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游龙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火影判官
他们的身体条件已经坚持不到入关的时候了,李翊在扼腕叹息的同时,只好派一些士兵到关外将他们收尸埋葬,也免得暴尸荒野,被野兽糟蹋了。
经过整整两天一夜的努力,所有的饥民终于都进到了关内,也喝上了他们的第一碗热粥。
对于这些饥肠辘辘、无处存身的人们来说,这就是他们生命的重新启动,也给他们带来了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和憧憬啊。
经过张勃的安排,饥民的清点工作也终于完成了,所有进入关内的饥民总数竟然达到了五万三千六百余人,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啊!
&nb
第六十三章 岭南神医
李翊连忙转头循声望去,只见在城墙边上的一块空地上,一名十二三岁的少年正跪在地上,摇晃着躺在破草席上的一名衣衫褴褛的妇女失声痛哭着。
李翊连忙走上前去,看见那名躺卧在席上的妇女牙关紧咬、面色焦黄,好像已经没有了气息。
而那个少年却仍然没有放弃的意思,依然在摇晃着妇女的身体,嘶哑的哭喊着:“娘亲啊!娘亲啊!你醒醒啊,你不要扔下央儿,各位大伯大叔,你们谁来救救我娘!我给他磕头了。”
李翊低下身子,探了探那名妇女的呼吸和脉搏,发现她由于过于虚弱,确实早已经失去了生命迹象,到了这个地步,就算是天王老子也救不回来了。
无奈之下,李翊回身扶起那名泣不成声的少年,柔声劝慰道:“孩子,你娘已经过世了,人死不能复生,伤心难过也已无济于事,你先到那边粥棚吃些饭,补充些力气,我会帮助你料理她老人家的后事的。”
李翊的话音未落,人群中却挤进了一名苍髯鹤发,身背药箱的老者,他一边低声说着‘让一让,我来看看’,一边来到了那名妇人的身边。
他用食中二指搭上那妇人的手腕,静静的探查了一会,然后叹了口气,转过身来,对那名刚刚止住悲声,仿佛看到了希望的少年说道:“这位小哥,你母亲过劳七伤、筋脉俱绝,恐怕是难以挽救了,你还是节哀顺变吧!”
说完,从身上掏出一小块碎银塞到那名少年的手里,然后一言不发的转身向人群外走去。
这时,边上一名官府的老年医官好像发现了什么,突然紧走几步,向着那名老者喊道:“老先生请留步,您可是岭南神医轩辕老先生吗”
那老者背对着众人微微点头,却丝毫没有停留的意思,仍然健步如飞的朝偏僻小路上走去。
李翊心中一动,虽然不知道此人什么来头,但既然被称之为岭南神医,而且苍髯鹤发、气度俨然,想必是一位世外的高人,要是能够得到他的指教,说不定就能使云南免遭瘟疫之难,解除黎庶百姓的伤病之苦,这个大好机会却不能放过了。
李翊连忙抢前几步,赶到那位老者的身侧,躬身行礼道:“请老先生留步,李翊拜见轩辕先生,还请轩辕先生多多指教。”
“哦!你就是李翊,可是曾在京城为官,现如今官居云南宣抚使的李翊吗”老者停住了脚步,回过身来,仔细的打量着我,面带讶异之色的问道。
见李翊点头承认,他又上下的端详了我一阵,才拱手说道:“老夫不才,正是轩辕述。老夫本来想到云南采摘些稀缺的野药,没想到却遇上了云南宣抚使李大人,失敬!失敬啊!”
李翊连忙显出久仰的样子说道:“李翊后学末进,早已久慕老先生之令名,只恨无缘得见,今日得见老先生贤者风范,还请老先生不吝赐教,以解云南悬危。”
轩辕述见李翊年纪轻轻却气度雍容淡定,而且言语得体,不卑不亢,脸上也显出了欣赏的神色,豁然说道:“李大人过誉了。老夫籍籍无名,那有什么贤者风范可言,李大人客气了。”
“不过,老夫虽然身在蔽野,可是却早就得闻李大人的响亮名声了啊!在朝堂之上不避斧钺,据理力谏,真可称得上胸怀天下,心忧万民的好官,实在是难得啊!难得。”
李翊面上一红,连忙逊谢道:“老先生折杀小可了。我李翊只知道凭良心做事,本就也没有什么顾虑,就是斧钺加身也不改其志,其他都是随遇而安罢了。”
轩辕述白眉一扬,呵呵笑道:“老子云‘善建者不拔’,‘天下其德,乃博以身’,李大人无欲则刚,止于至善,老夫难望项背啊!”
没等李翊开言,轩辕述接着道:“唉!不说这些了,其实这次老夫亲来云南采药,本也想见识一下李大人的风采,不期然却遇上这如织饥民,一问之下方才得知,李大人不拘常理,不计得失,竟然敢将数万饥民引入云南,而且亲自执勺舍粥。”
“若是没有心怀天下的胸襟和施惠众生的信念,又怎能做下如此惊天动地的壮举。老夫行医天下,只能医人苦痛,而李大人却是济世救人,普度众生,我俩的作为不可同日而语啊!”
第六十四章 苦心动员
接着,李翊走到那名仍守着母亲尸体痛哭不已的少年跟前,关切的问道:“孩子,你不能再哭了,这么长时间了,身体可就要哭坏了。唉!人死不能复生,你母亲九泉之下也不愿你伤心过度啊!”
“孩子,你是哪里人氏,叫什么名字,家里还有什么亲人没有等安葬了你母亲,你就跟我回宁州吧!我会好好照顾你的。”
那名少年抬起头来,抹掉了眼泪,抽泣着回答道:“我娘都叫我央儿,也叫我徐伢子,我家本来在关中一带,家里还算是过得去,只是后来我父亲去世了,我和母亲、姊姊才一起相依为命。”
“再往后关中地区兵荒马乱的,匪兵四处劫掠,随意杀害无辜,家里实在呆不下去了,我母亲就带着我和姊姊一起向蜀中逃难,不承想姊姊却在中途走丢,我和母亲只好流落到了川南。”
“没想到,没想到川南这两年又连续发生了大旱,这两年我们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直到熬不住了,我们娘俩又只好随着逃难的人流来到了这里。”
“幸好得大帅收留,好不容易找到了安身的地方,没想到我娘却又撒手而去,我…我……呜呜呜!”
说着说着,这名瘦弱的少年又抽抽噎噎的哭了起来。
李翊打量着这名衣衫褴褛、满面灰垢的少年,见他虽然飘零落魄,但是相貌清秀,思维清晰有条理,仿佛骨子里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吸引着自己,使自己对他突然间产生了某种言说不明的好感。
从他的言谈举止来看,想必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否则他不会有这种落落大方的气质和叙事明白的口才了。
李翊接着问道:“徐伢子,你有没有读过书啊”
徐伢子点了点头,伤心的说道:“嗯!我只是跟我娘学了一些,她经常教导我和妹妹要刻苦读书,要想父亲一样做个有用的人。可是,我…呜呜……”
刚说了一半,他又伤心的哭泣了起来。
李翊痛惜的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他道:“孩子,光知道哭是没有用的,看你的年龄,也是一个小男子汉了,怎么能说哭就哭呢现在最重要的是安葬你的母亲,总该让她入土为安才是。”
“好了,我派两个人帮着你,料理完你母亲的后事,他们会带你到宁州找我的。今后就跟着我吧。你也不是小孩子了,要学会坚强的面对这一切啊!”
看着他伸手抹去了眼泪,停住了哭声,李翊才放下心来。
挥手叫过两名亲兵,让他们和钱聪一起,帮助徐伢子料理他母亲的后事,然后再带他到宁州安置在宣抚使内。
交待完了这一切,李翊本打算立刻赶回宁州,去布置迫在眉睫的防疫准备工作。
要知道这些方子上的药材,根据现在的饥民人数计算,其用量无疑是非常巨大的。
云南的存货肯定不足使用,需要马上安排人手四处采购,还要防止药材价格因此暴涨,损害老百姓的利益。
这件事情十万火急,半点也不能耽搁,早准备就对我们越有利。
李翊不敢耽误,连忙带领众人马不停蹄的往宁州赶去。
一回到宣抚使府,李翊立刻命令召集所有官员到府里议事,就说有重要的事情向大家宣布。
由于众多官员都已经到街头忙于应付蜂拥而来的饥民了,所以过了大半个时辰才把人员聚齐。
李翊没有再多废话,而是开门见山的说道:“云南这次一下子接收了数万饥民,诸位已经开始为饥民的饮食安置工作而忙碌了。”
“除了会泽等三县接收的大约一万多名饥民外,还有四万多名饥民很快就要全部到达宁州。”
“我们的担子很重,面临的形势很严峻,而且还有更大的危险有可能来临,要知道这么多的饥民,谁也不敢保证,会不会发生大规模的疫情,这是一点也不能忽视的危险隐患。”
“所以我要求诸位一定要打起精神,戮力同心的把防疫工作抓起来,这是关系云南生死存亡的大事,千万不能存在任何侥幸心理。”
“这次我在东川县巧遇了岭南神
第六十五章 众人拾柴
“首先来说,孙贼的伪产根本算不上朝廷重器,因此也就谈不上亵渎和大不敬,在这个人命关天的时候,本帅觉得,只要对我们的饥民安置有好处,能够解决灾民们实际的困难,就是让本帅腾出宣抚使府都愿意,何况只是一处伪宫而已。”
“为了尽可能的安置更多的灾民,这次不但要将孙贼的伪宫腾出来,而且还要将其他附逆定罪了的官员的房产田宅用上,做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何将军立刻带入把这些地方的重要物品腾空,并归入府库。”
“救民如救火,一刻也不能耽误了,要尽早安排饥民入住,让他们安顿下来。应该说,咱们这样做,朝廷应该是会大力支持的,即使朝廷怪罪下来,有我这个宣抚使顶着,诸位也无需担心。”
这个话题一结束,林易就站起来说道:“大帅,您吩咐的粮食下拨都已经到位了,但整个宁州只剩下不到了两千石粮食,本来三个月的用度,现在已经去了一半了。”
“虽然我已派出了三批采购人员,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在已经到达宁州的灾民已达万人之多,今后几天陆陆续续的还有很多灾民到来,所费钱粮不在少数,就算他们以最快的速度解运回粮食,大概也需要十几天以上。”
“我看是不是立刻张贴布告,动员一下宁州的富户,由他们捐出一部分钱粮,既不使他们伤筋动骨,又能稍补当前的粮食短缺,您看怎么样”
李翊略微犹豫了一下,只好点了点头。其实自己虽然早有此意,只是觉得还不了解这里的世俗民风,担心这样做适得其反,以致激起民变,所以一直就没有开口。
林易这时提起来,使得他断然下定了决心。
中华民族历来都有扶危救困的优良传统,云南又是一个相对比较安定的地方,相信商人们手中的钱粮也少不了。
李翊就不信这些富户们连这点做人的基本准则都没有,而且他们中的不少人上次因为谄媚附逆孙贼,还曾被官府关押过,这笔账还没有和他们清算呢!
若是他们推三阻四,为富不仁,自己也不会再有丝毫的犹豫,该出手时就出手,务必要狠狠的宰上他们一刀。
主意拿定,李翊立刻断然说道:“在此多事之秋,面对这场天灾**,和这么多眼巴巴指望着我们救助的灾民,我想宁州的老百姓们也不会袖手旁观的,所谓‘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每家每户多多少少的贡献一点,就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宁州的富户不在少数,他们也是扎根于这片土地上的一员,更应该有所表现,才能为我们云南早日走出困境,出上一把力。”
“林大人,这张布告你写好后安排人四处张贴,务必让全城的老百姓都要知道,只要他们力所能及的献出爱心,出多出少我们不会计较的。”
“还有,给朝廷的申报奏章你要尽快写好,以最快的速度发出去,尽快让朝廷给我们解决一下实际困难。”
“另外,收购药材的事情一刻也不能耽误,你马上撒出人马,到各地采购。钱的方面你不必担心,就从孙贼的赃款中预支就是了。”
“诸位,为了更好的把这件事情做好,让官员们起到榜样的作用,我决定在云南官府内大力开展捐赠活动,希望诸位同仁鼎力支持。”
“虽然我们已经准备动员富户们捐助,但是我们也都是云南百姓的父母官,所以咱们也不能袖手旁观,多少也要尽上自己的一番心意。”
“我决定从我开始,每个人都要有所表示,捐助一部分款项也好,粮食、布匹也罢,数目上没有要求和限制,多少都可以。”
 
第六十六章 善莫大焉
“李大人高风亮节,居功而不自傲,实为难能可贵。老夫最敬佩的就是大人这样的贤官,也知道大人的难处,恨不得做牛做马来为大人分忧。”
“这次川南饥民入滇,恐怕所费糜多,不是云南官府一己之力所能承受的了的,老朽年过花甲,孑然一身,膝下又无儿无女,因此上积攒下了一些积蓄,却一直未能大用。”
“在下此来就是想要了却多年夙愿,现在云南正是用钱的时候,老夫干着急,也出不上什么大力,手里还有五千两白银,这次全部捐给官府,但愿能为帮助这些灾民度过难关出上一把力。”
“虽然钱不是很多,但只要用得其所,老夫也就于愿足矣。”
听到梁叔通开口就捐出五千两白银,李翊顿时又惊又喜!
这笔钱可不是小数目啊!以他经营的‘集萃轩’的规模而言,想必也是积攒了多年。
唉!这梁老先生在大义面前真不含糊啊!
李翊连忙动情的说道:“哎!怎能让老先生如此破费。您老年事已高,正是用钱之时,怎能轻易挥掷如此巨资。”
“老先生的心意我们心领了,我也替川南的灾民们由衷的向您表示感谢。不过,若是有心,多少捐助一些也就是了!何必如此一掷千金呢实在万万不可啊!”
李翊实在没想到梁叔通竟然一捐就是五千两,在目前的云南宁州,这些钱足以在繁华地带置办数座豪宅了。
这梁叔通只不过拥有一家‘集萃轩’罢了,所有财产充其量不超过数万两而已,一下子捐出这么多现银,想来也是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咱可不能下狠手,把人家敲干榨尽了,那可不是大丈夫之所为啊!
梁叔通闻言却怡然一笑说道:“嘿嘿!老夫孑然一身,要那么多银钱又有何用若能行善积德,通惠天下,这些银钱才能物尽其用。老夫心意已定,而且手里头还有些体己银子,断断不会有什么难为。李大帅切莫推辞,否则老夫可就对不住广大的灾民了。”
望着眼前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李翊的眼睛微微有些湿润,心里面却是热潮澎湃。
这是一个多么可敬的老人啊,自己晚景凄凉孤独,没有任何亲人陪伴,却毅然捐出大半家产捐助饥民,不求闻达,不求显名,这是什么精神这种雪中送炭的精神才是**的高尚情操啊!
想想那些后世的高官显贵、富商大贾,他们为了一己私利,恨不得食民肉、喝民血,变着法子盘剥榨干老百姓的活命钱、养老钱,又怎肯舍出一毫一厘造福天下百姓。这是一个多么鲜明的对比呀!
没有任何语言可以表达自己对这个老人的敬意,李翊只有趋前紧握住老人的双手,热切的目光看着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是狠狠的点着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