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奕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中二萌01

    果不其然,当梁奕将事情说出来后,在场的大臣无不惊讶。

    要对部分州,县的归属进行重新的划分倒不是大事,无非是多花费一些时间罢了,然而要对府,州,县的层级全部进行重新的划分,并且设立新一级的衙门这就不是什么容易事,涉及到的太多可能以至于中途就失败。

    南齐朝建立二百多年以来,这样的提议重新没有出现过,最主要的是新成立的第一级衙门居然凌驾于府,州之上,这就意味着现有的衙门都要进行一次很彻底的改变。

    当然,支持的大臣有,也有坚决否定的大臣,同时还少不了选择观望的人。

    汪同首先第一个站出来,并不是他的事情被拒绝了才这样做的,因为作为户部尚书知道此事会多么的困难,有理由制止道:“启禀皇上,微臣以为梁大人所说第一件事可以考虑,如今的各州,县比较混乱,确实是应该重新划分,然而臣对第二件事不赞同,如今攻占的这些城池不稳定,随时可能爆发暴乱,在这样的局面下还要对原先稳定的城池进行重新的划分实在是不妥,再有我南齐朝不曾有这样的先例。”

    不过也只有支持的,随即刑部尚书站出来说道:“启禀皇上,微臣倒是认为此事可行,府,州,县的设置是源于前朝大魏,若是对大魏熟知的人应该知道这样的设置是有弊端的,当初大魏皇帝不是没有想过,只可惜不到几年时间就变得四分五裂,计划不得不停止,因为没有真正的实行,所以才会沿用现在的模样,然而如今的南齐不是往日可以比较的,随着攻占的城池越来越多,若是不重新的规划才会引起暴乱的。”

    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董高逸伸手制止了下面的讨论,随即笑道:“梁奕,你只是提了这样的想法,那么你现在来说说这样做的原因,以及是如何制定的。”

    “我知道此事可能很难理解,不过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本来想的是在战后就可以实施的,然而就是担心会有暴乱的出现于是搁浅了一年时间再来提出,当然原因是有的。”

    “首先第一点,我南齐朝地方衙门分为府衙,州衙和县衙三级,依次进行管辖,这是比较合理的规划,实际上并没有不稳妥之处,然而这几十年来各府州县都在不断的发展,这就注定着势必要进行一场改革。”

    “以西州为例,在二十年前的时候这里是应天府一座比较偏远的州城毫不起眼,自从和南疆国自由来往后,这里就成了商人们来往的必经之地,因为大量的人涌入这里,又是距离南疆国最方便的城池,自然而然的在不断的壮大,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如今的西州实际上和应天府的规模相差无几,完全是一座府城的规模,不过以目前的局面来看是不可能以这里为中心建立新的府衙,但是久而久之西州的州衙对于应天府的府衙肯定不会像之前那么对待,毕竟有了撑腰的资本,这样肯定会引起不好的结果,西州仅仅是举得一个例子,实际上这样的局面在南齐朝很常见,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建立新一级的衙门,来进行区分。”

    话里面其实有夸大的话,不过现在的西州超过二十年前的应天府这点不错。




第八百四十六章 规划
    皇上答应后,在梁奕看来此事不会再有问题,至于如何让这些知府都乐意的接受,那就是皇上应该想的。

    其实在董高逸心里,最满意的还是关于总督的设置。

    原先的总督是正三品,隶属于各府,但是各府知府又没有权力对总督下令,同时监察使对总督的监察也很困难,就容易造成拥兵自重的局面出现。

    如今直接将总督升格为从二品,并且管理一省乃至多省的军政,并且直属于兵部管辖,同时各巡抚和监察使都有监察的权力,最主要的是不会进行互相的干涉,因为原先总督出了事知府是有连带责任的,现在分开了只要总督出现了问题不会连累任何的人。

    梁奕接下来继续说道:“现在的各府都不做任何的改变,只需要将一些发展不错,人口众多,地理位置比较重要的州和县升格为府,同理县也可以升格为州,新设立的州府隶属于省,而县则隶属于各州府,原知府降为从四品,原知州降为从五品,原知县官阶不变为正七品,当然一些重要的府州县都可以提升半格,属于特例。”

    “第三点,将重要的边境城池,重要的关口可以设立直隶州,为朝廷直属,直隶州知州为正五品,最后将目前的都城江陵城改为直隶州,设立知州衙门,原则上不进行任何的干涉,这边是目前大致的计划。”

    闻言,董高逸点头道:“好,梁奕,此事朕会让刑部,工部,吏部,礼部,户部,兵部,监察院等一同协助于你,朕只有一个要求,就是用最短的时间将具体的计划呈递上来,要尽快的对各衙门进行改革。

    “是。”

    退朝前,汪同还是拿到了属于户部的二百万两银子,当然是梁奕提出来的,但意思并不是要缓和关系,而是交给户部还有更重要的用途,然而在汪同看来这就是值得感谢的,梁奕只是笑然不语,到时候他知道此事的时候肯定会后悔的。

    接下来的时间内,董高逸偶尔会亲自前来监督,要么就派高鸿前来盯着,总之是非常重视此事,所以朝廷的各个衙门也都是非常配合的。

    半个月后,当计划成型,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看到结果的时候感叹不枉费这段时间连夜的在处理此事。

    最开始的时候他们还是不屑的,认为这样做是大题小做,然而当结果出来后至少三分之二的人改变了看法,因为这时候才发现更改后的远远比之前的清楚了许多,而且规划非常的合理,对梁奕的敬佩更重一些。

    随后梁奕前往皇宫汇报此事的最终结果。

    “臣参见皇上。”

    “梁卿请起,怎么?听高鸿说已经有结果了?”

    “回皇上话,所有的规划都已经结束,就等着皇上看过之后做决定,没有问题的话即日起即可下发执行。”说着身后的人将地图拿了上来。“皇上,这是制作后新的地图,请过目。”

    董高逸笑着挥手道:“行了,朕自然是放心你的,否则怎么可能任由你做这么大的事情,至于地图稍后朕慢慢看,你现在说一说大致的情况即可。”

    随后梁奕开口道:“皇上,臣将南齐朝重新划分为十四省,其中撤销了顺天省和水宁省,增设了益川省,分别为江南,泾阳,直隶,益川,兴元,苏松,应天,奉天,江东,昌平,曲西,梓潼,顺安,大梁省,三个直隶州分别是金州,万州,和汴州,并且增设十余府,在地图上都已经进行了详细的标注。”

    这一次,董高逸打开地图看了起来。

    所有的划分都是根据人文,地形以及相近的习俗等等进行的,不像是之前划分的比较乱,基本上都是怎么方便怎么来,弊端是比较明显的。

    就如同之前的宋州,原先因为有几座大山的存在,很容易让匪人以原顺天府的范围拥兵自重,依次来威胁朝廷或者是达到造反的目的。

    而现在的宋州,以北边的六县设立了石州,北边的五县和原汝州的两县设立了新的宋州,并且还有东边的两县划给了鲁州,这样一来境内有大山的三座城池分别属于石州,宋州和鲁州三座城池,从根源上解决了此事。

    再说说原先的水宁府和江南府,其实这两府的范围内,无论是人文文化,一些习俗和当地的节日都是很接近的,之所以会被分开是因为原先设立江南府的时候水宁府还隶属于泾阳府,是后面单独设立的,现在也算是最完整的时候。

    用了一刻钟董高逸才算是仔仔细细的都看了一遍,随后满意的点头道:“不错,朕之前最担心的就是地方势力屯兵或者是阴奉阳违的,毕竟之前的各府州县面积都很大,不容易管理,如今一些重要的州和县都打散了,并且还划分了不同的城池,情况应该会大大减少的,总的来说朕满意。”

    对此梁奕心里很清楚,光是府数就多达二十五座,州城更是比之前多了二十来座,至于县则是多了差不多四十县左右,可以说不仅地盘变小了就连权力都变小了很多,无论怎么样对朝廷都是最有利的。

    “梁奕,现在各省已经划分结束,朕还记得你说过所有的军政属于正二品的总督,并且有一省总督以及多省总督,既然如此不知道是哪些。”

    “回皇上话,分别是直隶省和泾阳省和大梁省为范围的直隶总督,以现在江南省为范围的江南总督,以兴元省和益川省为范围设立的兴川总督,以曲西省,顺安省的曲安总督,以梓潼省和昌平省为范围的梓平总督,管理江东省和奉天省的江天总督,最后就是以应天省和苏松省为范围的应松总督,共计六位总督。

    根据梁奕的描述董高逸对照着地图一一比对,对于这样的安排他没有任何的意见。

    要知道这些规划并不是梁奕一人决定的,而是通过六部的讨论之后才得到的结果,基本上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合上地图后,董高逸又才笑着说道:“梁奕这段时间就幸苦你了,朕看过了新的规划没有问题,很快朕就会下旨,至于其他的你接下来就先休息几日,过几日朕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与你商议。”

    “是,那微臣就先告退了。”



第八百五十章 开始
    清晨,到了上早朝的时候,大臣们早早在这里等候,然而时间一到皇上并没有出现,这一下子引起了下面的慌乱。

    在大臣们眼里,这么多年来皇上上朝从来不曾迟到,若是有事肯定会提前通知,像这样临时的决定从来没有,结合这段时间宫内的大事,都觉得可能要出大事了。

    对此梁奕是丝毫不在乎,放在之前他也会觉得稀奇,从来没有过的事情,然而计划已经开始,董高逸自然不会出现在这里,反而来了才是最奇怪,这仅仅是计划中的开始。

    在等待的时候他便盯着三位王爷,想要看看反应如何,结果是失望的,经历这一战过后,三人似乎一下子懂得了许多,此刻都是很平静,看不出心中所想。

    两刻钟过后,高鸿缓慢的走出来,宣布道:“诸位大人都请回吧,皇上今日身体抱恙,无法前来早朝。”

    此话一出,原本的吵闹瞬间安静下来,似乎有些不相信,片刻后汪同上前一步道:“高公公,昨日我见皇上龙体无恙,怎么今日突然抱恙。”

    “汪大人,事实确实是如此,不过皇上还有道吩咐,召见户部汪大人,吏部宁大人和恒王殿下于书房,至于其他大人没有重要的事情就先回去吧,皇上现在不会再召见其他人。”

    大臣们都知道想要从高鸿嘴里问出有价值的东西是不可能的,谁不知道这位对消息的保密是相当的严格,不想外传的事情花费再大的力气都打探不到半分,更何况现在是龙体抱恙。

    被点名的三人也迫切的想要知道具体的情况,随着高鸿离开了这里。

    四人离开后,大臣们开始有秩序的退场,到了这种地步留下来没用,还不如早点儿出去打探昨夜宫中的消息,毕竟昨下午见过董高逸的大臣没有察觉到不妥,那么问题就是昨夜发生的。

    这些人慢慢出去后,整个大殿里面最后只剩下永王和禹王两人。

    他们二人心里都有同一个疑问,为何三人之中只是召见恒王一人,并且还有户部尚书和吏部尚书,这段时间所做的事情都是差不多的,就算召见也应该是一起,像这样单独的召见还是和其他的大臣是不寻常的。

    “看来局面不妙啊。”永王用嘲讽的语气轻声道。

    闻言,禹王只是看了他一眼,沉默不语的走出了大殿,他明白与其留在这里感叹,好不如早些回去打探消息,并且做好准备,接下来可不是发发牢骚就可以解决。

    此时此刻梁奕和元于二人缓慢的走在出宫的路上。

    这时候,元于停下来盯着梁奕笑了笑说道:“以我对你的了解,今日这事你肯定清楚,同时也知道这样做有这样做的目的,所以原因不会多问,只是有些好奇这么神秘究竟是在做什么。”

    梁奕同样大笑,摇头道:“元将军,是或不是结果相同,没有这么必要,只是这样的安稳日子快要到头了。”

    “安稳日子。”元于细细品味这句话,结合这一年来以及当前的局面,突然想到了什么,有些疑问:“这么快,现在可不是最好的时机。”

    “皇上不想这样,然而事与愿违,昨夜一事过后不得不提前,再拖延下去会对当前的南齐朝产生巨大的影响,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与之比较提前的风险更小,成功率更高,带来的效果会更明显,关于此事只能说这么多,下面的还是知道的越少越好,知道多了反而不是好事。”

    沉默片刻后,元于点头:“好,我会注意的。”

    分开后梁奕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两人一个在宫外,一个在宫内,而如今宫内的计划已经开始,那么他在皇宫外面的计划不能闲着,必须要同步进行才是最好。

    很快大臣们就得知,汪同和宁耿被叫过去只不过是正常的谈话,不足为奇,所谈话的内容不是秘密,那么分享出去亦无妨。

    还有个重要消息就是皇上看上去并无大碍,不像是传言中有重病的模样,早上之所以不上朝是因为睡过头了,就这么简单。

    理由看上去让人难以接受,但这是两人传回来的相同结果,就算有怀疑只得作罢,一没证据,二没亲眼所见,自然是不相信。

    然而两人离开后,恒王在寝宫待了足足一个时辰,没有人知道两人谈话的内容,因为寝宫里面被清空了,只有他们二人在,只要愿意别想听见半点儿风声。

    梁府内,梁奕正在训练梁嘉。

    现在的梁嘉也已经十五岁,但是和其他大臣家的子女过得生活完全不同。

    从四岁开始,每日就要进行比较系统性的训练,学业上还不能落下半点,别的人在这个年龄基本上想的都是玩,府上的管教比较少,就算是稍微成熟一些的,关注多一些的无非就是送进学堂读书罢了。

    梁嘉则没有这样的待遇,每天时间都是安排好的,当然会有一个时辰的自由时间,其余时间都是有事情做,最开始的三年都是梁奕派汪历,庞鑫来盯着,所以没有丝毫偷懒的机会,直到七岁后,就不再进行规划,每天的时间都是他自己来安排就行,不过因为前面三年的训练,后面都是很自觉的。

    如今的梁嘉在打斗方面隐隐约约已经超过平绍,虽然后者随着年龄的增加,实力会有倒退,但也不是寻常人可以比较,至于在智力方面,毫不夸张的说现在完全可以参加科考。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梁嘉非常抗拒,想要和其他人一样玩乐,不过梁奕和他打了一个赌,至此之后两父子便开始遵守这个约定。

    梁嘉在十六岁前必须要听从梁奕的安排,不能够有任何的拒绝,但必须是能够做到的,而十六岁后就可以让他自己作出选择,要么在二十岁之前考中进士,要么在二十岁的时候打败汪历,听起来很难,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两种都是可以做到的。

    不过现在他依然只有十五岁,所以还是要接受训练,梁奕在的时候就亲自来,不再的时候还有汪历,何余这四人,都有这个资格。

    当然相比之下肯定是他们四人训练更轻松一些,若是想要完成两人的约定自然是梁奕的训练更好一些,因为只有这样能力才会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提升。



第八百五十一章 传言
    相对于梁嘉,他的两个妹妹,十岁的梁小雨和五岁的梁忆凡的生活就好很多,既不用进行训练,又不会有太多的管教,大部分教育都是刘雨在做,虽然同样比较严厉,但不会这么惨。

    实际上对于两个女儿,梁奕就是想要严厉都没有办法,无论是见到两个中的谁,脸上立刻就充满了笑容,自然也舍不得这样做。

    要知道梁小雨刚出生后不久,董高逸就说过不如册封为公主吧,遭到了梁奕的坚决反对,方才作罢,最后以刘雨长公主的身份册封了郡主,对此到没有拒绝,这是本来就该有的身份。

    而梁忆凡出生的时候正好立下大功劳,又不知道该赏赐什么,所以在梁奕不知情的情况下直接以南平为封地册封为南平公主,这时候想要拒绝都没有办法,毕竟圣命没有收回的道理。
1...234235236237238...2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