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中二萌01
至于梁嘉就是个普通百姓身份,按照常理,作为长公主殿下的长子同样可以被册封,不过同样被梁奕拒绝了,并且董高逸在知道父子两的约定后大方的同意了,日后能够有什么成就都只能靠他自己。
训练持续了足足半个时辰,这对如今的梁嘉来说已经是小菜一碟,算是一个热身,短暂的休息后才是正题。
等待的过程中,出去办事的汪历回到府上,直接走过来小声说道:“大人,恒王已经离开皇宫,看方向是去了刑部,永王和禹王回府后没有再出来,这期间也无人踏入王府半步。”
“刑部啊,看来最先忍耐不住的居然会是恒王,如果我是你的话此刻更应该留在府上,而不是四处晃荡,可惜了,本来当初在朝堂上还有些欣赏,此事的确做得不尽人意。”
“大人,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继续让人盯着,有异常情况再来汇报,另外消息可以散播出去了,记住不能让人查到来源,一切都要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是,属下明白。”
汪历离开后,梁奕也起身说道:“梁嘉,今日的训练你就自己做便是。”说罢离开了府邸。
对于恒王的迫切行为,梁奕心里很清楚,无非是董高逸召见他后所说的一番话让其按捺不住,因为一个时辰的谈话里面,所流露出来的消息就是会立下他为储君,但是可能还有一些阻碍,需要解决。
在恒王看来,不用想都知道所谓的阻碍不就是另外两人,只要将他们解决这储君之位便是板上钉之事,光靠着他自己肯定不行,这时候就需要动用朝中的力量,去刑部就是很好的证明。
不过梁奕认为他太操之过急。
单独召见他对于另外两位王爷来说已经是不能容忍的事情,这时候肯定是回府暂避风头,事后再来慢慢的暗中进行才是最好的,就这样大张旗鼓的前往刑部,一眼就可以看出其真正的目的,明显是不利的行为。
刑部衙门,梁奕笑着走了进去,得到通报的马仲杰出来迎接,同时还有恒王也在。
见此,开口道:“臣见过恒王爷。”
“梁大人无需多礼。”
马仲杰上前一步道:“梁大人里面请。”
梁奕摆摆手:“今日前来并不是来叙旧的,想必两月前发生在破晓军中一事宁大人应该有所耳闻。”
“不错,此事本官倒是听说了,一名小都统不知道为何率领两百将士突然袭击了新设立的池州衙门,因为当时知州不在衙门内,所以此人杀了同知以及八名衙役后逃走了,至今还有三人不曾抓获。”
“正是此事,因为之前我一直待在西州,对此事所知甚少,所以需要到刑部来了解一下,不知可否方便,若是不便明日再来便是。”
梁奕离开都城后,右都御史一事暂时交由刑部和监察院共同处理,正在此事是刑部在负责,所以便找来了。
按理说一个从三品的小都统没有理由做出这事,只可惜抓住的几人都是无关紧要之人,不过梁奕这次来是需要借助此事达到另外的目的,宁耿也没有怀疑的理由和源头。
“大人这话说的就见外了,就算现在有事提供帮助也是理所应当的,说起来这事让我们刑部甚是苦恼,在事情发生后就派人封锁了边境进行了严格的盘查,然而剩下的三人就像是人间蒸发一样没有丝毫的踪迹,期间好不容易得到几次踪迹,去了也是一无所获,现在梁大人亲自前来,肯定很快就能够将其抓住,避免出现更大的问题。”
“那就劳烦了。”
“客气,我这就让人将案宗送来,大人还是进去休息片刻。”
梁奕摇头道:“不必了,拿到案宗后我便离开,时间拖得越久越不利,还是尽快看过再说。”
不久,刑部的人将卷宗送来后,梁奕拿着东西就离开了。
看着他离去的背影,马仲杰叹气道:“王爷,想要拉拢梁大人可能要费些功夫了。”
“无妨,梁大人的能力本王非常清楚,若是能够很轻松的将其拉拢,反而觉得不踏实,当务之急还是尽快将其他事办法,此事只能暂时停止。”
“好,下官明白。”
梁奕从刑部出来后,心里已经有了结果,恒王在刑部的势力就是刑部尚书宁耿,对于此人接触的不多,具体情况如何还需要后续的观察。
还有个原因就是马仲杰的年龄偏大,董高逸已经有意进行调整。
就在当晚,朝廷上下有了一个新的传言,非常真实。
昨夜里皇上突然病重,经过太医的一夜诊治后暂时恢复了过来,但是身体已经远不如从前,随时都会再有昏迷的可能,由此皇上有了立储的想法,之所以单独召见汪同,宁耿和恒王殿下就是商议立储一事,意味着恒王才是最可能成为储君的一位,顿时都在打听消息的真伪。
传言一出,汪同和宁耿没有站出来否认和反驳,在他们看来这是极有可能的,加上不知道传言的真假,若是这时候站出来否认,一旦事情是真的,那得罪的可就是未来的太子殿下。
恒王更不可能出来否认,这对他是有利的传言,可以让一些选择观望的大臣前来投靠或者是示好,以此来壮大势力,趁机打压永王和禹王二人,他不傻,知道两位哥哥的能力都不弱,不趁胜追击日后很可能会遭到猛烈的反扑,最好的办法就是一次性解决,不给任何的机会。
第八百五十二章 震怒
大殿内,董高逸正在批阅奏折,梁奕在一旁研墨,元于负责整理散乱的奏折,将它们按照分类以及重要的程度归类,以便于及时发出去。
当最后一份奏折放好时,三人同时停下了手中的事情。
接着董高逸开口询问道:“梁奕,事情如何了。”
“回皇上话,这三日时间恒王殿下去了刑部,见过刑部尚书马仲杰;去过户部,见过户部右侍郎黄昌平;去过工部,因行动不便见面之人不知,另外在府上见过两人;永王殿下这三日不曾离开府邸半步,只见过一人是吏部尚书宁耿;禹王殿下两日前去过户部尚书汪同府邸,另外在王府内见过监察院左侍郎。”
这三日时间,汪历等人一直在监视三人的一举一动,包括和谁见面,具体的时间以及地点。
“也就是说他们三人这几日一直在见面。”
“是。”
“那就先继续监视着,有情况立刻汇报。”
“是。”
站在旁边的元于听着两人的对话,虽然不知道具体的情况,但心里是非常紧张的,要知道监视的可是三位王爷,最主要是皇上同意了,看来的确要有大事发生,不由得想起了之前的警告,当然他知道很快就会有答案。
“下面来说正事,梁奕那名小都统以及另外两人现在身在何处。”
“回皇上话,他们目前都留在池州的,臣已经让池州知州找到足矣让他们暂时藏身的地方,并且在周围设有监视的人,有任何的情况都会第一时间得知,请皇上放心不会有任何的问题。”这点梁奕很自信,因为此事是让何余去做的,自然不会有问题,所谓的池州知州就是何余,想要给他安插个身份还是很简单,再说这里是新设立的,不会有人太在意。
再有这么重大的事情必须是足够信任的人才行。
“好,此事一定要小心行事,万万不可露出任何的破绽,至于你的调令十日后演好最后一场戏后朕会让吏部尽快下达。”
说完后董高逸方才笑着转过头对着元于笑道:“想必现在元卿心里很疑惑,又是监视又是计划的,实际上早就该和你说明,只是人知道的越少越好就拖延了几日,现在就让梁奕将完整的计划与你详细的说一遍。”
当梁奕从头到尾详细的说了一遍后,元于心惊。
一是心惊皇上身体抱恙的消息是真的,并且故意将此消息传出去就是为了引蛇出洞,这明显就是在为太子殿下铺路,免得日后被这些隐藏在暗中的人算计,用这样的办法固然不能引出全部的人,但至少会有一半以上,等待太子殿下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后,就算再有都无济于事。
二是心惊池州一事居然是故意策划的,当他刚知道驻扎在池州的一名小都统带着人突袭官府的时候是不相信的,因为这支队伍曾经亲身接触过,也不愿意接受这样的事实,但明白做出这样的事几乎没有活命的机会,他甚至都想过亲自去将此人抓回来好好的审问一番,现在才知道是假的,并且知道之前的池县知县和现任池州知州都是何余后更加意外,因为这是一年前的调令,意味着梁奕离开江陵城的时候计划就已经在准备之中,可见谋划时间是多么长。
最后心惊的则是这一切居然是梁奕一手策划,并且得到了董高逸的无条件支持,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君臣关系,哪怕是几位王爷都没有这么亲近,甚至有时候元于觉得梁奕可能也是皇室,若不是知道他的底细还真的会更担心。
“好了,元于你现在知道整体的计划如何,和梁奕一样,十日后在朝堂上演好最后的戏后,你的调令会一同由吏部拟好的。”
“是。”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梁奕每日都会将最新的情况上报给董高逸,而他这几日时间都在按时来早朝,表现出来的模样不像是身患重病之人,以至于让人不敢轻举妄动,所以一直都很平静。
当一封加急密报从兴元省送到江陵城的时候,意味着计划正式开始。
“有本启奏,无本退朝。”
话音刚落,兵部尚书安保宁第一个站出来说道:“启奏皇上,昨夜兵部收到兴元省加急密报,七日前,冲进池州衙门杀死池州同知和几名衙役的在逃小都统再次出现在池州城附近,当晚池州知州在回府的路上遭遇埋伏,四名仆人以及知州当场死亡,经过严密的抓捕还是让小都统给逃走了,兴元巡抚请求朝廷增援尽快将其缉拿归案,以及尽快调任池州知州,这里是边防要道,唯恐敌军来袭。”
“砰。”闻言,董高逸猛地一拍龙椅,非常震怒。
随后怒斥道:“这群人都是干什么吃的,两个月前此人就能够冲进衙门杀人,追击了这么久没有将其抓住不说,居然还能够让其在两个月之后再次杀害我朝廷命官,简直岂有此理,若是传出去了我南齐朝廷威严何在?”
虽然此事和安保宁无关,见此还是拱手道:“请皇上息怒,此人在军中极其聪明和狡猾,又常年驻扎于此,对附近的情况很熟悉,根本就很少出现,也是尽力了。”
“行了,安保宁你无需替他求情,这几个月来朕给过多少次机会了,张启钟他作为前任兴元知府,现任的兴川总督就是这么替朕镇守边疆的?真的是越活越不像话,另外现任的兴元巡抚曹华是怎么回事儿,难道他前几年做监察使的时候同样是不知所措吗?连一个小小的都统都抓不住,还要他们又有何用。”
闻言,安保宁不再求情,董高逸说的没错,此事和他的关系本来就不大,按理说这样的奏折是不会经过兵部的。
只不过朝廷上下唯有兵部传递消息的速度是最快的,因为从兵部发出的紧急命令往往都是最重要的,所以培养出来的速度自然是最快的,想要此事最快传到江陵城,唯有通过兵部的密报才行。
现在的董高逸正在气头上,谁来求情估计下场都会很惨,为了关系不好的两人不值得这样做,同时在场的人对两人也是嗤之以鼻,这么简单的事情都做不好,甚至还会连累到他们。
所以现在朝堂上的人都在猜测会有什么样的惩罚,这不仅是关乎到面子,若是短时间内不将其抓起来,就可能流传到其他州县作案,到时候影响会更加恶劣。
第八百五十三章 观点
“宁耿。”
“微臣在。”
“替朕拟旨。”
“是。”在场的大臣们知道这两人怕是要倒霉了。
董高逸生气的后果只有两种,第一种是嘴上生气,但是不会有任何的惩罚,一般就是假装在生气,可以不用在乎。
一种就是像现在这样,是真的生气了后果相当的太严重,轻则免职,贬谪;重则罢免,处刑,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处刑倒不至于,但是官肯定是做不下去了,否则朝廷和皇室的威严都会受到打击,这是不会允许出现的局面。
“革去张启钟兴川总督一职永不叙用,因年龄较大,与朝廷仍有贡献其他概不追究;免去曹华兴元巡抚一职,降从三品,调任曲西府监察副使。”
“是。”
闻言,大臣们感叹两人运气还不错。
张启钟今年已经七十六岁有余,当时担任兴元知府的时候就已经不如从前,升任兴川总督之后他更是相形见绌,撑不了几年时间,如今能够全身而退自然是好的解决,毕竟这次被革职后也不会再有叙用的机会,意味着惩罚可以忽略。
至于曹华同样如此,这么大的责任仅仅是降两级还调任监察副使,惩罚完全可以忽略,以他的履历,差不多三年时间就能够重新回到从二品,加上今年才六十多一点,还有上升的空间。
两人一个被革职,一个被调任离开了兴元省,意味着又有人要重新调任,不过现在各省都很空缺,暂时也没有合适的人选,最主要的是调任后还需要重新处理此事,谁都不想这么倒霉,一上手就接下这么一个烂摊子。
张启钟和曹华并不是撒手不管,任由其这样做,而是花费了大量的精力搜查和抓捕此人,奈何他藏身之所实在是太隐蔽,根本就没有丝毫的线索,若不是此人做事太过分,还不会有这样的遭遇。
接着董高逸继续说道:“兴元省的事情肯定要解决,诸位爱卿可有合适的人选?”
闻言,在场的人开始窃窃私语,讨论周围是否有合适的人选,推荐的人选日后是否可以成功破案和他们关系不大,最多赞赏两句,然而推荐的人选日后同样失败了,说不定还会受到牵连,最主要的是今日没有合适的人选恐怕还离不开这大殿。
不过随后推荐的两人都直接被否定了,理由非常充足,其实推荐的人也明白,这样做无非就是死马当活马医。
这时候禹王突然开口道:“启禀父皇,儿臣以为梁大人前往查案是最合适的,想必以梁大人的实力很快就能够将此人抓获,除此之外儿臣实在是想不出来还有谁可以胜任。”
突然的推荐很意外,包括梁奕自己都没有想到。
因为按照原先的计划,无论推荐的是谁,最后都会被否决,然后由皇上亲自任命即可,不曾想到途中会有变故。
梁奕结合近日的一些状况心里已经明白了他的做法和想法,不得不说这是当下对他们相对有利的决定。
那日有传言恒王可能会被立为太子殿下,这么重大的消息不是秘密,放在之前谁敢这样传,早就被训斥了,而这个消息至今都无人站出来否认,甚至董高逸都没有阻止这样的行为,意味着很有可能不是传言。
如此一来大臣们心里自然有了明确的选择,无论是对永王而言还是对禹王而言是极其不利,特别是现在还可以拉拢梁奕,之前还有信心,现在怎么可能还这么有信心,唯一的办法就是将梁奕调离江陵。
原先还没有找到合适的理由,毕竟以梁奕的身份没有特殊的情况怎么可能他一个王爷就有办法调走,就算有办法估计父皇都不会同意,但是此事极其恶劣,影响非常大,让梁奕去既能够很好的解决,又能够远离江陵,总不可能还派人追到这么远的地方去,最主要的是兴川总督已经被革职,此次前去不知何时才能够调回来,这段时间足够他们解决眼前的麻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