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三国2:兴魏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风之清扬
只是让曹亮疑惑的是,虎峪口之战,严格来说,双方只是平局收场,算不得谁输谁赢,司马懿的大军主力并没有受到多大的损失,完全有能力再战斗下去。
但令人诧异的是,司马懿这个时候居然撤兵不打了,这和司马懿一贯的性格可是完全不符的,究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桓范笃定地道:“如果不是有特殊情况发生,司马懿是绝不会轻易退兵的,想必兖州淮南那边定然是有事发生,所以司马懿才会这么急着撤走。”
此前桓范奉曹亮之命,到过兖州,和令狐愚有过联络,以曹亮的意思,就是希望令狐愚和王凌可以早些起兵,与并州军遥相呼应,南北两面同时夹击司马懿。
但令狐愚这个时候耍起了小聪明,他并不想急于地起兵,不想引火烧身,反正司马懿和并州,肯定是有一战的,最起码两败俱伤的时候,他们再起兵,那样成功的机会便会大很多。
桓范也是无奈,他把自己能提的建议都提了,包括另立新君的计划,只是希望那怕令狐愚和王凌起兵晚一些,也总比没有强。
回去之后,他把情况俱都和曹亮说了,曹亮倒也不以为意,有助力也好,无助力也罢,自己和司马懿这一战,绝对是势不能免的,想打败司马懿,终究还是得靠自己,把希望建立在别人那儿,肯定是不靠谱的。
这个时候司马懿毫无征兆地突然退兵,想必也是和淮南那边有事发生有关,如果令狐愚和王凌拥新君起兵的话,司马懿肯定不会坐视不理的,此番突然退兵,走得还是白陉,意图显而易见啊。
&n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897章 焦急的裴秀
石门关之战打响之后,司马军并不是单方面的用兵,苇泽关那边,吕昭的军队依旧沿续着之前的进攻方式,只不过攻势和去年比起来,更加的猛烈了。
显然吕昭的军队是在配合司马懿的大军行动,想要在侧翼给并州军很大的压力,以牵制住并州军左卫营和右卫营这两支军队,使其不能向南增援。
吕昭打得很贼,同时面对苇泽关和乐平的两路之敌,虽然他拥有的兵力胜过对方,但是吕昭却没有两线作战,在全力进攻苇泽关的同时,对乐平之敌却始终采用守势,一边打一边防,尽可能地把战斗简单化。
吕昭这么做也是有自己的打算的,上一次司马懿三路大军进攻上党,被曹亮捉住机会,各个击破,损失了两路人马,吕昭担心曹亮也会如法炮制,集结重兵来包抄他,所以在攻打苇泽关的时候,吕昭还是多留了一个心眼的,加强了侧翼的防御,并保证退路的通畅,一旦形势不利,他就会主动地撤回到井陉关去。
苇泽关这一带地形险要,尽管吕昭攻打苇泽关相当的吃力,屡攻不克,但如果并州军想要反击的话,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除了南面的乐平之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的路可以从后面进行包抄。
所以吕昭在攻打苇泽关的时候,始终没去进攻乐平,以避免因为分兵而被并州军捉住机会分而歼之,可见吕昭打得十分的谨慎,猛攻之余时刻也没丢防守。
对于这样谨慎的对手,曹亮也没有集中兵力去围剿他,毕竟以苇泽关附近的地形,曹亮就算派再多的兵马去,也无法进行迂回包抄,所以曹亮率性只守住苇泽关便是,一直没有反击的打算。
最主要的曹亮知道吕昭的进攻不过是司马懿玩的烟幕弹,如果真得集中兵力去对付他,反倒是中了司马懿的计。
至于雁门关那边,倒一直是不愠不火,虽然幽州兵也对雁门发起过几次进攻,但这样的进攻力度对于固若金汤的雁门关来说,完全是不疼不痒,这样的攻防战,看起来倒是十分的“默契”。
曹亮曾给毌丘俭去过一封密信,信中曹亮提及了希望和毌丘俭联合讨伐司马懿,共同复兴曹魏社稷,不过毌丘俭却没有回信,显然他还在观望。
其实毌丘俭并没有看好曹亮,以曹亮的资历,也确实不足以让毌丘俭心服口服,那怕曹亮现在手中持有先帝的遗诏,但毌丘俭也不可能轻易地倒向曹亮这边。
不过毌丘俭尽管没有回复他,但从他进攻的表现上来看,态度却是极为暖昧的,至少毌丘俭没有像吕昭那样,拼命地来进攻,所以冀州兵和幽州兵虽然派出的人马大体相当,但雁门关这边的应对,却是要比苇泽关那边轻松多了。
雁门关这边也算是让曹亮最为放心的地方,甚至都不用去做任何的战略考量,只需交给杜预来处置就行了。
现在曹亮的注意力,全部都放在了上党郡和河东郡这边,不过和其他三个方向上战火连天不同,河东郡平阳郡这边却是平静如常,就连一点动静都没有。
曹亮不禁是大为疑惑,事出反常即为妖,如果司马懿进攻的目标确实是上党的话,那么河东这边至少也得出兵策应才对,陈骞和胡奋一直按兵不动,这里面肯定有什么文章。
所以,曹亮断定司马懿主攻的方向还是在河东,之所以在石门关搞出一系列大动作来,不过是故布迷阵,想要吸引并州军的主力前去救援,这种声东击西的伎俩,曹亮又怎么可能会上他的当?
确实了防御的重点之后,曹亮下令各军还是依先前的策略不变,各军驻守原地,随时候命。
其实曹亮也是承受着极大的压力的,从司马军对石门关发起的进攻来看,还真不是佯攻那么简单,石门关的战斗极为的惨烈,虽然占据着地形上的优势,杀敌数量是己方伤亡的数倍,但是司马军根本就计较攻击军队的损失,前面的伤亡了,后面的部队继续地顶上,所以在进攻之中,司马军的兵力丝毫没有减少的迹象。
但长水营不同,由于没有援兵的增援,他们每伤亡一个人,就等于阵地上缺少了一个人,也许刚开始的时候显露出不这种弊端来,但时间久了,长水营伤亡的人数多了,形势便变得不容乐观起来。
对此,王濬并没有轻易地放弃,他还是率兵坚守着石门关,浴血奋战,誓死把司马懿挡在关外,绝不让他轻易地踏足上党郡半步。
但是裴秀等人却是焦急万分,现在石门关的战报,几乎是三个时辰一更新,最新的战报源源不断地从上党传回来,从目前的战斗形式来看,石门关已经是芨芨可危,如果不是王濬誓死坚守,石门关恐怕早就失守了。
但即便如此,如果没有援兵救援的话,王濬真心坚持不了多长的时间,石门关随时都可能失守。
“主公,石门关那边情势危急,再不派援兵的话,恐怕石门关就要失守了。”裴秀拿着刚刚送达的战报,急切地来禀报给曹亮。
裴秀身为参军,他觉得自己有义务提醒曹亮,尽管曹亮一再坚持自己的观点,但战场下的战况是瞬息万变的,就算当初司马懿并没有将上党列为首选之地,但如果被他发现石门关可以轻易拿下的话,说不定这个时候司马懿已经是改变主意了。
曹亮接过战报,扫了一眼之后,淡淡地一笑道:“放心吧,王士治可没你们想的那么不堪,司马懿想要拿下石门关来,绝不是件容易的事,石门关再坚守个十天半月的,问题不大。”
裴秀有些急眼,道:“可是主公,王将军虽然骁勇,但双拳难敌四手,如今司马军攻势如潮,轮换不断,长水营连续作战,疲惫之极,真这么打下去,石门关未必能守得往十天半月的。”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898章 瞒天过海
曹亮看着裴秀急风火燎的裴秀,呵呵一笑,将几案上的茶怀推了过去,道:“季彦啊,不必心急,先喝口茶,这可是刚沏好的菊花茶,败火!”
裴秀真得有些无语了,前线的军情十分火急,难得曹亮居然还能如此的气定神闲,似乎自信的有些过头了吧。【←八【←八【←读【←书,.2↘
裴秀倒不是怀疑曹亮的判断,但是战场上的状况可不是一成不变的,万一司马懿改变了计划呢,曹亮的自信不就变成了自负吗?
他转头看向了一直沉默不语的桓范,道:“桓军师,你劝劝主公吧,再这么下去,上党怕是要守不住了。”
桓范对曹亮道:“主公,裴参军担忧的也不无道理,司马懿老奸巨滑,虽然是佯攻石门关,但如果我们不派兵救援,或许他会改佯攻为实攻,以现在双方之兵力对比,想要守住石门关,恐非易事。”
战场之上,经验丰富的主将往往会审时度势,临机权变,并不拘泥于一种战法,司马懿主攻的方向是河东郡不假,但是如果被他发现并州军的破绽就是在石门关的话,改变原先的战略,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但这不禁让曹亮陷入了纠结之中,一旦调兵救援上党,那么原先的战略布署就会被打乱,而到时候司马懿转战河东的话,曹亮又得从上党往回调兵,这样疲于奔命,被司马懿牵着鼻子走的话,形势将会变得极为不利。
曹亮皱了皱眉头,这事他不是没有考虑过,但频繁的军事调动必然会打乱己方的军事部署,往往会得不偿失,所以曹亮选择先让王濬坚守一段时间,看看形势的变化再说。↙八↙八↙读↙书,.※.o◇
桓范又如何不知道这个道理,毕竟现在所有的战略布署都是他和曹亮共同协商出来的,他沉吟了片刻,道:“主公,石门关那边不得不救,而我们现在确实是无兵可调,晋阳周围,倒是还有数万屯田之民,临时将他们武装起来,打上步兵营和先登营的旗号,南下上党,或许可以迷惑司马懿一下,令其改变战略。”
晋中地区沃野百里,是并州军屯田最为集中之处,不过为了备战,曹亮早已放弃了军屯,而是招募了不少的流民来进行屯田,按理说这些民屯的流民是不具备战斗能力的,但现在形势紧迫,他也不妨让他们客串一下,打上步兵营和先登营的旗号,虚张声势,瞒天过海。
如今并州军的武库之中,储备充足,几万件的军械和军服倒是不缺,装备出一支军队来是很简单的事,但是不是说普通的流民拿起武器就能成为士兵,这样的战斗力基本上是弱成了渣,一旦真得上了战场,立刻会原形毕露,不堪一击。
所以,这样的军队也就是只能凑凑数而已,起到点威吓的作用,不过在目前的这种形势下,倒也不失为一条妙计。
于是曹亮下令从屯民之中挑选出两万左右的人来,从武库之中调拨了一批武器和装备,将这些屯民武装了起来,再打上步兵营和先登营的旗号,咋一看,还真是有模有样,像那么一回事。
虽然并州的屯田从最初的军屯改为了民屯,但是军事化管理却一直没有变化,所以在纪律性方面,有负责屯田的官员监管着,倒也不致于乱成一锅粥。
不过战斗力方面,就实在是不敢恭维了,没有进行过任何军事训练的屯民,完全就是一群乌合之众,早些年的黄巾军,大概也就是这样的一个水淮吧,那时候,张角振臂一呼,应者如云,甚至锄头棍棒都能成为武器。
相比于黄巾军,现在曹亮武装出来的这支军队最起码有统一的军服和制式的武器,从外表看起来是不露怯的。
这自然也就是曹亮要的效果了,现在司马军混在并州的奸细众多,如此一支两万人的军队南下,不可能不被他们所发现,这样的军队还真是给他们看的,曹亮亲自检阅了一下,便下令他们大张旗鼓地南下上党了。
┄┄┄┄┄┄┄┄┄┄┄┄┄┄┄┄┄┄┄┄┄┄┄┄┄
石门关的战斗正酣,尽管司马军的伤亡很大,但对于数量庞大的司马军来说,这么一点的伤亡不过是九牛一毛,不值一提的。
不过眼看着形势对司马军变得有利,但司马懿却是眉头紧锁,脸色阴郁,看来并州的形势并非如他所愿。
司马懿此次进攻并州,主攻的方向自然不是地形势复杂的上党郡,他集结了如此庞大的骑兵,当然要利用骑兵的优势,只有河东郡这样开阔而平坦的地形,才方便实施司马懿的计划。
不过在进军河东之前,司马懿还是玩了一个声东击西的小把戏,他集结重兵于河内郡并派兵去攻打石门关,目的显而易见,那就是迫使并州军大规模的增援上党,这样一来,河东郡那边必然是防御空虚,这样便有利于司马军的行动。
但是曹亮似乎并不中计,并没有向上党这边增派援兵,是曹亮对上党的防御力量足够自信,还是他早已识破了自己的战略,这一点司马懿还真有些吃不准。
司马懿原计划在石门关虚晃一qiang,吸引到并州军来援之后,便立刻转战河东,迅速地向介休兹氏一带发起进攻,打并州军一个措手不及。
但现在情况有变,他也只能是暂缓行动,加强了对石门关的攻击力度,或许司马懿现在又有了新的主意,既然曹亮不派援兵来救石门关,那干脆先把石门关打下来,看看形势的发展,再做战略调整不迟。
于是司马懿下令给司马师,让他增派攻击的军队,对石门关进行强攻,争取近期内拿下石门关。
司马师正待调集军队发起强攻,忽然接到了并州细作的禀报,他看了一下,原来是并州军派兵南下救援上党了,人数多达两万余人,那旗号也看得分明,是并州军的步兵营和先登营。
司马师不怒反喜,立刻快步赶往中军帐,把这个消息禀报给了司马懿。11百度一下“最后的三国2兴魏杰众文学”最新章节第一时间免费阅读。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899章 得逞了
这可是司马懿等待已久的好消息,他在河内故布疑阵,就是想要吸引曹亮的援兵,但是强攻了石门关有一段时间了,曹亮的援兵迟迟未到,这让司马懿有一种骑虎难下的感觉。
不是说司马懿拿不下石门关来,以他原先的战略布署,拿下石门关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司马军的主力,仍旧将河东郡做为进攻的方向,司马懿当然不会轻易地做出调整。
可是石门关这边打得这么激烈,曹亮居然是无动于衷,就让司马懿比较费解,难道曹亮就不担心石门关会失守吗?还是说曹亮已经是识破了他的意图?
按理说不太可能啊,毕竟司马懿此前并没有往河东那边调一兵一卒,而且的这个计划也做得十分隐秘,完全没有泄露的可能,曹亮又不是他肚子里的蛔虫,怎么可能会洞悉的他的计划?
而且,司马懿此次的佯攻目标和路线,完全与第一次上党之战时如出一辙,无论从那个角度上来讲,都不应该被怀疑有诈。
可偏偏并州军这边,对司马军全力进攻石门关不以为然,仅派了一万人的长水营来抵敌,那怕长水营已经明显的难以抵挡司马军的攻势了,并州军的援兵还是迟迟未到,这个曹亮,究竟葫芦里卖得什么药?
司马懿也是比较的纠结了,是按照原定计划向河东出兵,还是先拿下石门关再说,该是司马懿做出决断了。
按理说,以司马懿目前的兵力,根本不用玩这些手段和计谋,直接将十七万的步骑放到河东,就足以对并州军形成碾压之势了。
但以司马懿的性格,似乎并不倾向于这种简单粗暴的打法,战争也是要讲究艺术的,没有谋略的战争,那可就乏味得多了。
司马懿此次陈兵于河内,玩得就是声东击西,在进军河东之前,司马懿希望自己的计谋可以得逞,从而最大幅度地削弱并州军的防御力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只可惜曹亮却不上当,让司马懿有一种很深的挫败感,毕竟一个人来演独角戏,也是无趣的很。
拿下石门关其实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反正司马懿不可能从上党进军的,先前攻打石门关,只是一个诱饵,曹亮不上钩,这个诱饵也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如果一昧强攻的话,只能是徒增司马军的伤亡而已。
司马懿轻叹了一声,正准备要传令中军,停止进攻石门关,司马师便急匆匆地赶了进来,有些兴奋地对他道:“父亲,好消息,曹亮那边派出了步兵营和先登营,正向石门关赶来。”
司马懿顿时面带喜色,道:“这消息可靠么?”
司马师禀道:“据传递消息的间军称,此事乃是他亲眼所见,虽然没办法混入到近前,但并州军的旗帜还是清晰可见的,而且此间军称,他亲自数过并州军数目,两万人只多不少,正好符合步兵营和先登营的编制,此事干系重大,谅他也不敢谎报军情。”
司马懿微拈了一下颔下几缕已经是完全银白的胡须,呵呵一笑道:“看来曹亮终究还是沉不住气啊!”
司马师赞道:“父亲深谋远虑,料算周详,曹亮那竖子,又焉能知父亲之谋,此役他是必败无疑。”
司马懿却是淡然一笑,道:“此时论胜负成败,尚为时过早,不过此番能诱使曹亮的六个步兵营全部离开晋阳,倒是我们抢先占了先机。”
曹亮手下共有骑兵三个营和步兵六个营,这一点司马懿一早就摸得清清楚楚,六个步兵营中的射声营此刻驻守雁门,左卫营驻守苇泽关,右卫营驻守乐平,长水营驻守上党,真正留守晋阳的,也只剩下步兵营和先登营这两支军队了。
如今步兵营和先登营又调离了晋阳,那就等于现在晋阳的周围,只剩下了骑兵的三个营,这个消息对司马懿来说,绝对是一个最为利好的消息,并州军的骑兵固然厉害,但再厉害也是孤掌难鸣,没有步兵的辅助,这一战司马军是必胜无疑。
而步兵的行军速度,是远远落后于骑兵的,那怕就是他们知道了司马军的真实战略意图,也是无法快速地回援晋阳的。
司马懿在石门关故布疑阵,目的就是为了引出并州的军队,虽然没有能够成功地调出并州军的骑兵,但能够将并州军所有的步兵都调离晋阳,这仍然不失为一条最完美的计策。
这回司马懿倒是没有了撤军的打算,而是继续地加强了石门关的攻击力度,让整个石门关都变得芨芨可危了,这样一来,就可以迫使并州军的援兵走得更快一点,一旦他们接近于石门关,那司马懿的计划便成功了。
司马懿未必真得需要拿下石门关来,他率军的攻打石门关,更侧重于引并州军来援,只要并州军的援兵抵达了上党,司马懿的目的就完全达到了。
当然,在并州军援兵到达之前,司马懿是不会向河东进军的,目的就是防止并州军援兵一看形势不妙,再折返回去,这样一来,岂不就是白费了力气。
等并州援兵到位之后,就该是司马军采取行动的时候了,一旦展开行动,司马懿倒不用担心并州军会调头增援晋阳,毕竟司马军接近一半是骑兵,机动能力超群,速度上面具有着步兵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中,恐怕司马军的骑兵已经攻到了介休兹氏,对晋阳形成攻击之时,步兵营和先登营才会探得消息,此时他们再想回援晋阳,就已经是鞭长莫及了。
这回司马懿总算是吃下了一颗定心丸,现在整个形势也朝着极为有利地方向在发展着,整个并州的兵马四分五裂,根本不会再对司马军形成任何的威胁。
现在司马懿所要做的,就是准备好随时出兵河东,从河东郡向并州发起进攻,直捣晋阳,整个的行动要一气呵成,不给并州军任何回援的机会,等他们明白过来的时候,并州之战,或许已经结束了。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900章 一支伪军
ps:章节防盗,明早更正………………………
先喝口茶,这可是刚沏好的菊花茶,败火!”
裴秀真得有些无语了,前线的军情十分火急,难得曹亮居然还能如此的气定神闲,似乎自信的有些过头了吧。
裴秀倒不是怀疑曹亮的判断,但是战场上的状况可不是一成不变的,万一司马懿改变了计划呢,曹亮的自信不就变成了自负吗?
他转头看向了一直沉默不语的桓范,道:“桓军师,你劝劝主公吧,再这么下去,上党怕是要守不住了。”
桓范对曹亮道:“主公,裴参军担忧的也不无道理,司马懿老奸巨滑,虽然是佯攻石门关,但如果我们不派兵救援,或许他会改佯攻为实攻,以现在双方之兵力对比,想要守住石门关,恐非易事。”
战场之上,经验丰富的主将往往会审时度势,临机权变,并不拘泥于一种战法,司马懿主攻的方向是河东郡不假,但是如果被他发现并州军的破绽就是在石门关的话,改变原先的战略,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
但这不禁让曹亮陷入了纠结之中,一旦调兵救援上党,那么原先的战略布署就会被打乱,而到时候司马懿转战河东的话,曹亮又得从上党往回调兵,这样疲于奔命,被司马懿牵着鼻子走的话,形势将会变得极为不利。
曹亮皱了皱眉头,这事他不是没有考虑过,但频繁的军事调动必然会打乱己方的军事部署,往往会得不偿失,所以曹亮选择先让王濬坚守一段时间,看看形势的变化再说。
桓范又如何不知道这个道理,毕竟现在所有的战略布署都是他和曹亮共同协商出来的,他沉吟了片刻,道:“主公,石门关那边不得不救,而我们现在确实是无兵可调,晋阳周围,倒是还有数万屯田之民,临时将他们武装起来,打上步兵营和先登营的旗号,南下上党,或许可以迷惑司马懿一下,令其改变战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