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宋超级学霸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高月

    船上的旗帜已经换成了宋军的黄龙旗,一艘五千石的宋军蒸汽船向西夏国的皮筏子疾驶而来。

    后军主将立刻喝喊道:“放箭!”

    五千西夏士兵冲到河边放箭,箭矢如雨点般向二十余丈外的蒸汽船射去,蒸汽船早有准备,船只四周堆满了草人和草垛,片刻,箭矢插满了草垛。

    但第一艘蒸汽船已经靠近了巨型皮筏子,西夏军的箭矢立刻停止,这样射下去,受伤的不是宋军船只,而是自己的皮筏子。

    就在蒸汽船靠近皮筏子约五六丈时,几只瓷瓶火雷扔进了皮筏子中,皮筏子中传来连续的爆炸声,密集的铁片和瓷片顿时射穿了薄薄的羊皮,这也是羊皮筏子最大的弱点,怕火、怕锋利的物品,薄薄的羊皮很容易被戳穿泄气。

    “轰!”第一艘巨型羊皮筏子失去了平衡,里面运载的上千石粮食倾泻而出,翻进了黄河之中。

    蒸汽船没有停留,继续沿着皮筏子外围向南驶去,每靠近一艘皮筏子,便有五六颗瓷瓶火雷扔进去,瞬间便爆炸了,开始迅速泄气的巨型皮筏子不会有任何侥幸,皮筏子是靠平衡才能运载货物,一旦失去平衡,满载着辎重的皮筏子很快便会倾翻。

    岸边的后军主将急得直跳脚,厉声喝道:“第一军下水,阻止敌军!”

    一千余只小型皮筏子抛入黄河,士兵们纷纷登上筏子,每只皮筏子有四人,两人划船,两人作战,后面的数十蒸汽机船杀上来了,船上宋军有的射箭,有的抛掷瓷瓶火雷。

    皮筏子在五千石的大船面前实在太渺小,庞大




第六百四十三章 粮食断绝
    没有攻城武器,八万大军无法攻城,当天当晚八万士兵便裹着羊皮在草原上休息,到次日一早,还没有辎重船队的消息,罔萌讹心中开始有点不安起来,他的大军只带了四天的干粮,现在已经过去了三天,干粮只能维持一天了,粮船还没有到来,那会出大事了。

    罔萌讹不断派人去催促粮船,到中午时分,辎重船队依旧没有消息,而且连派去的人也没有了消息,罔萌讹终于意识到不对了。

    他急令大军起拔,向西面撤离,八万大军怨声载道,骂骂咧咧的要出发了,城头上范宁望着西夏士兵开始撤退,他回头问杨文广,“一般骑兵回带几天的干粮”

    杨文广想了想道:“按照我和西夏军打交道的经验,他们有规定,如果是大军发动战役,军队至少要携带九十天的粮食,如果是轻兵突击,奔行距离超过五百里,则要带半个月的干粮,像他们这种有辎重队跟随,一般携带三天的干粮,最多四天,不会超过四天,他们要携带兵器、盔甲、水壶、行李,粮食就不可能多带,就是大宋和辽国也是这么规定的。”

    范宁想了想道:“他们杀来已经耗费了三天半时间,就算他们带五天的干粮,最多只能维持一天半了,那么除了杀马充饥之外,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要么是就是打猎、吃草根,不过西夏军队一般不到山穷水尽的地步是不会杀马,马匹是士兵的私有财产,一旦杀马充饥,会严重动摇军心。”

    范宁点点头笑道:“那就拭目以待吧!”

    这时,杨文广忽然一指远处一支特殊的队伍,“相公看那支军队!”

    范宁顺着他手指方向望去,只见西夏军中有一支队伍很显眼,别的士兵都是单马,而他们却是双马,马上驮着厚重的包袱,还有一名仆人负责牵马。

    范宁心念一转,问道:“难道那就是铁鹞子”

    杨文广点点头,“我怀疑是,战马的体格都很大,明显是专门挑选出来的,另外一匹马驮的,应该就是重甲。”

    范宁又看了片刻,他觉得铁鹞子是被神化了,无非就是重甲骑兵,事实上,宋朝也有,宋朝的静塞军就是重甲骑兵,辽国更不用说,辽国的铁林军和皮室军,也是重甲骑兵,历史上的金朝的铁浮屠也是。

    相反,西夏因为国力薄弱,没有那么多生铁来支撑,所以铁鹞子只有三千人。

    “相公,我们要不要尾随追击”

    范宁凝视敌军片刻道:“再等一等,等他们化整为零的时候,就是我们的机会来了。”

    ..........

    范宁部署在河套一带的水军,除了五十艘蒸汽船外,还有五百余艘千石战船,这些千石战船靠橹划动,每艘船上都有数十名弓箭手,还有上千艘哨船,在八万西夏军主力深入河套后,所有的战船都出现了,他们的任务就是要截断西夏军的退路。

    宋军的战船主要部署在北段、中段和西段,控制着五百里的黄河水道,其中以上千艘哨船最为活跃,它们在河面上巡逻,监视西夏军的渡河点。

    当天晚上,西夏军的粮食耗尽了,但他们距离黄河还有一百余里,还有一天多的路程,后勤辎重队始终没有任何消息,八万西夏军开始陷入恐慌之中。

    罔萌讹也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冒进的大错误,他心中又焦急又慌乱,但他又绝不允许任何批评自己,他一连下了几道严令,胆敢私下批评主帅者,以动摇军心之罪斩首。

    一道道严令传达下去,八万大军都敢怒不敢言,从将领到士兵,都恨极了这个愚蠢不懂军事的太守面首。

    次日一早,士兵们吃到的是一锅锅水煮野菜,连盐都没有,八万大军顿时炸开了,士兵们都意识到,他们已经断粮了。

    士兵们吃的是水煮野菜,但将领和铁鹞子骑兵的待遇还不错,士兵猎了几十只鹿,鹿肉熬成了肉糜汤。

    消息很快传开,愤怒万分的西夏士兵出现了厌战、怠战的强烈情绪,罔萌讹也意识到军心动摇,中午时分,他下令宰杀了数百匹老弱马匹配合野菜一起,给士兵解饿,不过罔萌讹也知道,杀马的后果很严重,但为了给士兵果腹,他也顾不上了。

    西夏军的战马和兵甲都是士兵私有,只有后勤补给的兵甲才是官府打造,辽兵也是一样,对党项人和契丹人而言,马就是他们的兄弟和战友,很多部落宁死都不会吃马肉。

    罔萌讹杀马果腹,虽然解决了迫在眉睫的饥饿问题,但此举却在西夏士兵中引起了憎恨和恐慌,西夏大军在断粮两顿后,开始出现了小规模的逃亡。

    任何军队只要出现逃亡现象,那就是军心士气降到冰点的标志。

    罔萌讹无奈,他只能强令大军加快行军,夜幕降临时,他们终



第六百四十四章 西夏求和
    两场大战,西夏十万大军全军覆灭,这是西夏立国以来从未有过的惨败,消息震惊了西夏朝野,一时间,西夏各界指责、批评梁太后的声势如潮,尤其梁太后是汉人,更是饱受西夏人愤怒指责,纷纷要求她下台。

    梁太后为了挽回声誉,平息朝野愤怒,下旨将逃回兴庆府的罔萌讹在闹市公开车裂处死,同时将防守后勤船队不力的后军大将李新良斩首。

    但光处死罔萌讹还是不够,梁太后随即又决定与西夏皇族和解,派人去肃州请回西夏名将嵬名浪,一起共商国事。

    嵬名浪人还没有回到兴庆府,但他的一封信已率先送抵京城,他在信中指出,西夏惨败的原因是朝廷误判了宋军的战略意图,宋军占领河套绝不是想找一块养马之地那么简单,而是要以河套为根基,从北向南攻打西夏。

    西夏上百年构筑的防御线完全失效了,西夏现在面临灭国的危险,必须举国动员,共抗宋军。

    嵬名浪又秘密写了一封信给梁太后,建议她派人去宋都东京,向宋朝皇帝求和,交顺表,去帝号,放弃岁币,以委屈求全争取时间。

    同时派人去辽国求援,以立辽国公主为皇后为条件,恳求辽国出兵河套。

    嵬名浪不愧是西夏第一名将,他三管齐下,找到了解决西夏目前危机的办法,东安宋朝,北求辽国,集中全国资源,对抗宋军从河套南下。

    就在宋军全歼西夏军后,第二批十八万大军在狄青的率领下抵达五原城,一百五十艘万石大船运来的粮草物资也同时抵达,使五原城的宋军兵力高达二十八万。

    与此同时,从大宋各地调来的二十万民兵也抵达延安府和庆州,和十万边军合兵一处,由参知政事韩绛为南路主帅,种谔为副将。

    大宋六十万大军南北集结,形成了以两名相国为南北主帅,种谔和狄青为副帅的夹击西夏局面。

    经过数日赶路,梁乙埋终于抵达了东京汴梁,他是奉梁太后之令赶来向大宋求和。

    一进城,热闹繁华的气息便扑面而来,而且繁华中带着喜庆的色彩,到处张灯结彩,每个人的脸上都喜气洋洋。

    梁乙埋从车窗向外望去,一条巨大的横幅顿时气得他脸色铁青,‘庆祝宋军全歼西夏十万大军’。

    他重重哼了一声,刷地拉下车帘,恨恨道:“去夏国馆!”

    和辽国一样,西夏在大宋京城也有自己的常驻馆舍,目前夏国馆中只有副使,正使因为传送消息不力,被梁太后调回国免职了,新的使者还没有上任。

    副使将相国梁乙埋迎入馆舍中,他想给梁乙埋介绍馆舍的情报,梁乙埋却摆摆手,“我没有心思管这些事情,你有没有和宋朝官员联系,他们知政堂什么时候和我会面”

    “卑职已经和鸿胪寺少卿联系了。”

    “为什么要和少卿联系,直接和他们主官联系不行吗”梁乙埋有些不满,自己可是堂堂的西夏相国,居然要和一个鸿胪少卿联系,这个规格对等吗

    副使连忙解释道:“卑职是副职,只能和少卿联系,并不是少卿来接待相国,他会向上汇报,然后宋朝再进行安排。”

    这时,门外有人跑来禀报,“鸿胪寺卿来了!”

    副使又低声道:“这个鸿胪寺卿朱孝云便是范宁的岳父。”

    梁乙埋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他们已经知道,西夏大军在河套惨败,就是输在范宁手上。

    这时,鸿胪寺卿朱孝云快步走了进来,笑呵呵道:“欢迎梁相国来大宋!”

    梁乙埋也是汉族,出身凉州大族,当年李元昊吞并河西走廊,为了稳固统治,以联姻方式令儿子娶了梁氏之女为妻,这就是梁太后。

    梁乙埋也微微抱拳笑道:“事先没有通报,给朱大官人添麻烦了。”

    “无妨,接待贵客就是我的本份,只怕接待不周,怠慢了梁相国。”

    梁乙埋取出一份国书副本和一封信,交给朱孝云,“这是我朝太后给贵国天子的国书和信件,正式国书在我这里,希望我能朝日觐见贵国天子。”

    朱孝云点点头,“我现在就替梁相国呈上去,相信很快就会有消息到来。”

    “那就拜托大官人了!”

    .........

    一个时辰后,西夏的国书摆上了天子赵顼的御案,赵顼随即召集知政堂相国议事。

    众人看了国书和信件,富弼道:“所谓交顺表,去帝号了,听



第六百四十六章 绝密布防图
    西平府的两万守军也同样接到了勤王令,他们不敢怠慢,立刻动身前往兴庆府。

    西平府此时还没有宋军出现,码头上人山人海,战马嘶鸣,人声鼎沸,码头上停泊着上百艘巨大的皮筏子,这便是西夏的黄河渡船,每艘皮筏子一次性可以运送两百名士兵或者五十匹战马,渡河耗时约近一个时辰。

    按照惯例一般是先运送士兵,然后再另外运送马匹,两万士兵纷纷上了巨型皮筏子,百艘巨型皮筏子一次性运送一万八千人,留下两千人看守马匹。

    ‘呜——’低沉的号角声吹响,上百艘皮筏子缓缓离开码头,向河对岸驶去。

    百年来西夏都是利用这种巨型皮筏子做渡船,非常方便,士兵和普通百姓都已经习惯,但由于西夏朝廷封锁消息,西平府的将士根本就不知道粮草被袭击事件。

    巨型皮筏子最下方是两层数百个羊皮囊,上面是一层木排,然后再铺两层牛皮,士兵便坐在牛皮上,四周用羊皮囊围了一圈墙,木筏前后稍长,各站一名艄公,用长长的竹竿撑着皮筏子前行。

    皮筏子很大,长宽各有十几丈,俨然是一艘两千石的客船。

    就在数百艘皮筏子驶入黄河中央时,十几艘体积庞大的宋军蒸汽船出现了,每一艘都是五千石的庞然大物,里面满载着宋军水兵。

    事实上,他们早就在北面等候多时,就在等候西夏士兵入水,半渡而击才是他们的策略。

    十几艘庞大的战船身影出现,登时让黄河中的渡船慌乱起来,艄公拼命加快速度,但他们快不过蒸汽机驱动的宋军战船,战船越来越近,忽然从大船上跳下无数黑影,这是数百名宋军水鬼下水了。

    他们穿着水靠,嘴里衔着利刃,迅速潜入皮筏底部,两人负责一座皮筏,一左一右,用利刃划破了数百只皮囊,没有了气囊,光凭一个木排是承受不住两百人的重量,木排轰地沉入水底,在一片惨叫声中,两百士兵全部落水,大部分士兵被水流卷走,还有部分士兵抓住又浮起的皮筏和边上的皮囊,在水面上大声呼救。

    但士兵们没有机会了,随着宋军战船轰隆隆开来,等待他们的是宋军的斩尽杀绝,船上宋军毫不留情射杀水面上的西夏军士兵。

    短短半个多时辰,没有一艘西夏渡船能顺利靠岸,全部倾翻在黄河内,水面到处漂浮着破碎的皮筏子和散架的木头,河面上只回荡着蒸汽船来回行驶轰隆隆的声音,一万八千士兵全部丧生河底。

    这时,岸上的两万宋军骑兵也已杀至,没有下船的两千西夏士兵惊恐万分,西平城也不敢回,仓惶向南面逃去。

    .........

    宋军大军随即占领了西平府,但这一次却和定州相反,宋军进城受到了前所未有热烈的欢迎。

    一方面是城内的大部分党项人青壮都从军离去,另一方面,西平府是西夏著名的手工业和纺织重地,以至于城内六成以上的居民都是被掳掠而来的宋朝奴隶,集中在十几座官方办的手工业作坊内干活,附近还有一座铁矿,近十万矿工都是宋朝边民。

    数十万宋民载歌载舞,很多人哭着喊着,欢迎来自的故乡的军队,望着一张张激动万分,充满泪水的脸庞,宋军士兵也异常感动。

    主帅狄青对欢迎他们入城的数十万百姓高声喊道:“从现在开始,你们不再是奴隶,我们来晚了,让父老乡亲们受委屈了。”

    整个城内顿时哭声一片,狄青随即下令将城内的数万党项居民全部驱赶出城,把他们的房子交给宋民居住,拆除宋民之前居住的一个个窝棚,并打开官府粮仓,向数十万宋民赈济粮食。

    范宁在黄昏时分抵达了西平府,西平府百姓还沉浸在被解放的喜悦之中,狄青亲自出城迎接范宁的到来。

    “城内有多少宋人,统计过吗”一见面,范宁便问狄青道。

    “大概统计了一下,加上矿工,有三十五六万,全部都是被掳掠的宋民,或者他们的后代。”

    “有这么多”范宁惊讶道。

    “其实也不奇怪,这是西夏几十年掳掠宋民的结果,西夏军器制造是在兴庆府,由少数党项匠人负责,而非军事的手工业都是由宋民来做,包括采矿、冶炼都是宋民,西平府是西夏最大的手工业城,所以宋民最多。”
1...322323324325326...36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