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中二萌01
“何余,我理解你的意思,不过现在的局面可没有呈现出这样的状况,你又是如何确定的。”
“回大人话,属下主要从几个原因分析的,首先当今皇上虽然有立下储君的想法,但距离新皇登基势必还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无论如何,这三位王爷的能力都是可以锻炼出来的,以此来保证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现在让大臣和王爷提前接触就是如此,可以说完全没有必要有这方面的担心。”
“其二,元于现在是大将军,在军中是有一定的威严不错,率领大军打仗也有自己的办法,同时和禹王爷的关系不错,但手里面其实没有一丝的兵权,想要调动大军都需要征得皇上的同意,就算可以私自调动,一旦打仗的时候必须要有信物才行,所以是没有威胁的,而大人现在是右都御史管理着监察院关于武将的事情,就算在军中更加的有威严,但同样没有任何的兵权,当初在顺天府的时候就可以证明,意味着同样没有威胁。”
随后何余又说了一些其他的原因和想法,都是围绕着梁奕来说的,虽然有些比较牵强,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有几分道理。
最后他总结道:“大人,结合这些来看,如今有董高逸这位皇上掌管着一切,驾崩后还有新皇登基来管着,无论如何都不会有威胁,所以不会出现那样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现在是有三位王爷都有机会成为储君,然而最后只有一位可以胜出,所以大臣们要巴结的是这三位王爷,并非是大人,就算是有这样想法的也无非是看在当今皇上信任的份上,失去了这份信任估计会非常的难过,无论怎么说都不像是大人所想的这样。”
其实何余说的这些都是能够想到的。
看似梁奕是董高逸身边的红人,围绕在身边的人很多,但真正结识并且关系不错的大臣只有那么几位,根本就掀不起太大的风浪,造成这样主要的原因就是梁奕一直都在有意的避开这些,便造成了今日的局面。
“哈哈,看来我今日这个决定是正确的,没想到何余你居然提醒了我很多事情,其实这些都应该想到的,然而就像是元于大将军所说的一样,把一切事情都想的太坏了,以至于重要的细节都错过了,现在一回想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儿。”
不得不说何余今日的一番分析让梁奕突然间茅塞顿开,都往最坏的地方打算了忽视是正常的。
这些不怪梁奕,没有办法是本身的思维导致的,因为在来到这个世界前,梁奕当时的身份就注定了必须要朝着最坏的方向打算。
就像是执行最后一次的任务一样,一共有三条退路,分别是正常撤退,一条路是迂回的撤退,而最后一条路则是拼死撤退。
然而当时的确就出现了最坏的局面,没有办法只能够选择最后一条撤退路线,当时计算的还是有些问题,出了事便来到了这里。
梁奕现在也在想是不是当初这一次的问题影响到了如今很多的决定,以至于在此事上面下意识的做了这样的决定,不管怎么说现在没有那么多无关紧要的想法了。
“这仅仅是属下的想法罢了,无论最后会是什么样的局面都会跟随的,这些年来因为有大人的照顾,我和我的父母双亲才能够得到最好的照顾,否则就是凭借着当初最土匪的勾当也会落得个不堪的下场,怎么可能会有今日的局面,当然后面若是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属下也一定会想办法的。”
五人都不傻,梁奕能够做到询问他们的意见,那就说明已经到了无法做决定的地步,这在他们的记忆之中可以说是很少出现的。
询问的时候是有的,不过那都是在有准确的决定下,他们提出的意见并不会起到太多的作用,有的仅仅是没有想到的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而这一次何余的一番话竟然是让一直以来都很聪明的梁奕无法做出最正确的选择,所以都还是很惊讶的。
一想到这里,何余就毫无保留的说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虽然不将其说出来是可以的,不过想了想还是决定说了出来,在何余表态后,剩下的四人同样发表了态度,都是一模一样的,就连刚加入不久的付仲都说了一番话,甚至要比他们四人还要的坚决。
这也是提供的帮助不同导致的。
对于汪历他们四人,梁奕所提供的帮助就是将其家人安顿好,并且训练出了能力,而对于付仲而言看似是拯救了他一个,实际上是拯救了整个付家,这份恩情无论如何都是还不完的。
随后平绍也说了自己的想法,和何余的是差不多的,和梁奕,元于的同样有很大的差别,这让梁奕还是很惊喜的,他这会儿才知道,这几日平日里不显山不漏水的,到了这个时刻还是很有作用的,若不是今日有这样的决定,还不会发现。
书客居网址:
微信,聊人生,寻知己
第七百四十四章 惊喜
元于的想法就不是这样的。
他认为凡事要朝着好的方向去想,皇上这样做自然有他的想法,再说一个臣子能够像梁奕这样被信任的可不多,又怎么可能做出那样的事情来,无非是后面低调一些罢了。
所以现在摆在前面的就有两条路。
一是按照原先的计划进行下去,这样一来梁奕必将成为焦点,势必会受到最多的关注,依然被信任还好不会有太多的问题,若是产生了怀疑那么就会按照梁奕的想法进行下去,最后逐渐的疏远。
二是按照元于的计划进行下去,如此一来关注的焦点就不会主要集中在梁奕的身上,而是会有三个战场来共同承担,后面的确可能如同元于所想和以往依然一样。
如今何余的想法和两人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不过给梁奕的启发还是有的。
按照他的想法,董高逸这样做是故意的,并不是要疏远反而是另外一种保护的形式,谁都看不明白也无法理解的这种,当初都知道无论谁去做顺元总督都是可以的,最后却落到了梁奕的头上,尽管有各种合理的解释,还是不符合最基本的想法。
“何余,我理解你的意思,不过现在的局面可没有呈现出这样的状况,你又是如何确定的。”
“回大人话,属下主要从几个原因分析的,首先当今皇上虽然有立下储君的想法,但距离新皇登基势必还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在这期间无论如何,这三位王爷的能力都是可以锻炼出来的,以此来保证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现在让大臣和王爷提前接触就是如此,可以说完全没有必要有这方面的担心。”
“其二,元于现在是大将军,在军中是有一定的威严不错,率领大军打仗也有自己的办法,同时和禹王爷的关系不错,但手里面其实没有一丝的兵权,想要调动大军都需要征得皇上的同意,就算可以私自调动,一旦打仗的时候必须要有信物才行,所以是没有威胁的,而大人现在是右都御史管理着监察院关于武将的事情,就算在军中更加的有威严,但同样没有任何的兵权,当初在顺天府的时候就可以证明,意味着同样没有威胁。”
随后何余又说了一些其他的原因和想法,都是围绕着梁奕来说的,虽然有些比较牵强,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有几分道理。
最后他总结道:“大人,结合这些来看,如今有董高逸这位皇上掌管着一切,驾崩后还有新皇登基来管着,无论如何都不会有威胁,所以不会出现那样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现在是有三位王爷都有机会成为储君,然而最后只有一位可以胜出,所以大臣们要巴结的是这三位王爷,并非是大人,就算是有这样想法的也无非是看在当今皇上信任的份上,失去了这份信任估计会非常的难过,无论怎么说都不像是大人所想的这样。”
其实何余说的这些都是能够想到的。
看似梁奕是董高逸身边的红人,围绕在身边的人很多,但真正结识并且关系不错的大臣只有那么几位,根本就掀不起太大的风浪,造成这样主要的原因就是梁奕一直都在有意的避开这些,便造成了今日的局面。
“哈哈,看来我今日这个决定是正确的,没想到何余你居然提醒了我很多事情,其实这些都应该想到的,然而就像是元于大将军所说的一样,把一切事情都想的太坏了,以至于重要的细节都错过了,现在一回想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儿。”
不得不说何余今日的一番分析让梁奕突然间茅塞顿开,都往最坏的地方打算了忽视是正常的。
这些不怪梁奕,没有办法是本身的思维导致的,因为在来到这个世界前,梁奕当时的身份就注定了必须要朝着最坏的方向打算。
就像是执行最后一次的任务一样,一共有三条退路,分别是正常撤退,一条路是迂回的撤退,而最后一条路则是拼死撤退。
然而当时的确就出现了最坏的局面,没有办法只能够选择最后一条撤退路线,当时计算的还是有些问题,出了事便来到了这里。
梁奕现在也在想是不是当初这一次的问题影响到了如今很多的决定,以至于在此事上面下意识的做了这样的决定,不管怎么说现在没有那么多无关紧要的想法了。
“这仅仅是属下的想法罢了,无论最后会是什么样的局面都会跟随的,这些年来因为有大人的照顾,我和我的父母双亲才能够得到最好的照顾,否则就是凭借着当初最土匪的勾当也会落得个不堪的下场,怎么可能会有今日的局面,当然后面若是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属下也一定会想办法的。”
五人都不傻,梁奕能够做到询问他们的意见,那就说明已经到了无法做决定的地步,这在他们的记忆之中可以说是很少出现的。
询问的时候是有的,不过那都是在有准确的决定下,他们提出的意见并不会起到太多的作用,有的仅仅是没有想到的并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
而这一次何余的一番话竟然是让一直以来都很聪明的梁奕无法做出最正确的选择,所以都还是很惊讶的。
一想到这里,何余就毫无保留的说出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
虽然不将其说出来是可以的,不过想了想还是决定说了出来,在何余表态后,剩下的四人同样发表了态度,都是一模一样的,就连刚加入不久的付仲都说了一番话,甚至要比他们四人还要的坚决。
这也是提供的帮助不同导致的。
对于汪历他们四人,梁奕所提供的帮助就是将其家人安顿好,并且训练出了能力,而对于付仲而言看似是拯救了他一个,实际上是拯救了整个付家,这份恩情无论如何都是还不完的。
随后平绍也说了自己的想法,和何余的是差不多的,和梁奕,元于的同样有很大的差别,这让梁奕还是很惊喜的,他这会儿才知道,这几日平日里不显山不漏水的,到了这个时刻还是很有作用的,若不是今日有这样的决定,还不会发现。
第七百五十五章 定下
接连对三人册封之后,能够明显的看出来是有区别对待的,不仅仅是让梁奕率领足足四十万大军,还临时册封了上将军并兼兵马大元帅一职,就连前期拨付的银子都足足有八百万,实际上仔细一计算就明白三人加起来已经是一千七百万两银最,比之前预计的多出了足足一百万两银子,明眼人知道是分给了梁奕,可见其重视的程度。
当然最惊讶的还是兵马大元帅一职,要知道前面无论是和东汉开战,又或者是和西凉开战都没有将领被册封,因为这个职位有一个很重要的权力,那就是将持有两块龙符将其能够拼凑成完整的一块,如此一来可以调动整整八十万大军,意味着就是在进攻西凉朝和进攻北魏朝的四十五万大军都是可以调动的,可见其重要性。
这肯定只有不会背叛并且最信任的将领才可以拿到,因为如此一来只要此人想要造反,整个南齐朝没有谁可以拦住的,毕竟兵权在手有谁能够阻拦,可见其梁奕的地位是完全不同的。
其实就连梁奕都没有想到是这样的结果,他不明白兵马大元帅一职有多么的不同,但他明白这两块龙符所代表的意思,上一次攻打西凉朝仅仅是拿到了其中的一块,就可以随便的调动四十万大军,这可是两块里面的意思就更明显了。
也就是说当梁奕离开皇宫后,就能够马上凭借着手里的两块龙符调动整个南齐朝的大军,这个时候皇宫就是很危险的,仅仅凭借着近卫军作用并不大,幸好梁奕完全没有这样的想法。
还有一点梁奕是清楚的,偌大的南齐朝整整八十万大军估计不仅仅这两块龙符就有用的,毕竟有的时候将士们认得是人而并非是龙符,如此一来就是全部拿去了作用都不大,恰巧南齐朝就是这样的,所以没有太多的担心。
然而他又有一些不同的是,在军中的威望很高,真的鼓动一番的话说不定还是有机会的,这也就是为何要朝着最坏的方向去想的真正原因。
侧封完三位将领后,自然还有三位王爷要安排。
只见董高逸开口道“你们作为南齐朝的王爷,在这个时候若是能够出现在战场上对将士们的士气是有很大的提升,同时在这个时候你们更应该顶在前线,而不是留在皇宫里面徒享安逸,若不是朕上了年龄,说不定这一战还会亲自上阵御驾亲征。”
“所以朕册封你们三人为副元帅,辅佐三位将领征战,当然不会因为你们是王爷的身份就有特殊,调动大军的虎符和龙符你们就没有必要拿着了,有任何的军令必须要服从,让朕一旦听到你们有违抗军令的情况,就按照律法来处置绝不留情。”
“永王董辛,朕念你是大皇子,就跟着元于一块儿汉州。”
“是,儿臣遵命。”
谁都没有想到永王会到汉州去。
要知道在大臣们的圈子里都知道元于和公孙岩之间因为大将军一职有了很大的矛盾,当初按照正常的情况进行下去,作为左将军的公孙岩理应就是大将军,毕竟他的能力一点儿也不比元于差劲,真要比较的话两人可以说是实力相当的。
结果皇上却任命当时的右将军元于为大将军,因为这事两人原本不错的关系迅速恶化,直到彻底的决裂,后面也再也没有和解过。
三年前就在元于选择了禹王的同一时间,公孙岩选择了跟随着永王,实际上在永王和禹王间的矛盾同样很深,这样一来正好是绝配。
如今在这个时候,真要选择的话永王董辛肯定是愿意跟着公孙岩前往西凉朝的,哪怕是跟随着梁奕都是可以的,唯独让他跟着元于总觉得有些别扭的地方,毕竟两人之间的矛盾也是很难化解的,但董高逸的命令又不可能拒绝,主要是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刚说完,董高逸再次开口道“禹王董焱,你是二皇子,不过是晚了一年罢了你的能力同样很多,所以就跟着梁奕前往东汉朝,他可是先后打败过东汉朝和西凉朝的,尽管没有和北魏有过正面交战,但领兵的实力是显而易见的,可以学到很多有用的。”
“是,儿臣遵命。”
既永王董辛过后,禹王的安排同样有些奇怪。
就像是董高逸自己所说的一样,梁奕领兵的能力非常强,就连曾经的‘战神’卢不叙都不是对手,当时的胜利还是在以少战多的情况下进行的,可见其能力不凡,而如今都知道禹王的实力其实和看见的不匹配,真正的能力还有待商榷,这个时候更应该去的是西凉朝,而不是东汉朝,如今这个局面会让他很被动的,甚至到时候连露面的机会都不一定有,毕竟梁奕可以率领所有的将士,而他董焱是不行的。
毕竟西凉朝目前的实力最弱,又有和元于能力差不多的公孙岩领兵,不仅是最轻松的,也是最容易出战绩的,自然是适合董焱的,相比之下恒王董启才是最适合梁奕的,他的年龄虽小,但能力是显而易见的,到这里去若是出了成绩会更让人注意的。
最后的选择就没有太多的悬念了。
“恒王董启,你的年龄相对于他们二人更小一些,就不宜前往攻打东汉朝和攻打北魏朝,就跟着公孙岩去攻打西凉朝就行。”
“是,微臣遵命。”
虽然恒王的去处已经非常的明显,不过当董高逸说出来的时候在场的大臣还是唏嘘一片,谁都知道公孙岩和这位恒王之间也是有轻微的矛盾的,尽管不是很严重,但是在这个特殊的事情很容易被放大,到时候就麻烦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