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起中亚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爱做的事
原是姆拉帝力和王鸣雏,都伤得极重后。李承绩就命李大力,偷偷提醒耶律明德,赶紧将城里的大夫寻来。
没成想,耶律明德会找来这么多。
也是姆拉帝力和王鸣雏的身份,都尊贵得紧。他又当着断事官,牵扯其中。无论是谁有个三长两短,都和他脱不了干系。
所以李承绩只稍稍一提,就急巴巴的去找人了。
张兴路他们,也因此扑了个空。
气喘吁吁的环视一遍后,耶律明德就讶然出声道:“马枢密使的公子呢他的伤不打紧么”。
李承绩马上无奈的笑了笑,出声道:“不打紧的。张家的贵公子说,这城里的大夫都是废物,就先带马枢密使的公子,打道回府了。”。
耶律明德一听,本来还急切的神色,就浮出几许怒气。因为这城里的大夫若都是废物,那岂不是讽刺他,有眼不识珠,尽瞎找些废物么
看到这,李承绩面上忍着笑意,再次出声道:“耶律留守,既然胜负已定,这赌注,是不是该交给我们了”。
“这”,耶律明德有些迟疑。
李承绩赶紧补充道:“他们先走,就是自认输了。且先前对决时,耶律留守也该看到,是我大哥赢了。
如今犹犹豫豫的,又是何故”。
想了想,耶律明德也觉得颇有
第三十九章 恩威并施
只是当前,李承绩还没想好做什么生意。和周郎中合作开医馆的事,现在也没定下来。所以他只将望仙楼的地契和百金折合成十个等份。然后按照人数,进行均摊。
为了最大限度的体现公平原则!
参与对决,出工又出力的郭仕壮、王鸣雏,都每人分得两成。至于他自己,则分得一成即可。
到底他场时,连打都没打就认输了。即使众人理解,他还是觉得脸面过不去。也就在分成时,没好意思领两成了。
但是移剌崇阿他们,却都不同意这分法。
最后任凭李承绩说得口干舌燥,移剌崇阿他们都毫不退让。
于是没办法,李承绩也只好认领两成。剩下的四成,则被移剌崇阿、扩巴斯、孙明熙、石抹霖四人均分。
这么定下来后,众人都高高兴兴的回去想着经商之法了。
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李承绩暗骂自己心思深沉。
因为这个构想,早在设下赌局时,他就有了。
虽然出了些意外,但结果,总算和自己估摸的相差不大。
所以就算大家同意分钱,他最后也会尽力说动大家,投钱入股。
这样的话,他和移剌崇阿等人,就有共同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这可比仅靠人情维持的关系,可靠得多。
而且吃人嘴软,拿人手短。得了他的好处,移剌崇阿他们,也会念着他的好。往后对他的信服,也越来越深。
无形中,加强了他在兄弟间的威信。
到底是成年人的心态,比同龄人,想得更为深远。
也是多年的办案经历,让他见惯了关系亲近的兄弟、姐妹、朋友反目成仇。所以对人性,始终抱有很深的芥蒂。
尽管当前,他觉得和移剌崇阿等人的关系不错。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人心也会慢慢发生转变。因此他并不确定,往后他和移剌崇阿等人的关系,还是如此紧密。
便想着从现在开始,加深彼此间的利益联系。像不掺杂任何利益纠葛的关系,实在太少,也太不稳固了。见惯了人情冷暖的李承绩,并不愿这么天真的相信,他和移剌崇阿等人的关系,永远不会改变。
另外他心下,还有一个庞大的计划。那就是拦下蒙古人的铁蹄,在即将到来的乱世,争一块太平之地。
为了让其成为现实,必须将成千万人的力量聚合在一起。虽然实现的过程比较艰难,但为了不白活一世,不做蒙古人的奴隶。
必须现在,就得付诸于行动。
这第一步,自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之人。像移剌崇阿等关系亲近的朋友,自然要尽早绑自己这艘大船。且有他们的帮衬,他的计划,也能实行得更顺利一些。
抱着这样复杂的心思,他也没耐心待在书房了。
便前往辛者居,瞧瞧那些养病的俘虏。
结果本就纷乱的思绪,更加烦乱。
因为他发现,通往辛者居的路,大多被封死。只留下一条小道,通往府外。
“大力,这是怎么回事儿”,看着竖在跟前的土墙,他语气很不耐的问道。
“昨个夜里,夫人让砌的。说是为少爷身体安康,还是隔开一些好。”,李大力躬着身子,苦着脸道。
李承绩马明白,这是李萧氏给他的警告。
还是一品居的事情,传到了李萧氏的耳中。让爱子心切的她,当即好好说教了李承绩一番。
因王鸣雏的事儿,李承绩心情本就不好。再被李萧氏这么说教。他的脾气也来了。就很不客气的顶嘴,让李萧氏不要多
第四十章 兑现承诺
眼见在场的俘虏都神色各异,李承绩也停下话头。便招了招手,让李大力回住处拿些第纳尔来。
这是为了兑现最初的许诺,也是为了让俘虏们,相信他君无戏言。
这么等了好一会儿,李大力才捧着一个托盘,颇为吃力的赶来。
李承绩就让当着众人的面,果断的掀开红布。金灿灿的第纳尔,也瞬时大方光彩。
在场的俘虏们,顿时眼睛都直了。因为在古尔国,他们大多是命如草芥的奴隶。之所以从军,也是奴隶主的安排。
就算是地位相对高一点的平民,日子也过得非常辛苦。没有自己的土地,只能终日为地主劳作。每年收成时,仅得一点食不果腹、勉强维持生计的余粮。
现在突然间看到这么多的第纳尔,让他们都以为自己在做梦。直到掐了自己两下,才敢确定这是真的。
于是整个场下,也不由自主的躁动起来。
李承绩看着,就让李大力将托盘拿到自己跟前。在阳光的照耀下,一枚枚第纳尔散发着刺眼的金光。
躁动的俘虏们,似乎看不够似的。就这样盯着第纳尔,直到眼睛在强光的照射下,酸涩难忍。才不得不,低下脑袋。但没过多久,他们炽热的目光,又重回第纳尔上。
正挤在人群中间的卡尔旺,看到李承绩一直没进一步表示。就挺起胸膛,有些不确信的问道:“少爷,这些第纳尔,是真给我们么”。他不知道李承绩是故意拿出来让他们眼馋,还是真兑现发放月俸的承诺。
如果是后者,那他对李承绩,就只有震惊了。
因为他实在难以理解,李承绩为何要给他们这么多好处。
毕竟他们都是被掳到大明,地位下贱的奴隶。整条命,也都是李承绩的。说句不恰当的比喻,他们就是阿猫阿狗。任凭李承绩怎么挥使,他们都只能摇尾乞怜。
所以给奴隶发放月俸,还真是他长这么大以来,闻所未闻的奇事。
李承绩知道他难以置信,也清楚在场的俘虏,并没将他之前的许诺,放在心里。
即使他为俘虏们医治疮病,好吃好喝的待着他们。也难以让这些人,对自己完全信服。
到底自己的所作所为,实在太违反常理,与这个世界,也太格格不入。
不过他并不想改变!
因为他心里,还无法将他们当成牲畜看待。也无法心安理得的,使唤牛羊一样的使唤他们。
当然这只是其一而已!更重要的,还是他想用千金买马骨的方式,为自己制造舆论声势。虽然现在还看不出效果,但等将来,或许就派上用场了。
就点了点头,应声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我虽正值舞勺之年,但身为男儿郎,说出去的话,自如泼出去的水。
对你们许诺的事,也自当应验。”。
卡尔旺听着,忽然产生一种错觉。似乎眼前站着的,不是一个十三岁的孩童。而是古尔国内,最尊贵、最至高无上的苏丹。说出来的话,也如真主一样,那么令人信服。
原本因封路而引起的不愤,也慢慢消散殆尽。
若是李承绩知道,卡尔旺因这事儿迁怒于自己,肯定要大吐苦水了。
毕竟封路的事儿,他是一点都不知道。凭白怪罪到他头上,完全是遭了无妄之灾。
可惜当下,他是不知道卡尔旺的心思,也就没机会解释了。
而此时此刻,场下的俘虏们听着李大力翻译的波斯语,立时激动得大喊大叫。有过于激动的,还双手贴于胸前,神情恭敬的向李承绩弯腰行礼。
受其影响,其它俘虏们,也都争先恐
第四十一章 兴师问罪
此事安排妥当后,李承绩回到住的小院。
却不想,远远就看到竹青翘首以盼的站在院外。
看到李承绩后,瞬时急巴巴的凑了过来。
“少爷!萧萧萧太爷来了。”,竹青指了指书房的方向,有些惭愧道。
由于李承绩吩咐过,没有他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准进书房。所以萧崇德进去后,竹青感觉自己很失职。
李承绩听完,只摆了摆手,并没多言。
毕竟李府上下,没人敢对萧崇德不尊敬。就连他的便宜老爹李世昌,也敬萧崇德一声萧伯父。
这些下人,就更不敢忤逆萧崇德的意思了。
李承绩也理解!就加快脚步,迅速赶到书房。
刚入内,就发现萧崇德正好整以暇的坐在他改良后的太师椅上。桌前,还摆着他未看完的孙子兵法。一小沓用来做笔记的宣纸,则静静的放在一旁。
似乎看书看得太入迷了!以致他在门槛边上站了半晌,萧崇德都没半点反应。
这让李承绩,犹豫着是不是该出声提醒。
就在这时,一道略带严厉的质问在耳旁响起。
只听:“逸之,你前些日子,顶撞你娘了”。
李承绩闻言,当即明白萧崇德是李萧氏请来的了。不然萧崇德,如何知道他和李萧氏争辩的事。
就老老实实的应声道:“是!”。
瞧着萧崇德连头都没抬,李承绩心下骤然虚得紧。也是之前跟萧崇德学武时,深刻体会到萧崇德的厉害。那严格起来,就跟黑成锅底的阎罗王似的。让他想想,都一阵后怕。
就在他心虚时,一声长叹又在耳旁响起。便听萧崇德,颇有些语重心长道:“孝经纪孝行篇,可曾记得”。
李承绩知道萧崇德的意思,便让小紫,赶紧给自己翻找出来。同时皱着眉头,假装回想。
等眼前已出现相关文字时,他立即朗声道:“子曰:孝子之事亲也,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五者备矣,然后能事亲。事亲者,居上不骄,为下不乱,在丑不争。居上而骄则亡,为下而乱则刑,在丑而争则兵。三者不除,虽日用三牲之养,犹为不孝也。”。
眼见李承绩背得如此娴熟,萧崇德心下的怒气消了些许。就抬起头来,接着道:“嗯!背得不错。只是这个中深义,可还知晓”。
“小子自然知晓!”,李承绩说着,就将小紫给出的释意,照本宣科的念了出来。
萧崇德听完,脸色更是和缓不少。就捋了捋花白的胡须,疑声道:“既然你都知晓,为何明知故犯”。
李承绩马上态度诚恳的表示自己只是一时头脑发热,不是有意的。并且现在回想起来,深感自己错处甚大。就私心想着,晚些时候找李萧氏奉茶认错。
对于这样的认错态度,萧崇德很是满意。原本准备的质问之语,也全都派不上用场了。
见此,李承绩又连忙说着自己的委屈。
当提到姆拉帝力等人,被他们一帮兄弟狠狠教训一顿后。萧崇德竟一拍桌子,不无得意道:“做得不错!那些蛮人的崽子,是该领教领教咱们辽人儿郎的厉害。”。
尽管大辽已经西迁,所辖的部民,也包括回鹤人、喀剌汗人、波斯人等各种族。但在萧崇德等老一辈人的眼里,只有契丹人、汉人等具有东方人面貌特征的族群,才算真正的辽人。那些高鼻梁、深眼眶的回鹤人、波斯人、喀剌汗人,只能算非我族类的蛮人。
再加上他对当前大辽朝堂上,回教徒充斥北院的情况,很是不满。
所以心里,对这些相貌迥异的回鹤人、
第四十二章 从军之议
萧崇德却是当了真,就哈哈大笑道:“孺子可教也!”。
纵使李承绩脸皮再厚,也有些不好意思了。就讪笑着,擦了擦额头的虚汗。
只是萧崇德并没停下话头,接着道:“那日宫宴,老夫虽未亲去。但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嘉句,却已名满京城。王祭酒,还在国子监夸你了呢。”。语气中,带着抑制不住的喜悦。
在大辽,国子监乃是最高等的官方学府。里面的监生,也大多是大辽一等一德才兼备之人。能在他们面前得到夸奖,是极为难得的。
李承绩也知道这份殊荣,就很谦虚道:“王祭酒过奖了。不过是信手拈来的寻常之语罢了,何尝有名满京城之能!”。
“逸之啊!你就不要妄自菲薄,过于自谦了。”,萧崇德摇了摇头,笑着说道。
尽管他闲居萧府已有数十年之久!
那早些年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刺在朝堂培植的党羽,也大多被李世昌接手。但他是萧斡里刺的家臣,极得萧斡里刺的信赖。所以在萧斡里刺的党羽中,也颇有名望。
使得当前朝中旦有风吹草动,他都了如指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