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水浒逐鹿传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任鸟飞

    在加速度和质量一定的情况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与物体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李衍强行推出的工业革命爆发不久,李衍就提出了力的三大定律,为机器的制造和应用解决理论基础知识。

    不久之后,李衍又对自己提出来的力的三大定律加以补充: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使物体获得加速度;

    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至于具体的力学方程式,年头实在是太多了,以至于李衍也忘了,所以,他也就没有提供,任由以后的人慢慢总结去吧。

    一场革命,不可能由一两个人来完成,它必须是无数人共同推动的。

    就比如,朝廷推出来的纺织机。

    那台纺织机原本只比手工纺织快三到五倍。

    可经过民间高手的不断改进,它的产能不断增加,仅仅几个月过后,它的产能就超过手工纺织的十倍以上。

    而且,这场工业革命,爆发得不仅仅是一两个点,而是全面爆发。

    采煤,冶铁,炼钢,甚至就连农业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不过——

    话又说回来,现在还只是工业革命爆发的初期阶段,李衍点得这场大火,最后到底能成为一个怎样燎原之势,还得等以后慢慢观看。

    将工业革命点燃了之后,李衍对工业研发投入的精力明显要少了很多。

    这首先是因为李衍的能力差不多也就这么大了,再多,李衍也就能提供一些发展方向上的建议,具体的,还得靠广大民众。

    其次,李衍的本职工作是皇帝,并不是科研人员,他不可能将太多的精力放在科研方面,那样会本末倒置,进而有可能葬送自己的统治。

    当然了,该关注的,李衍依然在关注。

    将精力从工业研发上收回来了之后,李衍将原本投入到工业研发上的精力,又放回到了武器研发上。

    其实——

    这些年来,大中的武器研发,一直都没有中断过。

    像大中一直在研发的以蒸汽机做动力的轮船,等这种轮船成型了之后,它的主要用途之一就是用于战争。

    像大中的没良心炮,经过这么多年的不官改进,它的射速、射程和精准度都有很大的提升。

    像大中的轰天雷,经过这么多年的改进,它已经与后面抗日时期的手榴弹差别不大了。

    而大中目前在武器方面最大的研究成果就是,大中已经研制出来了火枪,准确一点说,应该是燧发枪。

    单单是火枪,其实没甚么难研究的,也不至于让大中花了这么多时间才研制出来。

    其实,早在很久很久以前,大中就已经研制出来了火绳枪。

    嗯……说是大中研制出来的,也并不完全准确。

    在大中开始研制火枪以前,这个时代,其实就已经有最早的火枪了——很多年以前,就有人发明了一种简单的竹管,一端封死,装入火药,在装

    火药的部位留一个小眼,引出引信,点燃后用敞开的一端烧伤敌人。

    不过——

    这最早的火枪,伤人威力不够,而且,竹管特别容易炸膛,很容易伤到自己或是自己人。

    后来,有人被炸裂的竹筒所伤,于是发现这种爆裂的碎片杀伤力更大,便有人在火药前端放入了小铁珠,这就是突火枪。

    而大中的火枪,就是在突火枪的基础上研发的。

    最出的改进是比较容易的。

    有李衍这个有后世眼光的人指引,大中的科研人员,只用了几个月时间,




第七百八十八章 火枪(下)(求订阅!)
    …

    陕州。

    中军大本部的校场上。

    岳飞、吴玠、张宪、王彦四人亲自试了一会李衍派人给他们送过来的燧发枪,四人又一块去查看了他们打过的靶子。

    越查看,岳飞四人脸上的神色越是凝重。

    最后,王彦最先开口说道:“这火枪好生厉害,射程竟在四百五十到七百步,三百米以外还能穿透一指厚的木板,其射程与穿甲能力都在神臂弓之上,就是射速也要大大强于神臂弓,依我看,它已经完全可以取代伸臂弓了。”

    张宪随后说道:“这火枪唯一比不上神臂弓的地方就是它的射击精度。”

    大中的燧发枪其实是要先进于欧洲早期的燧发枪。

    这是因为,先知先觉的李衍,在燧发枪研制之初就提出了膛线的概念,这是欧洲早期的燧发枪所没有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欧洲早期的燧发枪射击精度很低,只有在五十至七十米的距离上才有可能击中自己所瞄准的目标,而大中的燧发枪的射击精度却可以保证,只要是训练有素,绝对可以射中三十米以内自己所瞄准的目标,并且,随着膛线技术的成熟,这射击精度还可以再提升。

    但话又说回来,虽然大中的燧发枪的射击精度要超过欧洲早期的燧发枪的射击精度,可这精准度仍然是比不了弓弩。

    王彦道:“虽说这火枪的射击精度比不上神臂弓,但在火枪和神臂弓之间,我仍然选使用火枪,而且,官家给的火枪战法设想中,有解决火枪射击精度的办法,那就是可以用排成一排进行射击弥补。”

    张宪笑道:“我只是说这火枪的射击精度不如神臂弓,并没有说这火枪不能取代神臂弓,官家是走一步看一百步之明君,他既然将这火枪送来给咱们实验,那就说明,官家已经准备好用这火枪取代神臂弓了,甚至是取代弓箭,只不过,官家做事,向来稳妥,因此需要咱们用实战来支持他的想法。”

    吴玠道:“这火枪完全取代神臂弓还可以,但想完全取代弓箭,却还不是时候,它的射速和精准度与弓箭相比,差得太远了,所以,除非是这火枪能再进一步改进,否则它取代不了弓箭。”

    张宪道:“可培养一个弓手至少要两年时间,而且这个弓手还必须要有天赋,而这火枪,咱们都是刚摸没多久,就已经能使用了,而且,这火枪上还有一柄刺刀,因而它不仅可以当做远程武器使用,还可以当做近身武器来使用,所以,这火枪才是长久的装备,我个人愚见,弓箭也早晚得被火枪所淘汰。”

    吴玠说道:“你说得不错,这火枪早晚要完全淘汰弓箭,但并不是现在,现在,咱们大中有近百万军队,其中熟练的弓箭手可能超过十万,你难道要让这十万弓箭手放弃他们所熟悉的弓箭,改为用他们并不熟悉的火枪另外,这火枪在发射过程当中会有巨响传出,因此,骑兵绝对不可能装备它,所以,骑兵还是得装备弓箭。”

    王彦道:“依我看,骑兵早晚也会被淘汰。”

    吴玠笑道:“至少现阶段骑兵不会被淘汰。”

    岳飞看了吴玠、张宪、王彦一眼,对于他们到底为甚么而争,心知肚明。

    原本——

    这西部地区的总指挥之位本应该在张宪和王彦之间选一个的。

    可不成想,到了这最后时刻,吴玠却被空降过来,抢走了本该属于张宪和王彦的总指挥之位,张宪和王彦还能如此克制,只是在小事上与吴玠争辩一下,其实也算是比较顾全大局了。

    岳飞是伐宋的大元帅,自然不能让吴玠、张宪、王彦一直争下去,进而心生间隙。

    因此,岳飞道:“官家说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也应该是官家没有冒然给咱们换装的主要原因,所以呀,这火枪到底能不能取代弓弩,还得等它上了战场之后,才知道。”

    李衍既然已经定下了西部地区的总指挥是吴玠,那依李衍的性格,也就轻易不会再换人,因此,张宪和王彦是无论如何都争不过吴玠的。<

    br />

    而岳飞虽然是大元帅,但因为两条战线距离太远,他本人根本无暇直接管理西线的战斗。

    所以,岳飞需要吴玠的支持,至少是需要吴玠的配合。

    基于此,岳飞冲张宪、王彦说道:“你们西线的实力比我那东线强太多了,要不然,我给官家上个奏章,请子才兄或者是宗本去东线帮我”

    大家都是人精,明白岳飞这是在说:“你们两个如果不能全力配合吴玠的工作,那我就只有将你们调到东线去了。”

    而且,这些人全都明白,以李衍的性格,岳飞这奏章一上,张宪或王彦一定会被调走。



第七百九十章 朕会为他改名为李构(求订阅!)
    …

    中军说战就战,打了毫无准备的南宋小朝廷一个措手不及!

    赵构赶紧一边命令最前线的王渊带军抵抗,一边给杜充、张俊、刘光世等人下命让他们分守各个要害地区,一边给李衍写信求饶。

    赵构给李衍写的这封信,不敢用“大宋皇帝”做信的抬头,而是用“宋康王构致书大中皇帝伯父”做信的抬头。

    这封可能是出自于秦桧之手的信,写得那叫一个诚恳。

    这封信上说:“古之有国家而迫于危亡者,不过守与奔而已,今以守则无人,以奔则无地,四海皆伯父之土。”

    赵构的意思是:“伯父您攻打我,我只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死守,一个是逃跑,我现在要死守没人能守,要逃跑又没地儿能逃,就连四海都是伯父您的。”

    接着说:“所以然惟冀伯父之见哀也。”

    意思是:“我唯一的希望就寄托在伯父您大发慈悲上了,伯父您就可怜可怜我,求您别再攻打我了。”

    然后说:“故前者连奉书,愿削去旧号是天地之间,皆大中之国,且尊无二上,亦何必劳师远涉而后快哉。”

    意思是:“我以前几次给伯父您写信,表示我愿意削去旧号,不做宋朝皇帝,而由伯父您来给我册封,宋做大中的藩属国,这样,天地之间只有您大中一国,多好啊。”

    之后说:“仗望伯父,恢宏远之图,念孤危之国,回师偃甲,赐以余年。”

    意思是:“伯父您就发发慈悲,可怜可怜我,让我能够苟延残喘,您班师北还吧。”

    最后,赵构还表示,他并不是诚心要拖欠岁币,而是南宋现在实在是太穷了,不过,虽说如此,只要中军肯班师回朝,他也愿意立即奉上十倍岁币,以充今年迟纳岁币的罚款。

    李衍看过这封言辞恳切的求情信之后,将这封信拿给韦贤妃、刑秉懿等人看,并对韦贤妃说道:“你生了一个好儿子,当真是能伸能屈,不失为是一时人杰。”

    韦贤妃看完赵构亲笔所写的求情信、听完李衍对赵构的赞美之言后,沉默不语!

    一旁的刑秉懿等人亦是如此。

    虽然韦贤妃、刑秉懿等人皆是深宫之中的女人,不太谙世事,但她们也明白,李衍这次伐宋,是动了真格的,并不是赵构写一封求情信说一些软话或是她们为赵构、为南宋求求情,李衍就会收兵的。

    再者说,今时已不同于往日,别说韦贤妃、田春罗、姜醉媚,就连刑秉懿,都已为李衍生下了一子,而且她们的家人中都有人在大中朝为官,像刑秉懿家就有近十人在大中朝为官,刑家的好几个女人是李衍的妃嫔,换而言之,她们已经跟李衍牢牢的绑在了一起成了李衍名副其实的妃嫔,这种情况下,她们哪还能为前夫、为前夫的小朝廷进言,甚至可以说她们避嫌都还来不及。

    最后,只有韦贤妃“噗通”一声跪在了李衍身前,然后重重的给李衍磕了三个响头,道:“求官家将来留构儿一命!”

    李衍听罢,将韦贤妃扶起,道:“爱妃放心,朕不会要他的命的,将他捉回来了之后,朕会为他改名为李构,然后好好养着他,朕会让他好好看看,他与朕之间的差距,不只是他,将来朕还会将赵佶、赵桓、耶律延禧全都救回来,还会将完颜吴乞买捉回来,让他们看着,朕是怎么成为千古一帝的!”

    听李衍这么说,韦贤妃也就放心了。

    在韦贤妃心中,赵构是无论如何也斗不过李衍的,早晚会被李衍所击败,到那时,只要李衍能留赵构一命就行。

    李摸了摸韦贤妃给自己生的儿子也就是李谓的脑袋,说道:“谓儿,你想不想见你哥哥”

    李谓奶声奶气的说道:“想!谓儿好想快点见到哥哥!”

    李衍听言,“哈哈”一笑,道:“好,父皇一定尽快帮你实现这个愿望!”

    ……

    在岳飞在东线发起进攻的同时,吴玠在西线也发起了进攻。

    吴玠命令张宪和王彦分别兵出陕州和同州。

    张宪和王彦于是各率五万大军进入关中平原,以长安为据点,进攻环庆。

    张宪以杨从义为先锋,王彦以李彦琪(李彦仙之弟)为先锋官,二人分别攻打邠州和宜禄。

    宋军在曲端的指挥下,也摆开阵势,在邠州、宜禄一线与中军接战。

    双方在彭原店打响了第一战。

    彭原店这个地方的地形对宋军十分有利。

    宋军占据了高原必胜之地,乘高而阵,居高临下,中军则必须要仰攻宋军。

    战斗一打响,杨从义就率领中军以死相斗。

    一场硬仗下来,尽管杨从义最后甚至亲自带兵冲锋,可仍是败给了占据绝对地利之势的宋军。

    可以说,中军在西线,是出师不利。

    张宪得知此事了之后,派郭进率领一万大军增援杨从义,并给杨从义和郭进下了死令:必须攻克彭原店。

    恰在这时,曲端不知因何原因而突然传令退军,并带着其部人马立即从宜禄后退。

    杨从义探知此事了之后,跟郭进一商量,然后由郭进迂回宜禄包围宋军前线部队。

    结果,宋军前线部队遭到了中军迂回包抄,部队伤亡很大,前线主将杨晟战死,残部溃围而走。

    曲端此举遭到了不少宋将的声讨。
1...354355356357358...3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