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游龙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火影判官
带着满腹的疑问,拿着宛如递过来的一把雨伞,马上随着林环,冒着滂沱大雨向前面的议事厅疾步走去。
一进议事厅,就看见何守杰和值班的司库参军向忠坐在厅上,正在那里低头沉吟的何守杰,一见到李翊进来,连忙起身迎了上来。
举着手里的一封已经拆开的书信,急促的道:“大帅,值宿的向参军刚才接到白雾关张将军的快马来报,说是白雾关前来了无数衣衫褴褛的百姓,根本看不清到底有多少人,据说都是川南的饥民,请求到我们云南来谋求生路,希望我们能开关放他们进来。”
“张勃见兹事体大,不敢擅作主张,所以马上派人前来禀报大帅,听候大帅吩咐。”
“哦!北边来的无数灾民”李翊的脑筋一转,马上联想到了川南的大旱。
是啊!这还是有可能的啊,川南已经大旱两年了,虽然中国老百姓向来经得住折腾,只要有口饭吃、能活下命来也就与世无争了。
但现在想来,应该是那边的情况已经严重到无法生存的地步,现在应该不是人呆的地方了。
这些饥民冒死来到了我们云南讨口饭吃,这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应该不像是蜀国派来的军队。
因为蜀国和大汉一直交好,而且中间大部分地方还隔着大汉镇雄节度使的领地,应该不是蜀国为了赚取云南布下的**阵。
再者说了,云南这么荒僻贫弱的地方,除了死心不改、妄图反攻倒算的王川外,还有哪个不开眼的打它的主意啊!
李翊接过信来,细细的看了一遍,略一沉吟,就拿定了主意。
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灾民的数目,但这一次事关重大,无论如何,自己都应该亲自到那里看一看,到时根据情况再做决定吧。
这时候,郭准、连骏等人都得到消息赶了过来,钱士塘、简铮和林易住的比较远,何守杰已经派人去请了,相信这时候已经在路上了。
李翊坐在帅案后边有点犯愁。
要说不犯愁才是假的,这么多数不清的老百姓,一下子涌到云南这里来,势小力薄的云南能承受的起吗
若真是逃难来的川南百姓,云南本来就已经捉襟见肘了,要靠着外购粮食才能勉强度日,若再加上这么多张吃饭的嘴,仅仅粮食这方面,云南就应付不过来。
而若是再混进来王川的余党就中取事,指不定兴起什么大风浪。
这些都是必须认真考虑的事情,不由自己不好好掂量掂量啊!
正考虑间,钱士塘、简铮、林易等人带着一身泥水,陆续的走了进来。
李翊站了起来,叹了口气,将手中的信递给了他们传看。
钱士塘看完信,转递给简铮等人,略一犹豫后,这才开口道:“大帅,我看…我看咱们不能开这个口子啊!这么多难民,虽然具体数目不详,但是云南本身已无余力了,哪有能力再接纳这么多的难民啊!”
第六十章 饥民遍野
想到这里,李翊扫视了众人一眼后,斩钉截铁的说道:“诸位的心中所想,本帅都明白,但是在这种能够救人于水火之中的时候,我们不能有丝毫的犹豫。”
“古人说得好,‘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管他们是蜀国的百姓,还是我们大汉的百姓,既然他们把生存下去的希望交给了我们,我们就不能坐视不理,我们就有责任帮助他们。”
“现在,事不宜迟,本帅也不想再多说了,大家立刻按照本帅的命令行事,绝不能有丝毫耽误。”
“现在就由钱大人和林主簿坐镇宁州,要想尽一切办法,立即准备灾民安置场所,现在雨下的比较大,一定要安排好能够遮风避雨的地方,当然是越多越好。”
“另外,灾民缺衣少食的,特别是吃饭问题,更是当前的重中之重。要马上安排人手从府库调运粮食,现在不是还有存粮四千石吗!先调运一千石粮食到白雾关,再派人到别的地方去收购,所有用度从宣抚使府支取。”
“另外,要准备好数量足够的大口饭锅,把做饭和分发食物的人员都安排好,保证随时可以开火做饭。还有,立即募集布匹衣服,以备不时之需。”
“我和简将军马上赶往白雾关,去查看一下那里的情况,判明情况后再随时安派人和你们联系。”
“老郭,你马上给我安排二十名精明强干的骑兵,跟随我到白雾关去,你们现在就下去安排吧。”
“还有,林环,你到内宅去把我的雨衣、雨靴和望远镜拿来,如夫人知道怎么做,你只要给她说一声就行了。”
安排完这一切,李翊在调运钱粮的手令上签了字,众人虽然还有不少疑问,但是既然大帅都已下定了决心,没有人再有异议,而是都依照吩咐分别忙活去了。
这时,外边的大雨已经逐渐减小,但仍是淅淅沥沥的下个不停,宣抚使府内也已经积水数寸。
李翊则和简铮、连骏、庄潜、岳昶连忙七手八脚的准备防雨行装,而郭准也很快就把二十名骑兵安排妥当。
李翊看了看表,现在已是凌晨四点半钟了,到白雾关少说也得四个小时以上,特别是在这种道路泥泞不堪的时候,还是快些赶路吧。
在李翊的一声令下后,二十五匹战马嘶鸣着驰出了宣抚使府。
宁州城里的道路还是不错的,由于这里常年雨水不断,排水设施搞得不错,虽然下了这么大的雨,青石铺就的路面上也只有一汪汪浅浅的积水,没有多少泥泞难行的路段。
但是一出了城,特别是到了所谓的官道上,可就别提有多糟糕了。
在乡间坑坑洼洼的路面上,到处是泥泞的水洼和泥坑,马蹄踏上去后泥水四溅,眼睛都不敢随意睁开。
有些地方地势低洼,更是积水深达一米有余,众人只好像在泥水中泅渡一般,浸泡在泥水中缓慢的向前挣扎行进。
才走了大半个时辰,所有人连人带马就都已是面目全非了,浑身上下裹在泥浆之中,互相之间都有些分辨不清了。
这次之所以没有走上次讨伐王川的那条路,原因是那条路围绕在乌蒙山群山之中,在这个天气情况下,极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所以简铮力主选择了直接北上的这条路。
虽然路程上要远一些,但是山路也要少得多,遇到坍塌堵路的几率就小多了。
只是由于下了一夜的大雨,泥泞的道路十分难行,多处本来也就只能勉强通行的官道更是已经严重冲毁,很多路段只能来回绕行,并重新寻找可行的道路。
所以一行人辗转前行,多耗费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才赶到了白雾关的后面,这段不到二百里的道路,我们竟然足足用了六个小时。
到达白雾关的时候,天已经大亮,雨也已经基本停止了。
关后守城的士兵很快就发现了李翊一行人,虽然分辨不清他们已经泥污满身的衣着,但是在亲兵们的极力吆喝下,守卒也逐渐的看清了来人的身份,连忙打开城门出来迎接,一边派人赶去向代理防御使张勃汇报。
一行人来到关内,没有稍事休息,而是准备立即赶到关前的城墙之上去了解情况。
而张勃得到了士兵们的报告,很快就赶了过来。
对于张勃的参见李翊只是稍
第六十一章 接收灾民
时间就是生命,一刻也耽误不得。
李翊立刻对张勃命令道:“你马上派人搭建帐篷,在关后的空地上支上几口大锅,马上安排人开始熬粥,当然是越多越好。”
“粮食这方面你不用担心,只要还能保证士兵们的口粮,其他的全部拿出来,我再派人向这里运粮,保证不会耽误士兵们的吃饭问题。”
“另外,为了防止秩序发生混乱,你再派二百名士卒到关外维持入城秩序,防止发生意外。”
“等关内熬好了粥,你就打开城门,一拨一拨的放灾民入关,每一拨吃完粥后才可以放下一拨进关,注意千万不可引起骚乱,也不得有歧视打骂行为,要给与他们足够的尊重。”
“其他士卒也要做好警戒,随时防备意外情况的发生。你马上按照我的命令施行吧!”
张勃眼睛一眨不眨的听着,等李翊说完后,毫不迟疑的答应了一声,立刻转身带着随从走下了城楼。
李翊回过身来,望着城下黑压压的人群,正寻思如何安排这些人的时候,突然间脑海中想起了一件可怕的事情,瞬间惊得浑身冒出了一层冷汗。
瘟疫!这个可怕的字眼迅速占据了李翊的大脑,他的头一阵晕眩。
是啊!瘟疫不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吗
一场不期而至的大雨,这么多饱受风雨侵蚀、病体缠身的人们,再加上饥不择食下的随意饮食,简陋的不能再简陋的卫生条件,复杂的人员情况。
若是因此携带了致命的病菌,很有可能造成大规模的疫情,若是再发生了交叉传染,整个云南不就因此而葬送了吗
算计来算计去竟然遗漏了这么要命的事情,自己真是有点考虑不周啊!
李翊急忙派人把刚走下城楼的张勃又叫了回来,劈头问道:“白雾关有没有准备石灰”
这句话把张勃问的莫名其妙,但他还是认真的回答道:“大帅说的是石灰吧!这是守城防御敌人必备的东西,我这里有的是啊!城墙下放了一大堆,不知道大帅有何用途”
李翊闻言喜出望外的说道:“既然有石灰,那就太好了,你现在就马上派人,一刻也不要耽误,将那些石灰面子均匀的洒在关前到关后的这条道路上,再薄薄的铺上一层沙土。”
“所有进入白雾关的灾民都必须在石灰上走过,而且不能在关内多所停留,你要派专人在现场严格监督,保证不能有一人遗漏,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张勃听的一头雾水,似懂非懂的听李翊说完,若有所思的答应着去了。
这时,旁边的简铮凑过来问道:“大帅,用这些石灰喷洒路面,您的意思是不是用来防备瘟疫的啊”
李翊赞许的点了点头,说道:“正是此意!不知简将军以为如何”
简铮略略叹了口气道:“下官以前也听说过,石灰对防备瘟疫大有好处,只是这么多人蜂拥而入,恐怕仍是防不胜防啊!唉!”
李翊无奈的苦笑了一下,道:“石灰的作用当然不是万能的,不管它效用如何,只能先用上再说了,这样我们心里也踏实一些不是吗!只要力所能及的把防护工作做了,其它的只好听天由命了。”
李翊站在城楼上,眼瞅着张勃忙碌的指挥着士兵做着开关前的准备工作,只能焦急的在城楼上来回踱步。
这么大的场面自己还是头一次应对,到底会不会发生大规模疫情自己心里也没有底,这么多人如何才能顺利的吃上饭,后续工作怎么开展,若是发生突然变故后怎么应对,这都是今后即将面对的一连串问题。
哪一个环节处理不好,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后果。看来情况比自己预想的要严重的多啊。
现在虽然情况紧急,但是自己这做主官的却不能着急,还是一步步的往下走吧!
经过深思熟虑,李翊让旁边的一名校尉拿来了纸笔,由简铮执笔,口述着下达了四道命令。
前三道命令分别是对会泽县县令郑文重、东川县代理县令钱聪,
第六十二章 饥民入滇
饥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按部就班的排好队伍,慢慢挨挤到粥锅前,打上一碗厚实的热粥,填补一下早已空瘪的饥肠辘辘的肚腹,使自己勉强回复一些体力,从而使脆弱的生命得以延续。
没有人吵吵嚷嚷,也没有人发生争执,接下来还要走很长的路,一碗热粥就是他们生存下去的希望,也是他们赖以走下去的动力来源!
为了保证白雾关的将士们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张勃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把所有的余粮都用上了。
可是白雾关提供的粮食还是在接近下午的时候就用完了,不得已,只好将派粥的工作暂时停了下来。
直到下午天快擦黑的时候,十几名宁州的士兵才和数十名民夫押运着几十辆满载粮食的大车赶到了白雾关。
李翊终于长出了一口气,这些粮食足有一千石左右,仍然没有进关的灾民们每人喝上一碗热粥还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自己和简铮他们也已经整整一天没有吃饭了,虽然张勃屡次劝自己先吃上一点,但他还是毫不迟疑的拒绝了。
所以直到这次运来了大批的粮食,李翊和简铮、连骏等人才吃上了今天的第一顿饭。
进关后的部分灾民已经逐渐向会泽、东川、宣县分流而去,而没有进关的大概还有一多半的灾民。
要是一切顺利的话,明天中午以前差不多就能全部分流完毕,这第一阶段的任务也就可以收尾了。
看着粥锅前忙碌了一整天的那些伙夫疲惫的身形,李翊的心里一阵莫名的感动,他们今天可是够累的了,熬粥、分粥一刻不闲,有些人已经累的提不起勺子,这样下去可不行。
李翊招呼着刚吃过饭的简铮、连骏、庄潜、岳昶和其他亲兵们,来到粥锅前,好不容易才劝说那些伙夫们交出了汤勺,下命令似的把他们赶到后面吃饭休息去了。
李翊站在粥桶前亲自掌勺,份量足足的给那些灾民们往粥碗里添加着热粥,心里面却有了一种豁然而充实的感觉。
这可不是什么作秀啊!为人民服务本就应该是执政者的本色吗!
很快,当灾民们得知为他们亲自盛粥的是云南的宣抚使时,人群立刻炸开了锅。
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大汉云南的最高首长竟然亲自掌勺,而且是为了他们这些无足轻重的灾民。
人群中当场就有人失声痛哭,接着就像受到感染一样,感动的哭声顿时此起彼伏,响彻了长长的饥民队伍。
更多的人拼命的想要拥挤到李翊施粥的锅前,争相一睹他的风采,顿时使得队伍的秩序发生了严重的混乱。
这种状况可是李翊事先没有想到的,他只好大声的呼吁他们保持冷静,劝说他们维持好秩序。
经过众人的一番努力,灾民们的情绪才渐渐平复了下来,队伍的秩序也逐渐恢复了正常。
李翊在粥锅前连续站了几个时辰,直到感觉实在力不从心的时候,才把粥勺交给了其他人,来到张勃准备的寝室小憩了一会。
第二天一早,李翊的精神体力都迅速的回复了过来,立马登上城楼观察饥民们的状况,却发现关外的灾民仍有上万人之多,李翊真的是无语了。
这些灾民的人数到底有多少,已经到了李翊不敢想象的地步。
即便现在的入关速度要比之前快了许多,但是在关外的原野上还是留下了大约几百具饥民的尸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