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王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中二萌01
‘箭雨’很快就停了下来,这时候殷贯再次下令道:“给本太子杀。”
“杀。”
“杀。”
“杀。”
将士们配合殷贯的命令冲向了东汉将士的队伍之中,后者刚刚经历了‘箭雨’的洗礼,又一时间没有反应过来南疆的做法,大部分人愣在原地不知所措,直到血光冲天之时,他们这才反应过来,可惜为时已晚变成了单方面的屠杀,五千人不到一会儿还能够站着的已经不足两千人,伤亡是极其的惨重。
这一幕东汉的将领们的反应还是比较快的,撤退的命令随即下达,然而他们面对的是准备有序的南疆将士,此时通知为时已晚。
其中一名将士破口大骂道
第二百八十一章 越来越惨重
东汉的报复在第三日就来了,当天两位上将军率军十多万大军,并且带上了所有的攻城器械,看上去是要准备给南疆一个深刻的教训。
城内,殷贯脸色不太好,随后开口道:“敌军现在到了何处。”
“回太子殿下话,敌军距离城池还有大概十里地左右,根据探子来报敌军是有备而来,我们应该如何应对才好。”
“怕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东汉朝的将士再厉害,我们也还有这座城池挡着,难道我们这十多万的大军就真的不如东汉的将士,实在不行就给本太子死守,总之不能让敌军破城而入,算上今日只需要再坚持三日时间即可撑到梁奕率军前往,到时候别说不敌,反击都是没有问题的。”
将领们都知道还有二十万的援军正在赶来的路上,而且还是来自南齐的援军,只要坚持过去反攻肯定是没问题的,可眼下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够挡住东汉敌军的来袭。
敌军兵临城下没有过多的言语和停留,在一声令下之后敌军将士开始冲了过来,而南疆将士也在此刻开始反击,大战一触即发。
不得不说,无论是从将士还是说大型的器械来讲,南疆国都是不如东汉朝的,唯一占据好处的就是有这座城池护着,否则别说是出战迎敌,恐怕连这样的想法都不会有,早就已经撤离了这里,然而整体来说南疆国是处于下风的。
因为将领被激怒,带来的投石车没有一辆是空闲的,炮弹不断的击打在城墙之上,被这么击中不是死就是残废,哪怕一时半会儿活了下来,由于长时间没有得到止血和治疗,真正能够活下来的机会并不大。
城墙上面的弓箭手和将士倒下之后,源源不断的又有人补了上来,下面的城门处,东汉将士不断的有枕木撞击着,大门在碰撞中显得摇摇欲坠,不过想要将其彻底的撞开还要费一些功夫。
作为保护这座城池的第一屏障,这道城门也是十分坚固的,如果有护城河守备起来当然会更加的容易,原先这里本来是有的,都已经有了打算,奈何朝廷的银子一直没有拨付下来,并且和南齐的关系不错,一来二去索性就没有修建,谁会想到有今日的事情。
城门后的南疆将士用身体死死的顶住大门,他们的身后还有将士作为后盾防止大门被攻破,随着每一次的撞击,顶在门上的将士都会很难受,被顶出伤口是寻常的事情。
南疆将士奋力的反击让敌军将士伤亡同样很惨重,从城门处进攻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毕竟城门这里很难造成伤亡,而且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这里,所以最主要的还是从城墙冲上去。
这时候云梯就是最主要的工具之一,每次搭建好的云梯都会有专门的南疆将士进行破坏,如此一来敌军损伤就会比较严重,偶尔有冲上城墙的敌军会很快就城墙上面的将士给围攻杀死。
这一战足足持续了三个时辰,从中午一直到黄昏时刻都还没有停止,攻城的敌军将士没有丝毫撤退的意思,南疆的将士也是轮番的上阵替换,倒是没有让东汉朝占据太多的便宜,逐渐的代表胜利的天平平衡了过来,不像是刚开战那样一直偏向于东汉朝。
东汉营地内,两位上将军望着局势都是一脸的忧愁,这一战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惨烈,付出的代价还要惨重一些,将士们的伤亡情况也比想象中要大一些,攻城本来就更要耗时和耗力,原本想过南疆国的抵抗会十分的激烈,只是没有想到会这么激烈。
“
第二百八十二章 梁奕到来
谈论的这两人正是东汉上将军,冯彧今年刚刚五十岁,在上将军任上已经有十年时间,八年前那一战正是他率军前来和解的,经历过的大小战争不计其数,而且战术能力不错,加上资格比较老就成了这次出兵的主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东汉朝目前只有冯彧有资格。
大将军驻守在刚从北魏哪里得到的几座城池,防止敌军反击,卢不叙和另外一名上将军则被元于吸引了去,剩下的右将军需要驻扎在那股势力的附近,同样要防止其偷袭或者是撕毁协议。
而蒋博任上将军才三年时间,两者表面上虽然说一切都是一样的,真要论起来前者是在他之上的,这一点不可否认,所以只做了这次出兵的副将,必须要听从冯彧的指挥才行的,当然对此他是没有意见的。
这边在商议接下来的计划时,在不远处的城池内,殷贯同样和将领们商议着事情,只是每个人脸上都是忧愁的。
殷贯环顾一圈之后询问道:“先说说今日的战狂。”
接着一名将领起身道:“启禀太子殿下,今日一战我军伤亡三万余人,歼敌人数目前不明,估计在一万八千人左右。”
这个结果让他叹气一声:“诸位,看样子情况不容乐观啊,第一日我们的优势瞬间消失不见,照这样子打下去不出三日,伤亡的将士人数就会累积超过十万,而南齐援军少说也需要五日时间,要是路上有所耽误六七日也是很有可能的,不知道诸位有没有好的办法。”
将领们也是看来看去,最后还是郭泰起身道:“太子殿下,以末将看来可以再坚守几日时间,如果我们现在弃城而逃,那么敌军也是会追上来的,总不可能一直靠弃城而逃,接下来的时间里若是伤亡实在是严重,我们再行撤退也是来得及,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惹恼了东汉朝的将领,很有可能会让敌人不择手段,那城中的百姓撒气。”
郭泰所说的这种可能是会发生的,如果不是这样殷贯今日一战过去就会让将士撤退的,但这样很容易让百姓们背锅,他作为南疆的太子怎么能够弃城内上千百姓于不顾。
又是半个时辰过后,最后殷贯拍板决定,后面的伤亡只要超过两万就立刻疏散城中的百姓然后撤退,这样一来即可以很大程度的保留南疆的实力,也可以防止百姓们被大肆的屠杀。
第二日果然东汉敌军再次来袭,到再次撤军的时候南疆当日的伤亡人数达到了一万一千余人,远远低于所规定的两万人,他们决定继续抵抗敌军的来袭,又是两日过去,伤亡都没有超过两万。
南疆国最终还是拖了整整六日时间,因为奋力的反抗将士的战死人数高达八万余人,重伤者两万余人,还能够继续参战的不足五万人,同样的东汉的代价也很惨重,战死重伤将士人数也多达六万余人,照这样的情况下去最多再有五日时间即可破城而入,然而东汉已经没有这样的机会。
梁奕率领的援军距离这座城池已经不到五十里,按当前的行军速度判断,最多一个时辰即可抵达,到时候便是反击的机会。
迎接援军的队伍中,除了不能够离开的将领外,几乎全部到齐了,站在最前面的不是别人,正是南疆太子殷贯,为了等这支队伍,他们可是日思夜想,时时刻刻盼着到来,甚至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
其实梁奕两日前就可以赶到的,之所以
第二百八十三章 战术
殷贯本来就聪明,又在交易区驻扎了几年时间,现在又是南疆的太子他明白地图在这时候的重要性,想要南齐朝全力相助那就要对其无条件信任才行,如果心中有猜忌,那么这样的组合存在的不会太久。
别忘时候既得罪了南齐朝,又要面对来自东汉朝的威胁,不想有这样的局面出现那就肯定得毫无顾忌。
随后殷贯开口说道:“梁都统,你要这么说就太见外了,当时不是因为您的慧眼,早就上了那柯秦中奸贼的当,拿出地图还可以击退或者是围歼敌军,何乐而不为,来人啊,将地图给呈上来。”
太子都作出了这样的决定,其他人也不会有反对的意见,而且就算有,此刻也不会有人提出来,公然反对太子和南齐将领的想法,这和傻子没有区别。
“是。”
在场的南疆将领没有一个反对的,因为他们知道现在反对就是将自己推向水火之中。
很快一副完整的军事地图就摆在了梁奕的面前,见此他主动折起不需要看的一部分,只留下最重要的一部分,到时候他率军撤离之后南疆国只需要改变这一部分的驻防力量即可,另一部分反正没有泄漏出来,后面会剩下很多的力气,这一幕在南疆将领看来变得更加的认同,他们知道梁奕看地图并无他意,但心里或多或少会有不舒服的感觉,现在这种感觉不复存在。
地图上面简单的标注了敌军大概的位置,梁奕看过之后觉得绕到后面形成前后夹击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这上面的地形标注不是太明显,不太确定是否可以绕行过去,而且东汉朝进入南疆国还有两个比较凶险的关口。
“殷太子,不知道以急行军的速度绕行至河谷关和平梁关需要花费几日时间。”
“梁都统的意思是绕行到这两关进行围攻”
“没错。”
只见殷贯摇了摇头道:“恐怕很难,这平梁关是东汉进入我南疆国的必经关口,所处的位置有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就是平梁,之前为了不打草惊蛇这两个关口一直是柯秦中在把持,后来还没有设下埋伏的时候敌军就已经打了进来,否则不会有今日这般惨烈,所以想要绕行到平梁关外是不可能的。”
“第二道关口就是河谷关,顾名思义是设立在河谷附近的,想要绕行到这里来不是不行,但是必须要走水路,至少要花费十日的时间估计才行,要是大规模的行军恐怕半月时间都是很有可能的,如果一定要绕行那就只能选择河谷关里面。”
“城池往东有一条比较隐秘的险道,他可以通往河谷关内,不出意外十万大军三日即可成功绕过去,唯一的困难就是山道十分的陡峭,一个不注意掉落山谷那是绝对没有活命的可能,如果梁都统要选择围攻的话,我建立派出三万将士从这里绕行即可,说不定两日就可以赶到,而且遇到危险的可能会降低很多,唯一不好的就是敌军一旦强行突围,伤亡会十分的严重。”
根据殷贯的描述,梁奕再次看了一眼地图,最后认为围攻是剿灭敌军比较好的办法,当然从正面交战同样会有可能,但是敌军一心想着撤退,别说二十万援军,就是再来二十万的援军恐怕也不能将其全部留下。
就在他们赶路的这几日时间,元于将士和东汉卢不叙率领的队伍
第二百八十四章 险道(一)
梁奕认为不能和东汉朝继续拖延时间,当天下午便从二十万大军中选出了三万精锐将士,随时待命出发。
同时殷贯也在城池的营地内寻找对这条路比较熟悉的人,最后有三十来人都走过这里,接着从里面选出来十人交给梁奕,选出来的这几人对道路最熟悉,头脑都比较灵活,带路不是太费力气的事是完全足够的,另外郭泰会一同跟着前去。
城内的四万多南疆将士和剩下的十七万南齐将士则由殷贯统一指挥,会最大程度的征求田哲的意见,以便于做到万无一失。
实际上这样做的目的还是因为殷贯太年少气盛,又没有经历过这样大规模的战争,田哲与他正好相反,入军几十年来经历过的大小战争不计其数,和东汉之间的交战也是数不胜数,对敌军的战术或多或少有一些了解,这些都不是南疆将领所具备的能力。
申时,将领们聚集在一起,对战术做最后的确定。
“三万将士从这条险道穿过到达河谷关内,为了保证中途不会出现太多的意外,所以会选择轻装前进,一切不重要的东西都要舍弃掉,一开战之后虽然前面会有不少的消耗,但是肯定不能够与其纠缠太久,意味着必须要在两个时辰内结束战斗,这一点诸位可否清楚”梁奕环顾一圈后首先说道。
“还请梁都统放心,城中的将士一定会最大程度上消耗敌军将士的体力和士气,争取不给围攻的将士带来太多的障碍。”
梁奕笑着点了点头道:“殷太子做事我是放心的,无论到时候情况如何,五日后直接出兵东汉营地,如果五日内没有成功赶到河谷关内那就最大程度的造成敌军的伤亡即可,还有一点是可能会造成南疆将士大量的伤亡,还希望殷太子和诸位将领能够做好应对的准备。”
见说得这么严肃,殷贯猜测不是什么好事,不过还是开口询问道:“请梁都统明示。”
“前三日若是东汉敌军再次来袭,两军出战的将士比例应该在四比一左右,意思就是上战场的五名将士中,至少有四名将士是南疆国的,南齐朝的将士仅仅占其中的一人即可,这不是为了减少南齐将士的伤亡,而是防止被敌军给认出来,三日过后等待敌军反应过来估计已经形成了围攻之势。”
这是没有办法的,梁奕必须要提前说清楚以免产生误会,如果是在事后产生误会还可以解释清楚,要是在打仗中出现误会那问题就会变得十分的严重,这肯定会招来南疆将士和将领的不满,他们要是在里面作梗很难查的清楚,两国的关系又处在不错的阶段,总不能刚合作结束就直接翻脸,最后不好的名声都得落到南齐的头上,追究的肯定是他梁奕的责任。
南齐和东汉这些年来一直有很深的矛盾,之间发生的大小战争很多,对一些将领的战术极其的熟悉,以冯彧和蒋博的身份和观察能力,估计一眼就能够看出里面有田哲的影子。
要知道南齐二十万大军驻扎在白果县不是秘密,只要将这些联系在一起就能够明白,到时候东汉敌军肯定不会再继续纠缠下去,转而迅速的撤退,就算这时候追击,能够留下和杀死的敌军不会太多,加上梁奕还没有赶到,就算围攻都是没有可能的。
采取四比一的比例就是四万将士和一万南齐将士,这样混合在一起被发现的几率会大大的减少,
第二百八十五章 险道(二)
这个围攻而全歼敌军的计划并不是完美的,其中有很多的漏洞或者是容易出错的地方,甚至有的地方是带有赌性在里面的,赌赢了当然最好,赌输了虽说付出的代价不会太多,但错过这样的机会可不会再有下一次。
首先就是这个时间的问题,能够留出来的不会超过十日的时间,东汉见久攻不下,又和南齐在另外的地方有战场,撤回去的几率是很大的,所以花费的时间是越短越好。
现在唯一可以绕道敌军后面的只有这一条路是能够做到的,其余的要么更加凶险,要么就是时间来不及。
这条险道据殷贯所言是三日没错,但是这一路上的桥梁不下五座,其中有三座是木桥,两座是石桥,后面的石桥自然不会有问题,需要担心和注意的就是前面这三座石桥,最近一次利用这条道路还是三年前,因为这里不是必经之路修建的木桥质量肯定不行,木桥存在的年限不会超过二十年,而这三座桥的时间都无限接近二十年,上一次就出现过断裂的迹象,若是现在已经被摧毁那么就需要重新修建,一来二去花费的时间会更多,别说五日,就是十日都不可能,这是其一。
其二,这段时间正是南疆国雨水最充足的时候,就连这几日也是小雨不断,这条道理之所以是险道的原因就是山多,路陡,悬崖峭壁等等障碍,一旦遇上下雨,这些障碍会直接成为阻碍,到时候耽误的时间肯定不止五日。
花费时间最短并且最安全的道路都充满了各种不稳定和不确定的因素在里面,更不用说那些更加危险和花费时间更长的方案。
还有就是敌军策略的问题,因为到今日敌军都还不清楚城内守军的情况,打了这么久不仅没有占到任何便宜,甚至连这点最基本的消息都不知道,这会让东汉朝撤退的几率大大增加,他们在这里消耗着又打不进去,完全可以退守至河谷关,如此一来就会先和梁奕率领的三万将士先交上手,这个关口的防守比城池都要严密,最后吃亏的肯定是梁奕这一方。
此次绕行的三万将士,梁奕只允许每个人携带七日的干粮,意味着三日过后行程不到一半,那么就会直接选择撤退,这样做相当于直接放弃对敌军的包围,这一切和赌的区别不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