理解的这种,当初都知道无论谁去做顺元总督都是可以的,最后却落到了梁奕的头上,尽管有各种合理的解释,还是不符合最基本的想法。
1...205206207208209...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