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五代游龙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火影判官

    “不过,现在我唯一担心的是通海方面,不知道他们会如何反应。林兄,这件事你是怎么想的呢”

    林易微微一笑道:“这大义宁国之行本没有错,他们现在已经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正是要拉拢、借重于我们的时候,虽然我们实力有限,但毕竟也是一方诸侯,关键时刻给他们撑腰壮胆应该不成问题。”

    “我们到他们那里去,借此了解对方的实力,也是一个最好的机会了。”

    “不过,通海方面在我们这里眼线甚多,肯定对此行了如指掌。我想,他们对我们产生警惕甚至敌意的反应,是不会有错的。”

    “现在的形势这么微妙,大义宁国和通海方面势均力敌,谁也奈何不了谁,”

    “要是我们从中横插一足,形势就有可能会发生转变,失去优势的一方是不愿意见到这种局面的。”

    “所以,我觉得,您在动身前,不如亲自向通海方面写一封书信,既表示对他们无私援助云南的感激之情,也要委婉的说明白不得不到大义宁国一行的苦衷,表明自己的立场一贯是中立的,这才是我们目前最需要做的事情。”

    “说实话,我们这样做并不表明害怕忌惮通海,其实我们想到哪里去拜访,是没有通报另一方的义务的。”

    “但所谓‘话不说不明’,既然我们把话说明白了,他们就不会过分紧张,也就能有效避免矛盾和隔阂的产生。您觉得呢”

    李翊信服的点头道:“好吧!这封信就由我来写,你准备一下今天的午宴,把郑大人、钱大人、简将军、何将军都叫过来陪酒。”

    “大义宁国危机当前,这大义宁国世子杨怀应这么迫不及待的邀请我前去,目的当然不只是喝酒取乐、联络感情那么简单,恐怕也会谈到实质性的问题。到时我们再套问一下寻扎罗的口风,说不定还能得到点什么!”

    林易答应着出去了,李翊则铺开信笺,挥笔写起致段思平的书信来。

    信地大致内容就是,首先表示了对通海方面对云南的无私支援,对大汉与通海的关系发展充满信心,期望在必要的时候与段思平会面,增加彼此的友谊的了解。

    其次,由于大义宁国对云南也伸出过援手,在对方的极力邀请下,李翊只好顺其自然的前往大义宁国回访和致谢,纯粹是礼尚往来,没有根本的利益来往,也不存在和对方结盟的问题,请通海方面给予体谅。

    信写完后,李翊立即密封了,让人把江华叫了过来,详细的嘱咐了一番,让他只带两名熟悉路况的亲兵,立即到通海走一趟。

    如能面见段思平的话,一定要真切的表达出云南对通海无私援助的感激,但也要表现的不卑不亢,更不能无端示弱,让人觉得云南好欺负。

    这一趟通海




第一百三十六章 心向往之
    想到这里,李翊饶有兴趣的道:“没想到慈爽大人竟然曾经游学大唐,这等阅历实在是了不得啊!”

    “李翊从小就仰慕大唐气象,奈何晚生了几十年,不能亲历巍巍盛唐,心中正有莫大的遗憾。慈爽大人有此机遇,实在是难能可贵啊!”

    寻扎罗微微一笑道:“说来那也是三十多年前的往事了。那时我才十二三岁,由于我家世代均是南诏的勋贵之家,而且我从小还算是聪颖好学,在同辈中小有名气,所以被南诏王选派往长安求学。”

    “没想到这一去就是十年,等我回来的时候,早已是物是人非,当时的南诏已被郑氏大长和所取代,我只好在大长和做了一个官卑职微的慈览,过着无所事事的平淡生活。直到我们大义宁国建立,我才出任东京慈爽一职直到现在。”

    李翊正要插言赞美他几句,没想到他接着又感慨的道:“我这等阅历说出来实在算不了什么,我家世子殿下的阅历可就丰富多了。”

    “大帅也知道,我们国主本是汉人,因缘际会之下才辗转流落到云南。”

    “由于向来仰慕中原文化,所以世子殿下七岁时就被国主送到成都寄住在朋友家中,从小接受汉学熏陶,学问见识都历练的非同凡响。”

    “等李大帅见了殿下之后,我想,你们之间才识俱佳、趣味相投,定会有惺惺相惜之感,说不定很有可能会成为知己好友哇!哈哈!哈哈!”

    听到这里,李翊真的有点心向往之了。

    南诏以来的历史自己最近还是研究的比较多的,他们秉承大唐体制,建立了一整套的法令规制。

    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几乎和唐代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区别只是官名不同而已。

    大长和取代南诏后只存在了短短的四年,而大义宁取代大长和至今也仅仅只有七年的时间。

    从南诏末年到大长和,再到大义宁,前后这三个国家的实际权力其实都被汉人所掌控,所以说大义宁国既是南诏文化传统的全面继承者,又是最受大唐文化影响的国家之一。

    而南汉虽然典章制度俱采自大唐,但由于和南方氏族文化的冲撞和融合,文化底蕴反不如大义宁国来的深厚。

    其实说起来,大汉和大义宁国本就没有根本的利益冲突,虽然大义宁国的历史使命很快就要完结了,但是如果能结识一位趣味相投的朋友的话,也算是有了不错的收获。

    想到这里,李翊对大义宁国多少有了一些好感。

    接下里,众人谈天说地、觥筹交错的,早把早晨的约定置之脑后,一众人等都喝了个分,直到寻扎罗实在撑不住劲了,我们才商量起出访的时间的行程。

    由于倾谈之下,李翊对杨怀应有了些许好感,因此也不再犹豫,动身的日程也因此提前了。

    双方约定明日辰时一刻,大家在宣抚使府会齐后出发。至于其它方面的细节,寻扎罗早已喝的晕头转向,哪有机会再细商了。

    李翊只好让人把他送回驿馆安歇。

    这次对外出访是李翊就任宣抚使以来的首次,所以他也不知道这年头有什么礼仪讲究,所有的事情就只好交给林易来安排了。

    林易作为我李翊最信得过的人,虽然也想带着他一起去,帮自己打理一切事务,但是云南的各项事务还需要他代自己处理,别人还真不放心。

    &



第一百三十七章 尊贵礼遇
    李翊感到有些奇怪,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寻常的石头也会有这么耀眼的光芒吗这真是太奇怪了。

    旁边的寻扎罗早就看出了李翊的疑惑,连忙打马上前道:“李大帅,呵呵!请您不用担心,这里的山上到处都是这样的石头。它比普通的石头光泽要亮的多,我们这里就叫它火石或燧石。”

    “其实这种石头在我们这里实在太多了,品质上既不能和水晶、玛瑙相比,而且也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最大的坏处倒是耀眼生花的,让路人感觉极不适应,真是没的令人心烦。”

    李翊呵呵一笑道:“哎!上天既然造出了这种东西,我想它一定就是有用的,说不定以后的用处大着呢,只不过现在看不出来罢了。”

    寻扎罗唯唯点头称是。

    这时候,跟在身后的郭准,却大嘴一撇道:“这种石头啊,我们那里也有的是,我们哪儿都叫它萤石。不过,这玩意实在是没有什么用处,也就小孩子拿它当玩意玩。”

    “哦!”听到‘萤石’这个叫法,李翊心里微微一动,‘萤石’

    古人是不是把‘石英石’都称呼为‘萤石’了呢这要真是石英石的话,那可就太好了。

    用优质石英石做出的玻璃,那品质可是没的说的,其中优良上等的石英石,经过加工后完全可以用作光学镜片了,若是制作望远镜岂不是轻而易举了吗

    想到这里,李翊勒住坐骑,翻身下马,迈步向着山坡边走去。

    众人人见李翊下马,连忙止住了队伍,都纷纷的跟着下马,随着李翊向山坡上爬去。

    刚爬到半山坡上,李翊就找到了一块亮晶晶的石头,托在手里反复端详,凭着以前的化学基础知识,很快他就已经断定,这种石头,就是自己需要的石英石无疑了。

    没错,从自己所知道的石英石产地来说,云南的昆明附近,石英石的储藏量是非常大的,而且从构造和品相上来看也非常相似,看来,这次大义宁国之行,自己是拣着宝了。

    李翊心里有了计较,微笑着扔掉了这块石头,转身招呼大家下山。

    众人虽然都觉得很奇怪,但是当面又不知如何询问才是,只好随着李翊上马继续前行。

    又走了不到一个时辰,在群山环抱之中,一大片宽阔壮丽的水面就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湖面上水浮云掩,碧波荡漾、在涛起涛落之间风帆点点,游动在这大海般壮观的湖面上。周围的渔村小屋也三三两两的座落在岸边,在霞蒸雾绕之中,炊烟袅袅,杨柳拍岸,别有一番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

    见到李翊一脸陶醉兴奋的样子,寻扎罗不失时机的凑上来,笑道:“李大帅,你看这波翻浪涌的海子,气势上还是比较壮观的吧!”

    “呵呵!这就是我们大义宁国著名的滇池了,绕过这里不远处就是鄯阐府。看得出来,大帅很喜欢这个地方嘛!”

    李翊连连点头道:“是啊!实在是没想到哇!在我以前的想象中,滇池只不过是一座山湖而已,没想到它竟然如此辽阔壮观,隐隐然竟有大海的蓬勃气势,而且还养育了鄯阐府数十万人口,真是令人十分震撼啊!”

    寻扎罗欣然一笑道:“滇池虽然和大海比不了,但是这样庞大壮丽的景象,就算是与鄱阳、洞庭之属相比,也不遑多让。我们大义宁国的士人百姓都是对它很有感情的啊!”

    李翊对寻扎罗的说法表示了赞同,一行人顺着滇池的岸边道路继续缓骑而行,顺便饱览着滇池的无限风光,都被这里美不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世子殿下
    (求收藏!求推荐!求月票!)

    见此情景,李翊连忙催马上前,紧接着翻身下马,连忙迎了上去。

    那个俊雅青年也迎了上来,俊美的脸上泛着深深的笑意,双手抱拳施礼道:“李大帅大驾光临,小王不胜荣幸,久仰大帅英名,一直无缘得见。今日一见,实在是令小王如沐春风啊!”

    李翊赶紧抱拳回礼道:“李翊何德何能,敢劳动世子殿下亲迎。前时云南陡遇天灾,蒙殿下大力支援,端的是感激不尽。如今又获殿下盛情邀请,实在是让在下汗颜不已呀!”

    那杨怀应悠然一笑道:“哎!大汉的状元,云南的大帅,哪一点都能让小王心仪不已、不敢怠慢啊!呵呵!”

    “何况小王久已钦慕大帅的为人,只恨不能早日相见耳。既然上天赐予我们这个机会,使小王得能亲聆受教,此乐何极啊!”

    说着,上前亲切的与李翊携手,脸上布满真诚,满心欢悦的道:“小王向来仰慕中原文化和风土人文,钦服天朝气象,而且更愿意结交像李大帅这样才识高雅之士。”

    “小王虽然私下里仰慕大帅风采很久了,但是一直没有找到今天这样的好机会,现在小王才知道,李大帅不仅文采风流,享誉四方,而且仪表堂堂,丰神俊秀,实在是人中之龙凤矣!小王更是自惭形秽呀!”

    李翊微微一笑道:“殿下缪赞了。真正让在下吃惊的正是殿下呀!我李翊一见到殿下,就心生亲近之感,有一种如饮甘露的奇妙感觉,更何况世子殿下学贯古今,才识高雅,令人一见顿生仰望之感。李翊见识低微,还望殿下多多指教啊!”

    杨怀应哈哈一笑道:“李大帅过谦了。咱们两人一见如故,又何分彼此呢!来,我给你介绍几位我国贤士名人,希望你们多多亲近亲近。”

    说着,他侧过身来,指着一名身穿大红锦袍,头戴平顶紫金冠的矮胖中年男子说道:“这位是我们鄯阐节度副使、大军将梁澜,也是我们朝廷最为倚重的国之柱石。”

    那人听了杨怀应的介绍,连忙抱拳行礼道:“久仰李大帅威名,无由会晤,还望李大帅多多指教。”

    李翊闻言也不敢怠慢,连忙回礼致意,并说了几句客套话。

    接着杨怀应又把几名大义宁国的重臣介绍给李翊,他也一一做了回应。

    其中那个名叫袁怀的王府长史令李翊印象最为深刻,看到他那阴鸷的眼神,李翊就有些心惊,今后少不得还要和他打交道,对他最好还是留心一些才是。

    最后,李翊把云南的几名随从官员也介绍给他时,杨怀应更是一点也没有世子的架子,而是满怀热情的一一表示了欢迎,言谈举止之间,令人油然而生亲切之感。

    他这一番亲切的举动,倒也不似作伪,看来此人一贯的礼贤下士,这一点倒是让李翊对他心生了不少好感。

    不过,杨怀应在与仇封相见的时候,四目交注之时,突然间愣怔了一下,虽然很快就恢复了常态。

    但是李翊现在的眼力敏锐至极,虽然他们之间的目光只是稍纵即逝,却也被李翊看在眼里,心中不免有些奇怪。

    不过,李翊很快就打消了疑虑,仇封本来就是蜀人,而杨怀应在成都生活了那么多年,也许他们曾经见过面也说不定。

    只是看他们两人的神态,应该是相当熟悉的,现在对面相见却假装不识,实在让人搞不明白,等回来再问问仇封吧!

    大家相见已毕,一辆装饰的华美绝伦的四轮马车就停在了李翊的身边,车顶四角雕以金龙,饰以珠玉,四面低垂华丽锦幕,端的是富丽堂皇。

    杨怀应热情邀请李翊与他



第一百三十九章 弘扬佛法
    (求推荐!求收藏!求月票!)

    在王府宽敞华丽的客厅内,一番礼仪性的客套之后,其他人等都被请到外厅奉茶去了,只剩下李翊和杨怀应两个人,分宾主落座在这美轮美奂的厅堂之中。

    李翊一扫风霜之色,满面春风的对杨怀应道:“东京治下有方,世子殿下真是用心良苦啊,我李翊虽是初来乍到,却有如身在梦中一般,来到这里真是大开眼界啊!”

    “说起来,这鄯阐府简直就是人间仙境!不管是绝美滇池还是东京鄯阐府的城内城外风光,以及这美轮美奂的王府,一切都是那么令人陶醉,令人向往。而且贵国百姓们都安居乐业、生活富足,这应该都是殿下的心血啊!”

    杨怀应呵呵一笑道:“李大帅过奖了。鄯阐府的风光本来就奇诡壮丽,我来到这里只不过邀天之幸罢了。我听说,云南不光是山美水美,自从李大帅来了之后,连老百姓的日子都一天天富足起来了。”

    “李大帅真心实意为百姓办事,不辞劳苦的发展云南经济,现在的云南可不是以前那疲敝已久的云南了啊!”

    “说实话,小王最佩服的就是李大帅这样一心为民的好官。只有你这样的官员多了,国家才能富强稳定,老百姓才能有好日子过啊!”

    李翊打个哈哈道:“李翊班门弄斧,岂敢在此贻笑大家。俗话说的好,‘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我们做官的,原该为民谋利,这也是应有之义嘛!真是让殿下见笑了。”

    杨怀应听李翊这么一说,眼睛了蕴含了激赏之色,感慨良多的道:“李大帅这番高论实在是发人深思啊!‘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哈哈!”
1...3536373839...17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