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无限旅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翼孤行
李南的举动和话语让在场的谭知州,以及那些宋兵和潘文龙等人为之一惊,他们都没想到这位帝国手掌大权的将军竟有如此意外的表现,尤其是少傅蔡攸的脸上异色更浓。
赞罢了潘文龙,李南话锋一转,继续说道:“我中华帝国侵占你宋国疆域,真乃是不争的事实,不过当年这些疆土似乎也不是那位宋太祖赵匡胤的吧”
“赵匡胤从柴家孤儿寡母手中夺得皇位和这大好的河山,历朝历代都是有能者居之,如今我中华帝国又从赵家手中拿到这些,请问潘兄,这又何错之有呢”
听到李南竟然提起太祖皇帝的名讳,在场的不少宋官口中的放肆两字就要说出来,不过看到蔡攸没有出言阻止,他们也将这话咽了回去。
这番话听起来糙了一些但是却很有道理,见到众人无言
第615章 意想不到的战斗
,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宣武门城楼上的龙凤钟鼓响起来的时候,就代表宋国境内将有战事发生,但徽宗一朝,钟鼓响起的次数实在太多了,以至于东京城的百姓如今对这种声音已经麻木了。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经历了数次的南征北战,如今东京城驻扎的禁军已经所剩无几了,但就算骆驼死了那也比马大,随着钟鼓声,一队队大宋士兵快速从各个军营中列队出现,最后聚集到皇城前的广场上。
西军的名将种师道率领的十万大军,因为征讨西夏还未归来,而种家的另一位大将种师中,还留在鄂州防范无意北上的中华帝国。
即便宋国到了现在这种艰难的时候,徽宗赵佶和那些文臣们依旧没有忘记打压武将的祖训,出任京城四壁指挥使的还是一位文官。
李纲,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宋徽宗政和二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
虽然是个文官,但李纲家学渊源,通宵军事,因为他的父亲李夔,曾随吕惠卿抵御西夏来犯有功,官至龙图阁待制、京西南路安抚使。
说起来李纲能被徽宗赵佶提拔为兵部侍郎,任京城四壁守御使,还全赖蔡攸一脉的给事中吴敏。
这次李刚临危受命,负责统帅东京附近的所有禁军和厢军来守御都城,可谓是责任重大,而徽宗赵佶给他的第一道旨意却并非防范北方的金兵,而是提防在陈留上岸的三万帝。
李南知道宋国君臣担忧自己所率领的这支军队,所以上岸后,他并未带人向东京城的方向去,而是直接冲着浚州的黄河大桥急速行去。
按照李南的想法,宋国在黄河北岸的滑州,还有河北河东路制置副使何灌率领的两万宋军守卫,而在黄河南岸还有数万宋军驻扎。
就算何灌和他的两万宋军不敢跟金兵硬拼,那他只需要撤到黄河南岸,两军汇集之后烧掉黄河大桥,那金兵就绝对没有胆子敢渡河,到时候自己率领三万大军赶到,就可以依靠黄河天险来消耗金兵的实力。
事实证明,何灌这个宋国的河北河东路统军大将,连头猪都不如。
知晓了金兵即将来到的消息后,何灌连金兵的影子都没看到就选择了望风而逃。而且他逃了不要紧,这股恐金风潮还影响到了黄河南岸的宋兵。
当黄河对岸出现人喧马嘶、旌旗招展的金国大军后,守在这里的宋军顿时被吓破了胆子,慌忙烧掉了大桥和船只,随后向南一路溃逃。
由于宋军在逃走的时候手忙脚乱,只把一些大型渡船烧毁,所以金兵很快就在附近找到一些小船开始渡河。
七万金兵足足花了六天才把所有部队运到黄河南岸,而就在金兵来来回回地渡河,上下队伍涣散,疲惫不堪,竟没有遭到任何攻击,这也算是一个奇迹了。
事后金兵东路军统帅完颜宗望感叹道:“南朝可谓无人矣,若有一二千人,吾辈岂能渡哉!”
当所有金兵都已经渡过黄河,正在整顿休息之际,由易形者瓦迩操控的飞鹰也发现了他们的踪影。
听完瓦迩传来的最新敌情后,李南愤怒的骂道:“真tm的是一群酒囊饭袋!就算在黄河边拴上一群猎狗,恐怕也比那些宋兵有用!”
气归气,骂归骂,最终李南还是趁着金兵还未发现自家军队的时候,派出斥候侦查警戒,命令全军抓紧时间休息整备一番,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
留给帝的时间并不是太多,因为半个时辰后,金兵的前哨骑兵便和服部半藏派出去的忍者小队相遇了。
&n
第616章 强大的战争机器
骑兵和火枪兵各有优劣。
在这个没有机动车的时代,骑兵就是机动力最强的兵种,冲锋起来后杀伤力也极高,所以历朝历代,骑兵都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骑兵确实很强,但是想要训练出一个合格的骑兵却非常难,一般来说除了游牧民族是养不起大量骑兵的。
通常来说,养一名骑兵至少需要十到二十年的马术训练,两匹以上的备用马匹,为了培养战马还要喂豆类麦类或者苜蓿等精饲料。
此外还要准备武器马具,需要专人打理战马,战时出征还要携带大量战马的口粮,因为光吃草是养不成战马的。
这样算下来,一匹战马的一年的支出相当于五个以上平民的年支出。因此一般只有游牧民族才养得起骑兵。
相比之下,训练一个火枪兵就简单多了,尤其是现在热武器精度并不高的时候,士兵们只需要训练两三个月,保证能够临阵不逃,可以瞄准敌人所在的大致方向,并且能熟练装弹射击就可以了。
16世纪末期最优秀的西班牙军事理论家当属博纳迪诺门多萨认为,一个120人的枪骑兵连,如果能够分成数个小队从多方向同时向敌人发动冲锋,那么他们可以击败一支为数500人的装备火枪的骑兵。
常胜军的第一波骑兵冲锋并不乐观,帝国防线的火枪兵将第一波弹雨发射出去后,数百匹战马战马应声而倒,侥幸没有中枪的骑士绝望的被甩了出去,在这种骑兵高速冲击的时候,落马之后就算不死,也会重伤。
三列火枪兵各自发射了一轮后,排列成箭矢阵形的常胜军骑兵部队,前面探路的战马已经损耗殆尽。
率领三千常胜军的将领叫做刘舜仁,也算是前辽国的骁勇悍将,作战经验非常丰富。
刘舜仁知道自己的任务是试探敌方的虚实,所以看到前军转瞬之间就被击倒,他连忙勒住了战马的缰绳,撮唇长啸。
听到刘舜仁的哨声,常胜军的骑兵部队立刻分散开来,避开正面的敌人向侧方冲锋,测试帝阵地其他区域的攻击强度。
刘舜仁的战术选择非常正确,此举不但可以让己方的损失降低,还可以让敌军来不及调整防御重心,这样后续的骑兵就可以寻找到敌方的破绽,冲杀进去。
这种利用骑兵机动性来破坏敌方阵形的方式,在以往的战斗中效果非凡,但此时此刻,常胜军面对的却不是辽军和宋军,而是全员装备了火枪的帝。
火枪兵只要有足够的射击距离和充足的弹药,那就是无解的存在,不管常胜军的骑兵从哪个方向冲过来,只要他们到达不了火枪兵的身边,那就是一个个移动的活靶子。
“第一列,射击!第一列后撤,第四列上前,射击!”
“第二列,射击!第二列后撤,第五列补上,射击!”
“第三列,射击!第三列后撤,第六……”
伴随着帝基层军官的高声命令,排列成九列的火枪兵有条不紊的依次上前射击,撤回装弹,周而复始,整个防线放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机械化的战争机器,高效冷静的射杀着面前的敌人。
战场上总是有些人是非常幸运的,死去的那些骑兵用生命踹碎了拒马,踏平了那些坑洞,在枪林弹中,有几十个常胜军的骑兵居然毫发无伤的来到了帝的阵线前。
这些骑兵都知道自己无法再回头了,所以他们的眼中射出绝望的眼神,高声嚎叫着挥刀向火枪手的阵线飞驰而来。
见到敌人居然冲到了近前,帝官连忙命令火枪
第617章 精擅骑射的金兵
不等帝重整防线,金国的骑兵便如大坝决堤一般奔涌而来。
有史以来,每一个朝代的开创者都是英明神武的枭雄之辈。
金太祖完颜阿古打,因不满辽人统治,这才以数千人起家,南征北战了十年,这才艰难的战胜了强大的辽国,在上京会宁府建都立国。
完颜阿古打乃是马上皇帝,而他的十六个儿子,虽不能说是个个骁勇,但从长子完颜宗干,到排行十六的完颜斡忽全都能征善战,尤其是排行二子完颜宗望和四子完颜完颜宗弼更是其中翘楚。
其实金国不光是皇帝和皇子个个能打,就连他们麾下的兵马,那也都是身经百战之辈。
完颜宗望不等帝重整防线,便直接下达了全面攻击令,只见无数的金国骑兵便如大坝决堤一般奔涌而去。
训练有素的金兵来到帝阵地后,并未像那三千常胜军一样猛冲过去,而是一分为二,前军向左右两个方向划出了美妙的弧线,使用各种长兵器将战线前的木质拒马挑开。
失去了拒马的妨碍后,后面的大批金国骑兵顶着猛烈的枪弹冲到了阵地前五十米左右的地方后,同样向左右两个防线急转,同时弯弓搭箭射向帝的那些火枪手。
但从金兵控马急转和开弓射箭这两项,就可以看出金国骑兵的战斗素养真的远超辽国和宋国的军队。
骑射指着是马匹在奔驰的时候射箭,而不是停下马慢慢的弯弓搭箭,这是非常难掌握的技能。
因为骑手不但要在战马疾驰的时候射箭,而且还要面对马匹的不断起伏颠簸,所以想要在这种时候射出箭矢命中目标是非常难的。
通常战马奔跑的时候,在到达最高点的时候,会有一瞬间的悬空,然后再往下落,这一刹那是放箭的良机。
虽然战争中,很多时候尤其是面对结阵的步兵的时候,骑兵们射出去的箭只需要有一定的战场覆盖率便可以对敌方造成一定的杀伤,而无须点对点狙击。但是不论如何,在奔跑的马背上射箭,难度要远远高于骑马,也远远高于射箭。
如果说在正常奔跑的马背上射箭,那西夏军队和以前的辽军和部分的宋国西军精锐还能做到,但是由于战场的复杂多变,加上骑兵除却正面进攻之外也会有迂回包抄,追击袭扰,或者是阻截后方追敌等等不同情况,骑射的内容又要再次被进一步深化。
宋国的军事宝典中,对于骑射有三种姿态的描述,分别是对蹬,抹鞦,分鬃。对蹬就是射击左边,分鬃是射击前方及小范围的右边,抹鞦则是射击正后方。
如今的宋国的军中,早就没有还会齐射的骑兵了,而成立不久的帝骑兵自然也不会这项技能,只有这些从小就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才能拥有大量会使用骑射的骑兵了。
金国骑兵的攻击策略非常难破解,让李南等人陷入了两难之境。
火枪兵的身上并没有可以防御箭矢的铠甲,所以如果火枪兵后撤躲避飞来的箭矢,那没有了火枪的威慑,金国骑兵肯定会直冲入阵。
而火枪兵要是原地不动,继续跟金兵硬拼,那伤敌一千也会自损三百。
面对金国骑兵以伤换伤的惨烈攻击,在山坡本阵观察战况的李南忍不住皱起了眉头,现在留给他的选择实在不多。
思索片刻后,李南只能将备用计划拿了出来:“传令下去,防线后撤百米!”
传令兵在山坡上挥动旗帜,帝官们马上让最前线的火枪兵快速的后撤。
帝队的这一举动让完颜宗望等金军将领都非
第618章 比拼意志的战斗
当烟飞灰落之后,帝的防线前就出现了无数死去的战马和金兵的尸体,完颜宗望看着眼前这一切,心中也出现了犹豫和挣扎。
冲的最快的都是这支军队中最勇猛善战的士兵,可惜他们连敌人都没摸到,就这样死掉了,完颜宗望在痛心疾首之际,还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
帝到底还能引发几次这种大范围的爆炸
作为一个统帅军队的将军,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完颜宗望闭目思索了足足半个时辰,终于压下了其他的负面情绪,看破了目前的局势。
中华帝国远在天南,而且中宋两国屡次交战,仇怨颇深,这并不是什么秘密,而是天下皆知的事情。
虽然完颜宗望搞不懂这次帝为什么会来援助宋国,但设身处地的想一想,他很确定宋国从上到下,从军到民,一定会非常忌惮这支深入境内的帝。
因此,完颜宗望认为这支帝国孤军的人数会被宋国限制,而且他们肯定不会有充足的物资和给养,或许宋人还在制定歼灭这支军队的计划。
既然想清了所有的问题,那完颜宗望可以判定,这支帝就算还能引发几次爆炸,但次数也绝对不多,而己方的兵力是对方的两倍,这一仗可以打!
作为一支兵力占优,而且大部分都是骑兵的军统帅,完颜宗望这个经验丰富的将军,自然不会傻乎乎的命令自己麾下的骑兵猛冲,而是要尽量发挥骑兵的机动性来取得胜利。
你帝不是暗中埋下了火药么那好,我就不信你们在其他的防线上也有这种准备!
除了留下一万本部骑兵之外,这一次完颜宗望将剩下的五万金国铁骑和郭药师的两万余常胜军都派了上去,从四面八方一起围攻帝的阵地。
在土坡上看到金国骑兵快速的绕向己方阵地的后面,李南忍不住叹了口气。
金人能在十年间大败庞大的辽国,真是名不虚传,没想到完颜宗望仅仅损失了不到万人,就看破了己方的虚实和破绽。
擅长远程射击的火枪兵最怕的就是近身攻击,所以只要金国铁骑冲破了帝的防线,那就会出现巨大的伤亡和极大的混乱。
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到了那个时候,只要有少部分士兵出现了慌乱恐惧的情绪,就会影响到周围的人,最后导致大溃败
目前这个局势,拥有两万步兵和一万骑兵的帝国远征军,根本无法在六万金国铁骑的追击下撤离此地,李南下令全军列阵死守。
金人的骑兵如同海浪一般的冲击过来,而帝就像一座海中孤岛,将那些涌上来的波涛击打的粉碎,两军将士正用生命来考验对方的战斗意志。
关注着四面战势的李南,此时还是有一些庆幸。
金国虽然击败了辽国成为了第一强国,但其毕竟立国较晚,辽国境内的大量资源还没有整合完毕,所以军队中的主力骑兵都是装备皮甲的轻骑兵,而没有几十年后名震天下的重甲铁浮屠。
如果金国现在拥有重甲骑兵,那就会让战争的天平向金人倾斜,因为重甲骑兵可以削弱帝国火枪的射击。那样的话,就会有大量裹着铁甲的战马冲进帝防线。
这次帝国远征军的士兵,都是从几大军团中精挑细选出来的老兵,他们都参加过多场战役,战斗经验和战斗意志非常的强大。
火枪不断的射击,当面前的金国骑兵数量过多的时候,后排的士兵就会投掷随身携带的手榴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