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最后的三国2:兴魏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风之清扬
以司马懿的身体素质,如果泡在水里,保不齐会生什么病,现在司马昭最需要的,就是寻找一条船,只可惜看遍这河上,都没有半条船的影子,急得司马昭也是直跺脚。
到不是说这乌马河上没有打渔的渔民,着实是司马军的阵势太过庞大了,那些渔民见势不妙,早架着渔船逃之夭夭了,以至于诺大的河面,就连一艘小船也看不到。
看到这追锋车,司马昭灵机一动,立刻下令亲兵将车厢给拆下来,抬到了河上。
这辆追锋车是司马懿的专用车驾,无论是木材还是做工,都是最为精良的,车底板可以充当船体,车挡板可以充当船舷,最为关键的是,它并不漏水。
司马昭是欣喜若狂,他也确实没想到,这辆追锋车居然还有这样的用途,简直就是水陆两栖的宝贝啊!
“父亲,并州军的追兵须臾即至,赶紧上船吧!”司马昭急急地对司马懿道。
司马懿却显得意兴阑珊,仿佛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司马昭急了,不管司马懿乐不乐意,他让几个亲兵把司马懿抬起来,径直抬到了小船上。
这车厢临时改成的小船容纳不了多少人,不过这不在司马昭的考虑之内,只要能让他父子俩个上船,别的就不考虑了,司马昭还顺手抄了一块木板,来充当船桨。
不过仅凭他一个划,是很难快速地划到对岸的,所以上船之后,司马昭还安排了熟悉水性的几名亲兵护在小船的周围,一是为了保护司马懿的安全,二是让他们在水里推着小船走,这样的话,就可以更快地到达对岸。
虽然是万人渡河,场面极为的浩大,但河面上露出来的,都是些脑袋,这么一艘小船行驶在其中,显得极为的另类,确实有一种鹤立鸡群的感觉。
这时邓艾已经率领弓骑兵杀到了司马懿方才登船的河边,那些留在岸上的残余部队,根本就抵抗不了,被弓骑兵砍瓜切菜一般给清理掉了。
邓艾立于河边,驻足观望,这个时候,司马军大部分的人员都已经下水了,留在岸上的也没几个人了,到处都是倒毙的战马和司马兵的尸体,一片的狼籍,邓艾无心收拾,而是在河边紧张地搜索着,试图寻找司马懿的踪迹。
擒贼先擒王,这是战场上亘古不变的法则,这一战注定已经是一场大胜了,如果能再擒获司马懿的话,那可就是锦上添花了,但如果让司马懿逃掉的话,难免会有些美中不足。
有一名亲兵眼尖,指着在水里浮沉的那条小船对邓艾道:“邓将军,司马懿就要那条船上!”
其实也不是亲兵眼好,而是司马懿乘坐的那条小船实在是太扎眼了,任何人往河面上看的话,都会首先注意到这条船,虽然离岸已经比较远了,但眼力好的,还是可以看到一头白发的司马懿。
“放箭!”邓艾沉声地下令道。
岸上所有的弓骑兵都立刻是拈弓搭箭,朝着小船那边射去,一时间乱箭如飞。
司马昭不禁大骇,他拼命地划了这么久,再加上几个亲兵奋力地在水里推,但水上行船,可比不了岸上骑兵,想快也快不起来,划了半天,也没有完全逃出弓箭的射程。
这个时候,似乎并州军认出了他们,所有的弓箭都瞄着他们这边射来,这该如何是好?
司马昭急令几个亲兵继续加力往前推,自己则是拨出身上的佩剑来,拨打着雕翎,竭尽全力的保护着司马懿。
但并州军的箭雨实在是太密集了,许多的箭都射到了小船的木板上面,就连推船的亲兵都有两个中箭的,如果不是司马昭奋力地用箭拨打着箭矢,只怕他和司马懿,早就被射成刺猬了。
也幸亏他们已经到达了弓箭射程的远端,射来的箭矢威力已是大减,速度也慢了许多,这样司马昭才有机会拨打掉这些箭矢,否则的话,箭速太快,司马昭根本就没有半点机会。
岸上的邓艾瞧了,冷笑一声,拎起弓来,一箭便射了出去。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982章 命悬一线
司马昭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拨打了多少支的箭了,他直觉得自己右臂如同灌满了铅似的,任凭他如何努力,也再抬不起来了,他以剑驻地,不住地大口喘息着。
这个时候如果再有箭矢袭来,司马昭估计也没有力气去对付了,但是这时候小船终于是驶离了弓箭的射程范围,身后数丈之远的地方,始终有箭矢锲而不舍地射过来,不过强弩之末,已经够不成任何的威胁了,箭头纷纷地栽在了水里,击起了水花朵朵。
司马昭不禁是长吁了一口气,这一刻,他真有一种从鬼门关里面爬出来的感觉,刚才就有一支箭,插着他的脖子就飞了过去,在他的脖颈处,留下了一道浅浅的血槽,就箭倘若是再偏上分毫,司马昭恐怕就已经是被一箭封喉了。
所以说,运气也是极为关键的,就这分毫的距离,就能决定一个人的生与死,司马昭汗流夹背,死里逃生,不管怎么样,总算是逃过了一劫。
“父亲,没事了,没……”司马昭本来想是跟司马懿道声平安的,可蓦然回首,才发现司马懿已经仰面倒了船边,胸口插着一支长长的羽箭,鲜血已经将司马懿的前襟给濡湿了一大块。
司马懿年老体衰,身体已经无法承受重达几十斤的铠甲的负荷了,所以整个行军打仗途中,司马懿都是穿着一身宽松的布衣,里面衬一件轻便的牛皮甲。
在一般的情况下,这倒也无所谓,毕竟司马懿也不用亲临前线,不会有什么被流矢所伤的风险,但现在不同,战场上一片混乱,司马军兵败如山倒,此刻能护在司马懿身边的,也没多少人了。
司马昭方才拼命挥剑拨打箭矢,但百密终有一疏,还是有一箭射中了司马懿,而且不偏不倚,正好射在了胸口的位置,司马懿身上穿的那件皮甲,根本就无法抵御如此锐利的箭矢,这一箭,几乎是致命的。
司马昭大骇,惊得是手足无措,司马懿流了大滩的血,身体还在徽微地颤抖着,就连胸口的那支箭也跟着颤动。
“父亲……父亲……”司马昭六神无主,他也不知道是不是该把司马懿身上的那支箭给先拨了,给他止止血。
就在他把手伸向箭杆的时候,司马懿突然地睁开了眼睛,用极其虚弱的声音道:“别拨……”
虽然受伤甚重,但司马懿的意识却没有模糊,说不走运也算是走运,这一箭如果再偏上两寸,那就是正中心脏,大罗神仙来了也没得救了,而司马懿中的这一箭,正好错过了要害,暂时地逃过一劫。
不过箭头是有倒刺的,如果此刻拨箭,必然加大创口,出血不止的话,那就真得一命呜乎了,司马懿很清楚自己的伤,得找有经验的医匠来处理才行,全无经验的司马昭这样冒冒失失地拨箭,那可是要出人命的。
司马昭一听,便不敢贸然地动手了,毕竟这方面司马昭还真没有什么经验,不过他看到司马懿悠悠地转醒,总算是暂时的没什么生命危险,司马昭终于可以长吁了一口气。
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赶紧地找一个医匠来给司马懿处理伤口,那箭杆直直地矗在那儿,光是看着就挺碜人的,司马懿现在已经是失血过多了,如果不尽快地找到医匠,光是流血,司马懿就难保得住性命。
更何况,以司马懿的年纪,任何的一点小伤都可能是致命的,但这河面上一片乱哄哄的,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找得到医匠,想要找人医治,那得上了岸了才行。
司马昭拼命的划着木板,想让小船再快一些,船周围的亲兵也知道情况紧急,也都不遗余力的推动了小船。
逃出并州军弓箭兵的射程之后,许多士兵也不太过于慌张了,能游到这个位置上的,基本上都是会游水的,不会游水的,不是被并州军的弓箭射死,就是自己沉下去淹死,是很难游到河心的位置。
众军士知悉司马懿负伤之后,都游过来助力一把,就这样你推一把我送一程,小船很快地就驶到了岸边。
先期渡过河来的钟会、贾充、胡奋、满炳等人纷纷地围了上来,他们已经知悉了司马懿中箭的消息,都焦急万分,众人是七手八脚地把司马懿从小船上抬了下来,抬到了岸边。
先前渡河时,场面极为的混乱,各部人马都奉了司马懿的命令,紧急渡河,在长达数里的河岸上,都是纷纷往河里面跳的军士。
钟会、贾充等人也被乱军给冲散了,根本不知道司马懿司马昭过河没有,他们也只能是随同大军一齐下河,有人会水,自己可以游过去,有人不会,不过他们都有亲兵护卫,总算是有惊无险地渡过了乌马河。
就连担任后卫的胡奋、满炳也撤到了河边,他们也顾不得手下军队的死活了,各顾各地逃命去了。
但谁也没想到,司马懿却落在了后面,迟迟没有过河,以至于等他过河的时候,并州军已经是掩杀过来了,司马懿未能逃得过乱箭,胸口中了一箭,生命危急,众人不禁皆是大惊失色。
司马懿可是三军的主心骨,没了谁也不能没有他。
司马昭恼火万分,这么一大堆人围上了,分明没什么用处,就算现在来表忠心,表关切又有个屁用,他大声厉吼地道:“医匠何在!医匠何在!”
渡过河的队伍之中,总算还是一名医匠的,只不过他的职位低,远远地被挤在了身后,听到了司马昭的吼叫,连忙应道:“卑职就是医匠。”
只不过医匠前面隔着很多的人,别说是他挤不过去,就连应声都得掂起脚来。
司马昭喝道:“赶紧过来!前面的那几个,滚开!”
这下还真没人敢拦在医匠的面前了,那名医匠也立刻是一路小跑,来到了司马懿的面前,赶紧地给司马懿剜出箭头,敷上金创药,包扎停当,止住了流血。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983章 死里逃生
司马懿本来还有清醒,不过在包扎伤口的过程之中,再度地昏迷了过去,急得司马昭差点没挥剑把那名医匠给砍了。
那医匠是叫苦不迭,早知道给司马懿包扎伤口还有生命危险,那么他方才干脆缩在后面不出头便是了。
不过以司马懿目前的伤势,若没有专业的医匠来处理的话,光是流血不止就有可能要了司马懿的命。
本来医匠在军中也不算太少,但医匠只是文弱了许多,渡河之前场面极是混乱,大部分的医匠不是被乱军践踏而死,就是跳到河里面被淹死,总之侥幸生存的只有这名叫做田黄的医匠了。
司马昭大概也看到了这种情况,虽然他的剑已经举了起来,但却没有砍下去,如果真要把他给杀了,估计也再没有能给司马懿治伤了。
包扎好伤口之后,司马懿又悠悠地转醒了,只不过大失血之后,司马懿的脸色变得极度的苍白,形容枯槁,微微地冲着田黄颔首,以示谢意。
田黄总算是放下那颗忐忑不安的心了,拱手对司马懿道:“太傅真是幸甚之至,这一箭虽然射中前胸,但却避开了心肺要害,已无大碍,太傅只需静心休养,切莫动怒动气,只要不让伤口迸裂,将养数月,定可痊癒。”
听得田黄此言,司马昭倒是大为欣喜,对田黄道:“先生真是妙手回春,等回到军中,某必有厚赏!”
田黄诚惶诚恐,都说伴君如伴虎,可跟司马家的人打交道,一点也不亚于君上,稍不留神,脑袋可就没了,就算现在得一大赏,也难平田黄心中的恐惧。
司马昭拿起刚刚拨出来的那支箭端详了一下,发现那支箭的箭杆上刻着一个小字,是一个“邓”字。
三国时期,许多的名将显贵,都喜欢订制专用的弓箭,以彰显个性,就连司马家也不例外,司马昭兄弟们使用的弓箭,都是专门订制的,在弓箭上面,都刻有“司马”字样。
很显然,这支射中司马懿的箭,并不是普通的箭,显然是出自并州军有名望的将领之手,而并州军之中姓邓的大将,也只有越骑将军邓艾一人了,而此时邓艾正是统帅着越骑营,这一箭想必也正是邓艾射来了的。
司马昭此刻对邓艾自然是恨得牙根直痒,暗暗地道:“邓艾,我与你不共戴天,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尽管医匠已宣布司马懿脱离了危险,但司马昭对这一箭依然还是耿耿于怀,司马昭向来便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邓艾射了他父亲这一箭,将来他必以十倍百倍来还之。
看到司马懿死里逃生,众人也都暗暗地松了一口气,不过他们依然都是很愀心,毕竟司马懿年事已高,受了这么重的伤,能不能挺过来,还真是一个未知之数。
不过现在的当务之急,并不是研究司马懿伤情的时候,而是如何逃亡的事。虽然渡过了乌马河,但是司马军损失了绝大部分的战马,只有那么为数不多的几匹战马侥幸地游了过来,如今骑兵变成了步兵,而此地距离司马大军所在的介休还有两百里左右的路程,如何逃过并州军的追击,才是最大的问题。
此刻有乌马河隔阻,并州军倒也不可能一下子飞渡过来,但并州军有的是时间来搭建浮桥或找船来渡,只要骑兵过河,追上他们是迟早的是。
此刻的司马军,恐怕是要多惨有多惨,为了渡河,他们不得不放弃了战马,不仅如此,大部分的士兵也扔掉了铠甲,渡河的时候,那玩意儿也太沉重了,水性再好的人也不可能穿着那么厚重的铠甲游过河去。
甚至许多士兵连兵器都扔了,为了逃命,还真是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就算如此,成功渡河的人也不足万人,司马军阵容齐整的时候,尚且不敌并州军,此刻只剩一堆残兵败将了,一旦并州军追上来,他们也只有束手就擒的份了。
还真是渡河一时爽,过河之后才发现,依然看不到出路。
司马懿如此重伤,显然已经是无力再指挥军队了,所以司马昭和诸将商量了一下,还是赶紧地向南撤退吧,走一步是一步,如果真得在原地停留不动,那更是绝死无疑。
还留下为数不多的一些马匹,司马昭当然不会客气,立刻对这些战马重新进行了分配,主要的将领和幕僚每人分到了一匹,剩下的则分到了司马懿的亲兵手中。
本来拥有战马的那些骑兵是最大的幸运儿,但眨眼之间战马重新分配,这些人立刻就悲催了。
但这就是弱肉强食的权力世界,身在底层的司马士兵连反驳的机会也没有,到是司马昭等人骑上了战马,心里稍稍的安定了一些,最起码有了战马,逃生的机会明显地增大了。
没有做过多的停留,这支残破的队伍又重新地上路了,这样的队伍,显然已经不能再称之为军队了,许多人穿得破破烂烂,甚至半身光着,别说是铠甲了,就连普通的军服都很难凑得齐了,就连军队最起码的旗帜,也全给丢光了。
这支队伍,更像是一支难民,乱哄哄地一路向南行去。
司马懿伤重,骑不得马,司马昭便命人砍了两根树枝,做了一副担架,派了几名士兵轮流抬着。
虽然他们启程了,但是谁也不知道等待他们的,将会是怎样的命运。
东岸上邓艾、石苞和文钦三位将军已然聚首,战斗也基本上已经结束了,只剩下些许的残兵败将还在负隅顽抗,但这已经不是三人再需要关心的问题了。
他们隔河相望,对岸的司马军已经是向南出发了,但似乎邓艾石苞文钦他们却一点也不急,反而是相视一笑。
这支残兵败旅,早已是曹亮的囊中之物,虽然他们侥幸地渡过了河去,但是曹亮还是布有后手的,现在无需大军渡河,只需派一队骑兵过去,就足以解决战斗了。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984章 我们投降
如果搭建一座大型的浮桥确实需要一些时间,但搭建一座小型的浮桥,并州军却可以在几个时辰之内就完成。
在三大骑兵营发起攻击的同时,乌马河的上游,搭建浮桥的行动已然是悄然在进行了,一支千人的骑兵队,早有静候在岸边,只等浮桥建成,他们便可以立刻过河,对司马军的残部发起追击。
虽然说等待的滋味并不好受,但是并州军却是一脸的轻松,因为前方传来的消息证实,司马军的一支残部虽然侥幸地渡过了乌马河,但却失去了大量的战马,此刻他们的逃亡,只能是徒步进行,只要并州骑兵过河,追上他们,不过是须臾之间的事。
并州军的工兵已经在尽力地赶进度了,他们挥汗如雨,竭尽全力地搭建浮桥,终于比正常时间缩短了近半个时辰,浮桥搭建成功了。
浮桥建成之后,千人骑兵队是鱼贯而过,飞速地到达了乌马河的西岸,并沿着河边一路向南,对逃亡的司马军发起了追击。
别看司马军提前走了几个时辰,但步兵的行军速度,根本就无法和骑兵相提并论,更何况刚刚完成渡河的司马军又困又乏,体力已经严重透支,在没有丝毫歇缓的情况下,再行军,速度根本就无法保证,拖拖拉拉,踉踉跄跄,一个时辰都走不出几里路来。
司马昭此刻是心忧如焚,照这个速度,走到介休得猴年马月呀!如果身后没有追兵,那司马昭倒是不用着急,但并州军的骑兵就在身后,随时都可能会追上来,以现在司马军的速度和状态,一旦被追上给撵上,那就是死路一条啊!
司马昭骑在马上,大声地喝斥着,喝令士兵加快脚程,遇到那些怠慢的,磨蹭的,司马昭便是毫不客气地一顿马鞭抽了过去,劈头盖脸地打将一顿。
其实也不能怪这些士兵不用力,实在是他们又困又乏力不能支,谁也清楚走得快些或许有逃命的机会,走得慢了很可能就会性命不保,但此刻他们双腿如灌了铅一般,想迈也迈不开。
更有许多的士兵走着走着,便一头栽倒在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了。
司马昭担忧地望了望后面,突得看到远处的尘烟飞扬,不禁大惊失色,那激荡起来的尘烟他并不陌生,正是骑兵追击赶来的信号,虽然说看那尘烟规模并不太大,想必并州骑兵的数量也不会太多,但以现在司马军的状况,并州长骑兵无须太多,也足以杀得他们片甲不留了。
现在司马军能凑起来的骑兵也不过三百余骑,余者一万多人皆是步行,以步兵的速度,根本就无法逃得过并州骑兵的追击。
司马昭咬了咬牙,和胡奋等人商量了一下,决定步骑分离,将这一万多人留下来断后,三百骑兵先行撤离,这样最起码能保证三百人顺利突围,如果继续这么混杂着前行,很快就会被并州军给追上了。
其实他们谁也清楚,留下一万步兵来断后,那只能是有死无生,但如果不放弃这一万多人,三百骑也无一可以幸免,所以在生死关头,该割舍得还得割舍。
现在最难的就是如何安置司马懿了,司马懿身负重伤,此前也只能是由士兵们轮流抬着担架走,行进速度勉强可以跟得上大部队。
但现在司马昭准备轻骑突围,那就必须要让司马懿乘马才行,别的人都可以放弃,唯独司马懿是绝不能丢下的。
可现在司马懿身子虚弱不堪,坐都坐不起来,更别说是乘马了,骑上马背,或许马上就会掉下来,司马昭急得是团团转,这可怎么办。
还是钟会给想了个办法,挑选了一匹最好的战马,和一名最好的骑手,然后把缴获自并州军的马鞍马镫固定在马背上稍后的位置,让骑手坐在马鞍的前面,把司马懿扶到马鞍上,并用几道布条将司马懿和前面的骑手绑在一起,就连司马懿的双脚也绑在了马镫上。
这样一来,司马懿便不会从马背上掉下来了。
司马昭不禁是摇头苦笑,看来关键的时候,还得指望曹亮的东西才能逃得性命啊。
这三百骑基本上都是都尉以上的武官以司马懿的亲兵,那些普通的士兵,只能是眼巴巴地望着他们绝尘而去。
临行前,司马昭给这一万多步兵下达了最后的一道命令,让他们拿起武器,和并州军奋战到底。
其实这道命令就是一个笑话,现在司马军有头有脸有地位的人都跑光了,只剩下那些地位低下的普通士兵,让他们继续地给司马家来卖命,凭什么呀?
那些士兵其实已经是愤怒到了极点,关键的时候,当官的都跑了,连个指挥的都没有,完全的一盘散沙,拿什么去战斗?
更何况,司马懿亲自统率的七万雄骑都遭到了惨败,现在只剩下他们这些没有战马没有衣甲甚至连武器都没有的残兵败将,又怎么可能是并州军的对手。
“我们投降去!”一名司马兵愤愤地将手中的武器掷到了地上,高声地嚷嚷着,现在已经没有当官的再约束他们了,那怕是喊出投敌的口号来,也无军法来制裁他们了。
司马昭等人急急地逃走是为了求生,那么留在原地绝望无助的司马兵也想保住性命啊,逃走是不可能的,别说他们疲惫不堪,就算他们精力充沛,两条腿无论如何也是跑不过四条腿的。
那么现在想要活命,和并州军继续作战对抗那肯定是不行的,唯有投降,恐怕才是他们的唯一机会。
先前在逃命的时候,也不是没人想过投降的事,但是战场之上,战马奔腾,千骑万骑,呼啸席卷而来,他们浩浩荡荡横扫着一切,不管是负隅顽抗的,还是有意投降的,一律被卷入铁蹄之中,横遭践踏。
所以不是司马兵不想投降,而是没有投降的机会,所以他们才被迫渡河逃生。
但现在,已经没有任何路再走了。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985章 天无绝人之路
那名士兵的呼声立刻得到了很多司马兵的响应,人在绝境之中,求生才是第一位的,只要有求生的办法,那怕是希望不大,也值得去尝试一下。
吃粮当兵,许多人当兵也只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远远上升不到赤胆忠心为司马家赴汤蹈火的地步,更何况,现在是司马家的人抛弃了他们,那怕就是再忠心的奴才也不可能再对司马家抱有什么幻想了。
1...191192193194195...2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