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水浒逐鹿传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任鸟飞

    就事论事说,也不怪赵构如此喜欢赵旉。

    委实是,赵构想儿子都快想疯了——他之前一连生了五个女儿,没有一个儿子,着实是急了好几年,甚至,他都怀疑他自己生不了儿子了。

    如今,赵构得偿所愿,怎能不惜之如珍宝

    更关键是,赵构之前的那五个女儿,现在全都在李衍手上,赵构想见也见不到,甚至赵构此生都有可能再也见不到他的五个女儿,也就是说,赵构现在就只有赵旉这一个后代了,这无疑更增加赵构对赵旉的喜爱。

    再者,这赵旉也真是聪明可爱,才一岁多,就能言会走,跟赵构还很亲近,很会讨赵构的欢心。

    这让赵构对赵旉格外疼爱,恨不得天天陪着赵旉,看着赵旉成长。

    来到了潘贤妃住的寝宫,赵构一眼就看见了被赵旉的奶娘抱在怀中的赵旉。

    赵构从身后拿出一个摇鼓,一边摇、一边向赵旉走去、一边道:“旉儿,看看父皇给你带甚么好玩的东西了”

    赵旉兴高采烈的伸出两只小手欲向赵构扑来,并奶声奶气的说道:“我要,父皇,我要!”

    赵构来到赵旉身边,将摇鼓放到赵旉手中,然后接过赵旉,自己抱着,之后就是哄着赵旉玩。

    这时,潘贤妃也从里间走了出来,然后来到赵构身边,笑着说道:“官家太宠爱旉儿了。”

    赵构道:“诶这算甚么宠爱,就是寻常百姓,得一子,也比朕做得要多得多。”

    潘贤妃并非真的像她的封号一般那么贤惠,她说赵构宠爱赵旉,更多的




第七百八十一章 宪圣慈烈皇后(求订阅!)
    …

    一边往外走、赵构一边回想起他与刑秉懿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

    那时,他还是一个不受重视的皇子,渴望着有朝一日能够出人头地,刑秉懿一直在他身边支持他、鼓励他、劝他振作精神、说有朝一日他必定会有非同一般的成就。

    哪像这个潘贤妃,整日就想着怎么争权、争名、争利,哪有一点妇德

    还有田春罗和姜醉媚,也都是难得的好女子。

    想到这里,赵构不禁又想起为他挑了刑秉懿、田春罗和姜醉媚的母后韦贤妃,也不知道她老人家现在怎么样了,过得好不好……

    想着想着,赵构就来到了门外。

    突然!

    一个身形与韦贤妃至少九分相似的身影出现在赵构眼中!

    这无疑是一个女人的身影。

    说女人,其实有点过了,准确一点说,她应该是一个少女——虽然她长得比绝大多数女人都要高大很多,但她脸上还未彻底褪去的婴儿肥还是能将她的真实年纪暴露出来。

    她姓吴,去年赵构登基之前被选入宫中伺候当时还是康王的赵构的。

    当初,赵构之所以选了她,就是因为她的身形与赵构的母亲韦贤妃很相似,让赵构有熟悉感和安全感。

    后来,赵构登基,封她为义郡夫人。

    虽说有夫人之名,但实际上,赵构并没有碰过吴夫人。

    首先,赵构之所以不碰吴夫人,主要是因为吴夫人的外形跟他母亲韦贤妃太像了,这就导致他对吴夫人实在是生不起邪念。

    其次,这吴夫人虽然也算漂亮,可并不是那种绝色,跟赵构的其她女人无法相比,至少是在现在的人尤其是赵构看来,吴夫人算不得绝色。

    再次,跟吴夫人同时进宫的一个刘氏,倾城艳名盛于天下,乃真正的人间绝色,当世的美人,有她跟吴夫人一比,吴夫人就更显得暗淡——那刘氏,入宫之初才是红霞帔,现在才过去一年多时间,就升为才人,与背影深厚的张才人,共享赵构的荣宠,再加上一个母凭子贵的潘贤妃,赵构又不是生猛的李衍,哪能照顾得过来

    再其次,自从赵构登基了之后的这一年多不到两年时间里,赵构先从商丘跑到金陵,然后又从金陵跑到了临安,国家又是各种各样的事情频繁,直到最近这段时间,才安稳了一些,赵构哪里有心思临幸吴夫人

    除了这些以外,其实还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这吴夫人进宫之前,习过武,精于骑射。

    进宫之后,吴夫人常常着戎装侍奉在赵构左右。

    经历了磁州王云被暴民打死、赵构被磁州人劫回去之事后,赵构的心理已经有了阴影。

    于是乎,赵构就将吴夫人当成了他的女侍卫,天天带在身边保护他。

    这吴夫人也不负赵构的重视,不仅武艺高强,人还非常聪明。

    一年前,吴夫人跟从赵构到四明时,卫士突然发生兵变。

    当时闯进宫内的士兵询问赵构在哪里,吴氏急中生智骗过了他们,才救了赵构一命。

    也正是因为此事,赵构非常信任吴夫人。

    吴夫人也因此成为赵构身边非常重要的一个女人。

    见赵构怒气冲冲的从潘贤妃的宫里出来,熟悉后宫一切的吴夫人,不用问也能猜到发生了甚么事。

    吴夫人不动声色的跟在赵构身后,一句话都没有说。

    见此,赵构暗暗点头,心道:“此女倒是聪明,有为后的潜力,就是长得……”

    想到这里,赵构又用眼角的余光仔细看了看吴夫人,随后心道:“也不算难看,只是长得也太大了……”

    过了一会,赵构对吴夫人说道:“你没事的时候,不要总是练武,也要读一读书。”

    吴夫人是聪明人,一点就透,心道:“官家不喜欢我,原来是因为我只是一个武妇,不通文墨,我当多读书才是。”



第七百八十二章 何去何从(求订阅!)
    …

    见张浚进来,赵构强自打起精神来,道:“爱卿若还是老生常谈,可就是欺君了。”——赵构先声夺人,封死了张浚危言耸听的嘴。

    张浚心中不免有些悲哀,认为赵构是被汪伯彦和黄潜善那两个庸相所误,进而失去了对时势的分析能力。

    张浚有心再劝一劝赵构,可他又实在是担不起欺君之罪。

    最后,深吸了一口气之后,张浚道:“臣此来并不是来说中军即将南下的。”

    赵构问:“那爱卿想说甚么”

    张浚冲赵构一拜,然后不答反问道:“请问官家,您觉得临安府适合当我大宋的都城吗”

    “这……”

    赵构还真没想到张浚想说的竟然是此事,进而一时之间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张浚的问题。

    张浚并没有难为赵构,而是很快就阐述了他自己的观点:“临安府当都城,原本是很合适的,江南富饶,气候宜人,临安又四通八达为江南的中心地带,关键是,临安北、西、南三面环山,形成一个东南向的马蹄形屏障,易守难攻,实乃少有的都城之地。只是……”

    赵构隐隐猜到张浚想说甚么了,不过他还是装作不知的问道:“只是甚么”

    张浚道:“只是临安离海边太近了,而大中海军又极为强大,有一次运送十万大军的能力,若是中军突然从海上杀过来,陛下当何去何从”

    赵构听言,眼中不禁浮现出了一丝担忧之色!

    张浚所说的这些,赵构并不是没有想到。

    可问题是,现在也没有比临安更合适当南宋都城的地方了——像咸阳,长安、洛阳、开封这些适合当都城的地方全都在长江以北,甚至就连金陵都被大中占了,哪里能当他们南宋的都城

    要知道,这都城可不比其它地方,它对交通、人口、防御、周边等等很多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

    说实话,如果真较起真来,这临安其实不适合当都城。

    可这话又得说回来,只剩一隅之地的南宋也真是没有别的更好的选择了。

    赵构沉吟了一会,道:“爱卿到底想说甚么”

    张浚道:“官家该给自己、给大宋留条后路,万一……”

    张浚想说的是:“万一中军杀过来,官家您该怎么办”

    可话到嘴边,张浚想起了刚刚他跟赵构的约定,所以他的话戛然而止。

    赵构听言,眉头就是一皱!

    赵构听出来了,张浚这还是在坚持中军很快就会打过来,只不过张浚现在换了一种说法罢了。

    赵构不禁有些不悦,心道:“这张浚也太可恶了,就不能念叨点好事嘛,非得咒中军打过来,其心可诛!”

    见赵构的脸色变了,张浚怎么可能不知道他又将赵构惹怒了

    张浚连忙补救道:“官家当初选择临安府当都城,主要是考虑到,江南经济繁荣,集江南之财,进可以收复失地复我大宋全境,退可以安心发展,等待收复我大宋全境的机会,可随着大中海军切断了咱们大宋的海上贸易,江南的经济大退,已经无法达到官家的预期了。”

    张浚这话算是说到了赵构的心坎里。

    当初,赵构之所以选择临安当都成,主要就是看中了江南地区的经济实力,想要集江南之财来壮大他自己。

    可来到江南之后,赵构才发现,江南地区的经济情况,严重滑坡。

    造成这种局面,其实有很多原因,像之前江南地区爆发了方腊起义,像北宋末期对江南地区压榨得太狠了,像现在战火频繁阻断了南北贸易,等等……

    而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大中全面封锁了南宋对外的贸易,尤其是海上国际贸易。

    自从南宋建立之日起,中军就严禁宋人进行海上国际贸易,一经查到船上有人是宋人(大中的人,全都有户口和身份证),立即扣押所有货物,毫不通融。

    为了能全面封锁南宋的经济,也为了保证大中的利益,海关还专门成立了一个规模很大、组织结构非常严密的海警部队,严厉打击走私。

    总之一句话,乖乖的交关税,保证你在大中畅通无阻,并且享受优厚的政策和福利,而不交关税,则保证你血本无归。

    那宋人真就一点做国际贸易的机会都没有

    当然不是。

    只要你跑到江北定居加入大中的国籍(在大中拥有房产,并且居住超过三个月(暂定),便可以跟所在区域的户籍管理处领取大中的户口),便可以进行海上国际贸易。

    &



第七百八十三章 一盘散沙(求订阅!)
    …

    张浚所谓的两全之计,其实并不高明,只不过就是由他先入蜀地经营川陕,万一中军真从海上杀过来,则赵构再率领南宋文武百官以及南宋大军进入蜀地。

    不过——

    虽说张浚的两全之计并不高明,可赵构却动心了!

    包括川陕在内的西部地区,是赵构又爱又恨的一个地方。

    西军无疑是大宋最强军。

    可由于指挥系统混乱(陕西有六个经略安抚司的部队,又有河东经制使的部队),再加上代行陕西制置使之职的范致虚被三千金军打败,没有了威信,难以指挥其它五路宋军,所以,王彦率军西进与张宪合兵一处之后,仅用一个月时间,便先后拔攻延安府的东城、凤翔府、长安、秦州等地,击溃了鄜延、永兴军、秦凤三个经略安抚司的主力。

    后来,陕西各地民众纷纷响应鄜延路经略安抚司的号召,起义兵抗击中军,保家卫国——主要是为前者。

    西部的人,非常恋土,保卫他们自己的家园,是他们骨子里流淌的东西,根深蒂固。

    因此,一时之间,豪杰四起,孟迪、种潜、张勉、张渐、白保、李进所领导的数支义军,都有很强的战斗力,甚至敢正面与中军对战。

    在这些义军的配合下,鄜延路经略安抚司一举收复了同州,并乘驻守陕州的中军兵力空虚之机,发兵一举收复了陕州。

    同州位于长安以东的渭水北岸,由于渭水南岸地形狭窄,重兵不易展开,因此同州就成了进攻长安或拱卫长安的一个重镇。

    不仅如此,同州还是潼关和蒲津关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所以,宋军控制了同州,就切断了长安之中军与潼关和蒲津关之中军的联络。

    而义军占领陕州,也切断了陕西中军与河南中军的直接交通。

    因此,陕西中军统帅张宪和王彦一听陕、同二州被宋军夺回,自已后路被断,便不敢再攻打熙州,慌忙率军东撤。

    熙河路经略安抚使张深派宋将张严、刘惟辅率军掩击东撤的中军。

    可刘惟辅不愿受张严指挥,擅自率军由吴山出宝鸡,去袭击中军游骑。

    刘惟辅一走,张严的兵力被大大削弱,加上大意轻敌,因此在凤翔附近的五里坡遭到中军的伏击,被中军将领杨从义打得大败,张严本人也在五里坡战死。

    战败张严,张宪便改变了主意,不再急于进攻同州、陕州打通与河东、河南联系的信道,而是驻军凤翔,并派杨从义率军北进,打击泾原路经略安抚司的主力部队。

    杨从义部很快从侧翼迂回击溃了泾原军的主力。

    只可惜,就在杨从义部要彻底灭掉泾原军主力的时候,泾原军统制曲端突然率部杀出,然后击退了杨从义部,保住了青溪岭以西的阵地。

    自那以后,泾原路经略安抚使席贡就被曲端架空,曲端成了泾原军的实际领导者。

    尔后,曲端利用战争间隙,在泾原招收流民溃兵,扩军练兵,慢慢成了西军中较强的一股势力,在他的辖区内,社会秩序稳定,凡过往行人都可得到军队兔费的粮草供给。

    因此,曲端不仅成了泾原军的话事人,也慢慢成了大宋西军实际的领导者(并不是绝对的领导者,只是听曲端的西军将领比较多),至于原本代表大宋的领导者范致虚,现在已经失权了,听他的将领已经所剩无几。

    范致虚打仗的能力不行,但人品绝对没有问题。

    鉴于自己已经掌控不了西部地区,范致虚立即写信给南宋小朝廷,请赵构派人来取他而代之,不能让大宋最强的西军成为一盘散沙,最后被中军一一攻破,而且,范致辞虚还推荐了席益、李弥大、唐重等有能力又对大宋忠心耿耿的将领、官员来代替他。
1...352353354355356...3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