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水浒逐鹿传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任鸟飞

    张浚原打算在军事上倚靠曲端,但曲端的恶劣表现却使张浚感到寒心,进而张浚对惯喜以下犯上、恃才傲物的曲端产生了极大的反感。

    与此同时,得知中军在东线也发起进攻了的张浚,又突发异想,拟在陕西组织一次大会战,以牵制中军,使其东线不能全力南侵危胁南宋小朝廷。

    &n




第七百九十二章 苗刘兵变(求订阅!)
    …

    对汪伯彦和黄潜善失去了信任,罢免了汪伯彦和黄潜善的官职之后,赵构任命朱胜非为宰相接替汪伯彦,而王渊则正式从黄潜善手上接过武职一事,当了名副其实的枢相。

    朱胜非就不多说了,谈不上多有才能,但也能算得上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宰相——他比赵鼎、李纲自然是要差上一些的,但怎么也要强过汪伯彦无数倍。

    王渊在北宋的时候就是一员高级武将,在跟西夏的战争中屡立战功。

    赵构做天下兵马大元帅的时候,王渊很早就率部来投,因为从龙有功,所以赵构非常信任王渊。

    关键是,王渊跟赵构所宠信的康履等宦官的关系特别好,康履等宦官天天在赵构耳边说王渊的好话。

    这就导致,赵构对王渊的宠幸已经达到了一个无人能极的地步。

    而王渊本人,其实也是一员比较有能力的将领。

    当初,赵构南下之前,杭州地区群盗蜂起。

    赵构以王渊为制置使平杭州一带盗匪。

    王渊提兵征剿,所向披靡,大获全胜。

    综上种种,赵构才将大宋的兵权交给王渊。

    不过——

    王渊此时人并没有在临安,而是在镇江抵御中军入侵。

    赵构原想,以王渊的悍勇,应该能抵挡得住中军,然后他就又可以跟李衍坐下来好好谈谈如何罢兵议和了。

    可残酷的现实却是,岳飞挥军南下,王渊所率领的十万大军一战即溃。

    而王渊也不愧为赵构的宠臣,知道中军不能力敌,他立即南逃。

    要说,你王渊逃也就逃吧。

    可王渊这人有一个非常大的毛病,那就是他特别贪财。

    在连年征战的过程当中,王渊看到那么多武将,或者为国死难,者投降了中国,或者被乱兵所杀,都是朝不保夕。

    所以,王渊觉得广积钱财,为子孙置点产业,才是最重要的。

    实际上,在宋朝的军事统帅当中,贪财的不只王渊,应该说宋朝的武将普遍都有这个毛病。

    只不过,王渊这个人比较过分,他的财宝是走到哪带到哪,可以说跟他是寸步不离。

    而深得赵构宠信的王渊,这两年着实是积累了一笔让任何人都眼热不已的财富。

    为了将这些财富全都带在身边,王渊竟然动用十几艘大船,先把自己的财物运过长江,而弃手下将士于不顾,这致使数万士兵无船渡江,滞留江岸任由中军宰割,几千匹宝贵的战马也失陷敌营,成为中军的战利品。

    对于本就处于劣势的宋军来说,这种损失,十分惨重。

    更为让人气愤的是,人们都耳语相传,说那些战船上的财宝都是王渊在平定陈通时,滥杀民众搜刮而来的。

    然而——

    王渊丢了很重要的镇江,又犯下了这么大的错误,本应该受到严厉处罚,但因为王渊受赵构宠爱,又有康履等宦官为王渊开脱,最后赵构竟只是免去了王渊的枢密使之职,改任同签书枢密院事,而没有作其它严厉的处分,王渊仍然担任御营都统制,指挥跟着赵构的御林军。

    这激起了许多军官的不满,他们纷纷道:“一个贪生怕死、懦弱无能之人凭什么统领我们,我们也是从龙护驾有功的人,为什么他王渊得到了升赏,我们却什么都没有得到”

    而赵构所宠信的康履等宦官,不仅为王渊开脱,他们也作威作福,强占民宅,侮辱军士。

    扈从统制苗傅愤恨不平的说:“皇上颠沛流离至此,那些人居然还敢如此!”

    而苗傅手下的张逵,也激怒军士:“若能杀死王渊及那群宦官,则大家都可以过好日子,朝廷又怎么会加罪于我们呢”

    偏偏,赵构完全不理会军士们的想法,还又下诏:“新除同签书枢密院事王渊、免进呈书押本院公事。”,即允许王渊掌管枢密院事务时可不必呈书报奏皇帝。

    自负其家族功劳很大的苗傅,再也忍不了了,进而跳出来说道:“汝辈使天下颠沛至此,犹敢尔耶!”

    威州刺史刘正彦虽是王渊所提拔的,可也不满王渊征召他的士兵,加上两人都不满王渊和宦官的作威作福,便在军中散播不满的情绪。

    由于赵构处事不公,任人唯亲,有功不赏,不过不罚,苗傅和刘正彦散播的情绪,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

    苗傅与其幕僚王世修及王钧甫、张逵、马柔吉率领的“赤心军”议定,先杀了王渊,再除去宦官。

    于是苗傅告知王渊临安县境有盗贼,希望王渊同意他出动部队去剿灭这些盗贼,免得他们策应即将到来的中军。

    这时,康履的侍从得到密报,有一张疑似欲兵变造反的文书,上头有“统制官田押,统制官金押”的签名字眼——“田”就是“苗”,“金”就是“刘”的代号。

    康履赶紧密报赵构。

    赵构得知此事之后,大惊,要康履赶紧去找朱胜非来,并让康履通知王渊。

    康履表示,苗傅等人近来聚集在天竺寺附近,现在终于知道了他们的企图,并告知王渊:苗、刘



第七百九十三章 潘太后(上)(求订阅!)
    …

    王渊杀了。

    康履也杀了。

    赵构让位给赵旉了。

    接下来再干点甚么

    苗傅和刘正彦这两个胸无点墨的莽汉,哪里知道接下来该干甚么

    跟苗傅和刘正彦一块跳起来叛乱的,绝大多数都是脑袋一热就干蠢事的莽汉,他们诛杀王渊、诛杀康履,就是因为心里不平衡,才跟着苗傅和刘正彦跳出来杀人泄愤。

    至于逼赵构让位给赵旉,苗傅和刘正彦等人主要就是怕赵构以后清算他们,他们真没有要干一番大事的念头,也没有甚么具体的主张,像甚么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们就更是想都没想过了。

    于是乎,在赵构宣布退位搬进显忠寺居住了之后,苗傅和刘正彦就傻乎乎的带着跟他们叛乱的人马回营了。

    在回营的路上,大家一边吹嘘着自己刚刚如何如何神勇、一边畅想着美好的未来,还有些人努力讨好亲晋承宣使及御营都统制苗傅和新晋观察使及御营副都统制刘正彦。

    走着走着,有人冷不丁的说了一句:“咱们是不是应该让新皇改元”

    这人随嘴这么一说了之后,苗傅和刘正彦等人不禁停下了脚步。

    他们一想:“对啊,这都换皇帝了,就不能再用原来皇帝的年号了,应该改个元。”

    目前的宋军,尤其是苗傅的赤心军,几乎全都是北方人(有西北的,也有河北的),他们其实不想在这不习惯的南方生活,事实上,当初赵构将国都从金陵迁到杭州时,他们就跳起来抗议过,只可惜,最后被王渊、张俊等人给镇压下去了,然后他们不得不撇家舍业的跟着赵构来到他们不熟悉、不想待的南方。

    如今,终于轮到他们说得算了,所以立即有一个金陵人提议道:“还有迁都,老子受够了这又湿又热的临安,咱们不如将都城迁回金陵吧”

    这个金陵人刚提出迁都金陵,就有人道:“你瓜娃子脑壳进水喽,金陵是大中的,不是咱们大宋的,是你想迁去就迁去的喽”

    又有人道:“还金陵是大中的,搞不好,过几天这临安都是大中的,没听说嘛,中军都已经打到太湖啦,要不是张大帅和刘大帅带着他们的部曲在那里抵抗,中军早就打到临安啦。”

    听这人提起中军快要打过来了,一人忍不住问道:“你们说,中军打过来了以后,咱们怎么办”

    “咱们怎么办”这句话,让正处于升官喜悦当中的苗傅和刘正彦,也不禁思索起来,“万一中军打过来,老子的承宣使及御营都统制/观察使及御营副都统制,应该就当不成了吧”

    这还只是一个开头。

    很快,就又有人提出来:

    “咱们就杀了一个康履,曾择、蓝圭他们那些该死的宦官难道就不杀了嘛,他们也全都该千刀万剐,如果不是有他们在陛下耳边乱吹耳边风,陛下又怎么能有功不赏、有过不罚”

    “你们说,万一张大帅、刘大帅、杜待制、吕制置带兵回来勤王,那咱们该怎么办”

    “咱们就这么回营,陛下,不是,上皇万一从显忠寺里跑出来复位怎么办”

    “……”

    一个又一个之前苗傅、刘正彦等人没有想过的问题被抛了出来。

    慢慢的,苗傅、刘正彦等人发现,好像有一个大到没边的烂摊子在等他们面对。

    吴湛,也就是那个守宫门的中军统制,道:“依我看,咱们不如去拜见一下潘太后,现在,她跟咱们是一根绳上的蚂蚱,跑不了咱们,也蹦不了她,兴许,她能有些主张。”

    刘正彦脱口而出道:“潘太后是谁”

    苗傅鄙视的看了刘正彦一眼,心道:“这家伙真是一个空脑壳!”,然后给刘正彦解答道:“就是潘贤妃,你忘了,刚才咱们不是逼着陛下让位给太子了嘛,她现在是太后了。”

    说到这,苗傅问吴湛:“这潘



第七百九十四章 潘太后(下)(求订阅!)
    …

    好不容易才将哭闹不已的赵旉哄睡了,潘太后不情不愿的来到了前厅,来面见苗傅、刘正彦、吴湛等判将。

    见潘太后出来了,刚刚私下里已经商量半天了的苗傅、刘正彦、吴湛、王世修、王钧甫等人,一齐拜道:“臣等不小心惊了陛下和太后的大驾,求陛下和太后恕罪。”

    潘太后并不是一个人出来的,闻听乱兵闯入宫中而火急火燎进宫救女儿的太医潘永寿,也一同从里间出来。

    潘太后按照潘太医之前教的说道:“你等也是无心之失,且免礼平身吧。”

    苗傅等人听言,全都直起身来。

    潘太后又道:“不知诸位将军要见我们母子,所为何事”

    苗傅道:“我等商议了一下,一致认为,应该为陛下举行一个登基大典,以正陛下之位,我等此番入宫,就是想跟太后商量一下具体章程。”

    刘正彦随后道:“中军南下,皆是因上皇不德,致使百姓涂炭,臣民离散,大中皇帝陛下才吊民伐罪,如今上皇下罪己诏禅位给陛下,咱们应该借此机会与大中议和,以保东南之民免遭战火荼毒。”

    吴湛又道:“太后应以陛下之名,大赦天下,并召张俊、刘光世、杜充、吕颐浩回临安面圣,并商议如何抵御中军南下。”

    紧接着,苗傅、刘正彦等人又提出了,改元,诛杀曾择、蓝圭等宦官,所部士兵代替禁军守卫睿圣宫(显忠寺),等等一大堆杂七杂八的事。

    耐着性子全部都听完了之后,潘太后按照他父亲潘永寿之前所教的说道:“这些事诸位将军可以自行商量定夺,我们母子只是深宫之中的妇孺,哪敢妄论这些国家大事”

    苗傅听言,道:“如果臣等只想升官,只想揽权,只要连络宦官就好了,何必弄出今日之事上皇信任宦官,结交宦官就可以获得高位,汪伯彦、黄潜善昏庸误国却尚未流放,王渊遇敌时不能有效抵抗,却因他结交康履而得到枢密的高位,上皇与大中皇帝同时即位为天子,大中如今,国泰民安,处处欣欣向荣,而咱们大宋,到处都是乱糟糟的一片,哪哪都是战火,民众苦不堪言,如今更是将中军引来,欲灭咱们大宋,此皆因上皇不德,若继续由上皇当政,恐大宋灭亡之日将不远矣,所以,臣等才请上皇退位,将皇位传给当今陛下。”

    这种话,当然不是苗傅这个莽夫能说出来的,而是吴湛教苗傅说的。

    而吴湛的意思其实是,坐实赵构无能,然后表明,他们只是清君侧,只是不想看到悠悠两百多年的大宋就这么亡了,才发动了这次政变。

    也就是说,吴湛想给他们这次叛乱找一个名正言顺的借口。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吴湛既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

    潘永寿道:“徽宗皇帝任用奸臣,随意更改祖宗法度,又妄图与金联合灭亡辽国,才造成了靖康之难的局面,陛下神圣孝明,只是被奸臣汪伯彦、黄潜善所贻误,才做了些错事,可此实不足以让陛下退位,再者,就算是承平之时,以一妇人和幼子也难以执政,更何况现正值与大中的战争之时,你等皆是忠义之士,又无亡宋之心,不如还政于陛下,我想,经此一事之后,陛下必定能赏罚分明,在诸位将军的辅佐之下,再现我大宋的辉……”

    可以看得出来,潘永寿是一个老好人,他想为赵构说些好话,解决这场要命的闹剧。

    不成想,苗傅等人早就商量好了,无论如何都不能再让赵构复辟,否则,他们这些敢逼赵构退位之人,绝对没有好下场。

    因此,没等潘永寿将“煌”字说出口,张逵就厉声说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上皇致大宋到如此地步,怎还能再为君,老匹夫休要再为他说辞!”

    见自己的老父亲被



第七百九十五章 死局(求订阅!)
    …

    刘太后就是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武则天)并称,后世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的刘娥。

    刘娥原为蜀地孤女,后随她的丈夫至京,十五岁入三皇子赵恒(即日后的宋真宗)的王府。

    宋真宗即位之后,刘娥被封为美人。

    仅仅七八年时间,深受宋真宗喜爱的刘娥,就爬到了皇后之位。

    当时,宋朝自开国以来,没有女主临朝的先例。

    可在宋真宗朝后期,在宋真宗的纵容之下,刘娥逐渐掌控了朝政大权。

    慢慢的,宋真宗感到了不安,以宰相寇准为首的一党更不容刘娥独揽朝政。

    可刘娥却巧妙的结丁谓、曹利用等外朝朋党,最终将反对她专权的寇党势力彻底击败。
1...355356357358359...3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