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起中亚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爱做的事
于是一番见礼后,夷离毕和刑房的主官,就让李承绩和浑忽公主等人,按顺序陈述自己的案情。同时摆下笔墨纸砚,录下他们的供词。
事后比对时,也好发现漏洞。
由于浑忽公主的身份最尊贵,所以第一个陈述案情的,自然是她了。便听:“当日”,等说完,已过了小半个时辰。
扩巴斯听完,当即怒不可遏道:“这是绝无可能的!当日我与二哥孙明熙一起,根本就没瞧见公主。后来追一条野鹿时,还被人埋伏。等再次醒来,就被人抓进山洞了。
怎么可能,对公主一行不利!”。说着,就挽起袖子,脱下上衣。一条条粉嫩的伤疤,立即展现在众人眼前。王鸣雏和李承绩,也随即脱下衣服,露出身上的伤痕。
他们的遭遇,满朝文武都是知道的。所以纷纷交头接耳,带着怀疑的阳光看向浑忽公主。
这种反应,出乎了浑忽公主的预料。就涨红了脸,指责李承绩他们耍了阴谋诡计。
话一出口,众位朝臣的议论声,就更大了。扩巴斯的老爹--塔阳谷将军,更是个直来直去的暴脾气。就立即站了出来,很是不满的叩拜道:“陛下!小儿遭受歹人暗害,却被无端指责。实在是欺人太甚!请陛下看为臣一心操持国事的份上,一定要给小儿,给为臣一个公道。”。
作为大辽的大将军,塔阳谷为大辽征战多年。前些日子的花拉子模之战,就是他率领大辽军队,打败了古尔帝国。逼得古尔国苏丹,不得不花费重金乞降。
这累累功绩,使得他在大辽的地位,也是举足轻重。
此次虽因扩巴斯的事,被皇帝禁了足。但随着扩巴斯被找到,皇帝又解了他的禁。一起的,还有李世昌和王殷志。由此也可看出,皇帝心里,是对公主的证词起了疑心的。
当下面对塔阳谷的恳求,皇帝有些两难。因为他若应承
第七十九章 真真假假
陈述完后,夷离毕和刑房的主官,就挑出双方案情的矛盾点,进行一一问询。
首先是浑忽公主手上的玉佩!
按照她的说法,这玉佩是在撕扯中,从李承绩身上取下的。由于当时张兴路逃出去通风报信,所以李承绩等人跑得匆忙。就没注意到,玉佩已落在她的手上。
到了现在,这就是李承绩非礼她的证据。
听到这话,李承绩并没反驳。而是从夷离毕手上,接过玉佩。细细端详了好一会儿,才出声道:“这确实是我的贴身之物!只不过落入歹人之手后,就被其夺走。怎么现在,落到了公主手上!”。
边说边做出惊讶、凝重的表情。似乎想到了什么,又有些震惊的看着浑忽公主。
直性子的扩巴斯,更是抢先一步说道:“公主,莫非绑架我等的歹人,就是你指派的不成”。
这话一说,可是满殿哗然。因为若真是这样,那这件事,可就是大大的阴谋了。且依照当前的证据,还真有这种可能。
李承绩虽也想说这句话,但到底碍着公主的身份,不好意思说出口。结果被扩巴斯,给毫不留情的指了出来。
以致浑忽公主,立即脸上一阵青、一阵紫,气得不轻。
与其统一阵线的张兴路,马上反驳道:“真是伶牙俐齿!公主身为女儿身,何故堵上自己的名誉,陷害尔等”。女子的贞洁可是件大事!所以很多时候,是万万不会拿来当儿戏的。
所以这样的说法,让满朝文武,又暗暗思索着李承绩话中的真假。
见此,夷离毕赶紧出来打圆场,接着问第二个问题。
那就是浑忽公主说李承绩和扩巴斯等人是因张兴路夺路而逃,才匆忙的逃开。那么这是不是说明,在李承绩他们离开之前,公主等人,并未被迷药迷晕。
如此一来,公主等人中的迷香,就颇为蹊跷了。
这个问题,倒真是问住了公主。就见其低着脑袋,在想着措辞。
不等他说话,姆拉帝力就解围道:“李承绩他们虽逃得匆忙,但在离开前,为了避免泄漏行踪。就用迷香,将我们迷晕了才走。”。
夷离毕和刑房的主官听着,都皱起眉头来。因为这个理由,怎么听都怎么牵强。
而李承绩已抓住他们话中的漏洞,大声问道:“若这么说,你们被迷晕后的事,都只是揣测咯”。
王鸣雏也想到了这一点,附和道:“公主受辱、沉尸入湖等事,也都没亲眼瞧见吧”。【】
“哼!本公主虽没亲眼瞧见,但欲对我等图谋不轨的,也只有你们。”,浑忽公主这话,算是间接承认李承绩的话,都是对的。从而证明,公主并没亲眼看到非礼自己的人,就是李承绩。
心思通透一些的朝官,已带着打量的目光,看向姆拉帝力。
到底那垫裤,可是实实在在的证据。
知道矛头又回到自己身上,姆拉帝力赶紧解释道:“自被迷晕后,我就一无所知。公主的贴身衣物,如何藏在我的衣衫里,实在无法弄清原由。”。
话虽这样说,但那意思,却是明明白白的说,自己是遭了李承绩等人的栽赃陷害,是被冤枉的。
扩巴斯当即受不了,大骂姆拉帝力无耻。
眼看着又要吵起来了,夷离毕和刑房的主官,赶紧出面劝和。
大将军塔阳谷、中书令李世昌、直学士王殷志等人,则纷纷请求皇帝做主。
这么一来,场面就有些混乱。
再加上所有证据,都是对浑忽公主等人不利的。皇帝也有心偏袒,便以今日疲累为由,宣布隔日再审。
&n
第八十章 流放貶官
“那些听令于你的凶徒,现在都在何地”,说着,脸上露出几丝寒芒。显然李世昌也明白那几个凶徒,是万万不能被找到。所以心里,已起了杀意。
李承绩心下一凛,连忙应声道:“他们得了一万金的许诺,所以前些日子,就已寻了个由头,离开热海围场了。”。在苦肉计完成后,他就让那些人赶紧走。现在也不怕旁人,找到他们的踪迹。
“嗯!这些人,是留不得了!”,李世昌语气冰寒道。
李承绩也知道干系重大,表示自有分寸。
经过这些事情,李世昌对李承绩的办事能力,有了一定的认可。所以得到这样的回应,并不多说什么。
就神情松懈了些,换了个话题道:“那日蜡丸传信,是你亲手放进我们饭菜的么”。
李承绩摇了摇头,解释说蜡丸传信,是那几个凶徒,帮他传的。因为这些人,本来就是以庖人的名义,随军进入热海围场。让他们在饭菜里做点手脚,实际上是很容易的事情。
在做完这事后,这些人就以下山采购的名义,偷偷离开了。
至于他自己,则留在山洞里,忍饥挨饿。也是做戏要做全套!为了更逼真一些,不得不吃点苦头。
虽说这法子,很是巧妙。但是李世昌,依然有些难以置信。就面带惊色,疑声道:“这个法子,真是你想出来的”。
知道李世昌会心生疑惑,也知道自己会面对这样的质疑。所以他很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
不然的话,也不会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事无巨细的说给李世昌听。
就解释说,自己卧病在床的那些日子,一直闲来无事。便托竹青,买了好些闲书,打发时间。其中有不少,是关于人心谋略的。
这给了他很大的启发!便在做事时,不自觉的想得比较周全。
另外经受了生死考验,让他对很多事情,都有了不同的认识。便在伤势痊愈后,做事不再像从前那般莽莽撞撞。
这番说法,也是合情合理。
毕竟年初时,李承绩摔下马,确实危及到了生命。尽管李世昌当时不在李府,但通过李萧氏的书信,也感觉到李承绩的情况不容乐观。
可惜恰逢战事,根本抽不开身。
便压下心里的担心,强装镇定的伴在君王侧。
所以现在回想起来,对李承绩的说法,也没多少怀疑。便嘱咐几句,让其再也不要以身犯险。
待退出营帐,李承绩还有些后怕。
这不是因李世昌的怀疑,而是此次的经历,让他彻底明白,和古人玩心计,真是一件非常烧脑的事情。
若不是姆拉帝力派来的家丁,疏忽大意。那几个临时反水的凶徒,也不会将那些家丁全歼。他现在,也就在姆拉帝力的安排下,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罪犯。
所以总体来看,这件事能反败为胜。很大程度上,都是运气使然。
至于后来对姆拉帝力等人的栽赃陷害,也不过是将计就计罢了。为了取信于人,他还不得不使出苦肉计。
被逼成这样,也是他有生以来,头一次经历。
不过因祸得福!
受此事的影响,他爹李世昌的权势,一定会在朝中,有很大程度的提升。马合木特拜为首的回回势力,则有很大幅度的消减。
无形中,李承绩也会得到很多看不见的便利。比如某些方面,可以让他爹,给点特权。行事起来,也不怕被回回派系的朝官置喙。类似的暗算,就更不会有了。
接下来的日子,李承绩耐心等着皇帝传召。好在王帐里,再次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洗
第八十一章 發展勢力
如此整齐划一的动作,透着一阵肃杀之气。
李承绩看着,很是满意。
这是他按照现代的军事训练方式,而训练出的结果。
虽然时间并不算长,但是纪律性,已经体现出来了。就面色一肃,告诫道:“长路漫漫,吉凶难测。尔等此行艰难,定要小心为上!”。
为了尽快发展势力,李承绩决定,让李大气领着一百五十名俘虏,进入古尔国与西喀喇汗国、花拉子模交界的呼罗珊地区。那里刚刚经历战事,各方势力,都涉足未深。正是积蓄实力,发展势力的好时候。
到底兵荒马乱之际,最适合招兵买马。且有杨府大宅的地下宝库做依仗,李承绩也有发展势力的财力。
不过到底发展成什么样子,李承绩也难以预料。
因为碍于身份,他定然是去不得的。也就长线放风筝,让李大气等人先行一步。无论是落草为寇,还是占山为王,他都尊重李大气他们的意愿。
只要在两年后,能给他带来一股成规模的军队,就足够了。
也是此次蒙古使团的到来,让他深深的感觉到,沉重的压力。像使团中的蒙古人,个个都精壮非常。箭术,更是了得。骑在马上,都能一箭射中目标。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他是知道人在移动时,射中目标,是有多么不易。从前他在警校训练时,就试过移动打靶。
所以管中窥豹之下,再徐徐图之,将来一定挡不住蒙古人的铁蹄。
李承绩便想出了这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当然,对于李大气等人来说,此次远行,也是非常艰巨的。
到底呼罗珊地区,他们并不熟悉。并且那里都是传统的,回回人的地盘。在信仰上,就不一样。再扩展到文化、人种的差异,就更大了。
好在卡尔旺等人,在呼罗珊待过一段日子。虽称不上熟悉。但因作战的需要,对地形还是有些了解。再加上回回教徒的缘故,更容易让李大气等人,在呼罗珊地区站稳脚跟。
不过对他,李承绩并不是那么放心。因此去呼罗珊后,完全由李大气做主。为了不至于被架空,李承绩并没将古拉姆出身的近卫,都派出去。
使得卡尔旺身边,根本就没有熟识的同僚。
对此,卡尔旺也明白。虽然他也很想和那几个出生入死的兄弟一起。但为了让李承绩放下戒心,他还是忍住了类似的请求。
当下李大气听着李承绩的告诫,很是动容道:“小的定不辱命,早日完成少爷的夙愿。”。
说实话,当得知李承绩想要招兵买马的时候,他着实惊讶到了。而当这个重任落到自己头上时,他更是难以置信。
因为论亲疏远近,李大力才是李承绩最紧要的心腹。所以此等重任,怎么想都不该落到他头上。
但是李承绩是主,他是仆。不该的问别问,只要听令行事即可。因此他虽心下疑惑,但还是忍着没说。
其实这个决定,李承绩是慎重考虑过的。
李大力虽更得他的信任,但是呼罗珊之地,需要武力超绝的人,才能胜任。也只有那样,才能用拳头,让那些不服的人心悦诚服。
另外李大气平日里,虽然话不多,也不懂得怎么讨好别人。但为人处事,都非常牢靠。让其去办,李承绩也比较放心。
正是这些原因,他才让李大气,担下这个重任。
只是此次一别,再相见,就是两年后了。到时候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也是难以预料。
 
第八十二章 大年三十
巴拉沙衮的秋天,向来是短暂的。李承绩还没享受够秋天的凉意,冬天就不期而至了。整片天地,也全是茫茫一片白。再加上萧索的北风,简直吹得人怀疑人生。
教安坊的各项建设,也不得不停了下来。巴拉沙衮城,更像进入了冬眠。白日里,都看不到什么人影。
在家无事的李承绩,就每天清晨,和李大义等人一起将院子里的积雪铲个干干净净。再自个儿打打拳,做做俯卧撑,练上半个时辰。
等大汗淋漓了,再回屋子里,泡个舒舒服服的热水澡。
只是竹青伺候得太殷勤,让李承绩总是憋得面色涨红。
这么到了大年三十那天!虽说已是二月,但巴拉沙衮依然冷得厉害。只是任何寒意,都挡不住年的气息。
很多汉人、契丹人,都在门前贴春联。家境比较拮据的人家,也会尽力买几尺长布做衣裳。喜悦的气氛弥漫开来,冲淡了些许寒意。
就连那些不过年的回鹤、波斯人,也或多或少受到影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