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游龙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火影判官
梁叔通明白李翊的心意,却只是咧嘴一笑说道:“老朽风烛残年,还能为饥民做些事情,真是老怀弥畅啊!明天我就将银两如数奉上,大帅事务繁忙,我就不打扰李大人了,老夫告辞了。”
说完,略一拱手,就起身向门外走去。
在这个时刻,千言万语也不能表达自己对这位老人的敬意,李翊没有再措辞将他挽留,只好殷殷的将梁叔通一直送到宣抚使府的大门外,挥手依依告别。
在回内宅的路上,李翊心中是感慨良多。人家梁叔通不过就一家产业,但是一出手就是五千两,自己作为云南这个地方的最高长官,才认捐了三百两,做人的差距咋就那么大呢!
 
第六十七章 贤明之妾
李翊正在暗暗的寻思着,是不是回去下个公文,限制其他官员的捐助数额。
宛如却俏皮的一笑,过来拉着李翊的手,一本正经的说道:“我的傻状元公,你真的以为妾身骗你呢!”
“呶,银子就在里屋放着呢!妾身早就给你准备好了,五百两白花花的银子,一分也不少啊。”
李翊心里猛然一热,嗨!这才是知书达理的好女子啊!
自己看的没错,宛如果然不是寻常的爱财女子,原来她早就打听到了消息,悄悄的准备下了捐银,而且还整整多出了二百两。
李翊大喜过望的抱住宛如,在她脸上狠狠的亲了数口,搂住她的小蛮腰转了几圈,这才意犹未尽的笑道:“好你个鬼丫头,竟然敢促狭捉弄相公,看我不好好的收拾你一下,让你知道马王爷也有三只眼。”
“呵呵!只不过,我说宛如啊!我的俸禄只有那么多,而且上任不过几个月,你从哪里弄来这么多钱啊”
宛如故意板起脸来,哼了一声后说道:“你真是个榆木脑袋啊,你才上任几天啊,钱还没有见着一点影子呢!要是靠你的那点俸禄,我们都要去喝西北风了。”
“这些钱可是我们临来的时候,夫人悄悄的塞到我手里的。”
“夫人知道你薪俸微薄,怕她的宝贝儿子在云南受委屈,所以才准备了六百两体己银子,私下里让我替你保管,以便应付不时之需。”
“指望着你这个书呆子操持家务,丫鬟仆妇们恐怕都饿跑了。”
“其实啊!我们这一家子在云南吃穿用度都不用操心,哪里用的了这么多银子。与其闲置着用不上,不如拿来接济穷苦百姓。”
“我正想着捐一些到寺庙里去呢!一听说你要带头捐助灾民,我就赶紧替你准备好了。嘻嘻!这回你明白了吧。我的大官人,你就放心好了!”
李翊若有所思的点点头,想到其他官员薪俸比自己少得多,不无忧虑的说道:“嗯!捐五百两银子的主意倒是不错,只是我们是依仗着家里的资助,才有这么多的银两可捐。”
“云南的其他官员大都靠微薄的俸禄过活,用以养活一家大小,家里肯定不会有多少积蓄,当然更不能和我们相提并论了。”
“所以我看还是就按原先的三百两捐献,以免捐银差距过大,引起众人议论甚至攀比,使得很多人为难。”
“还有啊!既然这次救助灾民的用度很大,多方筹集恐怕也不敷使用。而我们的条件比其他人强得多,所以也不能只捐这些了事。”
“那串水晶佛珠和两个水晶球不是从孙贼那里拿回来了吗我看咱们留着也没有什么用,还是拿到珠宝店里拍卖了,然后把钱捐给灾民,你觉得怎么样”
听李翊这么一说,本来兴高采烈的宛如,却显得有些犹豫起来,好久才嘟囔着嘴说道:“那…那些东西,我…我本来想留下来献给夫人的。”
“你也知道夫人一直虔诚信奉佛祖,非常喜欢这一类的器物,我想等有时间把这些东西送给夫人,也好讨她欢喜。要是拍卖了,我拿什么去孝敬她老人家啊!”
见她撅着小嘴,明显的有些不情愿,李翊连忙开导她道:“哎!我的好宛如,你这样想就不对了,要知道佛祖可是一向劝人为善、与人方便的,佛祖普法万民的目的无非就是劝人行善积德,广种福缘。”
“我们拍卖这些东西所得银两也是为了众多饥民的生活,一下子救助这么多人,这可是多么功德无量的善事啊!连我母亲都会因此多积善缘的,相信她老人家知道了也会大力支持的,你说是不是呢!”
宛如虽然还是撅着嘴,有些不大乐意,这也可以理解。
宛如的身份只不过是自己的侍妾而已,虽然郎有情妾有意,但是却因出身寒微的缘故,不大受公婆认可,现成的有个巴结孝敬的好机会,眼看着又要被自己搅黄了,她的心里当然一万个不情愿了。
但宛如毕竟是个识大体、顾大局、有见识的女人,在李翊的不断诱劝下终于还是勉强的点头同
第六十八章 以身试药
李翊被他们拍的晕头转向,连忙逊谢道:“诸位过奖了,李翊何德何能敢当此胜赞,在下只不过稍尽人力罢了。”
郭淮摇头晃脑的说道:“大帅何必过谦,要知道老百姓的眼光可是是雪亮的。且不说平复了孙贼的叛乱,消弭了刀兵之祸。就说这次饥民入滇吧,若是没有过人的胸怀和胆识,又怎敢冒这么大的风险,坦然接纳数万饥民。”
“我们这些乡间野民眼瞅着大帅的所作所为,怎能不由衷感叹。唉!由此可见,大帅的心胸是何其宽广无私啊!”
其他几位堡寨的来人也都纷纷交口称赞,对李翊来到云南后日新月异的变化表示钦服。
李翊正要再次出言表示逊谢,旁边的林铎却站起身来,不动声色的走到身前。
将手里的一张帖子递了过来说道:“大帅事务繁忙,又连日操劳,我们就不再打扰了。这是我们十六家村寨为饥民筹集的善款,请大帅过目。”
李翊‘哦’了一声,连忙站起来接过那张礼单,稍微浏览了一下,见单子上列支了各村寨提供的财物清单,主要是钱粮、布匹等物,正是云南目前急迫需要的物品。
不由大为感叹道:“诸位仁心宅厚,义行善举,深孚数万饥民所望,却让李翊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请代我向各位尊长和父老乡亲顺致敬意,各位的深情厚意李翊心领了。”
郭淮站起来,意犹未尽的说道:“大帅客气了,我等只是稍尽绵薄之力罢了,杯水车薪,难解饥渴,祈望大帅谅之。”
“哦!大帅事务繁忙,我等就不再打搅了,就此告辞了。”
说完,众人都站起身来,一一向李翊抱拳作别,轮到杜传秀时,他却只是眉毛一挑,斜睨了一眼就转身而去,让李翊不禁暗自苦笑,看样子自己是把这家伙得罪透了。
众人纷纷作别,李翊也不再刻意挽留。
李翊心知肚明,这是林铎体谅自己这些天为了饥民入滇之事早已是劳碌不堪,不忍心让自己太过劳累,这才没说几句话就奉上礼单告辞。
李翊心下感动,一直把他们送到府门外,这才挥手告别。
回到府里,一名执事上前递过来林家堡等十六家村寨送来的物资查点清单,上面显示这十六家村寨一共捐助了粮食二千七百五十石,钱八千三百缗。
其中林家堡和郭家寨各捐了四百石粮食和一千缗钱,而杜家庄是本地的产粮大户,仅粮食就捐助了七百石,钱也有五百缗,按他们各自的家底来看,这个数目已经不算少了。
林易和何守杰等人都出去巡视灾民情况去了,自己也不能在这里闲着,到现在还不清楚已经来到宁州的灾民情况,可是有点让李翊放心不下。
李翊叫上连骏、庄潜、岳昶,带着几名亲兵一起步行着,向街上走去。
街上的饥民人数着实不少,这些男女老少,青壮妇孺,拖家带口、摩肩接踵的逡巡在遍布大街小巷。
虽然还大都是面有菜色,但是他们的吃饭问题看来已经难为不着了。
除了官府设置的粥铺以外,街边的店铺和富户大都自觉的搭好了粥棚,支起了粥锅,热气腾腾的粥香味弥漫在街头巷尾。
除此之外,街上的每个路口处已经设置了药汤饮用点,免费发放给饥民饮用。
可是从现场情况来看,不但没有出现人潮涌动的现象,而且观察了一刻多钟的时间,几乎没有人主动上前去饮用。看来是没有人把这当一回事啊!
李翊心下暗暗着急,这样下去怎么能行,饥
第六十九章 揽才契机
周围围观的饥民们这时候已经纷纷聚拢过来,当他们获知李翊就是云南的最高长官,还有些人亲眼见过他掌勺舍粥的壮举,这时又亲眼看到他以身试药后,对平易近人的他更加有了好感。
再加上李翊苦口婆心、三番五次的劝说,也慢慢理解了他的良苦用意,渐渐的消除了戒备心理,主动饮药的人也很快多了起来。
不一会儿的功夫,那两大桶药汤就见了底。
李翊对这个宣传的效果还是比较满意的,可是由此也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要是都要靠这种方法带动他们饮药,这么多人什么时候才能做到全部免疫呢。
李翊苦苦思索,很快就有了主意。
他吩咐一名亲兵,立刻去叫司户参军卢勉到这里来,就说大帅有重要的事情要交给他办。
这时,旁边的庄潜凑过来悄悄的道:“大帅,我看这些饥民里面有不少青壮年男子,他们的体格也还是不错的。”
“您不是想要整顿军队,充实亲兵吗我看就从他们里面选拔还是可行的。在下以为,这些人背井离乡,早已厌倦了四海漂泊之的生活,若是我们真心实意的招募他们,定然是投军者踊跃。”
“而且这些外来之人和云南地方人士没有一丝瓜葛,不会有山头林立之虞,若能让他们在此落地生根,肯定会心生感激,也一定能誓死效忠大帅。不知道您觉得怎么样”
李翊心中一动,连声赞道:“庄兄的主意很好,我看这事可行,不过,这要等到饥民们都安顿下来,情况稳定了再说。你对这个比较在行,到时候你为我多多掌眼就是了。”
正说着,气喘吁吁的卢勉已是小跑着来到了李翊的面前,他稍微平息了一下急促的喘息,就连忙禀报道:“大帅,不知…不知您找下官有什么重要的事情”
李翊看着上气不接下气的卢勉,微笑着点了点头道:“本帅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交给你办。”
“你也知道,现如今,饥民人数越来越多。可是人员混杂,难以厘清,川南饥民的身份,来历我们都不清楚,对于今后的安置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所以,本帅现在让你全权负责,把这些情况彻底打理清楚,弄明白这些人员的成分。首要工作就是统计出这些川南饥民的具体人数,和在云南的分布情况,毕竟下边县里还有很多,你可以去函通知各县自行调查。”
“其次,你做好详细的统计,包括他们的年龄、性别、籍贯和家庭构成,以及从何处迁徙而来。”
“另外,要把他们以前从事的职业和擅长的工作详细做好记录,如果是能工巧匠或者是职业军人更要格外注明,以便咱们需用时可以直接调用。”
见卢勉颇有为难之色,李翊笑道:“现在的情况非常乱,统计起来应该说非常困难,你要采取简单有效的办法,逐点逐片的统计,以家庭为单位,一点也不能疏漏。”
“当然了,这个工作量不是一般的大,你需要多少人手,尽管给本帅说。对于咱们云南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争取在半个月内给我统计清楚,一个月内全都登记到簿册内,到时候亲自交给本帅。你明白了吗”
卢勉连忙点头答应道:“谨遵大帅吩咐。不过,由于人员流动过于频繁,下官想,是不是能够由大帅府下一道命令,只允许饥民们在一定区域活动,把流动人员固定下来,下官才能调动人手,有序进行这项工作。还请大帅示下。”
李翊摇了摇头,蹙眉道:“要想让这些无家可归之人固定下来谈何容易,具体如何统计,你再和林大人商量着办吧。”
卢勉连忙答应着,深施一礼后返回宣抚使府了。
其实,庄潜刚才给他提了个醒,李翊也从中看到了很好的前景。
&
第七十章 饥民安置
(求收藏!求推荐!)
‘云南讲武堂’的教学工作,因为川南饥民的到来也中止了多日,在李翊的要求下,教学工作又恢复了正常,只不过他却是很少有时间去授课了。
在李翊的带头作用下,官员们踊跃捐款,从简铮、钱士塘以下,各级官员都认捐了一百缗到三缗不等。
连一些没有品级的人员也都积极的参与进来,总捐款数额达到了五千余缗钱。
虽然加起来也仅仅和梁叔通的捐款数额大体相当,但李翊已经对此感到非常满意了。
人口统计工作也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但是离着全面统计完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由于大多数川南饥民已经有了固定的住所,虽然条件还相对还比较简陋,但是总算是有了遮风挡雨的落脚之地,灾民情绪上也逐渐趋于稳定。
看到时机比较成熟,卢勉这才发动了各级、各部门的官府人员,通过保正、里长等群众组织逐点逐片的进行普查,调查难度相应的下降了许多,人口统计工作也顺利的开展了起来。
经过不懈的宣传和努力,防疫工作也终于落到了实处。
饥民们相当配合的参与进来,使得瘟疫防控工作的开展顺利了许多。
除了偶然出现一部分痢疾患者之外,云南至今还没有发生任何群体性疫情,所以李翊已经感到非常满意,一颗悬着的心也暂时放了下来。
只是药材的供应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像‘银翘解毒散’里的牛蒡子、‘清瘟败毒饮’里的知母、玄参等药材,云南的存货早已用尽,而四处采购也达不到需要的数量。
老神医轩辕述也特地赶到宁州,不顾长途跋涉的辛苦,立即动手诊治了一些危重病人,还手把手的培训了一批医官,并留下了数十个治疗效用不同的方剂。
由于李翊一直为灾民事务忙碌不堪,所以直到轩辕述要离开宁州返回岭南的时候,他才得知了消息。
李翊连忙赶到轩辕述住宿的客栈进行探望,与他进行了促膝长谈。
轩辕述虽然劳碌了多日,但是仍然显得精神奕奕。
他对李翊的施政理念称赞有加,认为他不但是云南百姓最大的希望,也是大汉未来最可期待的栋梁之才。鼓励李翊多关心百姓疾苦,做一个为老百姓做实事、做好事的好官。
对于轩辕述的溢美之词,李翊在适当表示谦虚的同时,也对他的医术和医德倍加推崇,希望他能多留一段时间,以便能使云南的医药事业有一个长足的发展。
但是他却以天下百姓为念,婉拒了李翊的盛情挽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