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起中亚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爱做的事
对于受些小伤就带回去救治,伤重的直接抹了脖子。
毕竟东珠城的医护人员也有限,哪里有精力照顾这些俘虏。
而后一连三天,积水才下降到人的腰部以下。一些地势稍高的地方,已经露出了积满淤泥的地表。
但这时候,北区的部分墙段受不住浸泡,出现下陷垮塌的情况。部分积水趁机回流到城区,将北区淹了大半。
好在李兆兴早命人用沙袋隔水,才使积水没有外溢。
不过这场战事,大元终是胜了。三佛齐联军那边,倒霉的直接喂鱼了,侥幸活命的也成了大元的俘虏。只有少数人在洪水到来前,幸运的有多远逃多远。
等到李大气率领海军火急火燎的赶来时,东珠港已经恢复到战前的宁静了。
此时城中的积水也全都蒸发一空!
阔苛勒之辈躲在北城区,原想还有与三佛齐人里通外合的机会。结果外面的人没等来,倒是把洪水等来了。
守军也没那个心思去北区救人,毕竟安置三佛齐的俘虏才是头等大事。
于是等守军进入北城区时,找到了二三十具被水泡的发臭的尸体。那样子,要多膈应人就有多膈应人。
李大海见东珠港的事已经不需要自己操心了,心思便也转到了别的地方。
到底这件事不能就这么算了的!
三佛齐敢在老虎屁股上拔毛,那就要做好掉块肉的准备。因此大元的海军只在东珠港修整了几日,就全力往东南面杀去。
李兆兴和拉希姆佐达也是相当的支持。
在南洋这里为官,拳头大才是硬道理。不然这些三佛齐人都是硬骨头,打了不长记性。
两日后,渤林邦城。在后世,便是苏门答腊岛东端的旧港城。现在这里是三佛齐的国都,历经数百年的经营,算是南洋之地少有的大城。
当然,和
第六百四十四章 南洋事了
花剌不花料到大元晚上可能会偷袭,所以一刻都不敢放松警惕。但是将士们盯着水面盯了太久,也会疲惫和无聊的。再加上夜已经深了,困意便止不住的袭来。
水面下,一根根细小的芦苇管不断向水城所在的方向靠近。
按道理来说,晚上水面昏暗无比,是看不到什么东西的。但花剌不花出于安全起见,在水城周边都点着明亮的火盆。水面上的动静,也就看得一清二楚。
但火光和白日的阳光相比,总是没那么明亮的。一些距离火光稍远一些的地方,就看得不是那么清楚。
几根芦苇杆飘过,也就没人注意了。
于是陆战队员一个个的游到了水城底下。
这渤林邦城的建造和南洋其他城池并无不同。都是用木头在水下打桩,上面建城。只是规模更大一些,历史更悠久罢了。并且因越靠近港口的地方,生意就越好。所以水面上的建筑,相比陆地上要豪华气派不少。并且面积,也要广阔得多。
而且整座城明显就没有什么规划!
不像马鲁,会将居民区、商业区等不同功能的区域分开。再考虑到交通和安全因素,将这些区域串联在一起。所以马鲁的城池布局会给人仅仅有条之感,渤林邦的话,就完全杂乱无章。
这也是见过马鲁这等城池的人来到渤林邦,会觉得来到乡野村镇的缘故。
此时那些陆战队员潜入水城下方后,也不上岸偷袭。而是纷纷凭着记忆中的城市地图,在事先选好的地方打开皮囊。里面提炼过的火油,一遇水都开始往上浮。
当所有火油都被倾倒干净后,队员们才开始慢慢往回撤。到了最边缘的地方,又脱下身上的衣服。
因为在游出来时,他们身上都沾染了火油。一旦火势点起来,就很可能将他们淹没。所以衣服脱下来后,就缠绕在几个木桩上。
然后逃出一个防水的小匣子,里面是一支打火机。
咔擦,一朵明火亮起。
陆战队的队长点燃衣服,火势瞬时蹭的起来了。
不用多说,众人立即撤退。
“什么味儿”,
“难道是死鱼发臭了”,
“这不像是鱼腥味儿!倒像是像是”
“火油!”
“对!就是火油!”,一些被火油刺鼻气味弄醒的三佛齐将士,纷纷出声道。
“不对呀!这火油只在大元那儿见过,我们何时有火油了!”,有人反应过来,不解道。
“不好!大元放火了!”,一声尖叫响起,众人才从屋里出来。
结果一看就不得了!
一堵火墙速度极快的从海面横推而来,那速度快得,让他们眨眼的功夫豆没了。
跟着整个水面都是大火,一些木屋底下也被大火引燃。
这些将士们就感觉脚底下越来越热,随即蹭的一声,火就从底下窜上来了。同时他们脚底不稳,径直摔了下去。
也就在此刻,近百艘飞剪船从港外袭来。上面都是肃杀之象的大元将士!
“怎么回事大元打来了”,花剌不花是被烧蹋的木楼震醒的。所以他一睁开眼,就被泡在水里。同时大火也漫上了屋顶,他就完全被困在火海中。
赶来的大元将士也没兴冲冲的窜入火海。而是守在边上,旦有人游出来,就或杀或抓。因此没一会儿,船上就多了不少俘虏。
这么到了次日,火海才慢慢消停。水面除了烧焦的木炭和一些或淹或烧死的浮尸,就只有少许垂死者的呻吟。
&n
第六百四十五章 西征前奏
永兴三年春,漫长的冬季结束,大元帝国希瓦省希尔卡尼亚郡希尔卡尼亚城。在古希腊语中,意为群狼之地的意思。也是这里位于里海南岸,独特的地理环境使这里有着三种截然不同的气候特征。
其中希尔卡尼亚城所在的河流沿岸,则是半干旱的气候环境。因而在雨水到来之际,这里已成了绿油油的草原。
在后世,这里被命名为戈尔甘。乃是伊朗的戈勒斯坦省省的省会城市。
原本这里是被划入图斯郡的。后来大元行政区划有所调整,就将这里单设一郡,并划入希瓦省。
东西走向的厄尔布尔士山脉进入希尔卡尼亚境内时,只剩下了东端的少许支脉。但这也为希尔卡尼亚之地挡下了里海丰富水汽,为当地带来降水。
今日希尔卡尼亚城有些特别。
那就是很少戒严的希尔卡尼亚城突然戒严了起来。进出城的百姓,也都经过一番仔细的盘查。
帕特安是土生土长的波斯人,在希尔卡尼亚乡下种些蔬菜瓜果,送到城里去卖。今儿搜查得太严,他也被堵在城外了。
“今儿是怎么了难道又是在抓山上的细作”,帕特安百无聊赖下,问着前面的村民道。
“我也刚排上的。看这检查得这么细,想必是抓山上的细作吧!”,这山上的细作,乃是指阿萨辛派所建立的刺杀组织。
在大元横扫波斯后,阿萨辛派没少与大元为难。直到上次大元和阿萨辛派和谈,双方的紧张关系才得以缓和。
不过大元也封了很多下山的通道,很多阿萨辛派教徒来往没那么方便了。并且物资采买上,也特别吃紧。
希尔卡尼亚城和阿萨辛派的地盘并不接壤,因而遭受阿萨辛派教徒作乱的可能性很小。但是希尔卡尼亚君郡的范围不小,向西到一个名为阿莫勒的军事小镇。那里背靠厄尔布尔士山脉,与阿萨辛派的势力刚好接壤。
因而为避免阿萨辛派教徒混入希尔卡尼亚城,守军对进出的人口都盘查得很严。
但这是两年前的事了!
随着大元和阿萨辛派达成和谈约定,希尔卡尼亚城已经很少有戒严的事情了。
“哎!这么说又要打仗么”,帕特安有些忧心忡忡。他不是希尔卡尼亚人,而是从刺夷那边逃难过来的。从前波斯各地总督林立,征伐不断。
为了过安生的日子,他特意逃难到大元。后来被安排到希尔卡尼亚城种地放羊,生活才算安定。
想想从初次来希尔卡尼亚,距今已有四年了。对于希尔卡尼亚城,他也有一分特殊的感情。、
刚来这里时,希尔卡尼亚城可是连城墙都没有的。原住民也很少,后来大元安排了一些像他这样的百姓来这里定居,才慢慢有了今天的规模。
现在城墙也有了,遇到敌袭时,可以逃到城内避难。人口也有了,波斯人、希瓦人以及钦察人,共同使这座城市越来越有人气。
以前基本看不到的商人也出现了!从希尔卡尼亚城路过,在这里交易做买卖。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给人希望而又满足。
所以帕特安实在不愿看到战争出现!
那样死亡,就无可避免了。
在他们等待时,远道而来的阿敏也坐在车驾里等待进城。图吾格迪坐在他身边,安静的好像睡着了一样。
 
第六百四十六章 臣服条件
排队的时间有点长,阿敏和图吾格迪都不是急性子,也能等。
“希尔卡尼亚么可真是天翻地覆啊!”,阿敏目光有些悠远的感叹道。作为曾经的花拉子模宰相,跟随前任苏丹征伐波斯各省时,不是没来过此地。
只是那时候,希尔卡尼亚算不上城,只能是一个稍大的村子罢了。
但现在,希尔卡尼亚真的是一座城。巨石砌成的城墙,人工修筑的护城河。来往的百姓,巡逻的卫兵,无不证明着这就是一座城。
对于大元化无为有,平地建城的超凡伟力,他已经不再震惊了。尤其是亲眼见过花拉子模境内繁荣富庶,一派安居乐业的景象后,他是真的打心眼里以为,大元之主李承绩确实是被真主选中的人。
不然的话,怎能所到之地皆是人间天堂。
当下图吾格迪坐在阿敏身旁,闭着眼睛,像是睡着了一样。事实上,他的脑袋一直清醒着。一双耳朵,也时刻听着外面的动静。
也是自被德古娜巴留下后,他不仅保住了性命,还受到了赏识。并且从前在山上学的杀人手段,也都没埋没。用来教授别人,成为德古娜巴手上的刺客。
直到西喀喇汗国覆灭,他本以为底下的刺客也都要各回各家,各找活路了。
却不想事务司那边又联系上他们。
同时德古娜巴也把他们交给了大元,于是现在,他们成了大元手中的杀人利器。
图吾格迪是刺客组织的建立者,现在也是事务司的重要头目之一。
放在三年前,图吾格迪是绝对想不到有这一天的。因而在获得如此权势后,他也更对大元忠心耿耿。
这么排队了有一会儿,才通过检查,进了城。
因是新建不久的新城,希尔卡尼亚的城池面积不大。郡守府的位置也很好辨认,径直赶了过去。
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身份铭牌,郡守府的人也没敢怠慢。便只等了一小会儿,就有人将他们请了进去。
“阿敏异密,远道而来,快吃些茶水吧!”,郡守基亚努什贾拉里谦笑道。异密是波斯之地对官员的称呼,类似‘大人’的意思。和狄万指代高官相比,异密算是指代普通官员。
“此次老夫有公务在身,还望郡守多加方便!”,阿敏客气道。尽管此人从前乃是花拉子模的官员,在他面前连提携都不配。但一朝天子一朝臣,他现在以前朝遗老的身份被启用,成为和谈特使。
论官位,确实是比不上一郡郡守的。
基亚努什贾拉里看着曾经仰望般的存在向自己低头,心里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但是为官这么久,与人为善不结怨的行事准则还是知道的。
所以也没表现得很傲慢,而是姿态谦和道:“为国事分忧,本官自会尽心的。”。
这么叙了叙旧,吃些茶水,饭食也开始摆上桌了。大元没要求官员艰苦朴素,但也严禁铺张浪费。所以饭食不算奢侈,但也还算丰盛。知道官场内情的阿敏也不计较这些,吃得很尽心。
临了了,基亚努什贾拉里才告诉阿敏阿萨辛派的使者已经到希尔卡尼亚西边的小镇恰卢斯。那里是最靠近阿萨辛据点的小镇,常年都有军队驻守。
将和谈地点选在那里,也是双方商量的结果。
“我们大元稳操胜券,异密也不用着急见他们。先晾上一段时日,自有他们着急。”,基亚努什贾拉里出声道。
 
第六百四十七章 团团包围
阿萨辛派的使者名为纳辛贾巴利塔埃姆,是贾拉尔丁哈桑手下五位教长之一。阿敏只从国安司的情报中,得知了他的基本资料。具体的,却要问图吾格迪了。
“此人伪装术甚是高明。他教导的弟子,也都以伪装术见长。”,图吾格迪站在阿敏身后,弯着腰贴着阿敏的耳朵道。
这便是图吾格迪的另一个好处了!
出身于阿萨辛派,对其了解也比旁人要多上不少。现在有他的提醒,阿敏也好知道如何在谈判桌上利益最大化。
当下听完大元的条件,纳辛贾巴利塔埃姆皱眉道:“我教自成立之日起,便以阿萨辛派自成一体。如今大元要我们放弃笃信的教派,皈依清教,这实在强人所难啊!”。
除此以外,纳幸还在大元对阿萨辛领地的统治上,产生分歧。
因为大元要的是完全统治,一旦阿萨辛派臣服,那以后阿拉穆特之地就划入刺夷郡、希尔卡尼亚郡的行政区划内。现在的阿萨辛派大伊玛目贾拉尔丁哈桑,则迁居马鲁。所有原属阿萨辛派的教长、教徒,也统一登籍造册,成为大元的子民。
当然,优秀者可以进入事务司和国安司,成为大元的情报人员。
这样一来,算是将阿萨辛派的整个传承都抹灭了。
对此,贾拉尔丁哈桑自是不愿接受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