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风之清扬
而且曹亮安排并州军之中最精锐的步兵营驻守在这里,可以说,介休相当于就是并州西南方向上的门户,要阻挡司马军对并州的进犯,介休是不容有失的。
为了迷惑司马军,步兵营几乎所有的旗帜都借给了那支临时拼凑的假军队,所以现在步兵营都没有属于自己的旗帜了,当然不竖军旗也是故意混淆视听,让司马军不以为驻守在这里的军队是步兵营,只以为是寻常的守备部队,从而令其放松警惕。
示敌以弱,本身就是一种计策,司马军认为并州军的主力步兵已经被他们调动的七零八落了,六个步兵营,北面的雁门郡算有一个,东面的苇泽关有两个,如今剩余的三个步兵营已被司马懿略施小计,忽悠到了上党郡,如今能把守介休的,只剩下了一些战斗力相差很多的守备部队,司马军当然不会认为这些军队能成为阻碍他们进攻的障碍。
现在司马军需要防范的,也只剩下了并州军的三个骑兵营,不过按情报显示,如今并州军的那三个骑兵营,都布署在晋阳的周围。
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军事部署了,毕竟介休这边是山地,并不有利于骑兵的行动,骑兵打野战可以,可是用来守城的话,那可就是大材小用了。
所以这次孙礼率领的三万先头部队,也是以步兵为主体,骑兵只占很少的比例,打攻坚战,还是得以步兵为主才行。
至于司马军的主力骑兵,此刻处于殿后的位置,司马懿这是憋着大招呢,准备进入晋中平原之后,才会动用骑兵,发起对并州军的致命一击。
为了追求速度,孙礼的这一支先头部队,在从河内出发之后,一路之上就是倍道而行,每日的行进里程都不低于一百里,这样的行军强度,对于大部分是步兵的司马军来说,确实够喝一壶的。
七天,孙礼只用了七天的时间,就从河内郡的轵关,一路杀到了介休城下,如果单纯地从速度上讲,确实已经可以称得是神速了,除了骑兵,恐怕很难有其他的部队能有如此的行军速度。
孙礼之所以这样不顾一切地长途奔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想和并州军来抢时间,如果并州军发现他们上当之后,肯定会在第一时间将南调的军队给调回来,但是这一来一回,没一点时间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孙礼就捉住机会,一路倍道而行,这样就完全地可以甩开并州军。
不过连续七天高强度的行军,对司马军的体力自然是一种巨大的考验,在到达介休不远的灵石关时,孙礼下令先锋军暂时停止行军,许多战马都着白沫,更别说那些一路小跑的士兵了,个个累得是气喘吁吁,这一路行来,跟着行军的节奏而走,都是强撑着,此刻孙礼刚一下令暂停行军原地休息,许多士兵立刻就瘫倒在地,一动都不想动了。
由此可见,这个高强度的行军,把司马军的士兵都累成狗了,灵石关下,司马军一片散乱,丢盔卸甲,东倒西歪,那里还有一支军容齐整的队伍形象。
司马师不禁是大皱眉头,对孙礼道:“我军如此疲惫,军容不整,如果此时并州军来袭的话,何以应战?”
孙礼环顾了一下四周,呵呵一笑,道:“大公子权且放心,此地距离介休,尚还有三十余里的路程,守卫介休的并州军必定不敢冒然出城,我军今日便在此休整一日,明日再进军介休未迟。”
灵石关是一座荒废的关城,规模并不太大,地形倒是十分险要,孙礼以前在并州任过职,对并州的地形还是十分熟悉的,欲取介休,必先要拿下灵石,而且灵石与介休的距离也正合适,三十里,说远不远,说近不近,如果并州军想要趁夜偷袭的话,这个距离是有些难度的。
更何况,现在介休并没有并州军的野战部队,单凭那么一点的守备部队,孙礼根本就没有放在眼里,如果他们敢来偷袭的话,孙礼反倒是举双手欢迎的。
别看现在司马军疲惫不堪,军容不整,但稍事休息之后,完全还是有一战之力的,就凭并州军那点零散的人马,孙礼压根儿没有放在眼里。
孙礼早就研究过并州的地图了,在何处扎营,他心中更是有打算的,灵石关地形险要,进可攻,退可守,在这里设一个前进基地,恐怕是再合适不过了。
更关键的是,根据先前得到的情报,并州军驻守在介休,灵石关一带,并没有驻军,这样对孙礼来说,更是一个心仪的理想宿营地了。
不过现在日头尚早,孙礼倒没有急着扎营安寨,看看这些司马兵一个个累得如狗,他决定让军士们先休息半个时辰,然后再埋锅造饭,安营扎寨,赶在天黑之前,把营寨立起来。
只要有营寨做为屏障和防护,孙礼自信并州军就算趁夜来偷袭,他也可以从容应对。
可就在这个时候,东山上突然地出现喊杀之声,伏兵尽出,一路向他们冲杀过来。
孙礼正和司马师司马昭兄弟两个商量扎营的事情,突然听到了东山那边的声响,举头望去,只见东面的山坡上,并州军漫杀遍野地杀了过来,顿时他们三个惊得是面容失色。
孙礼一心防备着并州军可能会夜间偷袭,但万万没想到他们居然在大白天就发起了袭击,而且看这架式,分明是在这里埋伏已久,就等司马军的到来了。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905章 司马昭掉队了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孙礼整个人都懵掉了,失策,绝对是天大的失策!
这些并州军是从哪儿冒出来的,不是说并州军的主力步兵都南下救援上党去了吗,怎么可能会出现在灵石?看这架式,分明就是并州军的主力部队,绝不是什么战斗力较弱的守备部队!
只能说是他们先前得到的情报有误,孙礼的整个战略署,都是按着这个情报来进行的,如果并州军在介休有所准备的话,那么孙礼绝对不会费力费劲地搞什么长途奔袭了,按步就班地打阵地战,又怎么可能会遭遇到敌人的伏击?
就算是遇到伏击,正常的情况下,孙礼也是无惧的,他兵力占优,敌人就算打伏击战,也未必能占到什么便宜。
但现在的情况却是不同,长距离的急行军完全搞垮了司马军的体力和精力,以现在的这个状态,根本就无法进入到正常的战斗状态之中,拿什么来应战呢?
真是一辈子打雁,到头来却让雁给啄瞎了眼,怎一个惨字了得!
孙礼急得跺足长叹,花白的胡须都在一颤一颤的,饶是他经验丰富,临机善变,但突然遇到这种情况,还真是束手无策。
并州军攻得很快,人未至,箭先至,刚一进入到弓箭的射程之内,并州军的弓箭兵就纷纷的出手了,无数的箭矢落到了司马军的阵地上。
如果在正常情况下,司马军排兵列阵,有盾兵的保护,必然可以将敌人的弓箭有效抵挡住,但此刻司马军一盘散沙,面对如雨点般倾泻而至的箭雨,除了狼狈地躲闪之外,就连半点的招架之力也没有,阵地之上,司马军变得更加地混乱,还没等并州军冲上来,自相践踏冲撞,跟一大群无头苍蝇一样乱冲乱窜,根本就不像一支组织有序的军队。
而相反的,并州军却是井然有序,打得很有章法,一轮箭矢疾攻之后,并州军的长qiāng兵和刀盾兵已然杀到了司马军的阵地之中,趁着司马军一团混乱,他们果敢地冲入阵中,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
一边是体力充沛,斗志旺盛,做好充分的觇斗准备,另一边却是精疲力竭,孱弱不堪,完全没有想到会打这场遭遇战,所以尽管司马军人数占优,但却无力来抵挡并州军势如破竹的进攻,只能是节节败退。
司马昭仗打得少,遇到这种情况,完全是手足无措,只好对司马师道:“兄长,这……这该如何是好?”
说实话,司马师现在也是头皮发麻,虽然他打仗的经验要比司马昭多一些,但这样的状态,却也是第一次遇到,难免有些手足无措。
不过好在司马师也算是一个颇有城府的人,尽管局面相当的困难,但他却也没有丧失理智,连忙地传令下去,组织军队尽可能地原地抵抗,迟滞敌军的进攻。
司马师环顾了一下战场,发现并州军的一路人马打得最为生猛,在司马军的阵中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司马军之中根本就无人能敌,纷纷溃败。
这样的混战,如果前面的溃败了,影响到的却是整个的军队,所以关键时候,还得有人站出来,抵敌得住敌人的攻势,稳住战局。
司马师大喝一声,拨剑在手,率领着他手下的一个亲兵骑兵队迎了上去,与这支悍敌战在了一处。
虽然这支骑兵队人数不多,但在行军过程之中,骑兵的速度较快,消耗也小,体力和精力上自然要比那些步兵强上不上,不致于累得lián zhàn斗能力也没有了,关键时刻,他们在司马师的带领下,冲上去,正面迎击并州军的进攻。
司马师这么一挡,就如同洪流之中竖起了一块巨石,虽然无法挡得往洪水,但最起码的对并州军如潮的攻势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给兵败如山倒的司马军赢得了一丝的喘息之机。
孙礼看到司马师如此的生猛,不禁暗暗地感叹了一句,虎父无犬子啊!
打仗最难的不是顺风仗,乘胜追击任何人都会,真正体现一个人的水平,必须要看他打逆风仗的能力,司马师在逆境之中,有着坚韧不拨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斗志,这样的品质,才是难能可贵的。
孙礼不禁有些汗颜,他可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了,当年随驾到泰山,路遇猛虎,他都能临危不惧,但现在面对并州军的突然袭击,竟然是手足无措,无计可施,难道自己真得老了吗,就连司马师这样的战场新人都不如了吗?
司马师挡在前面,给孙礼重新组织军队防御羸得了不少的时间,孙礼稳住阵脚之后,也开始组织军队构筑防线,抵敌并州军的进攻。
司马军的疲惫短时间内是恢复不过来的,但性命关头,就算是体力跟不上,那也得咬牙坚持,毕竟他们是正规的军队,并不是一帮子的乌合之众,在经历了短时间的溃败之后,总算是意识到这样的乱战只能让他们徒增伤亡,逃得越快死得越多,唯有奋起对战,这样才有生存的机会。
后面的军队被孙礼组织了起来,虽然看起来还是乱糟糟的,但好歹也算是止住了溃败之势,所有的司马军此刻都拿起了武器,尽管找不到他们原先的战斗序列,但这些人还是勉强地拼凑在了一起,构筑起来临时的防线,来抵敌并州军的进攻。
此刻司马军的处境,虽然还处于一种劣势之下,但好歹不像最初战斗开始的阶段,全无还手之力,只能是被动挨打,现在有了司马师率领着亲兵骑兵队顶在最前面,后面的司马军总算稍微地可以喘上一口气了,开始抵挡着并州军如潮的攻势。
这个时候,司马军利用人数上的优势将战场上的颓势一点点的扳了回来,孙礼知道想要战胜并州军很困难,但他们只要退到一个有利的地形处,就能稳住阵脚,挽回败局。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906章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孙礼整个人都懵掉了,失策,绝对是天大的失策!
这些并州军是从哪儿冒出来的,不是说并州军的主力步兵都南下救援上党去了吗,怎么可能会出现在灵石?看这架式,分明就是并州军的主力部队,绝不是什么战斗力较弱的守备部队!
只能说是他们先前得到的情报有误,孙礼的整个战略署,都是按着这个情报来进行的,如果并州军在介休有所准备的话,那么孙礼绝对不会费力费劲地搞什么长途奔袭了,按步就班地打阵地战,又怎么可能会遭遇到敌人的伏击?
就算是遇到伏击,正常的情况下,孙礼也是无惧的,他兵力占优,敌人就算打伏击战,也未必能占到什么便宜。
但现在的情况却是不同,长距离的急行军完全搞垮了司马军的体力和精力,以现在的这个状态,根本就无法进入到正常的战斗状态之中,拿什么来应战呢?
真是一辈子打雁,到头来却让雁给啄瞎了眼,怎一个惨字了得!
孙礼急得跺足长叹,花白的胡须都在一颤一颤的,饶是他经验丰富,临机善变,但突然遇到这种情况,还真是束手无策。
并州军攻得很快,人未至,箭先至,刚一进入到弓箭的射程之内,并州军的弓箭兵就纷纷的出手了,无数的箭矢落到了司马军的阵地上。
如果在正常情况下,司马军排兵列阵,有盾兵的保护,必然可以将敌人的弓箭有效抵挡住,但此刻司马军一盘散沙,面对如雨点般倾泻而至的箭雨,除了狼狈地躲闪之外,就连半点的招架之力也没有,阵地之上,司马军变得更加地混乱,还没等并州军冲上来,自相践踏冲撞,跟一大群无头苍蝇一样乱冲乱窜,根本就不像一支组织有序的军队。
而相反的,并州军却是井然有序,打得很有章法,一轮箭矢疾攻之后,并州军的长qiāng兵和刀盾兵已然杀到了司马军的阵地之中,趁着司马军一团混乱,他们果敢地冲入阵中,与敌人展开了肉搏战。
一边是体力充沛,斗志旺盛,做好充分的觇斗准备,另一边却是精疲力竭,孱弱不堪,完全没有想到会打这场遭遇战,所以尽管司马军人数占优,但却无力来抵挡并州军势如破竹的进攻,只能是节节败退。
司马昭仗打得少,遇到这种情况,完全是手足无措,只好对司马师道:“兄长,这……这该如何是好?”
说实话,司马师现在也是头皮发麻,虽然他打仗的经验要比司马昭多一些,但这样的状态,却也是第一次遇到,难免有些手足无措。
不过好在司马师也算是一个颇有城府的人,尽管局面相当的困难,但他却也没有丧失理智,连忙地传令下去,组织军队尽可能地原地抵抗,迟滞敌军的进攻。
司马师环顾了一下战场,发现并州军的一路人马打得最为生猛,在司马军的阵中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司马军之中根本就无人能敌,纷纷溃败。
这样的混战,如果前面的溃败了,影响到的却是整个的军队,所以关键时候,还得有人站出来,抵敌得住敌人的攻势,稳住战局。
司马师大喝一声,拨剑在手,率领着他手下的一个亲兵骑兵队迎了上去,与这支悍敌战在了一处。
虽然这支骑兵队人数不多,但在行军过程之中,骑兵的速度较快,消耗也小,体力和精力上自然要比那些步兵强上不上,不致于累得lián zhàn斗能力也没有了,关键时刻,他们在司马师的带领下,冲上去,正面迎击并州军的进攻。
司马师这么一挡,就如同洪流之中竖起了一块巨石,虽然无法挡得往洪水,但最起码的对并州军如潮的攻势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给兵败如山倒的司马军赢得了一丝的喘息之机。
孙礼看到司马师如此的生猛,不禁暗暗地感叹了一句,虎父无犬子啊!
打仗最难的不是顺风仗,乘胜追击任何人都会,真正体现一个人的水平,必须要看他打逆风仗的能力,司马师在逆境之中,有着坚韧不拨的毅力和不屈不挠的斗志,这样的品质,才是难能可贵的。
孙礼不禁有些汗颜,他可是身经百战的老将了,当年随驾到泰山,路遇猛虎,他都能临危不惧,但现在面对并州军的突然袭击,竟然是手足无措,无计可施,难道自己真得老了吗,就连司马师这样的战场新人都不如了吗?
司马师挡在前面,给孙礼重新组织军队防御羸得了不少的时间,孙礼稳住阵脚之后,也开始组织军队构筑防线,抵敌并州军的进攻。
司马军的疲惫短时间内是恢复不过来的,但性命关头,就算是体力跟不上,那也得咬牙坚持,毕竟他们是正规的军队,并不是一帮子的乌合之众,在经历了短时间的溃败之后,总算是意识到这样的乱战只能让他们徒增伤亡,逃得越快死得越多,唯有奋起对战,这样才有生存的机会。
后面的军队被孙礼组织了起来,虽然看起来还是乱糟糟的,但好歹也算是止住了溃败之势,所有的司马军此刻都拿起了武器,尽管找不到他们原先的战斗序列,但这些人还是勉强地拼凑在了一起,构筑起来临时的防线,来抵敌并州军的进攻。
此刻司马军的处境,虽然还处于一种劣势之下,但好歹不像最初战斗开始的阶段,全无还手之力,只能是被动挨打,现在有了司马师率领着亲兵骑兵队顶在最前面,后面的司马军总算稍微地可以喘上一口气了,开始抵挡着并州军如潮的攻势。
这个时候,司马军利用人数上的优势将战场上的颓势一点点的扳了回来,孙礼知道想要战胜并州军很困难,但他们只要退到一个有利的地形处,就能稳住阵脚,挽回败局。
:。: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906章 打仗亲兄弟
司马师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骑在马背上,左看右看,可战场之上人山人海,嘶杀声呐喊声震耳欲聋,想从这种混乱的场合之中找出司马昭来,简直试如登天。
这时一名士兵禀报道:“子元将军,先前小人曾看到子上将军在那个方向被并州军所围困,只是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了。”
司马师急切地道:“在哪?”
那名士兵指了指身后的东南方向,司马师循着目光看了过去,虽然没看到司马昭的身影,但那一片区域,却是战场上战斗最为激烈的所在。
司马师心莫名的一悸,高举着手中的剑,大声喝道:“儿郎们,随我来!”
也不管身后的那些士兵答没答应,司马师已经是一马当先地冲向了前方,他挂念司马昭的安危,自然是不顾一切地冲过去了,不管司马昭现在是否遭遇到了危险,但司马师没有耽搁那怕是一息的时间,救人如救火,这个时候,司马师根本就没有考虑自身的安危,他不顾一切地杀回重围,那怕只有一线的希望,也绝不放弃。
孙礼这下有些纠结了,本来牺牲掉断后的部队保证大部队的撤退是他的既定方针,但没想到司马昭却陷了进去,原本他并没有安排司马昭去断后的,只不过打着打着,司马昭不知为何竟被并州军给包围了。
别的人的生死孙礼或许可以不考虑,但司马兄弟这两条性命,他却是不能不救的,尤其是司马师,孙礼很清楚司马懿可是把他当做接班人来培养的,如果因为这一次意外把这两兄弟折在这儿,孙礼将来就算是有命回去估计司马懿也不会饶恕他的。
所以没办法,孙礼只能是组织军队,跟在司马师的后面,重新地杀了回去。
司马师一马当先,直冲了过去,他的亲兵卫队,自然是紧紧相随,尽管他们这一队人马在庞大的战场上显得很渺小,但由于他们全是骑兵,逆流而行,倒也显得十分扎眼。
冲至近前,司马师挥起手中的剑,左劈右砍,硬生生地生出一条血路来。
司马昭果然是被围困这儿的,司马师率领着一队人马在战场上拼死厮杀,司马昭也不甘落后,也引军而战,想要抵挡并州军的进攻。
尽管他也接到了孙礼撤退的命令,但是战场上的混乱局面下想要脱身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况司马昭一身鲜明的铠甲,很容易招来并州军的目光,一看这是一条大鱼,他的人头价值可比普通的士兵要值钱的多,所以更多的并州军扑了过来,将司马昭给围住了,他想脱身,确实不是易事。
司马昭一看形势不利,也急着想要突围出去,但是这个时候司马军兵败如山倒,大多数的人都在向后撤退,无人向他伸以援手,而司马昭身边的人则是越来越少,局面也变得越发凶险了。
乱战之中,司马昭不知道自己砍翻了多少的并州兵,但周围的并州兵根本就杀不完,而且是越来越多,战斗之中,司马昭的战马也被并州军的长qiāng给刺死了,身上多处负伤,如果不是身穿着一身的铠甲,只怕他早就挂了。
铠甲有铠甲的好处,那就是在防御上要加于布衣,但是这一身的铠甲,至少也有三四十斤重,在移动时,显然是一个巨大的累赘,严重影响行进的速度,而且连续地战斗了一段时间,司马昭浑身上下都被汗水给浸透了,双臂肌肉酸疼,累得几乎抬不起来了。
司马昭看着身边越来越少的士兵和如潮水般涌来的并州军,心中不禁涌起了悲凉之意,看来今天自己是在劫难逃了。
这一次他十分坚决地要加入先锋营,就是想要亲自率军杀到晋阳,亲手斩下曹亮的人头,这样才能消除掉他积压在心中怨气,可是没有想到这进入并州的第一战,居然打得这么惨,陷入到重重包围之中。
就这么死在这里,司马昭好不甘心,可是眼看着形势越来越差,司马昭也只能是痛苦地接受了这个结果。
就在此时,围在四周的并州军忽然一阵大乱,司马昭抬头一看,竟然是司马师率军杀了回来,冲破了并州军的包围。
“兄长……”司马昭不禁是热泪盈眶,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关键的时候,还是自家兄弟靠得上。
司马师大吼道:“快上马,我们一起杀出去!”
这边的骑兵已经专门给司马昭空出了一匹马,司马昭踉踉跄跄地奔了过去,十分努力地想踩着马镫爬到马背上,但他此刻已然脱力,就连爬上去的这点力气也没有了。
还是身后的司马兵扶了他一把,司马昭这才算是连滚带爬地上了马,他爬在了马背上,气喘吁吁地对司马师道:“多谢兄长相救。”
司马师吼道:“废什么话,你是我弟弟,我怎么可能丢下你不管!什么也别说了,杀出去再说!”
这时,孙礼也率领着兵马赶了回来进行接应,并州军再也无法形成合围,只能是目送着司马师将司马昭救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