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任鸟飞
而史上第一座图书馆也建在艮岳边上。
这让那些文人墨客可以一边读书、一边享受这大好景色。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小目的——这样一来,也能让艮岳更好的创收,要知道,这个时代的文人墨客,可都是有钱人,他们绝对愿意为了这诗情画意一掷千金。
大典修纂,必将是一个很长久之事。
《永乐大典》的修纂,前后一共历时了五年。
《四库书》的修纂,前后一共历时了七年。
而李衍要修纂的这部大典,指定要强于《永乐大典》和《四库书》,所以修纂的时间也一定要长于修纂《永乐大典》和《四库书》,历时有可能要长过十年。
李衍要搞的不是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而是想干点实实在在的事。
因此,李衍不想白白浪费这十几年时间。
所以,李衍给李清照出了这图书馆的主意,让李清照将编纂好的大典分批放入图书馆以供天下人观看学习,另外,将他们所用文献,也就是他们抄录的天下之书,一并放进图书馆,以供天下人观看学习。
这样做其实还有另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让天下人监督李清照他们修纂的大典,有错误也可以及时改正。
后来,天下大定,李衍将天下画成了九个大州,设置了九京,在每个京都建了这么一个图书馆,不过这是很久以后的后话了。
现如今,历时了十七年的大典运动,才刚刚开始。
就在这个当口,西夏的使团来到了汴梁城。
西夏原来并不是一个独立国家,而是党项族拓跋部在很早以前建立起来的一个附属于汉人王朝的少数民族地方政权。
关于党项族拓跋部的族属问题,一直存有争议。
有人说党项族是羌族的一支,原居吐蕃高原,后来内迁到陕北,他们以姓氏为部落名称,以部落为划分单位,拓跋部是党项八部中最强盛的一个。
还有人说他们是鲜卑族后裔,因为鲜卑族里也有一个拓跋部,五胡十六国时的北魏就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夏开国君主李元昊也自称是北魏拓跋部后代。
甚至还有人大胆猜测,党项族拓跋部的上层贵族可能是鲜卑拓跋部后裔,而底层群众则有可能是羌族拓跋部后裔。
唐朝时,唐朝廷就已开始在党项族集聚区设立行政机构,任命有威望的部落酋长为州刺史,实行羁縻统治。
唐末黄巢起义时,党项族宥州(后世内蒙古鄂托克旗)刺史拓跋思恭出兵抗击起义军,一度收复长安,立下战功。
于是,唐僖宗封拓跋思恭为夏州(今陕西横山县)节度使,赐号定难军,后又封为夏国公,赐姓李。
从那以后,党项族拓跋部首领便世代姓李,形成一个以夏州为中心,拥有银、夏、绥、宥四州地区的陕北藩镇政权。
宋王朝建立后,夏州节度使李彝殷向宋王朝称臣,宋朝对其继续实行羁縻统治。
所谓羁縻统治就是笼络控制的意思,这是唐宋时期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的一种统治政策——朝廷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任用其酋长或首领担任地方官吏,允许世袭,保持其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除了在政治上隶属朝廷按时朝贡外,其他事务均自行管理,中央政府一般并不干涉。
这项政策,说起来并不太好听,但实际上对于巩固国家政权、稳定社会秩序、促进民族交流与发展,是具有很重要的意义的。
唐朝地域辽阔,名下的羁縻州比宋朝多很多。
而宋朝的羁縻州,主要集中在南方尤其是西南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夏州李氏宗族出现内乱。
赵匡义认为这是一个消除夏州藩镇势力的大好时机,于是诏令夏州留后李继捧入朝。
出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李继捧很快奉命入京,并献出夏银绥宥静五州之地,并表示本人愿意居住京师。
赵匡义大喜,遂授其为彰德军节度使,同时遣使去夏州,令李氏五服内亲都携带家属内迁到东京居住。
内迁名单上自然也有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
李继迁对此十分不满,他诈言乳母死,借出殡之机,率领心腹十几人逃往地斤泽(后世内蒙古伊克昭盟巴彦淖尔)。
此后,李继迁聚集党项各部起兵反宋,并派人向辽圣宗表示愿意归附,从而取得辽国支持。
李继迁势力逐渐壮大,不断攻掠宋朝西北边地,先后夺取银州(后世陕西米脂)、灵州(后世宁夏灵武)和凉州(后世甘肃武威),占领河套平原。
宋朝当时为什么不能出动大军及时将李继迁剿灭
因为那时宋辽已爆发战争。
辽国对中原虎视眈眈,辽国铁骑对宋朝的安构成巨大的威胁,宋朝因此不得不把主力部队安排在北方前线,无暇西顾。
可以说,李继迁是一个让宋朝西北边区政治格局和政治力量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人。
宋真宗咸平五年十二月,李继迁遭吐蕃军突袭中箭逃归,景德元年正月去世,其子李德明继位。
李德明当上西夏之主后,改变策略,遣使向宋朝求和。
刚刚与辽国签署“澶渊之盟”不久的宋真宗,迫切希望西北局面也能稳定下来。
经过谈判,宋夏双方于景德三年签署了“景德和议”。
主要内容是:宋朝委任李德明为定难军节度使,封其为西平王(辽国封其为大夏
国主),每年赐给银万两、钱两万贯、绢万匹、茶两万斤,开设榷场,开展贸易。
其后三十年间,宋夏基本维持了和平睦邻关系。
而李德明在位期间,实行“依辽和宋、向西扩张”的政策——他派儿子李元昊领兵西进,消灭了甘州(后世甘肃张掖)回鹘,又掠取瓜州(后世甘肃安东西)和沙州(后世甘肃敦煌东),势力直抵玉门关,控制了整个河西走廊。
经过两代人的苦心经营,西夏已经具备了相当的实力。
所以,李元昊继位后,积极准备脱宋自立。
宋仁宗景佑五年,李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后世宁夏银川),建国号大夏。
李元昊写信给宋朝廷,希望获得承认,但遭到宋仁宗严词拒绝。
宋仁宗下诏削去其官爵,并悬赏捉拿:谁若能斩杀李元昊,即为定难军节度使。
尔后,长达三年的宋夏战争面爆发。
这次战争主要有三大战役。
一战三川口(地点是后世的陕西延安西北)。
此战,夏军包围延州(后世陕西延安),采用围点打援之计,以十万之众,将宋朝不足一万之援军包围在三川口,宋军两员大将被生俘。
二战好水川(地点是后世的宁夏隆德)。
此战,夏军采用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战术,在好水川设伏,又是十万大军将宋军一万八千追兵重重包围,宋军几乎军覆没。
&nb
说几句吧。
首先,上一章我已经连夜改了,删掉了一些你们认为是水字的东西,又填加了一些内容。
然后说几句吧,不吐实在是不快。
从我的本意上来说,我其实是不想删掉我删掉的那些内容的,因为那些内容能对上我以后要写的。
也就是说,我并不是写一些没有意义的东西骗你们钱。
后面,我要写到对西夏的策略,它们是要对照西夏这段不长的历时的。
我说真心话,在写这些的时候,我已经猜到你们可能会以为我用资料骗你们,所以,我是一缩再缩,最后只是简单的概括一下宋与西夏之间的关系变化。
可结果还是这个样子……
你们总说,你们想看这段历史,可以自己去查。
你们当然能查到,现在网络这么发达,我的知识大部分其实也是在网上查到的。
可我可以负责人的告诉你们,你们如果不花上大半天时间,至少七八个小时,根本查不到我写的这些内容,我指的只是上一章我所写的内容,而且,这前提还是,你们要跟我一样熟悉这段历史。
是的,上一章,整整花了我十几个小时时间,还不算我刚刚改的这一个多小时。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我真的是用我的时间和我的生命来取悦你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甚至是时时刻刻。
你们看书的,可能永远都不知道,虽然你我从未见过面,可我却将我的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给了你,对你可以说是毫无保留的付出。
我的话不夸张,一点都不。
为了让你高兴,为了让你喜欢,我每天都在绞尽脑汁,我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你的情绪变化,你反馈回来的哪怕一点一滴的信息,我都会在最短时间内给于回应。
就像现在。
你应该睡了。
可我猛然间醒来,习惯性的打开手机,看了看你对不久前传上去的小说的评论。
突然发现,这张小说的评价不太好。
我的困意一下子就没了,然后立即从暖和的被窝里爬出来,在第一时间打开电脑将我昨天花了十几个小时写的小说改了。
我不计较我对还是我错,只要是你喜欢,我对我错,又有何妨。
……………………………………………………………………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写这章感言已经没有意义了,因为我已经想通了,只要是你喜欢,我对我错,又有何妨。
起初,想说几句,可能是对那些不满意我写的上一章的读者有些
第七百四十六章 富华甲天下(求订阅!)
…
这次西夏使中的使团,带队的是李至忠,他是西夏宗族,又是两朝大臣,当初,李乾顺之所以能娶到耶律南仙,就是他两去辽国求亲而促成的,如今,李乾顺又将他派到大中,其意可想而知,就是冲李衍的女儿来的。
除了想迎娶李衍的女儿和跟大中结盟以外,李至忠等人此来还有打探一下大中目前的真实情况的任务。
所以,一进入中界,李至忠等人就开始察看大中如今的国情。
结果,不看不知道,一看让李至忠等人大吃了一惊!
虽然在河东的时候还有一些地区处于混乱之中,可等到李至忠一行接近河南境内,就已经看不到战火的痕迹了——到处都是井然有序,到处都是男耕女织。
从路人的口中,李至忠等人学听说,前段时间在河东、河北、河南闹得沸沸扬扬的张所义军,随着张所被南宋罢免,已经土崩瓦解——其中大部分被大中招降或是歼灭,小部分逃去了长江以南,或是投宋,或是投李,或是投钟,总之,大中境内已经见不到他们的踪影了。
等李至忠一行来到了东京,发现这里已与他们之前所知的东京相比,没有太大的区别了,人口过百万,富华甲天下。
让李至忠等人差异的是,他们在东京竟然看到了不少西域商人(大食商人,也就是阿拉伯商人)。
这让李至忠等人大为惊奇。
要知道,自从西夏占据了河西走廊切断了丝绸之路后,西域商人已经到不了中原了——西域商人若想要中原的商品,必须从他们西夏的手中购买,这也为西夏带来了很大一笔财政收入。
不成想,西域商人竟然可以绕过西夏来到中原!
这让李至忠等人在忧虑西夏有可能要少一笔巨大的财政收入的同时,又不禁有些好奇这些西域商人是怎么来到东京的
李至忠稳住带他们来到东京的大中官吏,同时派人偷偷接触那些西域商人,跟他们打听他们是怎么来到东京的。
很快,李至忠等人就得到了一个让他们忧心忡忡的答案——西域商人是从海上来到东京的。
而且,这些西域商人来到东京的代价很低——他们只要付出一笔并不算太多的钱买一张船票,他们就能坐上大中的宝船从朱罗郡无惊无险的到达大中的各个港口,然后他们可以凭借大中朝廷给他们颁发的临时护照去大中的任何地方,沿路还有驿馆、驿站、驿亭供他们吃住,最关键的是,他们还可以用黄金在遍布大中所有地区的钱庄兑换轻便且在大中通行的纸币,当然,他们还可以用纸币兑换黄金,这大大方便了他们贸易,另外,由于可以用大船走海路贸易,商人们可携带的货物也大大的增加,总之一句话,大中的海上贸易比西夏的陆地贸易的优势大太多了。
仅此一样,西夏有可能就会没了大半的财政收入,这可怎么办
仔细观察过后,李至忠等人还发现,东京不仅有西域商人,还有印度商人,以及数量很少的金发碧眼商人——仔细打听过后,李至忠等人才知道,这些金发碧眼的商人来自更遥远的神圣罗马帝国,那里还在西域的西边。
另外,不论是西域商人,还是印度商人,亦或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商人,在说起李衍和大中之时,无不露出钦佩之色,都尊称李衍为东皇大帝,都尊称大中为大中帝国。
直到这时,李至忠等人才真正知道大中的厉害。
这种厉害已经不仅仅是体现在军事力量上的强大,更体现在文治上,综合国力上。
西夏使团带着沉重的心情随着大中的官吏来到了汴梁城外。
在离都亭西驿还有大概一里远的地方,大中派来与西夏使团接触的外交官员终于出现——之前的官吏,只是负责将西夏使
第七百四十七章 以后咱们就是邻居了(求订阅!)
…
因为全程参与了宋金的海上之盟以及之后交割燕京等外交事宜,在与梁山、金、辽的交涉过程中又都能做到不卑不亢,最终在宋军表现极其拙劣的情况下宋国还能得到燕云,马扩应该说是出力很多。
也正是因为如此,燕云十六州交割完毕之后,马扩被从承节郎提拔为遥郡防御使,成为北宋的中级武官。
但此后,马扩可以说是历经坎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