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风之清扬
这已经是孙礼向这个世界投去的最后一瞥,他的身子在马上晃了晃,然后一头便栽了下去。
落魄仙妻
孙礼身边的亲信大吃一惊,他们本来计划着将孙礼护送到山上,但没想到有人竟然突施冷箭,狙杀了孙礼,这事发现的极为突然,与让这些人是手足无措。
几个人跳下马,想看看孙礼是否已经毙命,但这个时候羊祜已经率兵杀了上来,将司马军全部杀散。
孙礼伏在地上,一动不动,显然已经是气绝身亡了,羊祜下令将孙礼的尸体收好,禀明曹亮之后再行安葬。
战场之上斩杀名将,绝对是难度极大的事,关羽名动四海,就是因为他有斩颜良擒于禁杀庞德的赫赫战绩,而黄忠定军山一战斩了夏侯渊,同样是名扬天下。
羊祜现在虽然薄有名声,位列曹亮手下五虎将之一,但距离真正的名将,恐怕还是有些距离的,不过凭着今日斩杀孙礼之功,很快他将会名震天下。
司马军最后的一点精气神,其实就是靠孙礼强撑着,此刻孙礼一死,司马军算是彻底地崩溃了,死得死,伤的伤,降的降,再也没有丝毫的抵抗之力。
┄┄┄┄┄┄┄┄┄┄┄┄┄┄┄┄┄┄┄┄┄┄
这座山头确实不大,山顶上几乎连一顶平地也没有,如果只是山顶上那块地方,恐怕连几百个人也站不下。
不过好在山腰上也是可以站人的,数千司马军涌上了这座矮山,把这座山头给挤得满满的,远远望去,这些人仿佛如同是挂在山上的。
不过再拥挤,也没有来抱怨,相比于留在山下不能上山的人,这些能挂在山上的人,都称以算作是幸运儿了。
司马师和司马昭坐在了山头的最高处,从这儿里可以鸟瞰整个灵石关战场,那怕山顶上再挤,周围的亲兵也刻意地给司马师和司马昭留出了一定活动空间,司马师坐在一块山石上,向山下望去,眼神却是空洞无光的。
山不高,所以山下传来的呐喊声和厮杀声清晰可闻,而山下并州军点燃火把之后照耀出来的星星点点,也大概可以勾勒出战场的模样。
很显然,谁胜谁败一目了然。重生娇妻是大佬
司马昭无不担心地道:“兄长,孙将军独守山下,会不会出事?”
司马师轻轻地摇摇头,道:“以现在的战局看,凶多吉少啊。”
司马昭疑惑地道:“那为什么孙将军不肯上山?最起码呆在山上,是比较安全的。”
司马师苦涩地一笑,道:“孙将军是一个极重名节的人,他不屑于临阵脱逃,就算是战死疆场,也要捍卫他的名誉,他永远是我们值得尊敬的人。”
孙礼本来是有机会逃生的,但他在危急关头,并没有放弃他的军队,而是选择了誓死一战,也许结局早已注定,但孙礼却是无怨无悔。
山下的火光距离山脚下越来越近了,震天的喊杀声却变得越来越微弱了,也许山下的战斗已近是临近尾声了。
这时,山下传来了消息,由于整条山路都已经被堵死了,传递消息的人也上不来,只能是靠口口相传了。
“启禀将军,孙将军不幸战死,山下的军队全败了!”
意料之中的消息,但司马师的心头依然是十分沉痛,孙礼选择了一条不归路,却把生的希望留给了他们兄弟,现在司马师必须要振作起来,带领山上的军队死守住这座山头,等待援兵的到来,也只有这样,才能算是不辜负孙礼的期望。
“传令诸军,严防死守,绝不能让并州军踏上此山半步!”司马师沉声地道。
这个时候,是需要有人站出来的,就算有山势做为依靠,但如果司马军还是一盘散沙的话,那么这座山头也是必然保不住的,他们必须万众一心,誓死而战,坚守到援兵的到来,这才有活下去的希望。
逝者已矣,再多的哀伤亦是无用,唯有完成他的遗愿,才可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11百度一下“最后的三国2兴魏杰众文学”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915章
山下的战斗,以风卷残云之势就结束了。
原本司马军的战斗力不足,加至上孙礼的阵亡,残余的司马军更是力不能支,很快地就全军覆灭了。
羊祜下令简单地收拾了一下战场,而后顺势包围了矮山。
虽然说并州军已经歼灭了司马军两万多人和射杀了领军主将礼礼,但是还有几千人藏身于矮山之上,当然羊祜对这几千颗人头并不怎么感兴趣,他最感兴趣的自然是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
要知道司马懿年过古稀,寿元无多,根本就撑不了多长的时间了,而司马懿子嗣虽多,但大多年幼,不堪大用,唯有司马师和司马昭能承继大业,司马懿把他们安排在军中,便有历练之意,如果能像斩杀孙礼一样斩杀司马师司马昭的话,对司马懿将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不让他吐血才怪。
所以羊祜对藏身于矮山之上的司马师和司马昭很感兴趣,如果能拿下矮山,擒获司马氏兄弟,也能为灵石之战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不过现在司马军抢占了矮山这个制高点,凭险据守,并州军想要攻克,却是不易。
先前并州军只派了一千名gong nu手把守整个西山,就让司马军大吃苦头,西山的数座山头,他们拼死累活的,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才攻下了最矮最小的一座山头。
由此可见,地利的优势是何其的重要,如今司马军至少五六千人逃上了这座山头,并州军真要是强攻的话,也未必能讨得什么便宜。
更何况,这是夜里,山势险要,道路难辨,想要攻取,难度会成倍地增加,就算能打得下来,也估计会损失不少的兵力,得不偿失啊!
或许别的将领发现山上有他们想要做的大鱼,就会不惜一切代价派兵往上冲,但羊祜不会,他打仗首先会权衡利弊,如果付出的代价大于收获,那他就会毫不犹豫地停止行动。不会做无谓的牺牲。我的全能美女助理
更何况羊祜统领步兵营多年,爱兵如子,这些士卒袍泽都是他的兄弟,都是他手足,那怕牺牲一人,对于羊祜来说都是比较痛惜的,真若是为了实现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而让步兵营损失惨重,他自己是绝对不会答应的。
考量了一下攻克矮山的难度,羊祜还是果断地选择了放弃。
而手下的几名校尉则是心有不甘,明知道有两条大鱼就藏身前面的山头上,他们可不愿意轻易地放弃,于是纷纷地向羊祜请战,请羊祜允许他们攻打矮山,那怕试一试也好。
羊祜却是态度坚决,不为这巨大的诱惑所动,如果能擒拿获司马师和司马昭固然是好事,但其中的风险却不是步兵营可以承担的了得,如果步兵营全力进攻,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也没有能拿得下矮山,那真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灵石关这一战,步兵营大获全胜,但如果在攻击矮山中受到重创的话,那前面取得的胜果就会被抵消掉,这种画蛇添足的举动,还将影响到曹亮的整体战略布署。
不过放弃攻打矮山并不意味着并州军不进攻,近程兵种不用了,远程兵种却没有停止攻击,羊祜将所有的gong nu兵都调到了山脚下,只要射程所及的范围同,都会纳入到并州军的攻击范围。
一时间,并州军万箭齐发,也不管目标在何处,一**风疾雨似的攻击向关矮山倾泻而去。
这回处到山腰以下的司马军是遭了大殃,由于并州军的攻击是覆盖似攻击,根本就无需瞄准,直管把箭射到山上就行,这样的射击对于并州军来说,是毫无压力的,他们就算是闭着眼睛,也能把箭射向目标。
而司马军就比较悲催了,整个山腰以下的区域都处于弓箭的射程之内,除了山头上半部分受不到弓箭打击之外,山腰底下近一半的人都处于并州军的攻击范围。
由于司马军的人数过于密集,而山腰处的地势过于险要,能站人的地方并不太多,所以司马军拥挤在一起,就连移动躲避箭失的机会也没有,除了盾兵可以使用盾牌自我保护之外,其他的兵种只有听天由命的份,黑暗之中,谁被箭射中了算谁倒楣。有凤难仪潇湘妃
这种被动挨打方式确实是很憋屈,但是却无可奈何,现在司马军的斗志全消,军心涣散,别说是他们的体力和精力尚没有恢复,就算是真恢复了,谁还有勇气去冲击并州的战阵。
这么一通的乱箭,也给司马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山腰以下的司马军,接近一半的士兵中箭,死者甚众。
由于山上是陡坡,被射死的司马兵大多会滚落下去,不过有的司马兵也很聪明,他们手中没有盾牌,很难防护得住这些冷箭流矢,所以他们干脆把袍泽的尸体提起来,挡在身前,让这些尸体充当盾牌来挡箭。
还别说,这种方法倒是挺有效的,藏身到尸体的后面,尸体上便插满了箭,而躲在后面的人却可以安然无恙。
这个方法得到了效仿,许多人开始抱给尸体充当盾牌,虽然不能完全抵用,但也聊胜于无。
几乎所有的司马兵都盼望着灾难可以躲得过去,并州军的弓箭数量应当是限的,不可能这么无限制地射下去吧?
但如果让他们看看山下的情况,恐怕就会大失所望了,因为并州军所使用的弓箭可不单单是他们带来的,其中绝大部分还是从他们这边缴获的。
司马军力竭之后,就连箭都难以射出去,所以战场之上,那些大批弓箭随着司马军在败亡而全部落到了并州军的手中。
原本在弓箭的使用上,步兵营是足襟见肘,打了几个时辰,所携带的箭矢几乎耗尽了,还好司马军的“慷慨相赠”,让他们可以肆无忌惮地连续用箭攻击,丝毫不用考虑节约不节约的问题。
估计司马师见了此场面之后,要气得吐血了吧。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916章
最后的三国2:兴魏正文卷第916章姗姗来迟的援兵司马师现在是眉头紧锁,原本以为司马军占领了有利的山头之后,并州就会主动放弃进攻,但没想到敌人竟然是不依不饶,连续发起远程箭矢攻击,打得司马军全无还手之力。∵八∵八∵读∵书,.↗.▲o
尽管司马军也有弓箭兵,但是此刻他们完全被压制,有弓箭也没法施展,就算有个别的弓箭兵能把箭射出去,但也是绵软无力,数量稀少,根本就不足以对并州军造成威胁。
司马军的伤亡在不断地增加,让司马师很是愀心,他搞不清并州军的真正意图,究竟是只使用无程攻击还是攻击过后就准备直接攻山了
司马师不敢大意,他下令司马军全军戒备,严防死守,绝不给并州军有任何的可趁之机。
当然,他的这道命令基本上是说给山腰以上的军队的,他们都在并州军弓箭的射程范围之外,而山腰以下的军队,此刻完全被箭雨笼罩,能保全性命,已经是不错的事了,那有能力再顾及戒备的事。
这些在侥幸生存下来的司马军战战兢兢地等待着箭雨的结束,但是这箭雨却似乎是没完没了,也搞不清并州竟然储备了多少支箭,这么不花钱似地拼命往山上砸,这也太奢侈了吧?
羊祜本身就没准备把这些缴获的武器带回去,此次灵石设伏,他们本身就是轻装而来,如果撤退的时候,也将会轻装而走,多余武器装备根本就不可能带走。
与其毁掉,倒不如一股脑地倾泻到矮山上,多杀伤一个司马兵也是好的。【∞八【∞八【∞读【∞书,.︾.o@
眼看着东方泛起了鱼肚白,这一夜快要过去了,这个时候,羊祜接到急报:“启禀将军,驻扎在平阳的司马骑兵正向灵石疾驰而来。”
羊祜在灵石设伏的时候,就派出斥侯密切地注视着平阳司马军的动向,如果他们与先头部队相距比较近的话,羊祜就必须改变打法了。
不过司马懿似乎对三万人的先头部队信心很足,所以当先锋营逼近到灵石之时,司马军的大队人马还驻扎在平阳,距离灵石少说也有二百里左右的路程。
虽然说这点路程对于骑兵来说不算什么,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可以赶到,但在灵石关之战打响后,平阳的军队至少的得到消息之后,才会赶来,光这消息的来回传递,至少也需要好几个时辰的时间,所以羊祜还是有恃无恐的。
得到先锋部队遇袭的消息之后,司马懿肯定也是吃惊不己,立刻亲自带领最精锐的骑兵部队前来救援,先锋营的这三个领军之将,两个是他的儿子,一个是他的爱将,如有闪失,司马懿后悔都来不及。
所以在接到消息之后,司马懿在第一时间就带着骑兵直扑灵石了。
羊祜听到了司马军援兵将至的消息,丝毫没有惊讶,算算时间,司马军援兵也该赶来了,羊祜没恋战,果断地下令撤军。
从灵石撤回到介休,三十多里的路程,步兵营轻装而进的话,相信司马军骑兵速度就算再快,也未必能追得上。
而且羊祜相信司马军的骑兵担心有埋伏,也不一定会轻兵冒进,他们此次的目标是救援被困在灵石的军队,未必敢一路狂追到介休城。
所以羊祜下令撤军时还是相当的从容的,临走之前,他望了一眼矮山,原本此战是有机会逮到司马师和司马昭的,但比较遗憾的是,最终还是失之交臂了,只要是来日方才了。
“介休城下见吧。”羊祜低语了一声,拨马而走。
并州军撤得很快,转瞬之间,他们就都消息在了晨雾之中。
战斗戛然而止,饱经箭雨折磨的司马兵终于可以探出一个头来,那护身的盾牌上或者是挡在身前的尸体上,密密麻麻地插满了箭矢,让他们心中突兀不安,这么多的箭,无论哪一根射中他们的要害同,都得一命呜乎,能在这密集的箭雨下活下来,本身就该是一种幸运的事。
并州军的突然停止进攻让司马师心生警惕,难道并州军是准备攻山了吗?
不过山下一片浓雾弥漫,看不清并州军的任何动向,但司马师不敢有任何的懈怠,克服着难以抑制的倦意,下令军队不可放松,密切关注并州军的动静,一旦发现并州军趁着大雾发起偷袭,要在第一时间予以反击。
不过他们等了半天,似乎山下的并州军并没有什么动向,倒是远方,传来了急骤的马蹄声,而且听那声音,是打南边传过来的。
援兵!是援兵到了!
在这一刻,死寂一般的山头上顿时爆发出一阵的欢呼声,援兵的到来,就意味着他们噩梦的结束,不容易啊,从这个战场上死里逃生,真得太不容易了。
司马昭高兴的手舞足蹈,这一天所经历的战斗,足以让他刻骨铭心记忆深刻了,不过好在一切都过去了,司马昭兴冲冲地想要下山与援军会合。
但司马师却拦住了他,尽管司马师也觉得这个时候赶来的骑兵应该是他们的援兵,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万一是并州军的圈套诱使他们下山,那岂不就中计了?
为了谨慎起见,司马师没有轻易地下山,而是派出斥侯兵前去打探,确定是自己的军队再下山不迟。
司马懿听到先锋营在灵石遇袭的消息,便火速地点起了五万骑兵直扑灵石,一夜疾行,总算是拂晓时赶到了灵石关。
听到这个消息之时,司马懿顿感懊悔,因为他计划之中的第一战是攻打介休,而攻城战并不需要骑兵,司马懿准备好的骑兵是要来对付并州那三大骑兵营的,所以他派出了三万步兵前往介休。
按理说,三万步兵攻打一座守军不并太多的城池,已经是足够了,但没想到并州军居然反客为主,在灵石设伏,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不过司马懿并不怎么担心前锋营会遭到重创,毕竟并州军无论如何也拿不出与之相当的军队来,就算三万先锋营被困,一天一夜能损失多少,只要他援兵一至,并州军还不是土崩瓦解?11百度一下“最后的三国2兴魏杰众文学”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917章
最后的三国2:兴魏正文卷第917章厚葬不过接近灵石关时候,司马懿心中掠过了一丝的不安,太平静了,平静的有些诡异,没有呐喊声,没有厮杀声,一点也不像一个正在交战的战场。
此刻天光大亮,漫天的大雾遮蔽了一切,本来是一路狂奔的司马懿也不得降低了速度,这样的天气条件下,是十分有利于敌人伏击的,谨慎的司马懿当然不会冒险轻进。
更何况,这里太安静了,安静的反倒是有些不太正常,这不得不让司马懿提高警慎,下令全军保持高度的戒备状态,并派出一支斥侯小队向前探明状况。
这大雾之中,就算是经验丰富的斥侯也得小心从事,他十分谨慎地向前缓慢而行,聆听着浓雾后面一切动静。这些斥侯耳朵特别的灵敏,那怕是一根松针落地,他们都不会错过。
但是很奇怪,这里居然听不到任何的声音,仿佛到了一个无人的旷野,但这里应该就是双方交战的地方呀,怎么可能会没有动静呢?
斥侯一路向前,虽然没听到任何的声响,但却可以闻得到浓重的血腥味,因为这股子的血腥味相当的厚重,几乎覆盖了整个山谷,闻之令人作呕。
斥侯小队满腹的疑惑,既然能闻到这位重口味的血腥气,为何却看不到任何一个身影,听不到任何声音,这委实也太奇怪了。
他们一路向前,终于看到了满地的尸体,而这尸体之中,绝大多数是司马军士兵的,密密麻麻,层层叠叠,看得这些斥侯兵是毛骨悚然,这里居然死了这么多的司马兵,难道他们是被团灭了吗?
斥侯小队一边继续地向前侦察,一边被人回去飞报给司马懿。
司马懿闻讯之后,面色大变,山谷之内发现这么多的司马兵尸体,难不成他的先锋部队已经全军覆灭了?
要知道在这先锋军之中,可有他的两个儿子以及他最为器重的爱将孙礼,司马懿可不希望他们出任何事。
在斥侯小队探明没有任何埋伏的情况下,司马懿赶到了山谷之中,此刻大雾已经消散了些许,几百步之内可以看得很清楚了。
尽管司马懿心里已经是有所准备了,但看到眼前的景象,还是倒吸了一口的凉气,这密密麻麻的尸体充斥着整个的山谷,可想而知司马军这一役,死了多少的人。
不过司马懿饶是见过大场面的,那怕眼前的景象让许多司马兵都为之色变,但司马懿的脸上,还是一如既往的冷沉。
这个时候,司马师和司马昭也得到了司马大军到来的消息,匆匆地从山上赶了下来,正好和司马懿碰上了面。
“父亲——”司马师和司马昭双双施礼,这一仗打得如此一败涂地,他们俩身为副先锋,自然也有推卸不了的责任,面对司马懿,有些抬不起头来。
司马懿看到司马师和司马昭安然无恙,倒是暗暗地松了一口气,他环顾了一下四周,发现没有孙礼的身影,轻轻地皱了一下眉头,道:“孙德达何在?”
德达是孙礼的表字,司马师和司马昭对视了一下,还是司马师开口涩然地道:“孙将军昨夜与敌作战之时,遭敌冷箭暗算,不幸遇难。”
孙礼迟迟没有到来,司马懿恐怕已经是料算到了这个结果,此时听了司马师的确切讯息,司马懿也不禁淆然泪下,问询他的尸身何在。
司马师一直呆在山顶上,孙礼的死讯还是手下的兵士传上来的,至于孙礼身死之后的事,他还真不知道,此时司马懿提及,司马师这才赶紧派人去找寻。
虽然是满地的尸体,但是孙礼所穿的衣甲还是明显与其他将士不同的,司马兵找寻了半天,终于从尸堆之中找到了一具无头的尸体,身上的铠甲和披风显然确实是孙礼的无疑,只不过他的脑袋已经是不翼而飞了,脖颈处只剩下碗口大的血窟窿,伤口已不再流血,呈现出黑紫色的结痂。
毫无疑问,孙礼的首级被并州军割去了,这也是战场上通行的惯例吧,谁也不可能扛着具尸体来回跑,一般情况下报功是需要首级的,孙礼这颗人头肯定是价值不菲。
想必这是并州军撤退的时候,不方便携带孙礼的尸体,所以才把人头给割了下来。但司马军的先锋主将被人枭首,这对司马军来说,自然是最大的耻辱,许多的人看到了孙礼的无头尸身,既难过又愤慨,义愤填膺地齐声高呼,要为孙礼报仇雪恨。
司马师满脸愧咎地对司马懿道:“父亲,是孩儿无能,才导致了此番兵败,导致了孙将军战死疆场,请父亲依军法处置。”
司马昭也抢着道:“父亲,这事不能全怪兄长,我也有责任的,请父亲责罚。”
司马懿抬头看了一眼司马师和司马昭,轻轻地摇了摇头,神情有些黯然,缓缓地道:“此次兵败,责任自不在你们,也不在德达,正在要为此战负责的,是为父,说到底,是为父轻敌所致,明敌曹亮乃是劲敌,却依然让你们轻兵冒进,中了敌人的埋伏,我之罪也!我虽不杀德达,德达却因我而死,传令下去,将德达尸身收殓,运回洛阳,以三公之礼葬之,所失之首级,令宫内匠人用黄金镶之,其爵位大利亭侯由其孙孙元承嗣,加邑千户,以表其功。”
司马懿对孙礼之死十分的哀痛,但逝者已矣,不能往生,司马懿也只好将其厚葬,也算是对这位追随自己多年的忠诚部下怃恤。
孙礼的儿子早逝,家中只有一个孙子名叫孙元,还尚未成年,所以孙礼的爵位便由其孙孙元来承继,加封邑千户,也算是对孙家最大的补偿了。
司马懿这边安排好孙礼的后事,司马昭则是积极地请命,说道:“父亲,并州逆军此刻已逃往介休,不过他们皆是步兵,想必也逃之不远,孩儿愿率轻骑一支前往追击,为孙将军报仇雪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