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风之清扬
而后孙礼也不敢恋战,主动地引军撤了下来,朝着西山方向而去。
孙礼也是暗暗的庆幸,幸亏司马昭没出事,否则司马懿那边他怎么交待,现在仗打得一塌糊涂,损兵折将,损失惨重,如果连司马昭都死在乱战之中,孙礼又如何能承受得了司马懿的怒火。
虽然孙礼是司马懿的嫡系爱将不假,但这一次的仗打得估计让司马懿也太失望了,司马懿对他委以先锋之职,就是看重孙礼的能力,战场之上,常是以胜负来论英雄的,不过你过往有多少骄人的战绩显赫的战功,此刻踏入战场,一切就都归零了,过往的荣耀都成为了浮云,这一战打得好,便可以继续地扬名于世,而败了的话,注定是声名狼籍。
所以孙礼必须要力挽狂澜,这一战,他不能败,至少不能败得太惨。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907章 抢夺西山
救回了司马昭,也算是大大的稳定了军心,尽管司马军为之又付出了不小的代价,折损了不少的人,但对于孙礼来说,这都是值得的,毕竟司马昭身份尊贵,远不是这些如草芥一般的普通士卒可以相比的,那怕付出再大的代价,也是在所不惜的。
现在司马军虽然是节节败退,但是他们距离西山已经越来越近了,如果不是为营救司马昭,现在恐怕已经抵达山脚下了。
希望就在眼前,司马军所有的人都忘了疲惫,忘了伤痛,不顾一切地向前冲去,仿佛到了西山上,就真得能让他们反败为胜了。
相比于司马军主将孙礼和司马师的焦急慌张,并州军主将羊祜却显得是从容不迫,镇定自若,他对孙礼和司马师准备抢夺西山的意图看得清清楚楚,但他却没有因此而去阻止,反倒是故意地网开一面,让他们朝西山撤去。
羊祜之所以如此地从容,是因为他早已做好了准备,孙礼和司马师可以看出的战略要点,羊祜身为一代名将,又岂会不知,早在步兵营到达灵石设伏的时候,羊祜就早已把周边的地形给勘测过了,他不光对地形地势了如指掌,而且制定出了详实的作战计划,如今灵石关的战斗走向,和羊祜预料的几乎是一模一样,也难怪他会胸有成竹。
西山是羊祜刻意留下来的破绽,如果并州军从一开始就从东西两面向司马军发起进攻的话,那就完全是逼着司马军向后撤退,这一仗打赢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取得多大的战果就不好说了。
羊祜是抱着打歼灭战的决心来谋划的,击溃司马军很容易做到,但这并没有太大的意义,溃退之后的司马军很快就会重新集结,起不到破敌的作用。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所以羊祜一直谋划着歼敌效果最大化。但其实这场战斗也并不好打,一万人对阵三万人,兵力上的劣势让羊祜是很难全歼对手的,所以羊祜刻意地改变了策略,放弃了两面夹攻的打法,将大部分的部队放在了东山上,从东面发起进攻。
孙礼自然是不甘心就这么撤退的,这是司马军侵入并州之后的第一战,在占据着绝对兵力优势的情况灰头土脸的打一败仗,他有何颜面回去见司马懿。
所以孙礼在劣势之下一直寻找着反击的机会,当他看到西山那边全无动静的时候,便决定先去占领这个制高点,这样就可以让司马军有个落脚和喘息的地方,等喘过这口气来,就该是他们发起反击的时候了。
至于西山那边会不会也有并州军的伏兵,孙礼不是没有怀疑过,但按照正常的推理,并州军如果在两面都设有伏兵,就应当是同时杀出,两路夹击,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作战效果,更能有效的杀伤敌方。
为什么并州军没有采用这个战术呢,孙礼推断很有可能是并州军的兵力不多,不足以支撑他们两面作战,否则他们没有理由放弃这种效果更好的打法。
至于这种推断是不是正确,孙礼也顾不得去深究了,现在战斗如此的激烈,留给他思考的时间还真不太多,他必须要当机立断地确定撤军的方向,这样才能减少司马军的伤亡,每多耽搁一刻,就不知会有多少的司马士兵死于非命。
其实在正常的情况下,不管怀疑并州军是否在西山设有埋伏,孙礼都应该派斥侯兵上去侦察一下,这样才能拿到准确的信息。
但不是孙礼不想,实在是没有时间进行这样的操作,如果派出斥侯兵前去侦察,这一来一回的,肯定是要耽误不少的时间,现在孙礼什么都有,就是没时间,把这三万人马晾在这儿等着被屠戮,孙礼是不可能做出这样的决定的。
所以孙礼决定去赌一把,尽管他从来也不是一个高明的赌徒,但此时此刻,他别无选择。
司马军且战且退,很快就来到了西山脚下。
虽然说灵石的西山并不是那种险峻陡峭的山峰,但也是有着极高的陡坡,上山也需要攀爬,只不过攀爬的难度相对而言低一些。
这样的山势对于孙礼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太陡峭的话司马军就没法大规模的攀登了,这样后卫的部队就会被并州军截杀,而现在这个山势刚刚的好,登山的路径也比较多,司马军可以多路人马同时上山。
而一旦让他们占据了山头,居高临下,防守起来自然是很占便宜的,并州军胆敢尾随他们上山,只怕有更大的苦头让他们吃。
孙礼没有犹豫,一到达山下之后,便立刻下令司马军全力登山,后续的部队则继续断后,阻挡并州军的追击。
本来体力已经是完全透支的司马军,到达了西山脚下,双腿如同是灌了铅一般,迈都迈不开步子了,但求生的yu wàng让他们鼓起了勇气,奋力地朝着山顶上冲去。
山路崎岖,许多的司马兵不得不手脚并用,确实是在“爬”山。
爬山原本是一种力气活,那怕是体力充沛精力旺盛,登山的时候,也会花费不小的气力。
此刻司马兵个个累得疲惫力竭,攀登这座并不太高的西山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不过好歹在生死关头,人的潜力还真是无穷的,司马军的士兵个个都清楚,留在山下,必定是死路一条,只要爬上山去,才有机会活下去。
对生存的渴望战胜了极度疲惫的身体,司马军一窝蜂似地向山上涌去,这陡峭的山路,极大的考验着司马军的意志力,他们个个咬紧牙关,把吃奶的力气都使上了,为了平安的抵达山顶,这些士卒们一个个如疯了一般,不顾一切往前冲。
再多的荆棘,挡不住他们前进的路,再险的山路,也难不倒他们求生的yu wàng,眼看着距离山顶越来越近了,这些士兵终于可以松口气了。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908章
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可战场之上人山人海,嘶杀声呐喊声震耳欲聋,想从这种混乱的场合之中找出司马昭来,简直试如登天。
这时一名士兵禀报道“子元将军,先前小人曾看到子上将军在那个方向被并州军所围困,只是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了。”
司马师急切地道“在哪?”
那名士兵指了指身后的东南方向,司马师循着目光看了过去,虽然没看到司马昭的身影,但那一片区域,却是战场上战斗最为激烈的所在。
司马师心莫名的一悸,高举着手中的剑,大声喝道“儿郎们,随我来!”
也不管身后的那些士兵答没答应,司马师已经是一马当先地冲向了前方,他挂念司马昭的安危,自然是不顾一切地冲过去了,不管司马昭现在是否遭遇到了危险,但司马师没有耽搁那怕是一息的时间,救人如救火,这个时候,司马师根本就没有考虑自身的安危,他不顾一切地杀回重围,那怕只有一线的希望,也绝不放弃。
孙礼这下有些纠结了,本来牺牲掉断后的部队保证大部队的撤退是他的既定方针,但没想到司马昭却陷了进去,原本他并没有安排司马昭去断后的,只不过打着打着,司马昭不知为何竟被并州军给包围了。
别的人的生死孙礼或许可以不考虑,但司马兄弟这两条性命,他却是不能不救的,尤其是司马师,孙礼很清楚司马懿可是把他当做接班人来培养的,如果因为这一次意外把这两兄弟折在这儿,孙礼将来就算是有命回去估计司马懿也不会饶恕他的。
所以没办法,孙礼只能是组织军队,跟在司马师的后面,重新地杀了回去。
司马师一马当先,直冲了过去,他的亲兵卫队,自然是紧紧相随,尽管他们这一队人马在庞大的战场上显得很渺小,但由于他们全是骑兵,逆流而行,倒也显得十分扎眼。
冲至近前,司马师挥起手中的剑,左劈右砍,硬生生地生出一条血路来。
司马昭果然是被围困这儿的,司马师率领着一队人马在战场上拼死厮杀,司马昭也不甘落后,也引军而战,想要抵挡并州军的进攻。
尽管他也接到了孙礼撤退的命令,但是战场上的混乱局面下想要脱身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司马昭一身鲜明的铠甲,很容易招来并州军的目光,一看这是一条大鱼,他的人头价值可比普通的士兵要值钱的多,所以更多的并州军扑了过来,将司马昭给围住了,他想脱身,确实不是易事。
司马昭一看形势不利,也急着想要突围出去,但是这个时候司马军兵败如山倒,大多数的人都在向后撤退,无人向他伸以援手,而司马昭身边的人则是越来越少,局面也变得越发凶险了。
乱战之中,司马昭不知道自己砍翻了多少的并州兵,但周围的并州兵根本就杀不完,而且是越来越多,战斗之中,司马昭的战马也被并州军的长qiāng给刺死了,身上多处负伤,如果不是身穿着一身的铠甲,只怕他早就挂了。
铠甲有铠甲的好处,那就是在防御上要加于布衣,但是这一身的铠甲,至少也有三四十斤重,在移动时,显然是一个巨大的累赘,严重影响行进的速度,而且连续地战斗了一段时间,司马昭浑身上下都被汗水给浸透了,双臂肌肉酸疼,累得几乎抬不起来了。
司马昭看着身边越来越少的士兵和如潮水般涌来的并州军,心中不禁涌起了悲凉之意,看来今天自己是在劫难逃了。
这一次他十分坚决地要加入先锋营,就是想要亲自率军杀到晋阳,亲手斩下曹亮的人头,这样才能消除掉他积压在心中怨气,可是没有想到这进入并州的第一战,居然打得这么惨,陷入到重重包围之中。
就这么死在这里,司马昭好不甘心,可是眼看着
着形势越来越差,司马昭也只能是痛苦地接受了这个结果。
就在此时,围在四周的并州军忽然一阵大乱,司马昭抬头一看,竟然是司马师率军杀了回来,冲破了并州军的包围。
“兄长……”司马昭不禁是热泪盈眶,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关键的时候,还是自家兄弟靠得上。
司马师大吼道“快上马,我们一起杀出去!”
这边的骑兵已经专门给司马昭空出了一匹马,司马昭踉踉跄跄地奔了过去,十分努力地想踩着马镫爬到马背上,但他此刻已然脱力,就连爬上去的这点力气也没有了。
还是身后的司马兵扶了他一把,司马昭这才算是连滚带爬地上了马,他爬在了马背上,气喘吁吁地对司马师道“多谢兄长相救。”
司马师吼道“废什么话,你是我弟弟,我怎么可能丢下你不管!什么也别说了,杀出去再说!”
这时,孙礼也率领着兵马赶了回来进行接应,并州军再也无法形成合围,只能是目送着司马师将司马昭救走。
而后孙礼也不敢恋战,主动地引军撤了下来,朝着西山方向而去。
孙礼也是暗暗的庆幸,幸亏司马昭没出事,否则司马懿那边他怎么交待,现在仗打得一塌糊涂,损兵折将,损失惨重,如果连司马昭都死在乱战之中,孙礼又如何能承受得了司马懿的怒火。
虽然孙礼是司马懿的嫡系爱将不假,但这一次的仗打得估计让司马懿也太失望了,司马懿对他委以先锋之职,就是看重孙礼的能力,战场之上,常是以胜负来论英雄的,不过你过往有多少骄人的战绩显赫的战功,此刻踏入战场,一切就都归零了,过往的荣耀都成为了浮云,这一战打得好,便可以继续地扬名于世,而败了的话,注定是声名狼籍。
所以孙礼必须要力挽狂澜,这一战,他不能败,至少不能败得太惨。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909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早已埋伏在山顶上的并州军此刻是尽数涌出,紧接着,乱箭如雨,夹杂着滚木和石块,从山顶上滚滚而至。
有埋伏!
已经距离山顶咫尺之遥的司马兵内心是极其地崩溃,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爬上了山,最后才发现山上竟然埋伏着并州军,这样的打击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致命的。
并州军居高临下,占据着有利的地形,他们遵循着羊祜的命令,那怕前面打得如火如荼,和他们都没有半文钱的关系,他们埋伏在西山上面,掩藏地严严实实,丝毫都没有露出行藏。
只有当司马军爬上山来,接近于山顶之时,他们才奉命进行攻击。
西山顶上的并州军人数并不太多,但几乎都是弓箭兵和连弩兵这样的远程攻击兵种,一旦开始攻击,他们自然是火力全开,箭矢如不要钱似的狂射下来,更有滚木石块同时进行攻击。
冲在最前面的司马军士兵最先遭了殃,西山是一座石头山,除了一些低矮的灌木丛和杂草之外,没有任何树木之类的高大乔木,更何况这个季节,灌木丛也是刚刚披绿,野草连脚面都没有没过,所以司马军完全暴露在并州军的箭矢攻击范围之内,连个躲闪的地方也找不到。
司马兵纷纷中箭或被滚木石块砸中,从山坡上滚落下去,惨叫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孙礼一看并州军伏兵尽出,心里顿时拨凉拨凉的,这恐怕是他们遇到的最糟糕的局面了,先前他一直担心的就是这一点,向西山靠拢的时候,他心里面一直在打鼓,如今噩梦成真,就连最后的一丝希望也泯灭掉了。
司马师和司马昭心里也是凉凉的,方才司马师奋力地救司马昭出重围,本以为是绝地求生,苦尽甘来,但没想到才出狼窝又入虎穴,这一次他们遭遇到的几乎是灭顶的危机。
那一场地久天长的围城故事
现在司马军的处境,是相当的不利,如果他们能夺取西山,抢占这个制高点,便可以利用地形的优势来赢得喘息的机会。
可现在敌方占据了这个优势,就完全把司马军逼入到了绝境之中,现在司马军大量的军队云集在西山脚下,前有拦截,后有追兵,从任何角度来讲,这都是一个必死之局。
更要命的是,司马军本身早已力竭,冲向西山几乎已经是耗尽了他们最后的一点力气了,正是因为希望所在,所以才有机会拼命向前冲。
而现在最后的一点希望也被泯灭殆尽了,所有的司马兵都陷入到了绝望之中,绝望之下,个个都崩溃了,许多的人就连站在的气力都没了,瘫坐在地,号陶大哭。
绝望的情绪在军中不断地蔓延着,司马军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不战而自乱阵脚。
孙礼领军作战多年,这样的局面可是他从来也没有遭遇过的,优势兵力的情况之下,竟然被敌方杀得如此狼狈,恐怕孙礼做梦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但他不能坐以待毙,就算局面再恶劣再艰难,他都不能放弃希望,这个时候普通的士兵可以放弃战斗,但孙礼不能,身为一军之主将,他必须肩负起所有的责任,寻找出一条突围之路来。
此刻的并州军并不急于发起总攻,而是在司马军的身后形成了一道封锁线,完全以将司马军的退路给掐断了。
羊祜的策略非常的清晰,那便是以包围为主,以攻击为辅,尽量地多使用远程兵种进行远距离的攻击,而减少与敌人的肉搏战白刃战。
这个战斗的节奏是十分的重要的,现在羊祜要给司马军施加的是不断的压力,而不是致命的攻击,在压力下,司马军很容易彻底地崩溃,但拼命的进攻,却容易让司马军拼死抵抗。
困兽犹斗,况乎人也,那怕并州军占据着极大的优势,歼灭了不少的司马军,但总的人数对比上,还是司马军占据着优势,如果逼迫得太紧,反倒不是什么好事,张驰有度,才是最理想的攻击效果。神绝苍穹
羊祜在东山和西山上布署的兵力并不相同,东山上埋伏着九千人,西山上只有一千人,所以东山这边是担负着主要的进攻,此刻并州军在司马军的身后,形成了一道铁壁一般的包围圈,虽然是平川地带,但是以现在司马军的作战能力,想要通过这道铁壁的考验,几乎是没有任何的胜算。
司马师也没有慌乱,这个时候的慌乱对战局没有任何的帮助,反而是自取灭亡之道,所以司马师强迫自己镇定下来,他通过暗暗地观察,发现西山顶上的并州军,数量并不太多,也就是说,现在司马军的突破口,依然还在西山这边,只要能想方设法地攻下山头,或许就能化解这样的危局。
司马师对孙礼道:“孙将军,我们已经没有任何的退路了,只有拿下西山,才是唯一的出路,置之于死地而后生,就让我们拼一把吧!”
孙礼暗暗点头,这司马师果然颇有点乃父之风,在这种凶险危急的局面下,依然还能保持着足够的冷静,真是难能可贵,大将之风啊。
而且司马师的眼光也确实独到,想要以司马军的能力,几乎无法完成突围,想要绝地求生,也唯有冲上西山的山头,这样才有立足的机会,而等待援兵。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想凭借着他们自己的实力完成突围,几乎是不可能的完成的任务了,现在只有咬牙坚持从西山这边寻求突破,才是唯一的办法。
但是尽管西山这边并州军的数量不多,但险要的地势却成为他们进攻的最大障碍,先前的进攻,已经折损了不少的人马,而且登山作战,是最为消耗体力的,以现在司马军的状态,能爬山打仗的,估计也没有多少人了。
可是再艰难,也不能坐以待毙,他们必须拼死杀出一条血路来,这样才可能逃出生天。
:。: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910章 好消息
这场战斗的残酷性超越了以往任何的一次战斗,敢死队采用的是比较分散的队形,这样就可以将对方滚木和石块的造成的伤害降到最低。
像最初一窝蜂似的进攻,人员过于密集,往往一根滚木从山顶上滚落下来,沿途一路横扫,一根滚木就造成巨大的伤害,那滚落到山底下的滚木,上面沾满了鲜血和肉屑。
面对这种高伤害的武器,只有分散队形才能将己方的损失降到最低,敢死队在这方面打得十分聪明,在队形的保持上面,始终注意着前后左右的间距,而且尽可能地利用地形的特点进行隐藏和闪避,在突进的同时,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
这就是有经验和没经验的区别,敢死队的成员,绝大多数都是战场上的老手,他们和那些新兵蛋子比起来,更懂得战场之上的生存之道,弓箭可以用盾牌来防护,但面对滚木擂石这样的大杀器,想躲过去,确实是很难,但他们采用分散式的队形,就可以将伤害降到最低。
战争之中总会死人的,但死人和死人也是有区别的,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这就是一支聪明的军队该有的水平。
敢死队的进攻极大地考验着并州军的防守,毕竟滚木擂石也不是无穷无尽的,准备这些武器,并州军已经是花费了不少的力气,每扔一个储备便少一个,所以这玩意儿也不能随便乱扔,只瞅准时机,才能取得战果最大化。
现在司马军的进攻线路明确,就是利用分散的队形不断地向山顶上发起冲击,尽可能地消耗并州军更多的武器,到了后面,并州军储备的滚木擂石不足的话,他们的进攻效果就会显着地提高。
但司马军策略的改变,并州军这边也不会无的放矢,虽然人数上不占优势,但是有着天然的地利优势,并州军打得还是游刃有余,既然司马军采用分散的进攻方式,那么他们也不必频繁的使用大招了,双方斗智斗勇,战斗打得十分的激烈。
若生是镜水月花
在山下督战的孙礼却是忧心冲冲,他现在急需攻下西山,打开局面,但是就算是派出了最为精锐的军队充当敢死队,但效果也没有他想象之中的那么好,这种以下击上的仰攻,本身就不好打,再加上并州军准备充分,他们想要尽快地拿下西山,确实是比较困难。
整个形势对司马军越发的不利了,战事越拖越久,让本来就已经极度疲惫的司马军是雪上加霜,处于了崩溃的边缘,如果到天黑之前再拿不下西山,孙礼都不知道怎么能熬得过这个晚上。
如今司马军的先头部队和后继的主力部队,相距的路程差不多也就是一天的时间,遇袭之后,孙礼倒是派人快马将这边的战况禀报给了司马懿,但就算是等来援兵,那至少也得一个晚上的时间。
按照现在的形势,如果并州军持续发起进攻的话,那么这一夜必定是司马军最为难熬的一夜了。
或许现在孙礼就已经是心生懊悔了,正是因为他轻兵冒进倍道而行才导致了现在的这种局面,如果不是一路急行军把司马军搞得精疲力竭的话,这战况再糟糕也不会沦落到如此地步。
其实严格来说,并不是孙礼的错,而是情报方面出现了重大的秕漏,按司马军先前的情报显示,在介休一带,根本就没有并州军的主力部队,以三万人对付一群乌合之众,孙礼自然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他一路疾行,目的就是为了抢在并州军主力回归之前,一举拿下介休,打开进攻晋阳的门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