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只想当一个安静的学霸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术小城
    接起这个电话后,玛丽的神色更加憔悴,憔悴到极点演变为愤怒。

    玛丽起身,走到咖啡厅外面,对着电话那头的人竭嘶底里的咆哮。

    几分钟后,玛丽回到咖啡厅,坐了下来,她身心俱疲却装作什么事情都没发生的样子:沈奇,所以你对我论文的看法是?

    我觉得你现在的状态非常糟糕,你应该休息一段时间,去度个假。沈奇发现玛丽是个工作狂,明明有私事让她痛苦而疲惫,她却努力以一种女强人的模样面对现实。

    玛丽摇摇头:不,我现在比任何时刻都清醒。

    你的全名是玛丽舒尔茨施密特,那么哪个是你原本的姓氏?沈奇问到。

    施密特。

    所以你的先生叫舒尔茨?

    是的。

    德国人?

    没错。

    他也是学术界人士?不好意思玛丽,我不该打听你的**,你可以选择不回答。

    他是数学教授。

    在哪所大学任教?沈奇似乎get到了一件了不得的事情。

    波恩大学,我的母校,他叫皮特舒尔茨。玛丽说到。

    那位连拿11项数学奖的舒尔茨?

    是的。

    我就知道沈奇心中的疑惑被解开,随即又产生新的疑问:你的先生是数学天才,他拿过科尔奖,数论领域的最高奖项。那么玛丽,关于黎曼zeta函数这种解析数论方面的问题,你应该去问你家的先生啊,你问我干嘛?我一个奖都没拿过,除了奥数竞赛。

    皮特舒尔茨是刷奖狂魔,是让沈奇的师兄云神都跪了的变态天才,而云神是耶鲁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

    皮特舒尔茨在二十几岁时夸下海口,说他在三十岁之前将拿到十个以上的数学奖项。

    他做到了,他现在拥有pcp奖拉马努金奖克雷研究奖科尔奖奥斯特洛夫斯基奖费马奖莱布尼茨奖等共计11个数学奖项。

    除了f++a三大奖,舒尔茨在他这个岁数几乎将能扫的数学奖一扫而空,他才刚刚三十岁。

    所以云神给舒尔茨跪了。

    他研究他的,我研究我的。玛丽冷冷说到。




219章 独自承担(三更求月票)
    恕我直言,玛丽,第12页之前的内容毫无价值。沈奇看完玛丽的论文,说到。

    毫无价值,呵呵,原来毫无价值玛丽惨笑一声,胸口剧烈抖动。

    又想凶器伤人!

    沈奇赶紧说到:但后面几页的论述非常棒!你对黎曼zeta函数在正奇数点上值的求解十分巧妙,代数整数处理是你的绝招,比我做的更好。

    所以,我们可以合作吗?玛丽的心情稍微好了一点,这篇论文是她目前唯一的慰藉。

    现在可以看看你的论文了吗?玛丽问到。

    当然。沈奇将自己的论文递给玛丽,二人互换了论文,相互检查对方文中的纰漏与不足,并寻找可为己用的亮点。

    沈奇和玛丽第一次心平气和的坐在一起,黎曼zeta函数ζ(2n+1)课题小组从未出现如此和谐的局面。

    中国老话说的好,退一步海阔天空。

    当然了,原则问题必须坚持。

    这场友好的学术交流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双方本着求同存异互惠互利的基本原则,探讨并确定了奇函数的三种处理方法之最优选择留数定理积分路径的解决方案等核心论据的操作模式,达成了一定的共识。

    不管如何,沈奇和玛丽是一个tea,团结总比内讧好。

    几天后的穆勒团队学术例会上,穆勒高度赞扬了玛丽和沈奇的团队精神,并对黎曼zeta函数ζ(2n+1)课题取得的重大进展表示认可。

    沈奇在四人研究团队中的地位显著上升,虽然他最年轻,却已能和师兄师姐乔纳斯玛丽并驾齐驱。

    沈奇不再是玛丽的助手,因为《黎曼zeta函数ζ(2n+1)问题这篇论文,有60的内容由沈奇完成,剩下40来自玛丽的贡献。

    四人团队中没有一位是美国人,但美国的学术规矩在此适用,谁付出的更多成效更显著,谁便得到的更多地位更高。美国是一个现实的国家,美国梦不是白日梦,随便做做就梦想成真。

    玛丽也不敢驱使沈奇当牛当马,如果不是沈奇的梅林变换发挥奇效,《黎曼zeta函数ζ(2n+1)问题这篇论文的进度不可能这么快完成。

    要知道玛丽研究这篇论文已经半年了,基本上没什么成果。

    沈奇加入她的团队不到两个月,大功告成。

    沈奇玛丽成为了《黎曼zeta函数ζ(2n+1)问题的共同第一作者,穆勒是第二作者。

    穆勒教授虽没拿过什么大奖,但他带过的学生都非常尊重他。

    只要不是太呆太渣太不争气的学生,只要这位学生为课题项目做出过哪怕一点点的贡献,穆勒都会让学生成为课题论文的第一作者。

    沈奇觉得这位老头是来自德国的白求恩。

    有的导师可没这么好说话,排在第一位置的那个作者坑位不给他,学生别想发表论文。不管是中国美国还是欧洲,都存在这种导师。

    今年还剩最后两个月,我们团队的业绩超过去年同期,沈奇,你功不可没。穆勒将沈奇叫到了办公室,正在给沈奇单独开小灶。

    去年一整年,穆勒团队就完成了一篇论文。

    今年截至11月份,穆勒团队已完成两篇论文。

    其中《丢番图方程沃什猜想的证明投去了《美国数学会杂志,目前进入了同行评审阶段。

    《黎曼zeta函数ζ(2n+1)问题刚刚完成,投去了四大期刊中的另一家《数学年刊,正在进行初审。

    这两篇论文,沈奇分别做出了100和60的贡献度,他成为了团队的核心人物,穆勒教授的红人。

    玛丽是今年4月加入穆勒团队的,去年一整年,穆勒手下只有乔纳斯一个兵。

    乔纳斯读博两年半没有发过一篇论文,去年那篇论文是穆勒教授亲自动手写的。

    在中国,等同于普林斯顿这种级别的顶级高校,一个研究团队一年只发一篇论文,那下一年别想申请太多项目资金。

    而穆勒手中的研究资金非常充裕,今年的钱比去年更多。

    普林斯顿非常有钱,普大虽小,但常年在美国最富裕大学排名榜中名列前茅。

    普大每年的巨额收入来自校友捐赠政府资助教育基金等渠道。

    每年超过20亿美元的收入有一半以上被普大砸到科研项目中,另一半返还普林斯顿教育基金,通过证券地产或其他投资获取滚动利润。

    尖端科研非常烧钱,而且只有持续不断的常年烧钱,才能站在世界之巅。

    在普林斯顿任教的教授没有那么多上头派下来的硬指标,也不存在评职称分房子之说,数学研究团队的花销并不大,穆勒手中的科研经费根本用不完。

    今年两篇论文的版面费一共才5000多美元,算上发给沈奇玛丽乔纳斯的工资,穆勒手中的经费亦有结余。

    穆勒十分郑重的对沈奇说到:《黎曼zeta函数ζ(2n+1)问题可以由你和玛丽合作完成,但黎曼猜想,我希望你独自完成。

    如果遇到困难,可以单独找我聊聊。黎曼猜想的完整证明,需要挑战者一个人独立思考对策,即便是我,也有可能对你的思维产生干扰。

    所以核心思维逻辑成型之前,尽量不要找我谈黎曼猜想,除非实在是无计可施。

    不过千万不要心急,我的孩子,rh是长期性的挑战,或许将持续五年甚至十年以上,乃至一生。好消息是,我们完成了ζ(2n+1)的重要铺垫,你有勇气独自面对rh吗,沈奇?穆勒教授语重心长的说到。

    沈奇客观的回答:我只能说尝试性的发起进攻,不敢保证一击必中,甚至有可能耗时几年连rh真正的要害都抓不住。没错,最锋利的武器我们已经有了,但敌人的命门在哪里,需要进一步研究。我接受穆勒教授的建议,将独自挑战rh。

    说干就干,当天晚上,沈奇向黎曼猜想发起总攻。

    然而一个晚上过去了,沈奇昏昏欲睡,哎,搞不定啊,完全没有头绪。



220章 原来如此(四更求月票)
    黎曼猜想看似一个单纯的仙女,实际上她更像是个难以捉摸的恶魔。

    rh的完全证明既直白又复杂,一句话概述就是,揭示许多围绕素数分布的奥秘。

    素数多么的单纯,她爱的人永远只有她自己和1。

    然而难点也在于此,素数只爱自己和1,她不爱数学家。

    数学家们却前赴后继的献身于她的石榴裙下,无怨无悔,哪怕连手都没有牵过。

    沈奇认为素数一定存在一个关键点,找到这个点,触碰它,就能征服素数。

    黎曼ζ函数零点分布假设是关键部位,它究竟隐藏哪里,该通过何种渠道触及,这是个问题。

    ζ(2n+1)的两个递推公式已被沈奇和玛丽证明。

    它们分别是:

    ζ(2n+1)1/2(π/4)2k1sin(nπ/2)/n+a(2k)!/22k

    以及

    ζ(2n+1)22n/(2n1)!((2n1)(2n2)/2(π/4)2n∫t2k1(ln2sint)dt)

    沈奇和玛丽联手对rh的完全证明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π2n1的有理倍数与两个收敛较快的级数之和,在理论上为彻底证明rh提供了一种新的武器。

    有武器了就能战胜rh?

    理论上是这样的,只不过需要时间。

    最近沈奇酒也喝了,步也跑了,灵感倒是有,却没有一个是关于黎曼猜想的。

    毕竟黎曼猜想是千禧难题之一,9级的沈奇得跨几级出一个超级暴击,才有可能在现阶段战胜黎曼猜想。

    纽约市,哥伦比亚大学。

    数学系教授龚长伟正在审一篇论文,论文的题目是《丢番图方程沃什猜想的证明,委托方是《美国数学会杂志编辑部。

    龚长伟来自中国,三十几岁的他是一名年轻的教授。

    本科就读于燕大数学系,硕士博士就读于哥大,龚长伟是沈奇的师兄,他是一位数论专家,获得过拉马努金奖,这个奖项颁给年轻数学家,通常被认为是菲尔兹奖的前哨。

    龚长伟并不知道《丢番图方程沃什猜想的证明的作者是他的燕大师弟,以及师妹。

    《美国数学会杂志是家严谨的期刊,他们采用双盲审稿制度,作者审稿人均不知道对方是谁。

    其实审稿人想知道作者是谁并不难,上arvix搜一搜就可得知,如果该文作者有在arvix上预录的话。

    龚长伟最近没怎么关注arvix,他不在乎作者是谁,他只关注论文本身。

    这龚长伟审完论文后非常诧异,这位作者的证明思路清奇,跟我几年前的想法一模一样!

    但可惜的是几年前,龚长伟证明沃什猜想证明到一半,被他的同门云威喊去研究朗兰兹纲领,一研究就是好几年,沃什猜想这个课题被他搁置。

    这作者神人啊,他比几年前的我做的更好。龚长伟很兴奋的连审三遍论文,从早上一直审到晚上,时不时动手在草稿纸上亲自证明几个式子,仿佛他就是这位作者,他找回了几年前专注于数论的那份激情。

    与此同时,位于美国西海岸的ula,拉夫罗夫教授做着相同的事情,他是波兰裔美国数学家,科尔奖获得者,数论领域最权威的专家之一。

    拉夫罗夫教授审完《丢番图方程沃什猜想的证明这份稿件后,提了点小小的修改意见,让作者把约化为一族图厄方程这个小细节完善一下,这不需要太多的工作量,类似于给一辆汽车换刹车片,非常轻松的工作,但能确保安全。

    《美国数学会杂志编辑部给沈奇找了两位全美知名的数论专家审稿人,如果这两位专家全部过审,意味着沈奇的论文将被《美国数学会杂志正式收录。

    拉夫罗夫教授这边基本上过审了,龚长伟这边也没有什么问题。

    次日,龚长伟将审稿人意见反馈给《美国数学会杂志编辑部。

    反馈完意见之后,龚长伟登陆许久未曾来过的arvix,他实在是忍不住好奇心,《丢番图方程沃什猜想的证明的作者究竟是何方大神?

    果然有这篇论文,作者shenqi,oue,分别来自普林斯顿和燕大,我就说嘛,这篇论文的手法带有强烈的燕大风格。龚长伟锁定oue这个人物,因为论文是英文版的,他也不知道oue中文名该怎么写,是男是女。

    再查查shenqi的资料,此人同样来自燕大,目前在普林斯顿数学系读研究生。

    龚长伟一个越洋电话打到中国:孙教授,还没睡呢?

    孙二雄:没睡,长伟啊,怎么想起给我打电话了?

    龚长伟:想您了呗对了,问您个事情,燕大数院是否有一个姓沈或者申的人,两个字的,shen,qi,名字是这么拼的,目前在普林斯顿数学系读研。

    孙二雄:还能有谁,沈奇呗,我的学生。

    龚长伟:还有个姓欧的,两个字,ou,e,联系地址是燕大,不会也是您的学生吧?

    孙二雄:对啊,欧叶是沈奇的女朋友,燕大数学系大三在读学生。

    龚长伟发来贺电:长江后浪推前浪啊,孙教授,恭喜您,您的学生极有可能在近期发表一篇四大期刊的论文!

    孙二雄那边也激动了:还有这种好事?沈奇去美国了我是管不了这小子,欧叶这丫头居然也背着我憋出篇四大,我都不知道这事!
1...113114115116117...3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