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最后的三国2:兴魏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风之清扬
“投降!投降!投降……”许多的司马兵振臂高呼,本来为数不多的武器也被他们给扔掉了,无数人光着膀子站到了一起,赤手空拳地等着并州骑兵的到来,没有人再有什么心思去抵抗了,仗到这个份上,也没人再去准备为司马家卖命了。
并州军这一支骑兵是隶属于越骑营的一部,领军的校尉名叫秦锐,他们一路沿着乌马河追了过来,一路之上,无数嘈杂的脚印基本上指明了他们追击的方向,眼看着前面人影重重,秦锐已经下令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越骑营配备的都是弓箭,正当这些越骑兵准备好弓箭时,却发现前面的队伍压根本就不是一支军队,因为他们手中没有武器,身上也没有衣甲,一个个衣衫褴褛,活脱脱倒像是一支流民的队伍。
还没等并州军靠近呢,这些司马兵就纷纷地举手投降了,黑压压一大片人,没有任何的反抗之力。
秦锐下令并州军停止射箭,但在靠近的同时,也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以防其中有诈,毕竟这事有些蹊跷,这么多的人居然就这么的不战而降了,似乎有些不可理喻。
不过接近这支司马军之后,秦锐发现,这支逃亡之中的司马军,也确实没有再战的能力了,而且军中司马军的高层将领基本上全部逃走了,只剩下一堆的残兵,群龙无首,想要活命,也只有拱手投降的份了。
既然司马军全数投降,秦锐自然也没有大开杀戒的打算,先前三路骑兵在追击过程之中,也不是没有遇到想要投降的司马兵,但当时并州军的攻势如潮,根本就收不住这个势,所以也甭管降与不降,一路横扫碾压而过。
现在的情况完全的不同,追击的并州军只是一支规模不大的千人骑兵队伍,而投降的司马军则足足有上万人,在这种情况下,秦锐当然不可能滥杀了,他一边收容这些降兵,一边派人通知上峰,请求再派人手来接收这些降兵。
同时秦锐也向这些降兵问明了逃走的司马军的高层的情况,既然已经投降了并州军,那也就不存在出卖不出卖的问题了,更钶况这么多的人呢,又怎么可能瞒得住情况,所以秦锐很快地从这些降兵的口中,得知了逃走的司马军高层不过仅仅只有三百余骑,而且司马懿本人还身负重伤。
得知了这些信息之后,秦锐立刻分出了一半的人马,留下五百骑兵来看守这些降兵,另外的五百人,则由他亲自带领,顺着司马懿等人逃走的方向,一路追了下去。
司马昭等人虽然一路是轻骑狂逃,速度也要比先前快了不少,但是连续的作战,让司马军人困马乏,和并州军的速度比起来,依然是差了很远。
司马昭望了望身后,发现刚刚停止的尘烟又一次激荡起来,看来指望那支司马军的残兵想要抵挡并州军的追兵,一点也不现实,丝毫也没有起到作用,并州军的追兵依然是紧咬着他们不放。
这真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啊。
司马昭都快彻底地绝望了,这可是一万多人呐,居然没有起到半点的作用,就算是一万多头猪,并州军想要赶杀,也得花费点时间花费点力气吧,到了这个关键时候,人连猪也比不上。
司马昭在这儿抱怨连连,殊不知他在抛弃这支军队的同时,这支军队也抛弃了他,他们骑马逃命去了,还指望剩下的这些人继续地给他卖命,不过是他单纯的一厢情愿罢了。
一万头猪如果乱蹦乱窜的话,确实难撵,但一万个人如果铁了心投降的话,就不会有任何的战斗,而且司马昭他们的情况和逃跑的方向,也都会被泄露出来,让并州军追得更起劲了。
毕竟先前还担心司马军会不会留有后手,所以秦锐在追击的时候,其实是收着劲的,时刻提防着司马军的埋伏,现在知悉了详情,秦锐也就无需再提防什么了,催动并州军是一路狂追。
要知道,这逃走的三百多骑可都是司马军的高层人士,擒获他们,显然要比俘获一万人还有重要,如果能一举将司马懿以及手下重要将领全数擒下,那功劳,绝对是盖天的了。
秦锐当然不会放过这次的绝佳机会,他一路紧咬着司马军不放,一口气追出了五六十里,终于看到了司马军的那支残骑了。
现在跑了这么久,司马军的战马也是累垮了,速度大不如前,秦锐大喜,下令并州骑兵加快速度,一举将这支司马残兵给拿下。
追兵的出现,让司马军中是一片慌乱,他们渡河逃命,舍弃了几万战马和骑兵,为了避免被追上,一万多步兵也被他们抛弃了,原指望可以凭借着战马逃出并州军的追击,但最终还是被追上了。
这些人个个都绝望了,原本他们不是统率千军万马的大将,就是智谋超群的谋士,但在此刻,一个个都手无缚鸡之力,连半点的抵抗能力也没有了,在绝对力量面前,任何的急智奇谋都成了浮云。
就在他们彻底的崩溃之时,突然前面出现了一支人马,黑压压的一大片,正向这急驰而来,众人是惊魂未定,如果前面是并州军的伏兵,那他们是绝死无疑了。
不过有眼尖的士兵看到了对面的旗号,大喊起来:“援兵!是咱们的援兵!”
看到司马军的旗号迎风招展,所有人的都热泪盈眶,这真是天无绝人之路啊!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986章 宿敌
赶来的不是旁人,正是司马师。
虽然司马师奉命率军围攻介休,但他一直密切的关注着司马懿大军的动向,他派人往来于介休和祁县之间,每天早晚必须要传递一次消息,而且遇到紧急情况,都要在第一时间通知于他。
司马师之所以一直密切关注着骑兵军的动向,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他始终不太放心,认为此次司马懿的行动有些冒进了,如果等司马军拿下介休之后,大军便可以正常推进。
而此次司马懿似乎有些心急了,不等司马师拿下介休,他便率领骑兵绕过介休,孤军深入敌后。这一举动,与司马懿平时以稳见长的性格大相径庭,这就难免会让司马师有些担忧了。
司马懿的克制和隐忍绝对是天下独一无二的,在这方面,无人能及,但这次司马懿的表现委实有些太奇怪了,行事极为的草率,完全没有等介休拿下来就孤军深入,这样的打法,搁在谁身上,恐怕都有些轻举冒进之嫌。
按理说像司马懿这样的人,是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的,但偏偏司马懿就采取了这样的行动,而且固持己见,对他人的劝谏一概不听。
其实司马懿也是有苦衷的,毕竟这样的作战方式,绝对不是他的风格,但时不待我,只能是只争朝夕了。
就连向来对司马懿言听计从的司马师这次也深感忧虑,所以司马懿出兵之后,司马师一直是寝食不安,时刻关注着前线的战况,半点也不敢有所懈怠。
反倒是进攻介休的战斗,司马师不太上心了,介休的城池防御之坚固,早已出乎司马军的意料,连续地强攻了一段时间之后,几乎所有的人都悲观以为,以目前司马军的攻城能力,短时间内是完全没有攻克介休城的希望,也正是因为如此,才逼得司马懿铤而走险。
不过进攻介休还得进行,不能说因为难打就放弃了,在司马懿出征之后,围攻介休的军队每天还是如同例行公事一般,对介休城发起攻击。
不过攻城的强度和以前相比,自然是差了很远的,司马师把攻城的任务全部交给了陈骞,让他来指挥战斗,而司马师基本上每天都是窝在大帐之中,查阅前线的消息,几乎成了司马师每天必做的功课。
而且除了认真查阅来自前线的消息之外,司马师还下令除了攻城的部队之外其他的部队都保持戒备的状态,随时准备战斗。
这种战斗并非是参与攻城,司马师要求保持戒备的军队准备好粮草和军械,随时准备出发。
这也是司马师制定的一个应急预案,如果司马懿的骑兵军遭遇到失败之后,司马师的步兵军必须要在第一时间赶去救援。
尽管司马懿并没有对司马师有过这样的要求,许多的司马军将领也认为司马师的举动有多此一举之嫌,但司马师却一直坚持着自己的想法,没有丝毫的改变。
或许在司马师的潜意识之中,已经感觉到了危险的来临。
曹亮堪称是司马师这一辈子的宿敌,司马师觉得自从自己认识曹亮之后,便是人生霉运的开始,未婚妻被他给抢走了,司马家的生意也被他给抢走了,自己还倒楣地蹲了半年的天牢,甚至左眼的失明也和曹亮有着抹不开的关系,总而言之,和曹亮打交道,司马师就没有交过一天的好运,总是霉运缠身,没有一次是胜利的,失败都快成了家常便饭。
虽然司马师最为迫切的就是想要打败曹亮,甚至是亲自手刃他,但随着曹亮势力越发的强大,司马师感到希望越来越渺茫。
这次虽然司马懿尽起十七万的大军,挥师北伐,但司马师心中却总有着挥之不去的阴霾,明显地对此次北伐信心不足。
当然司马师是不会把这种情绪给流露出来的,出征之初,司马军上下同心,心气很足,没有人认为这次的北伐会出任何的问题,在司马懿的率领之下,北伐大军必定可以直捣晋阳,擒获曹亮,平定叛乱。
司马师当然希望北伐可以成功,整个司马军中,估计也只有他和曹亮有着切齿之恨了,他巴不得将曹亮碎尸万段,以解心头之恨。
但司马师却没有因为冲动而丧失理智,这么多年来的磨励,已经让司马师变得成熟了许多,理智告诉他,想要战胜曹亮,绝不是一件简单而容易的事,尽管司马懿的骑兵大军气势汹汹,但认为一战就能一劳永逸的解决并州问题,司马师认为大多数的人想得还是太简单了。
就在司马师接到司马军追击骁骑营的消息之后,他彻夜难眠,秉烛写了一封书信给司马懿,要司马懿不可轻兵冒进,谨防曹亮的诱敌深入之计。
凌晨的时候,司马师刚刚把这封信给送出去,不久之后就接到了司马军在东观遇袭的消息。
其实这个时候战斗刚刚打响,胜负孰未可知,陈骞认为就算是并州军的伏击司马太傅一样有应对的办法,是否出兵,还需要进行观望。
但司马师却认为耽搁不得,既然曹亮敢在东观设伏,那就证明曹亮至少有七成以上的把握,司马骑军危矣!所以司马师没有片刻的犹豫,下令早已准备停当的大军立刻出发,挥师北进,奔赴祁县。
当然司马师也没有倾巢而出,而是分出一半的兵马来由陈骞留守介休大营,自己则率领另一半的军队出征,同时他也让陈骞暂停了对介休的攻击,随时做好策应的准备。
如果司马懿的骑兵大军败了,那么他们在并州也恐怕是很难站住脚了,只能是暂时地撤往河东平阳一带,重新集结兵马,方有卷土重来的可能。
但现在司马师已经不可能考虑的那么长远了,既然他所担忧的事变成了现实,那就必须尽快地赶往前线,救兵如救火,一刻也耽搁不得。
司马师挥师北进,一路疾行,望祁县而去。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987章 一言难尽
但司马师所率领的军队,大部分是步兵,骑兵只占到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步兵的行军速度,自然是无法和骑兵相提并论的,那怕司马师下令轻装而行,整支军队一路小跑,但两百多里的路程,那也不是一个朝夕就能赶过去的。
司马师一路狂奔的同时,还不断地派哨骑探听前线的消息,哨骑的速度可比步兵要快得多,它也可以为司马师及时地更新前线的战况消息。
当前线溃败的消息传来,司马师这回还真是急了,看来自己的预判十分的正确,果然曹亮是留有后手的,司马懿轻兵冒进,终于还是付出了代价。
可现在军队的速度已经提到了极限,想再快也是不可能的,那怕司马师心忧如焚,但也只能是望眼欲穿,尽管无济于事,他还是竭力地催促军队加快速度,尽可能地提前到达战场。
不过步兵一天能行军百十里,恐怕也就是极限了,眼看着天色将晚,军队才行至京陵。
司马师很是纠结,夜晚要不要宿营?司马军已经奔行了一日,如果继续连夜赶路的话,肯定会体力不支,一旦遇到敌情,根本就难以应对。
可现在前线的军情已经是急如火焚,司马军的溃败之势难以挽回,现在司马懿和司马昭生死未卜,如果让司马师在京陵宿营的话,估计这一夜他根本就合不上眼。
就要此时,突然听到前方响起了急骤的马蹄声,司马师举目望去,只见一行数百骑仓皇而来,衣甲不整,队形散乱,而在他们的身后不远,则有一队骑兵紧紧地追赶,司马师一看,这可不就是他们的骑兵吗?
但让司马师感到疑惑的是,这么才这么一点人,细看一下,整支队伍才不过两三百人而已,先前虽然有消息传回来司马军吃了败仗,但那好歹也是七万人马呢,就算是溃败的话,也不至于惨到这种程度吧?
容不得司马师多想,他赶紧地下令步兵再度提速,去迎接这些逃亡之中的骑兵,司马师一马当先,赶了上去。
并州军的骑兵也看到了司马军的援兵,声势浩大,至少也有数万人,并州军骑兵就算是再厉害,也不可能和这么多的步兵相抗衡,秦锐果断地下达了停止追击的命令,遥遥地望着那三百多骑逃入到了司马军之中。
眼看着就要追上了,但最终还是功亏一篑,秦锐不禁是扼腕而叹,遗憾呐,让司马懿和司马军的那些高层将领绝处逢生了。
无法再追击之后,秦锐果断地选择了撤退,并州军掉转了马头,扬长而去。
这时的司马军,根本就无力再去追击了,不过司马师救人的目的也已经达到了,追不追击反倒是没有任何的意义了。
最先接触的是司马昭,此刻的司马昭,衣甲残破,狼狈不堪,见到了司马师,不禁大泣:“兄长,你来得可正好,迟上一步的话,你我兄弟便是阴阳相隔了。”
司马昭所言的确非虚,如果在这儿没有碰到司马师的话,他们很可能就会被并州军的追兵给撵上,一旦被追上,以现在他们的战斗力,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不是战死,就是被俘,结果都是悲惨至极的。
还好司马师及时赶到,他们总算是死里逃生。
司马师疑惑地看看司马昭,道:“你们怎么就这么一点人,七万大军难道全军覆灭了吗?”
司马昭凄然地苦笑一声,道:“兄长,一言难尽啊……”
“父亲呢?”既然一句话说不清楚,司马师也就没有再去追问,他更关心的,自然是父亲司马懿的情况。
司马昭回身指了一下身后,道:“在那儿。”
司马师顺着他的手指看了过去,这一看之下,惊得司马师是面如土色。原本司马懿是被绑在那名骑士的后面的,但此刻却是耷拉着脑袋,一副昏迷不醒的样子。
司马师和司马昭大惊失色,立刻扑了出去,急切地呼喊着,但司马懿这时却是不醒人事,生死未知。
众人七手八脚地将司马懿身上的布带解开,抬到了一辆战车上面,又把军中的医匠给唤了过来,简单地检查一下,发现司马懿只是昏厥了过去,性命并无大碍,主要的原因还是重伤之后司马懿身体虚弱,这一路颠簸,肯定是吃不消的。
听到司马懿并无大碍的消息,司马师和司马昭总算是松了一口气,不过此地并非是久留之地,司马师已经救到了该救的人,至于剩下的骑兵军,听司马昭所言,估计也是凶多吉少,没有多少幸存者了,如果司马师继续向前的话,很可能会跟并州军的骑兵主力相遭遇,所以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掉头返回介休,与陈骞的军队会合之后,再做打算。
本来司马军是准备要宿营的,但现在的这种情况让司马师放弃了宿营,天知道并州骑兵会不会连夜地追杀过来,所以远离是非之地,才是最佳的选择,那怕此刻司马军人困马乏,也不能在此多做停留了。
┄┄┄┄┄┄┄┄┄┄┄┄┄┄┄┄┄┄┄┄┄┄┄┄┄┄┄┄┄
曹亮将中军帐移往了祁县县城,此刻各路报捷的人马是纷纷抵达了祁县城,络绎不绝,人逢喜事精神爽,虽然经过了一天的激战,这些将士的身上满是斑斑的血迹,满脸带着疲惫之色,但他们的笑容却是发自内心的。
这一战,打得太痛快了,已经很久没有取得过这样淋漓酣畅的胜利了,这是一场完美的大胜,这场胜利,最是鼓舞人心激励士气。
邓艾、石苞、文钦、马隆他们四个骑马入城,在城门口相见,相互拱手道贺,言谈之间,笑意盎然,这场胜利,是他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一个人都是功不可没。
中军官早已在城门口相候,见到四位将军到来,连忙笑逐颜开地迎上去,道:“大都督已经中军帐备下了庆功宴,四位将军请随我来!”




最后的三国2:兴魏 第988章 故交
由于祁县只是一座小县城,再加上此时正值战争期间,所以曹亮备下的这桌应功宴自然也算不得什么奢华,只不过酒倒是管够喝,战时军营之中是严格禁酒的,那怕邓艾等人身为统兵将军,也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今天曹亮设庆功宴,倒是破了一个例,当然这也不算违禁,因为军法之中也特别规定了类似于庆功宴之类的宴会是不禁止喝酒的。
有酒便有气氛,军旅之中的本身就是豪爽粗犷,此番并州军大获全胜,每个人的心情自然是大好,喝起酒来更是痛快之极,连酒杯都不用,直接拿碗来干,到真有一种豪气干云的感觉。
曹亮当然不会去禁止他们,既然这是庆功酒,那就让他们喝个痛快,那怕他们就是喝大了,大不了睡上那么一宿,明天酒醒之后并不误事,现在并州之战基本上也已经是落下了帷幕,留下的就是一些收尾的战斗了。
全歼掉司马军的七万骑兵,堪称是此役最大的收获了,这一战之后,并州算是彻底地安定了下来,那怕司马懿再想卷土重来,也绝非易事,这次损失掉的人马,足以让司马家是元气大伤,短时间之内,恐怕是难以恢复了。
唯一比较遗憾的就是,最终让司马懿以及手下的那些亲信给逃掉了,如果真得能擒获司马懿的话,那这场胜利就真得能称之为完胜了。
不过曹亮并没有纠结于此,司马懿逃走其实也在他的意料之中,甚至在曹亮的计划之中,并没有将七万骑兵列为全歼的目标,毕竟司马军的人数占优,并州军击败他们或许不难,但难得却是将其全部歼灭。
司马懿最终只率着三百余骑得以逃生,而且据降兵提供的消息称,司马懿身中一箭,昏迷不醒,似乎这一箭上刻着邓字,看来这一箭正是邓艾射出去的,不管有没有射杀司马懿,邓艾都堪称是奇功一件。
酒到半酣之时,中军官忽然上前禀报道:“启禀主公,骁骑营在打扫战场之时,抓获司马军残部数人,不过此人口口声声是主公的故交,骁骑营将士不敢擅自作主,所以特意地派人来禀报主公,请主公来定夺。”
“故交?”曹亮微微的一怔,说实话,曹亮今天也喝了不少洒,朦胧之中,也有些醉意了,这司马军中,什么时候有自己的故交了?莫不是有人在生死关头,冒认故交,曹亮想了想,呵呵一笑,吩咐将人带上来,他倒想亲眼看看,谁有这么大胆子,敢胡乱冒认。
不多时,几名亲兵便押着一个五花大绑的男子进来了,那男子约摸三十来岁,白面短须,一脸的狼狈之相,曹亮定睛一看,不禁哈哈大笑,道:“张统兄弟,多年不见,没想到竟然是如此方式再见,来人,快快松绑!”
曹亮也确实有很多年没有见过张统了,记得最后一次见面还是在洛阳皇宫,那时曹亮主动请辞禁卫之职,担任了征南参军,就此便与张统分手,这一晃可就是十余年,曹亮还真没想到会在这儿以这种方式和张统再次相见。
以前在担任羽林郎的时候,曹亮和张统的关系莫逆,交情深厚,只不过曹亮离开了宫中,从此踏上了戎马倥偬的军旅生涯,而张统则是留在了宫里继续地担当禁卫,两人便再无交集。
以这种方式再度相见,只能说是造化弄人啊。
张统初见曹亮,又惊又喜,惊的是如今曹亮在并州的地位是如日中天,众将簇拥如众星拱月,自己与之相比,那完全云泥之别,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张统甚至暗暗地担心,以曹亮今时今日之地位,会不会还认他这个当初的“兄弟”。
不过曹亮一开口,让张统是大喜过望,看来曹亮不仅认得他,而且还是一如既往的热情,张统不禁感慨,这冲着兄弟这一声称呼,张统冒死烧掉司马军的粮秣,到是值了。
当时张统烧掉司马军粮草补给之后,本欲直接投奔曹亮,但他们没有战马,如果沿着大路逃亡的话,很可能没到并州军这边,就很有可能被司马军的骑兵给追上,所以张统当机立断,改向东行,逃逸到祁县的东山之中,以此来逃过司马军的追击。
等到司马军兵败之后,张统终于是松了一口气,便率着他的手下出了东山,正准备投奔曹亮,但没想到一出山就遭遇到了骁骑营的清理战场,张统等人都是身穿着司马军的军服衣甲,自然被骁骑营当做了司马军的残兵,不过眨眼的工夫,他们就被骁骑兵给团团包围了,如果不是张统喝令手下立刻放下兵器投降的话,他们很可能就会被当做司马军的残部给处决掉。
张统一直表示自己是曹亮的故交,但那些骁骑兵显然不是那么好糊弄的,说什么也不信他的,张统无奈,只得要求去见曹亮,只有他亲自见到曹亮,才能证明他的身份。
这些骁骑兵倒是没有为难他,也没有对他进行嘲讽,毕竟在这一大堆的战俘之中,大多数的人都是唯唯诺诺,只有张统敢声称是曹亮的故交,为了证实他说的真假,骁骑兵将他押解到了祁县,反正只要曹亮出面,便可明辨真伪,如果张统敢胡乱冒认的话,那后果可就严重的多了,保不齐这些骁骑兵一怒之下,便砍了他的脑袋。
1...192193194195196...2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