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游龙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火影判官
“小王虽然不知道这‘红薯’为何物,但是吃着国家的俸禄,拿着百姓交来的税银,如果事事处处不为朝廷着想,不为百姓办事,那还坐在官位上有什么意义真不如回家抱孩子去了。哈哈!”
两人互相吹捧了一阵,杨怀应才转言道:“听说李大帅为弘扬佛法,广种善缘,在嵩阳一侧兴建了一座庞大寺院,不知道供奉的是那尊神佛。”
“我们大义宁国人人都是佛弟子,俱都诚心侍奉佛祖,有机会我倒要前去瞻礼膜拜一番,也不枉了我的一番事佛之心啊!”
听他这么说,李翊明白他对云南建的这座寺庙还是耿耿于怀的,只不过想要从自己的口中得到证实而已,但是自己又怎么会对他说实话呢!
李翊谦然一笑,郑重说道:“没想到世子殿下也是与佛家有缘之人啊!我们正在建的这座寺庙,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祖,现在虽然还没有完全建成,但是世子殿下应该知道,佛祖的本意就是普度众生,惠泽万众的。当然任何人都可以进寺随喜礼佛,何况世子殿下呢”
“待寺庙建成,殿下随时都可前往进礼,到时候可别忘了提前告知在下,以便时刻追随,听候差遣啊!呵呵!”
杨怀应不置可否的一笑,接着说道:“既然佛寺未就,或可稍延时日,到时候可真要麻烦大帅了。”
“不过,小王还有一点不明白的是,这座寺庙为什么不建在宁州附近,让信众就近举礼。反而舍近求远,在远离宁州的地方立寺呢这岂不是有点不合常理吗”
“呵呵!当然了,小王只是随口问问,李大帅切莫介意!”
李翊闻言暗暗心
第一百四十章 虚与委蛇
(求收藏!求推荐!求月票!)
但是表面上,李翊还是作出善解人意的样子,假作愕然道:“殿下所讲之事,在下倒是略有耳闻。”
“世间不如意之事十有,以贵国国本之厚,甲兵之雄,又何惧此癣疥之疾。若是招抚不成,即可命一上将提十万雄兵,剿而除之,又有何难哉!”
杨怀应听李翊这么一说,更显得郁闷之极。
他摇头苦笑道:“唉!李大帅有所不知啊!不敢相瞒大帅,我大义宁国向来礼敬佛祖,善待万民,四海之内河晏海清,哪有那么多的雄兵猛将啊。”
“可是通海段贼就不一样了,近年来,他大肆招兵买马,扩充军备,结连党羽,汇集爪牙,现在也是一支数万人的虎狼之师了。”
“说句实话,以我倾国之兵,方可勉力拒之,若要全面剿除此凶顽,仍是力有未逮啊!”杨怀应不由自主的脸现忧然之色。
“现在的段贼不但蔑视我朝廷威严,窥伺朝廷圣器,伺机兴风作浪。而且心怀叵测、得陇望蜀,对你们云南也是虎视眈眈,大有鲸吞之意。”
“段贼如今贼势日盛,方今之计,唯有你我通力合作,共兴义师,方可拒狼扼虎,扫平段贼凶逆。你我双方若能结连忠义之师,必能靖平海内,造福两国黎民,不知李大帅意下如何”
李翊心中暗笑,这杨怀应也太不开眼了,妄图撺掇自己去捅马蜂窝,这样的傻事自己怎么能干呢
嘿嘿!自己不是孙德成这样的短见之辈。若是懵懂不知眼前的局面,也许就被杨怀应真情感动,做了他的奥援也有可能。
可是这历史大势早已注定,又怎能轻易犯险去做这无用之功。
这趟来访本来都是没有什么必要的,只不过因为受到大义宁国的援助,礼节性的回访罢了,要想让云南为大义宁国出力拒敌,那可真是痴心妄想啊!
不过,李翊虽然打定主意不淌这个浑水,但也不能让杨怀应下不来台,若是轻描淡写的友情赞助上几句,既让杨怀应高兴,又不用花钱,只要不是来真格的,自己又何惜这几两唾液。
想到这里,李翊神色凝重起来,故作踟蹰的道:“若是真如殿下所说,我云南兵少力微,难以抵挡,岂不是危如累卵了吗唉!通海兵多将广,实力雄厚,辖下都是虎狼之师,若是入侵云南,我们又怎能抵挡的住这可如何是好哇!”
杨怀应察言观色,见李翊忧急之态溢于言表,知道他的计策已经奏效,就假意安慰道:“李大帅也不必担心,段贼虽然有一些手段,但是我大义宁国也不是好欺负的。只要你我之间不存私念,共赴时艰,谅那段贼也兴不起什么大风浪。”
“如今咱们两国乃是兄弟之邦,你那里一旦有事,小王我怎能坐视不理。我东京鄯阐府屯兵十万,军械精良,只要小王一声令下,剑指通海也只是朝夕之间的事儿,只要李大帅从旁襄助,又何愁云南之安危矣!呵呵!呵呵!”
李翊在心中暗道,这真是有点大言不惭啊!
你要是真有那实力,早就把通海给连根铲平了,还用得着拉我入伙,跟我商量个什么劲啊!
还说什么为云南保驾护航,这不是睁着眼睛说瞎话吗!自身难保的主儿,还言之凿凿的要帮助别人。
唉!这真是有点不自量力了啊!
李翊黯然低头,良久才故意摇头叹息道:“殿下的心意我心领了,我云南虽然兵微将寡,但也不是任人
第一百四十一章 刻意结纳
(求收藏!求推荐!求月票!)
这次宴会,只邀请了李翊和郭准、萧会和仇封四个人,都坐在左侧的席位上,右侧的分别是鄯阐节度副使梁澜,王府长史袁怀和慈爽寻扎罗。
云南来的其他官员和兵将都在外面的大厅就坐。
而由于连骏坚持要跟在李翊的身边,所以杨怀应特别安排,在他们坐席的下首,为连骏特设了一个席位。
大概是自以为游说李翊成功,杨怀应显得异常兴奋。
在酒席摆好、人员到齐后,杨怀应志得意满的站起身来,面对众人兴致勃勃的说道:“今天我们能够请到云南的李大帅到此做客,实在是我们东京鄯阐府的无上荣幸。我们大义宁国历来和大汉的关系就非常紧密,两国的友谊就像天上的日月一样万古长存。”
“在我们双方的努力下,大义宁国的东京鄯阐府也必将和大汉云南,建立起更加紧密、更加牢固的关系。愿我们双方携起手来,同依存,共荣辱,把我们的深厚友谊继续保持下去,直到天长地久。”
“我们都知道,李大帅不仅是大汉云南的宣抚使,而且还是大汉大有三年的头名状元。李大帅博学多才,胸有乾坤,诗词歌赋方面俱有不世出的成就,实在是我辈学习效仿的楷模。”
“小王自打听闻李大帅主政云南后,一直渴盼与之会晤,奈何李大帅操劳国事,政务繁忙,未有片刻闲暇。迟至今日,才得一晤,实在是难能可贵啊!”
“也许是上天的眷顾,令我等能有今日之会。没想到一见之下,李大帅之风流神韵,更让小王折服不已。能够结此良友,让小王何其可庆、何其可幸啊!”
说到这里,他举杯面对李翊殷勤致意道:“今日小王我得晤尊范,喜悦之情油然而生。小王我痴长李大帅几岁,愿与李大帅兄弟相称,不知尊意如何”
李翊连忙站起身来,假作喜不自胜的道:“殿下推爱,在下岂敢不从。杨兄乃是帝王之裔,皇室重器,小弟我若能能高攀结交,实在是莫大的福缘。小弟拜领受教,不胜惶恐之至啊!”
杨怀应哈哈一笑,欢然举杯道:“来,让我们为大汉云南的贵客,也是小王的至亲兄弟干杯!愿李兄弟扶摇直上九万里,青云之上报佳音。来,大家一起干了此杯。”
在座的众人都纷纷起立举杯致意,然后一饮而尽,旁边的侍者连忙上前续满酒杯。
李翊知道在这种场合下,主人敬完了酒,接着就要轮到客人回敬了。
主要的内容无非就是致答谢词,以感谢主人的盛情款待。再接下去,陪客们还要轮流向客人敬酒,如此三番五次,直到主人客人都撂倒为止。
所以,古代的酒场一般持续时间都很长,有时候从中午喝到晚上也不稀奇。
不过,李翊就是要在这酒中做些文章,只有都喝的差不多了,他们才能把心里话说出来。
这酒的劲头李翊已经心里有数,对于自己来说根本不在话下。但是在座的是否有酒场高手可就难说了。
听说这里的人一般都喝慢酒,一旦喝急了恐怕没有人能禁受的了,还是速战速决为上吧!
李翊定了定神,酝酿了一下感情后站了起来。举起手中的酒杯,笑容满面的面对在场众人到:“刚才世子殿下,哦!杨兄,提到了两国的深厚友谊,并展望了两国关系今后的发展,在下也是深有同感。”
“
第一百四十二章 神曲妙舞
李翊连忙站起身来,举杯致意道:“在下早就欣闻,梁副节度使乃是驰骋沙场的猛将,大义宁国的国之柱石,早想与将军亲近亲近,却一直未得其便。”
“今日相见之下,只有尽兴成欢,才能答谢将军的雅意,梁副使但有所请,李翊敢不从命!”
说完,李翊和梁澜连进两杯,都抱拳回归本座。
接着,郭准、萧会、仇封也不甘示弱,敬完了杨怀应后,又和对方三人各饮两杯,很快,脸上就泛出了微微的红光。
这几个人的酒量也是有限,只不过舍命替李翊挡酒罢了。
不到一个时辰,大家觥筹交错间已经喝了数巡,除了李翊还没有什么感觉外,其他的人,包括杨怀应在内,都已经有了大半的酒意。
这时候,酒至半酣的杨怀应醉意上来,心怀更是大开,他站起来意气风发的道:“今天贵宾降临,把酒言欢,其喜洋洋者矣!然则酒席宴上岂能没有歌舞助兴。”
“敝国虽然粗陋,但也养的一批歌舞伎者,虽然难入大家法眼,只要老弟不嫌聒噪,就让她们为老弟歌舞助兴,不知然否”
李翊呵呵一笑道:“兄弟我自离京师以来,已半年多不闻歌舞之乐,何其有幸在贵国聆之。多谢杨兄美意啊!”
杨怀应见李翊有欣欣然之意,非常高兴,就轻轻的连拍了三次手掌,紧接着人随声至,一队彩衣环佩的舞女,就如穿花蝴蝶般从堂后徐徐移步出来,人数大概也有二、三十人之多。
细瞧之下,每个都是桃花美貌、雪肤凝脂的佳人。
虽然比不得宛如之貌,但胜在训练有素、调教有方,容色媚态横生、眼波娇柔,更兼体态婀娜、云鬓高耸,颇有盛唐舞者气象。
堂下也很快转出十几名操琴弄笛的乐师,在厅堂的左下角或坐或站,隐然列好了队形。
那队彩衣舞女排好队列,面向上首深深施礼后,裙裾飘飘之下,鼓乐声瞬间响了起来。
这些美丽的舞女三五成群,成列,一个整齐划一、姿态飘逸的起手式后,袅袅婷婷的翩翩起舞。
在长袖飞舞、裙裾翻涌中,一名浑身绿裙的绝色美女越众而出,旋转着柔弱不堪一握的腰肢,美目流动中头上花枝乱颤,在众星捧月中时而飞身纵起,时而旋如陀螺,端的是让人眼花缭乱、赏心悦目。
约莫一盏茶的时间,鼓点一收,歌舞已毕。
杨怀应见李翊看的的有些聚精会神,就意味深长的道:“李老弟,不知她们舞技还入得法眼吗!”
“过一会儿,下一曲歌舞更有奇妙无比的独特韵味,请兄弟你务必细细观赏,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啊!呵呵!”
李翊不置可否,微笑着点了点头,正要出言附和,这时候,云板一响,那群舞姬又出场了。
不过,这次的乐曲要和缓轻柔的多,歌舞曼妙甜美,轻舒漫卷,不由让人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那名为首的绝色舞姬随着乐曲的引导,轻移莲步、舒展蛮腰,时而雨骤风疾,时而静若处子。
当幻化出万千彩袖、绮罗迷影后,方才张开樱桃小口,柔声吟唱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晕,这不是苏轼的‘水调歌头’吗靠!这个时代除了自己,难道还有什么人能吟诵出这绝世名篇吗
这首词李翊只给宛如吟诵过,虽然已经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不速之客
听到这里,李翊在心里微微一笑,孟昶虽然词作尤佳,但是他又怎么能比得上苏轼苏大才子。
就词作的成就和地位而言,就是让他给苏轼提鞋也不配。
特别是这首‘水调歌头’,就算是李煜、柳永等辈,也轻易的写不出来。
不过,就自己而言,这剽窃的起点太高,就怕以后还有自己难堪的时候啊!
李翊正要谦虚几句,没想到,那个满脸阴骘之气的袁怀,此时却端着酒杯飘飘然来到了面前。
他首先虔敬的躬身施了一礼,然后皮笑肉不笑的道:“下官袁怀,早就钦仰大帅的风采,今日一见更是名不虚传。李大帅初来云南之时,虽是孑然一身,内外无援,但是却能借重林、郭二家之力,扫平凶逆,还云南一个清平盛世,实在是智谋出众,胆气雄豪,虽诸葛孔明在世也难成此壮举。”
“更让下官佩服的是,自从李大帅入滇以来,云南百废俱兴,人民安居乐业,数月间就让云南换了一番气象,这等手段却是无人能够企及。”
“下官对大帅佩服之至,真心真意敬上两杯水酒,还请大帅不吝赐教啊!”
李翊微微一笑,缓缓起身说道:“素闻长史大人乃殿下的左膀右臂,是兴国安邦之股肱之臣,今日一见幸何如之。今后大汉和贵国唇齿相依,忧患与共,云南今后的安危荣辱,还有赖于大人多多指点啊!”
那袁怀眯缝着眼睛,嘿嘿笑着连声说道‘不敢!不敢!’,一边连喝了两杯酒,才频致谢意后退了下去。
袁怀退下后,李翊正暗自冷笑,乐曲声又悠然奏响了起来,罗衣舞姬翩翩起舞,轻歌曼舞间,一曲柳永的‘迷神引’又在耳边响起。
李翊不禁微微苦笑着摇头,这个杨怀应啊!自己剽窃的这些后人佳作,看来都要被他提前搬上历史舞台了。
不过,眼前这些舞姬们的舞技实在是不凡,这些流传千古的名作,经过她们优美的歌舞演绎后,的确是让人赏心悦目,韵味十足,慢慢的让自己也融入到其中,达到了浑然忘我的境界。
李翊正在物我两忘的徜徉在歌舞之中时,忽然间,乐曲声却嘎然而止,厅堂中顿时安静了下来。
李翊觉得有些奇怪,异样的感觉使得他向着厅堂门口望去,只见大厅的门口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多了一个人。
这是一个道士打扮的老者,看年纪大概有六十岁左右,宽脸高额,鹰鼻狮口,一部半百半黑的胡须飘洒在胸前。
头上戴着一顶青色道冠,身穿青色百摺阴阳道衣,后背上赫然插着一把宝剑,手中摇着一支黑色鹤嘴拂尘,气度浑厚潇洒,不怒自威,颇有一些仙风道骨的气概。
只见他挥手止住了乐师的弹奏之后,满脸怒容的大踏步向着李翊的坐席迎面走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