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明之雄霸海外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比萨饼

    要说到阿三颇具奴性,中国人占领了他们的地盘,扶持起一个个傀儡政权,结果呢,发现他们的服从性极好,中国人让他们向东,他们不会向西,让他们趴着,他们就老老实实呆在地上不动。

    明明是中国人的事情,阿三们却为中国人高兴,其诚挚不容怀疑。

    阿三颇有可取之处嘀!




第1602节 秋山行旅图
    南京下关码头,多是穿着军装的官兵,除了明军军队,还有东南军。

    皇帝朱由产在此坐船返回庐山,皇帝出行,非同小可,军队彻底戒严,不仅官员上落的天字码头被封锁,哪怕是民用的客运码头与货运码头都被禁止上落。

    颜常武亲自为皇帝送行,他笑容满面地向御舰上的朱由产挥手。

    御舰---驻上海崇明岛东南舰队第16分遣舰队派出的战舰,不属于新明舰队系统。

    说起来好笑,朱由产不信新明舰队而相信东南舰队,就由东南舰队护航。

    他脸色红润,气色很好。

    这趟出场费挣了百万银元,颜常武进贡给他的,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珠宝珍奇,包括金银饰物、书法佳画,名酒好茶、各地土产等,琳琅满目,苦力们辛苦把一个个沉重的箱子给送上运输舰。

    颜常武向来大方,请人做事从来都不吝啬,哪怕是他的敌人,在这方面也说不出什么。

    当当当……伴随着舰上急促的钟声,表明战舰即将启航,伴驾的吴伟业亦向岸上送行的亲朋好友们挥手作别,他久在庐山做神仙,别人想见他不易,利用这次机会回到南京与一众老友吃酒,诗词唱和,颇有感触!

    海贼头颜常武的武力惊人,却大力提倡国学,做了好几件大事,一是修史,在中国,修史是件大事,一个王朝能够修史,表明了王朝稳固,是对前朝的继承,代表了正统!。

    如今新明开修《前明史》,对前明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进行归纳总结,绝对是学术界中的一件大事。

    以首辅马士英为总裁,荟萃天下精英聚集南京,参与的名人有黄宗羲、顾炎武等,如吴伟业的同年即辛末科状元陈于泰是其中的一个编辑,让人惊奇的是颜常武气量之大,他赦免了多位东林党人,例如史可法,让他们参加到修史的工作中。

    上至修史,下到小学教育,国学是最重要的一个科目,颜常武尝言“国学乃中华之根”,他那夫人除了是帝**事大学的名誉校长,还是南京大学的名誉校长,表明了她对于国学教育的重视。

    颜常武是国学的重要赞助者,在他的引导与赞助下,全国性的诗词创作、诗词比赛方兴未艾,报刊杂志都开张不少,颇具中兴之势。

    不仅如此,他还出钱赞助了大学、研究所、私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挖掘,规模之大是历代王朝少见的,人们在惊叹其银元之多,也感慨他的舍得。

    ……

    舰队离开码头,逆流而上,满怀着心事,吴伟业走进内舱,见朱由产正在御案前欣赏画作,向他招呼道:“骏公,快来看!”

    吴伟业凑上前一看,不由得眼前一亮。

    蓝瑛的《秋山行旅图》!

    此画远山耸峙,树木苍劲,红叶明丽,野桥曲径,桥上有一老者骑驴款款而过,场面上有荷物及策仗者相随,构图气势雄伟,笔势雅健清逸,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蓝瑛,字田叔,钱塘人,善画山水,有“浙派殿军”之称。

    行旅图是中国艺术史上具有典范意义的山水画范式,是历代山水画家所致力的题材,如五代关仝《关山行旅图》、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南宋刘松年的《雪山行旅图》,明朝戴进的《关山行旅图》,最初是立轴画,之后画成了长卷,正是山水画家的妙手所在。

    蓝瑛今年初画出的《秋山行旅图》在《中国书画家》这本全国性的杂志上做了介绍,影响很大。

    除了他画得好,更有社会意义:表明了一个盛世王朝的到来,不然,你哪有什么时间旅行,只怕半路劫匪就让你变成乞丐,连笔都给你抢走!

    蓝瑛画出《秋山行旅图》,自然是爱若珍宝,本想留为传家宝,但颜常武出手,拿下了此作,送给朱由产!

    颜常武知道朱由产喜爱附庸风雅,就投其所好,他手上资源丰富,交换《秋山行旅图》绝对不会让蓝瑛吃亏,更不会做焚琴烹鹤之举,而是蓝瑛心甘情愿地出让。

    眼下朱由产欣赏着《秋山行旅图》是爱不释手,吴伟业心忖颜常武真识做,他凑趣道:“何不请田叔到庐山一游,作一份《庐山行旅图》!”

    这可是朱由产的庐山,画出来就是传世之作了。

    朱由产一点都不客气地道:“如此就麻烦骏公了!”

    吴伟业欣然道:“待圣驾回到庐山,臣即出发钱塘找田叔!”

    朱由产惬意地点点头,仔细欣赏《秋山行旅图》,甚至拿了一个大放大镜仔细看,又取自家印章按下去,一个不

    他兴味盎然,一点都不为自己把大明卖掉而悲伤失落。

    ……

    不提朱由产返驾,颜常武亲自在下关码头送行后,在重重护卫下回转皇宫。

    他进入奉天殿旁边的武英殿,那里已经有一些人在等待着他开会了。

    监国公主朱真真;

    新鲜出炉的皇太孙朱和坪;

    内阁首辅马士英及阁臣杨天生、堵胤锡、方士亮;

    兵部尚书周六一、户部尚书吴易;

    其中周六一、吴易都是崇祯期的进士,新明时提倡颜氏新学,他们积极靠拢,自身有有进士之才,转型很快,十来年就爬到了尚书高位。

    而与他们同年或者是他们的前辈,许多人舍不下面子,待到新明的进士一出,他们的晋身之路就被堵塞了,新明用人,首重忠诚与合拍,搞以前那一套是不行的。

    还有挂兵部侍朗头衔的帝国总参谋长甘辉以及数名高级军官。

    这些人,组成了新明的“帝国最高军事委员会”!

    “军事委员会”并不是新鲜事物,东南国就有一个。

    颜常武兼顾两中华,对军队抓得异常紧,两边的女主人,都是军事委员会的负责人,绝不让军权旁落。

    不存在着前明那种扯皮互斗的状态,军事委员会一旦作出决定,就是军令如山倒,神惊鬼都怕。

    武英殿没设君主高位,而是中间摆了张交椅,左右摆放茶几和交椅,皆为紫檀所制,对面还有一个幅大地图挂架,众人分别坐下,见颜常武进来,众人起身,颜常武手一摆,免掉了众人的礼节,当仁不让,坐在了中间的交椅,显示出谁才是老大。

    他的手一指,吩咐甘辉道:“你说!”

    于是甘辉就说起了北方战事、入手西藏及远航船只跑到了阿拉斯加的事情!



第1603节 打了漠南再打漠北
    这么重要的会议其实早就应该开了,但颜常武诸事缠身,甘辉又没有回朝,现在皇太孙之事完成,那就开会解决问题,大问题!

    甘辉站在大地图前,拿着教鞭侃侃而谈。

    “北方战事进展顺利,但我们遇到了新的情况,罗刹鬼!”甘辉指出道。

    他首先介绍了大明军队北进之事,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时刻,中原汉王朝取得了千百年未曾得到的进展,空前的胜利!

    过长城、出塞、到漠南修建受降城是汉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展开的军事打击中最凶悍的打击,也只有最强大的汉王朝才有实力这么做,把战火推出国门,让那些游牧民族从此生活在朝不保夕,不知道何时汉人的军队何时杀到草原,杀死他们的男人、抢走他们的女人和牲畜!

    很显然,新的大明军队做到了,他们创造了历史!

    攻略北方的进程共为二步,第一步是集结了两中华的精英将领与重兵出塞,既驱逐漠南的游牧民族,又建筑受降城,为汉王朝在漠南取得立足点。

    名将披坚执锐,率领无畏的士兵们奋勇杀敌。

    结果,漠南的游牧民族被打得灰飞烟灭,死的死、降的降、逃的逃,无一幸免,千百年来困拢中原王朝的游牧民族似乎不堪一击,到后来,他们只要见着明军的旗帜就望风而逃,毫无风骨可言,让军人们百思不得其解。

    这还是肆虐前明,让前明欲仙欲死的游牧民族?

    在作阶段性总结时,人们找出了很多的原因。

    领导是最重要的,明军的最高统率实际上等于是开国之君,自带胜利光环,跟随他当然会有好果子吃,有猪肉分。

    颜常武对于明军有绝对的控制权,说一不二,他派出的指挥官甘辉明显是军中老手,精通作战,他指挥得当,没给游牧民族机会。

    有人说去除了文官干扰是明军胜利的一大要素,在前明,皇帝对军人们不放心,以文官或者TJ去制约军队,这些非专业人士闹出笑话,军队就出人命。

    如今明军的军制改革,明军部队序列中出现了参谋人员与政治人员,还有专门的后勤补给单位,全专业化,部队主官的日子好过了许多,而朝廷也不担心主官会造反,遂取消了文官与TJ这些外行人管军,去除了军队的沉重负荷,军队自然爆发出应有的战斗力。

    尽管文官们不服气,但在惊人的战绩前是哑口无言。

    再有就是火枪的广泛使用,在边境地区,曾经的“丁壮者引弦而战”---只有强壮的勇士才能开得了弓箭,变成了老人、女人与小孩子都用上了火枪,遇敌必战!

    两中华地区,海上中华的小孩子背着比他们还要长的火枪去上学,而在陆上中华的北方边境上的小孩子背着经他们还要长的火枪去放羊!

    火枪在北方边境地区普及,当人人都用上火枪时,游牧民族大难临头!

    汉人以惊人的速度普及了火枪,更厉害的是他们大量用上了线膛枪!

    游牧民族再强的射雕手顶多能射中三百米的目标,较为精准的是百米的距离,而线膛枪号称九百米射程,命中率较高的距离为三百米。

    问题是部族的射雕手有几个?而线膛枪则是少年都会用的。

    于是部族弓箭手在汉人火枪手面前完败,搞笑的是,那些归顺明军的部族中,有许多人丢下弓箭,用起了火枪!

    问起原因,那帮没节气的草原健儿竟说弓箭不如火枪!

    哪怕弓箭射得再好,射上二十箭已经手臂酸麻,不堪再战矣!

    而火枪只要弹药充足,打上多少枪都不在话下,火力输出远在弓箭之上。

    汉人制的火枪质量上乘,精准度高,坚固耐用,一对一,火枪对弓箭,弓箭占不了便宜。

    中原汉王朝只要不乱,部族不能取得上风,就算是远程攻击力,也是汉人欺负部族得两眼泪汪汪,即弓箭上汉人完胜游牧民族。

    道理很简单,汉王朝严格军工管理生产出来的弓、弩、箭质量上乘,仅箭头上的金属就可以完败游牧民族,他们有什么,别看他们表面光鲜,实际上连口铁锅都要从中原王朝进口。

    绝非说笑,冶炼技术不过关的铁锅,烧上几次水或者奶就烂穿底了,而汉人制造的铁锅,可以用上几年!

    所以在边贸的时候,部族首先进口铁锅,先有得吃再说。

    汉朝时,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帅五千步兵出居延北,受到八万匈奴骑兵围殴,李陵一声令下,半万箭齐发,匈奴人与之对射出,结果是匈奴人夹起尾巴逃跑!

    汉军的弓箭又准又狠,破甲力强,弓力强劲,射得比匈奴人要远。

    要不是汉军的箭矢用尽,八万匈奴骑兵根本留不下五千汉军步兵!

    ……

    在取得了出塞第一阶段的胜利后,明军控制了漠南,建筑了多座受降城,再接再厉,将归顺、投降的游牧民族编入军队里,得到了十万之众,以他们作为带路党,悍然向漠北亦即是蒙古高原上的喀尔喀蒙古部族发动进攻。

    甘辉主持对北方战事,麾下有“魔家四将”即李定国、孙可望、刘文秀、艾能奇,此四将皆可独挡一面,骑兵则离不开“祖家军”,祖大寿年纪老迈,但他麾下的祖家军则方兴未艾,足可大用。

    出动明军十五万,民工二十万,护送着大量的军资直趋漠北重地。

    而喀尔喀蒙古部族强振精神,聚众来战。

    先前,漠北草原上流行马瘟,重创了诸蒙古部族的马畜业,好不容易恢复元气,南方的汉人又来趁火打劫,恼怒的部族勇士决心给汉人一个结结实实的教训。

    明军八万,其中新附军即投降的蒙古人四万,汉人步兵三万骑兵一万,与十三万喀尔喀蒙古人战于一个叫做曼达尔戈壁滩上的地方。

    是役,蒙古人骑兵凶猛踹阵,明步兵方阵巍然屹立,用火枪和火炮所组成的联合火力将敌骑打退。

    蒙古人见明步兵方阵坚固,有如铜墙铁壁般坚不可摧,遂转攻新附军。

    蒙古人打蒙古人,还没开战,新附军中远距离射出大量的枪弹,打得喀尔喀蒙古人昏头转向。

    恼怒的喀尔喀蒙古人向新附军发动突击,顶着线膛枪弹向前冲锋,结果冲到阵前,新附军用大炮向喀尔喀蒙古人轰击,霰弹炸得喀尔喀蒙古人队形大乱,新附军趁机发动反击,大量杀伤喀尔喀蒙古人。

    等喀尔喀蒙古人重整旗鼓,新附军则集结成群,又以线膛枪远远枪击,待敌近前时放大炮。

    数天打下来,喀尔喀蒙古人伤亡不少,战果寥寥无几。

    见不是路,喀尔喀蒙古人解围而走,转而攻击明军的辎重部队,结果碰了个头破血流!



第1604节 大活佛罗桑丹贝坚赞
    他们以为明军的辎重部队中夹杂着明军与民工是软柿子好捏,没想到民工凶猛,火枪打得震天响,把喀尔喀蒙古人打得象秋风中的落叶般从马上纷纷掉落。

    蒙古人定睛一看,原来民工全部装备火枪,人手一枝火枪!

    他们动作熟练,火力凶猛。

    加上正规军人也是火枪助阵,用上大炮,还有炸弹,喀尔喀蒙古人只在阵地前损兵折将,却无法突破明人阵势。

    于是退兵,喀尔喀蒙古人倒不气馁,他们派出一部分人马,以一人三骑的方式,南下远袭漠南,这一手是避开锋芒毕露的敌军主力,把内线作战变成外线作战,不得不说,在以前是非常地有效地。

    然而,从漠南骑传送回来的消息让他们大失所望,他们同样遇到了枪阵,汉人的火枪多到不计其数,稍一挨近就被枪击。
1...490491492493494...90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