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奕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中二萌01

    信上的内容很简单,就是表明皇上突然患了疾病,是在上朝之前穿衣服的时候倒地不起,经过太医诊治后病情有了很大的缓解,然而想要彻底的治愈基本上是做不到的。

    就连留守在江陵城的付仲都被元于请进宫里面去看了看,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虽然元于传回来的这份上面记载着是可以治好,但是从汪历传回来的这份上面,话语和结果完全是不同的。

    根据付仲的诊断来说,就是可以进行有效的诊治,但是能不能治好还是另外一回事,因为这种病情他之前还在西凉朝的时候遇见过几次,然而六人中只有一人成功的将其治好了,至于其他的五人最多撑了五年的时间,最短的仅仅只有一年时间。

    如此一来付仲都不能够保证一定可以治好,不过好在可以保证三年之内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当然这些都是心中所想,自然不会说出去。

    随后将元于的这份信件留了下来,至于汪历这份直接放在明火上面烧掉了,对于从都城传过来的信件不用想肯定都检查过,所以元于的这份不会有问题,至于汪历这份是秘密传回来的,肯定是阅后即焚。

    果不其然,八月初,董高逸的一道密旨紧急送到了梁府,要求梁奕即可返程,务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回都城。

    实际上梁奕早在半个月前就收拾好了一切,接到密旨后没有迟疑,当日便启程紧急朝着江陵城而去。

    五日后,疾驰的马车就出现在江陵城外,不过按照密旨的要求悄悄进城,并且在当天晚上秘密被引进皇宫之中,直接朝着寝宫而去。

    发生此事后,寝宫的安保加强了许多,就是防止有人潜入进来蓄意的谋害,要知道在这个立储的节骨眼上,董高逸一旦出现问题,后果将不堪设想。

    虽然有一批忠心的大臣可以很好的维持局势,然而有资格争夺储位的三位王爷都不是善茬,不是那么容易就稳定下来的,最好的还是有当今圣上来维持局势。

    秘密进宫的消息,除了董高逸的几个心腹知道外,其余人甚至还不知道梁奕已经回来了。

    “臣参见陛下。”

    “梁卿回来了过来坐下说。”

    “是。”

    看着梁奕,短短一年的变化不大,董高逸逐渐的露出了微笑,自从生病以后,每日不是愁眉苦脸就是面无表情,反正来汇报和觐见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是心惊胆战的。

    随后他再次说道:“行了,高鸿你去外面候着便是,朕要和梁卿单独说会儿话。”

    “是,奴才告退。”说完离开了房间并且带上了房门,他知道接下来要谈论的话不是可以听见的。

    高鸿离开后,寝宫里面瞬间变得安静下来,两人都很默契的没有说话。

    许久后,董高逸轻声道:“过来扶朕起来。”

    “陛下,身体抱恙还是躺着吧。”

    “无妨,自从患病后便一直躺着,很少有坐起来的时候,再说你在这里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朕有些话要与你说,还有事情要与你商议,这样躺着不适。”

    闻言,梁奕上前将他扶了起来,能看的出来,因为病情的原因身体远不如一年前刚离开的时候,那会儿因为连续打了胜仗,董高逸也是意气风发,那个精神劲不是现在可以比较的。

    片刻后董高逸微微叹气一声后说道:“梁奕,朕知道这一年你虽然不在朝中,但是朝廷上下所发生的事情你都有所耳闻,特别是其中一件事情至今没有定论。”

    “陛下说的是立储一事”

    “不错,其实在和三国开战前,朕就已经有这样的想法,并且进行了一系列的安排,原本不会这么快,然而这次突患重病,虽然无大碍但也明白此事恐怕不能再等了。”

    梁奕没有回话,涉及到其他的事情他都可以开口,唯独此事无论董高逸多么的器重他都不会提及半点,因为这是大臣们都非常忌讳的一件事。

    可以私下里进行讨论,结果心知肚明即可,但是要拿到台面上来说明显是不现实的。

    “梁卿,你对此事可有不同的看法。”梁奕知道该来的还是躲不过。

    “回陛下话,三位王爷头脑都很聪明,行军打仗的能力同样都具备,而且他们也有各自不同的优势,至于臣没有别的意见,相信无论是那位王爷成为太子殿下都是我南齐之大幸。”

    “怎么,梁奕你现在也要和朕打哑谜,既然今夜让你前来商议,朕自然是做好了准备的,所以你完全不要有任何的顾忌,只需要将你的想法说出来便是。”

    该来的无论如何都躲不掉,思考片刻后开口道:“陛下,臣和三位王爷接触的并不多,但他们各有千秋,虽说了解的不多,不过见解还是能够说上一二出来,若是有不正确的地方还请陛下指出来才是。”

    接着梁奕只花费了一刻钟的时间就将三人都简单的分析了一遍,当然他所知道的肯定要比说的更多一些,然而有些话就算是到了此刻都不能够随意的讲出来。

    董高逸听完后,明白说到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原本想的是听一听梁奕更偏向于三人中的谁,现在的这番话里面对三人都是有好有坏,可以说没有偏袒任何一人,包括说话时的语气,眼神以及态度都是大致相同的。

    最后董高逸也知道今日估计是问不出有用的东西来,梁奕的话里面滴水不漏,让人根本就找不到突破口,总不可能在这里一直耗着。

    干脆说道:“好,既然梁卿是这样的意见,那朕也不再勉强,至于此事就暂时拖一拖,日后朕再来慢慢的思考。”

    实际上这事不仅仅是找梁奕问过,在他回来前也已经见过其他的心腹,都进行过了询问,只不过他们更加的担心,分析出来的东西更加的不能够让人接受,虽然梁奕的回答大致相同,但总体来说还是好很多。




第八百四十三章 调整
    除了此事,董高逸还有其他的事情要商议,当然,不会再出现这样的局面。

    “梁奕,第二件事,和北魏,西凉,东汉一战我朝大获全胜,攻占的府,州,县城数十座,这一年来虽然用了之前的办法,然而各衙门的缺口依然是存在的,所以此事必须要尽快的解决,特别是要在各国恢复过来前。”

    攻占的城池不代表一定就是稳定的,这些比较靠近边境的城池是最危险的,一不留神就可以遭到反击,加上衙门里面没有主持大局的人,很容易出现更大的混乱。

    在多年前的时候,南齐朝就未雨绸缪开始培养,然而战事结束的太快,人才根本就来不及,自然而然的再次出现了缺口,并且上次攻占的西凉朝城池和这次相比较,不在一个等级上,必须要尽快的解决。

    “陛下,其实这个问题当初微臣在战后思考过,当时想到已经提前有了准备应该不会有大问题,于是便没有再提出来,不曾想到问题比想象中的更加麻烦。”

    “哦?这么说来你是有办法的?”

    “是。”

    此事有解决的办法,正好将上一件事带来的影响和冲散了,董高逸笑着点头道:“既然如此,说来听听。”

    “不知陛下寝宫中是否有详细的地图,光凭着微臣一张嘴恐怕说的不是很清楚。”

    “朕的书房有一副详细的地图,虽然是五年前的,但是应该不会影响你使用,拿过来吧。”

    “是。”

    最新的南齐朝地图至今都还没有重新绘制出来,所以现在无论是宫中还是军中,用的都还是五年前的老地图,毕竟有了新的城池还需要重新划定界限,而这样的地图绘制必须要精细,加上其他时间的消耗,少说也需要一年半载的时间。

    将地图拿过来后,梁奕直接摊开,果然还是之前的标记。

    刚才一事因为说的太笼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过此事涉及的问题倒不是很多,说起来肯定要轻松许多,至少不会出现那种无法表达的言语。

    接着梁奕看着地图说道:“不知道陛下有没有这种想法,那就是地方官府衙门的越来越难以管理,特别是一些比较偏远的州县,或者是攻占后的州县,这样的感觉更加的清晰。”

    闻言,虽然不知道要说什么,董高逸点头道:“不错,这样的感觉并非是现在才拥有的,自从当初攻占西凉朝的城池后这样的感觉越发的浓烈,朕知道这是因为面积越来越大的原因,自然会出现的这样的情况。”

    “陛下,实际上这是非常正常的,就如同应天府一样,原本只有西州,岚州和林州三座州城,分别围绕应天府而建立,管理起来肯定方便,然而攻占后的永州,利州等城池就将整个应天府的格局给打乱,管理起来自然会更加麻烦,所以微臣要提及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划定各府,州,县。”

    这是梁奕的第一个想法,自从战事频发之后,这样的问题暴露的越来越多,必须要尽快的解决,之前不知道如何提出来,今日正好趁着这个机会。

    “嗯,这个提议不错,像是利州,汉州这些州城的划分的确存在较大的问题,再者这些城池原本不属于我南齐,所以此事并不难办,只需要朝廷下旨即可,又不会进行太大的改变。”

    “不,陛下,微臣的意思是不仅仅是攻占的这些城池要重新划分,之前的南齐朝各府州县,同样要进行改变,同样存在不少的弊端,何不如一次性解决。”

    其实这个并不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又不是重新划分地界,不过是将现在的归属更改一下罢了,就像是原本属于西州的黄渡,义川两县,现在将其划分给古州,到时候无非就是上交赋税的时候更改一下衙门,下达命令的时候更改一下即可。

    至于当地百姓的户籍是无需担心的。

    因为南齐朝的户籍记载并不会太精确,如果出生地是县城,那么所记载的就是这个县城,不会记载府,州,如果是在州城出生的,户籍上面只有记载的州城,而没有所属的府,对百姓们不会有任何影响,反正还是原先的官府衙门。

    董高逸自然知道此事不难,点头道:“好,到时候你就会同礼部,户部和吏部进行重新的划分。”

    “是,微臣领命。”

    接着梁奕继续说道:“陛下,刚才是针对各府,州,县的第一条措施,至于这第二条措施不知道是否可行,不过想了想还是决定汇报给陛下,予以定夺。”

    “但说无妨。”董高逸有什么好担心的,无非就是进行一些调整罢了,大不了多花费一些时间。

    “微臣的想法是调整当前各府,州,县的层级,并且重新增加一级衙门。”这一次没有说的很详细,但是从字面意思已经非常好理解。

    当然梁奕并不是想一次性将这里的区划按照市,县进行调整,但是肯定要改变当前的格局,这是一直以来都想要做的事情,奈何之前南齐朝的面积本身就不大,这样做没有太大的意义,如今局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然提了出来。

    董高逸半天没有缓过神来,若是提出其他的意见还可以接受,然而梁奕说的这事他真的愣住了。

    府,州,县并非是南齐朝创立和独有的,包括如今的西凉,北魏,东汉都是这样的局面,而这个制度自从大魏王朝建立以来便是如此,几百年来从来没有提及过要进行更改。

    “梁奕,你可知道你在说什么?”

    “回陛下话,微臣非常清楚自己在说些什么,实际上提出此事就是已经想过很多次了,的确按照当前南齐朝的情况来看,完全可以不用这样做,之所以还提出来不过是未雨绸缪罢了。”

    这句话里的意思董高逸还是很清楚的,不过这样的准备实在是太早了。

    “刚才只是调整各府,州,县的属地罢了,朕可以直接做主答应你,并且可以让六部无条件的配合,然而此事恕朕不会直接答应于你,不过明日早朝朕会将此事提出来,看看大臣们的反应再做决定,希望你到时候能够拿出让他们信服的理由来。”

    梁奕得到这样的答复已经非常满意,要知道事情可不是表面的这么简单。



第八百四十四章 商议
    直到第二日上早朝时,梁奕回来的消息依然没有传出来,关系最好的元于同样不知。

    当他最后一个出现在大殿中的时候,在场的大臣们都有些愣神,因为所有人都没有提前收到这个消息。

    “皇上驾到。”正当有人要上前询问时,听到这个声音马上按捺住了这个想法。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卿家平身。”

    大臣们重新站好后,高鸿上前一步道:“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臣有要事启奏。”话音刚落,户部尚书汪同站了出来。

    还没开口,大臣们就大致猜到了他接下来要说的,这一年来户部要重新对攻占的各府,州,县进行人口登记,并且还要为他们制作新的身份令牌,涉及的人数多达上百万人,甚至可能达到了一千万人,这样庞大的工作量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处理的。

    有事启奏除了要银子就不会再有其他的,毕竟每年户部的银子都是规划好的,这么庞大的事情花费的银子同样是巨大的,以至于让户部在八月份就将整年的银子都用完了,只能继续向朝廷求助,就算管理着国库也没有办法直接拨付。

    “何事?”

    “回陛下话,这一次统计和记录各府,州,县的人口以及制作令牌这些花费巨大,以至于让户部的银两所剩无几,微臣想要申请一些银子用于剩下四个月的开支。”

    闻言,董高逸心里叹息,不过表情没有太大的变化,换做是之前这就是件小事,然而现在似乎有些困难。

    “户部还需要多少银子。”

    “大概还需二百万两,其中一部分用于户部的日常开支,剩下的还需要拨付到新成立的各个衙门去。”户部比较大的花费基本上都在前半年,至于后半年就是日常的开销,不过这些新的衙门还需要一笔银子等着。

    在汪同看来,这是小事一桩,现在国库可以动用的银子足足在一千二百万两之多,他不过是要六分之一罢了,再说后面还会有不断的收入。

    谁知道董高逸摇了摇头道:“二百万两太多了,朕知道户部现在有困难,但是现在需要你们克服一段时间,至于具体的数量稍后再做决定。”

    “皇上,这。”

    “行了,朕说了此事容后再议。”

    “是。”

    汪同退回去之后,又有两人汇报了事情,都是关于这些城池的,好在都没有提及银子,很快就得到了通过。

    “启禀皇上,微臣有事启奏。”

    当梁奕站出来的时候,大臣们的注意力全部放了过来,他们至今得到的最新消息是梁奕一直待在西州境内,不曾离开半步,谁知道一觉醒来的时候居然在大殿上见到了,要说是他自己回来的,很少会有人相信,都认为是董高逸秘密召见,并且今日要启禀的事不会小。

    同时有大臣结合了刚才汪同的请求被拒绝后,心里有些猜测,很可能梁奕要启奏的事情同样要花费银子,并且是数量巨大,所以才没有办法直接答应。
1...233234235236237...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