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唐窃国的日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无刀子
月明星稀霜满野,毡车夜宿阴山下。汉家自失李将军,单于公然来牧马。
道士是超然物外,但每逢乱世都会下山救世,在道家没儒家那么多规矩,只有道士挂单时,需要确认身份才背宗谱,宗谱如俗人的家谱一样是道士身份和传承真伪的依据,想伪造宗谱需要技术含量,想验真假道士让他背宗谱就行了,目前最吃香的是上清派的道士,正一道的比较少,信奉正一道的道士可以结婚,上清派不可以,主要还是因为对于世人的有色眼光。住在景龙观里的不少就是茅山正一道符箓派的,有人会觉得他们是邪门歪道么
能遇到一个谈得来的同道中人不容易,云山道士很大方得把自己的烟叶共享出来了,除此之外还有外伤药,反正他没事就采药,几乎将他的住处给塞满了,李岘要用他就都给了,分文没取,搞得三人很不好意思。
“昨晚上动静那么大,伤了不少人吧”弹完了曲子,红泥火炉上的水也烧开了,云山道士就用开水给诸位郎君倒了菊花茶。
王守善对这东西有阴影,上次喝莲心茶,满口钻的苦,李玙却跟没事人一样喝下去,骗他一起吃苦,菊花茶的苦味没莲心苦也不遑多让,这老道士怎么老给他们喝菊花降火
“哇,怎么那么苦啊!”李岘尝了一口就眼睛鼻子皱在一起,白白的菊花本来是缩在一起的,被水一泡就缓缓展开,李玙用的茶具是越窑产的青釉秘色瓷,做的是很简单的五瓣葵形状,镶嵌了一点金箔,看起来没有李隆基的琉璃盏那么华贵,却简约大气,配上这展开的野菊花很是好看。
“吃苦好,现在的人就是太爱吃糖,年纪轻轻就得消渴的越来越多啦。”云山道士将铜壶放在了地上“汉高祖刘邦在黥布叛乱时抱病带兵征剿,作战中受了箭伤,平叛后伤口不愈,伤势日益严重,得了消渴受伤都不容易好,还有隋炀帝也是,每日饮水数升,排尿数升,却渐渐形枯骨立,太医院连派四五名医生进宫治病都不见好转,后来莫君锡给他画了一副梅林雪景图就好了,心病还是要心药医。”
“消渴怎么是心病呢”李玙问道。
“不贪,就不会贪吃,病从口入,长得胖就容易得这个病,偏偏时人以胖为美,三郎说这是不是心病呢”
李玙若有所思。
说起刘邦和菊花,王守善就想起另一个无论如何不能支持刘家人当天子的原因了,刘家人好男色,这菊花茶就更不碰了。
“王善人怎么不喝啊”
“等会儿我有事。”王守善含糊得说,等会儿他办的事需要“火”,没“火”了反而是个麻烦事“道长还有菊花吗泡了来给我兄弟们喝点。”
“来人。”李岘朝着宦官们招手,一个穿着黄衣的宦官就踩着碎步过来了“熬点八宝醪糟给将士们送去当宵夜,大家都辛苦点,晚上警醒点,小心反贼摸上山来。”
小宦官看向李玙。
“照延鉴说得办。”
“唯。”宦官揖首,倒退着退了下去。
“道长啊,有个事要跟你说。”王守善越发不好意思了,吃人家拿人家的还要人家挪窝,这怎么好意思开口。
“是不是要把南缭墙修起来,以后不让百姓上老君殿烧香了”云山道士很懂事得说道。
那声“唯”王守善是无论如何都开不了口。
“没关系,贫道下山再找别的道观挂单便是,老君殿里的同修以上清派为主,贫道这个外人就不打扰了。”
王守善觉得老君殿的道士肯定很舍不得他,玊玉一口一句师兄叫得那么甜,估计谁都没把他当外人。
“山下有个白鹿观,道长何不到那里去”李玙道。
“大道无为,既然贫道与老君殿的缘分尽了,就是该再次云游的时候了,比起贫道的去向,殿下该更关心陛下才对。”云山道士抚着胡子装神棍,王守善不禁替他摸一把冷汗。
上次也是他,把“守善”说成是“受禅”,皇帝要是太能忍,这帮文人就口无遮拦什么话都敢说。
“道长何出此言”李玙微笑以对。
“其中有个赤猿猴,篡位寰区祸作头,刚刚征南又征北,日光闪闪上金楼,贫道夜观天象,太乙星漂移,怕是会有灾降临。”
“道长的意思是说,有个赤猿猴在寰区作乱,谋朝篡位”李岘满脸严肃。
“咳咳。”王守善故意大声咳嗽,提醒听入迷的二人周围有别的人。
“山海经中有一种凶兽,名为朱厌,身形像猿猴,白头红脚,传说这种野兽一出现,天下就会发生战争,正一道正者不邪,一者不杂,正一之心则万法归一,该下山就下山
第一千零一章 夜阑珊
生活奢侈,纸醉金迷,醉生梦死,自己快活完了之后却去害的别人家破人亡,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悲痛上,惹出来了麻烦后不懂得怎么收拾,那些在闹市纵马的贵公子,撞死了人还极度嚣张,因为他们通常都喝醉了。官差抓住了他们,这些公子反而会嚣张的质问官差:“知道我阿耶是谁吗敢抓老子小心把你们都送边关去充军!”不敢惹这些公子的结果就是放他们走,等酒醒了知道自己惹出了事,一般都是拿钱解决。
这种人还是有女人上赶着凑,因此他们根本没意识到自己多像个畜生。高陵这个地方土地肥沃,有很多人想侵占,豪强地主林立,李岘常常跟这种人打交到,这些人无视一切公序良俗、法制道德,只要挡住了他们的财路,他们是遇神杀神,遇佛杀佛,李岘是信安王的儿子,他是宗室家臣,战功赫赫手握重兵,那些人才卖李岘几分薄面,其他人去了一概不给面子,用公子们的话来说“你是什么东西敢跟本公子这么说话!”
李岘用来囚禁反贼的栅栏是修在职田里的,白天他根本不敢走,晚上才敢来报备,说完了事他就跟着王守善结伴下山,一边走他还仰头看天上的星宿,似乎也想学道士一样来个“夜观星象”。
“看出名堂了吗”王守善笑问。
“没看出来。”李岘摇头“父亲没让我学观星之术。”
“你不学这个,以后上战场怎么辨别方向”
李岘微笑着说“我不打算子承父业。”
王守善连忙将那句为什么吞进了肚子。
功高盖主是忌讳,尤其信安王还是李恪的后人。
李恪是隋炀帝女儿的儿子,被长孙无忌诬陷而死,神龙元年才被平反昭雪,王守善估计如果不是因为李家实在缺人,李隆基才不会给李恪平反。
李家人很擅长当好人,李治就躲在了武则天的背后,让武媚娘一个女人大杀四方,将门阀打压得大伤元气,陷害李恪的是长孙无忌,可是下令杀李恪的却是李治。经过了女武乱唐,李家宗室几乎已经死得差不多了,堪称人才的更是少数,李隆基就卖了个人情给信安王。
他一点都不怀疑那是太平公主帮忙平反的,以李隆基多疑的个性,如果信安王真的和太平公主有过牵扯,李隆基才不会将重兵交给他来率领。信任是朴实又纯洁的,容不得半点怀疑,是建立在日久见人心的积累上,这是一种弥足珍贵的情感,即便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依旧要保持这份纯洁的忠诚。
沟通心灵的桥是理解,链接心灵的路是信任,那是利益至上的人无法理解的情感。
“长安四年的时候,我听人说曾经发生过荧惑入月犯天阙的异象,五王遂打算趁此机会拥立中宗皇上即位。”李岘压低了声音,以身后跟着的人听不到的音量跟王守善说“天上还有什么星宿比荧惑更像朱厌。”
王守善想起粟特人送给自己“云汉”的这个称呼,那就是荧惑守心的意思,他可不打算当那个“赤猿猴”。
“荧惑能犯紫微垣吗”
“估计不可能,荧惑只在黄道附近,和北天区没有相干,历史上倒是有荧惑犯太微,不过那是帝星漂移接近黄道,荧惑是不可能进入寰区的。”
学习天象这东西是忌讳,即便是云山这样的出家人也只敢用暗喻,王守善也不自禁看向天空,除了把北斗七星给认出来以外,其他星宿他都不认识。
自古关中帝王乡,星象不见得每次都准,不过有些历史大事确实是与天象有关的。
秦始皇修宫殿的时候对应了天上的星宿,刘邦一开始不喜欢“汉”这个国号,流氓就喜欢龙啊,凤啊之类一听就很高大上的名字,是萧何那个马屁精说服他接受的。
关中之地,语曰天汉,其称甚美。
这世上还有什么比银河还更美的
想超越西汉没那么容易,那是个将星如云,帝星闪耀的时代,更重要的是后宫的女人不简单。刘邦没什么文化,他哪里搞得动黄老是个什么鬼东西,是吕雉和窦漪房将这个国策推动了下去。新首发
中国人有个坏毛病,就是喜欢将药渣倒在路上,路上到处都是垃圾看起来多不整洁卫生呐蛋老百姓之所以那么做是希望路过的良医帮忙辨识真假,这样即便发生医疗纠纷,查看药渣有凭有据,这就是无为而治的一种。
垃圾就分为有用的和没用的两种,那个成了太常卿的破烂王裴明礼就是这么发家致富的,可循环利用的就收起来卖钱,不能循环利用的,就找个地方把它埋掉,有毒有害的单独处理,谁的药渣里要是出现了有毒有害的东西那喝药的人自己首先倒霉,让老百姓自己去想,什么东西可以循环利用,官府不去管他们,他们有问题了来请教就可以了,这就是道家“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的无为而治,无为兵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过多干预一,要发挥万民的创造力。纸可以循环利用,果皮不可以再利用,但它可以分解后当肥料,管它市容美观不美观、整洁不整洁,只要明确那些东西丢了不会滋生蚊蝇,引起疾病就可以了。
这就是道,需要每个人去参悟领会,动脑筋去想、参悟、领会,也就是道家精髓“再生”与“循环”。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行和尚通过一根钉子的影子推翻了中国千年以来的天圆地方说。丢垃圾这种小事也是要考验人,在诸多人渣里面也有可以重新利用的,信安王也是官二代,他就是国之栋梁,不妄为也是一种功绩,有些人就是做是之前欠考虑,在“妄为”上努力不懈,才搞得天怒人怨的。
“我听说,这次三司会审是陈希烈当你的主审”
“啊!”
“你就没有一点想法”
“什么想法”
李岘一脸恨铁不成钢。
“你以为我们李家用的是什么方法治国”
王守善想了半天,忐忑不安得说道“外儒内法”
“顺天之时,顺地之性,因人之心,是则群臣辅凑,贤与不肖各尽其用,此理国无为之道也。”李岘长叹一口气“内用黄老,外用儒术,如果不是如今亵慢国法的人太多,陛下也不至于重用法家。”
王守善轻蔑一笑,对某些人来说,国法就是用来限制别人方便自己的。
比如限购令,比如和市法,限购令就是不许没关系的人买地,有关系的人随便买,而和市法则是为了方便官府抢劫老百姓不犯法,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女人的问题。
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女人把孩子生下来了,男方要是养不活,又或者孩子长大之后没法成材,依旧跟老公一样是个穷鬼,那么女人就不愿意嫁人了。
嫁人就像是第二次投胎,第一次投胎失败,可以通过嫁人来改变命运,想让女人无所顾忌得生孩子就必须让她安心并且觉得生的是个希望,不是累赘,每个人都想自己生的孩子是神童,但有的孩子生下来就是个弱智,神童当然光宗耀祖了,弱智儿子等爹娘老了还生活不能自理,这种孩子不是负担是什么
宁养痴儿,莫养贼子,杨广在图穷匕见之前看起来个方面都是人中龙凤,问题是他杀了自己的父亲杨坚,全因为他等不及了。
那个曾经让自己感到无比光荣的孩子,在自己落难的时候不救自己,反而落井下石,药石可以医治的病却成了杀父的契机,谁养到这种儿子谁倒霉。在民间也有很多这种父子,大儿子各种愚笨,最后当了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小儿子聪明当了城里人,父亲老了去投靠小儿子,结果被小儿媳妇各种冷言冷语。逼迫他只得
第一千零二章 隐显相即
李唐皇室喜欢以汉家、汉皇自称,在一些正式场合,比如唐蕃树立在赤岭的界碑上就有:今蕃汉二国所守见管本界,以东悉为大唐国疆。
汉人只所以叫汉人,李家人也是出了力气来强化这个认同感的,只是他们骨子里还是有股胡人的强盗逻辑,老子宣布合法了就真的合法了,好山好水的地方都被皇家占了,老百姓又上哪儿去呢
芷阳和骊山温泉水脉是一条,王守善一直都在想找个地方修一个对平民开放的温泉城。一开始是想的汉长安,事实证明他想差了,汉长安的土不能动,除非他嫌命长了,芷阳就成了个不错的地方,那里距离长安不远,人人都可以洗澡就能少生皮肤病,前提是占了土地的富豪愿意把地方让出来共享。
再有钱,没有武力保护自己的财产一样要被人抢劫,武则天打压了门阀,可是门第观念依旧根深蒂固,范鸿飞是攀的宦官的关系,然后把自己添入晋国范氏的族谱里面,结果镀了一身金依旧是败类一个。
范安及也只是李隆基的家奴罢了,如果不是他叔公忍着疼挨了那一刀,哪有他现在的舒服日子。
下山容易上山难,官二代要是成材,那么他们成为名臣的机会就比普通人要高得多,要是不成材就是孽子。从善如登从恶如崩,一边爬山王守善一边就想明白了,鉴真几次东渡日本都不成功,是老天不让他去,正好他要派人上吐蕃,这日本他以后就不要去了。一个能在灾荒年把耶娘背到弃老山丢弃的民族不会是什么好种。他答应了阿倍广弘,要保护怜子,至少在她成年有自保能力后再让她回奈良。吐蕃人至少还能用佛法来让他们放下屠刀,那帮人,学了军国勾当,终日却只想着图谋他爹爹的财产,还不如当他们没存在过。
要让鉴真去吐蕃,就要护国法师出面,世俗的力量对信仰者是有限的,要弱化吐蕃就要佛法,就跟汉人被北魏用佛弱化了一样,佛门也占据了好山好水的地方建寺庙,并且还有质库放高利贷,有田产有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朝廷的征兵和税收,不想跟欧罗巴一样,城市归教会,乡村归领主就要限制佛门继续这么滋养下去,和尚到底还是外来宗教,乱世一到就关门闭户,他们根本没把脚下的土地当成自己的家。
如果东土灭佛,那么吐蕃就更有理由灭佛了,如果东土不灭佛,那么佛门就会继续弱化世俗的力量,由此一来,把道门扶持起来对抗佛门是最好的办法,奈何道士就是那么不争气,喜欢“清静无为”、“与世无争”,在大争之世不争什么时候争
道家是争不赢儒家的,他们要是能争赢就不会跑深山老林里去隐修了,最终能与儒家成为对手的只有墨家。ァ新ヤ81中文網 <首发、域名、请记住
在通往老母殿的辇道上,有一个黑衣人站在松柏制造的阴影里,此人正是墨家巨子墨隶。
墨家从春秋战国时期的显学变成如今的隐学,肯定和儒家脱不了干系。刚才那对儿精巧漂亮的象牙灯笼是需要工匠去雕刻的,同样是一双巧手,他可以做其他的东西,比如可以代替人力的机械,让人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是商鞅的弱民之术就是让人忙,忙到没时间去考虑其他问题,消灭百姓的创造力和灵性,以达到将人变成傀儡操控的目的。又因为儒生崇尚周礼,恢复周朝时实现列土封王、奴隶主屁事不做钟鸣鼎食的封建制度,八辟制度让他们可以躲过法律的制裁,他们凌驾于法律之上又让老百姓人人守法,法律也变成他们统治的工具了。拥有特权后还与民争利,对外战争输得一塌糊涂。
长平之战发生在秋天,赵括贪功冒进也是被逼无奈,两国对峙了三年,河北本来就不十分肥沃,他们没有粮食吃了,赵国找齐国买粮食,齐王建不卖给他们,秦国人实行耕战,完全靠后方补给前线一样吃力,他们在赵国人的土地上种了粮食,赵括只需要出征将秦国人打败,秦国人种的粮食就是赵国的了,这样就可以缓解赵国的粮食危机。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齐国这个盟友关键时刻没靠得住,齐王建被嬴政饿死纯粹是他自己找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