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水浒逐鹿传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任鸟飞

    有宋以来,大宋的皇帝,有一个,算一个,全都不信任武将,而到了赵构这里,达到了最顶峰。

    曾多次见过武将叛乱的赵构,对武将已经极其不信任了。

    更何况,曲端根本就不是赵宋选出来的大宋西军的领导人,而是他自己夺了席贡的权,他自己趁乱壮大的。




第七百八十四章 必粉身碎骨以报官家的皇恩浩荡(求订阅!)
    …

    时进大统三年。

    经过整整两年的经营和发展,大中朝终于赢得了人心、赢得了民心。

    能这么快做到这一点,这里面有很多原因。

    例如,在这两年里,中军左冲右杀,硬生生的占据了中原地区,硬生生的夺回至关重要的燕去地区,给饱经战火的中原人民带来了和平。

    例如,大中皇帝李衍,强行推广的玉米和红薯,让中原人民终于不再挨饿,并且有了一些余粮。

    例如,大中朝的经济,已经展现出了其高度繁荣的一面。

    例如,大中朝政策能被绝大多数人所接受,大中朝的官吏,不仅能力强,还公平公正。

    又例如,大中皇帝李衍,愿意亲自为他们守国门。

    等等……

    总而言之,大中已经在中原地区站稳脚跟了。

    另外,随着大中与南宋议和,与西夏结盟,与大金罢战,中军也得到了数月时间的休整。

    现如今,大中终于具备了再次对外扩张的基础。

    也就在这时,吴玠来到了东京汴梁。

    吴玠此次进京,并非李衍所召,而是他自己请求的。

    事实上,去年秋天,吴玠就想回京面圣。

    可就在那时,中金两军,在边境爆发了一场规模不小的摩擦。

    大中方面担心金人会来大中抢掠粮食,因此,有很重要防御任务的吴玠便没有回成京。

    不过——

    此事并没有在那了却。

    中金边境稳定了之后,吴玠又给李衍上奏折,请求回京面圣。

    同时,吴玠也在奏折中说了一些他想见李衍的理由。

    李衍想了想,准了吴玠的请求。

    于是乎,吴玠年都没有在辽东过,就乘坐李宝的战船走水路来到了胶东半岛,然后从胶东半岛来到了东京汴梁。

    时隔两年多,君臣再见面,吴玠愕然发现,李衍的相貌竟然丝毫都没有变,仍是那么年轻,看着就跟二十岁出头一般,而李衍看吴玠,却发现吴玠比那时要苍老了一些。

    这两年多,大中可以在中原逐鹿,可以安心发展,可以说,吴玠厥功至伟,如果没有吴玠为大中守住东北高丽诸州和日本诸州的门户,大中绝不可能安心在中原地区与宋金逐鹿和发展,进而也就不可能有今日的大中。

    所以,得知吴玠回来了,李衍在第一时间就召吴玠进宫陪自己吃饭。

    饭后,君臣又聊了一会北方的形势,李衍便找了个机会,道:“你想去陕西”

    吴玠就是为此而来,哪能否认

    他道:“不错,臣想去西部。”

    李衍不置可否道:“说说你的理由。”

    吴玠道:“岳飞、张宪和王彦皆是能战之将,这是不容置疑的,可他们全都是河北人,是东军,不了解我们西部,我们西军。”

    李衍没说话,让吴玠继续说。

    吴玠继续说道:“在我们西部地区,军人既是大多数居民的身份,也是大多数居民的职业,在我们西部地区,受人们尊重的既不是腰缠万贯的商人,也不是才富五车的文人,而是军事技艺高超的军人,在我们西部那种特殊的环境中,人在少年时,就开始学习骑射,人大多慷慨而豪迈……”

    随着吴玠的讲述,李衍发现,自己和大中的文武百官似乎是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他们忽视了西部地区的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

    《汉书》上引用古谚说:“关西出将,关东出相。”

    这里所说的“关西”,指的是函谷关以西,即秦陇地区。

    由于来自西北的少数民族,如匈奴、突厥、羌、回讫、吐蕃等不断的南侵和东进,秦陇地区历来就是汉族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对垒交兵的战场。

    长期的战争在造就秦陇地区尚武传统的同时,也造就了一大批出自秦陇地区的名将,如白起、蒙恬、李广、赵充国、马援、窦固、班超、李靖、郭子仪等等。

    到了宋朝,由于西夏政权的建立,宋夏双方更是在秦陇地区鏖兵不己。

    残酷的战争在锤炼出了一批又一批出类拔荤军人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秦陇地区的尚武精神。

    “被边之地,以鞍马、射猎为事。其人劲悍而质木。”

    这正是秦陇地区尚武精神的写照。

    &nbs



第七百八十五章 见证奇迹的时刻(求订阅!)
    …

    李衍入主汴梁城不久,就给中科院在离皇宫不远的地方画出了万余亩土地。

    当时,李衍此举,让人目瞪口呆。

    要知道,这片地区,可是赵佶为自己扩建皇宫准备的。

    谁能想到,李衍会将这上万亩土地全都画给了中科院

    更为关键的是,鬼才知道,这个中科院是干甚么的

    有些人路过中科院的时候,经常听到,一些巨大且怪异的声音,像“呼哧、呼哧”的呼吸声,像“呜呜呜”的怪叫声,等等……

    有人因此而猜测,李衍在这中科院里养了一只或是一群神兽或是怪兽。

    还有人猜测,中军之所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皆是因为有这些神兽/怪兽相助。

    这些人这么猜测,其实也不能一点根据都没有。

    除了中科院中总传出这样那样的怪声,李衍这个皇帝,隔三差五就往中科院跑,并且一待就是大半天。

    李衍后宫中的一些女人,对此忍不住酸溜溜的说道:“这中科院都快成官家的第二个家了!”

    而平民百姓则猜测,李衍去中科院,是去亲自喂养这神兽/怪兽,跟它们联系感情,免得它们叛变,甚至是噬主。

    这也在无形当中给李衍增加了不少神秘的色彩。

    在这个封建社会当中,这其实也可以增强李衍的统治。

    中科院当然不是李衍饲养神兽/怪兽的地方,而是李衍亲自主持的国家级科研所。

    至于那些怪声,当然不是神兽/怪兽发出来的,而是李衍亲自主持研发的火车所发出来的。

    说到这火车,就不得不说蒸汽机了。

    实际上,早在几年前,李衍和刘慧娘、白瓦尔罕等人就已经研制出来了最早的蒸汽机。

    这其实没甚么难的,哪怕没有刘慧娘和白瓦尔罕这两个机关高手,有李衍提供的理论基础,随便找点通晓机关制作的人,也能造出来最早、最简单的蒸汽机。

    可蒸汽机好造,要将它运用到工业上,就难了。

    最早的时候,李衍想将蒸汽机直接安置到船上,想打造出来自己的钢铁舰队。

    可直到现在都还没有完全成功。

    后来,李衍又提出了火车的概念。

    中科院开始双管齐下。

    在研制的过程当中,在李衍的带领下,数万科研人员,对最早、最简单的蒸汽机进行一而再再而三的改进。

    分离式冷凝器、汽缸外设置绝热层、用油润滑活塞、行星式齿轮、平行运动连杆机构、离心式调速器、节气阀、压力计等等技术先后被攻克。

    终于,在去年中旬,中科院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用蒸汽机,它比李衍他们研制出来的最早、最简单的蒸汽机的工作效率整整提高了三倍多。

    也就在那时,最早、最简单的火车头也出了方案。

    这火车头,李衍等人本想一步到位,也就是直接全用钢铁的研制。

    可这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最终,李衍等人只能退而求其次,以木制为主,只用钢铁制造其核心区域。

    可即便是这样,难度依然非常大。

    还好,有李衍这个来自后世的人引导这一群肯钻研的人。

    李衍先后提出来了,翻砂、退火、抛光等概念(其实,在此之前已经有这些技术了,只不过它们并没有被用到工业上),甚至李衍还带人制造出来了最早的车床,总而言之,李衍当兵时的军工实习一点没浪费,几乎全都用上了。

    更为关键的是,李衍会练钢铁,这可是工业化的基础。

    而最关键的还是,李衍的眼光远超这个时代的人,往往他的一个小主意,就能点醒数万研究人员,然后让研发前进一大步。

    减短节说。

    经过包括李衍在内的无数人的无数努力,世上第一个火车头终于研制出来了。

    &



第七百八十六章 工业革命(求订阅!)
    …

    “呜呜呜……”

    “呼哧、呼哧、呼哧……”

    亲眼见证火车头跑起来了的李清照,忍不住激动道:“跑起来了!跑起来了!官家,快看,这火车真的跑起来了!”

    与李清照相比,早已见过蒸汽机车跑、并且反复实验过多次的一众科研人员,虽然也很激动,但却远没有李清照这么激动。

    刘慧娘看了一会,道:“官家,咱们似乎是研制成功了,只是……这火车的速度,与官家所说的,比马跑得快无数倍,差很多啊。”

    这火车头的速度比之前的蒸汽机车的速度要快上不少,大概能达到时速十五六公里的样子,几乎相当于一个人快走的速度,而且,因为有铁轨,它还解决了不能转向这一弊端。

    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向前迈了整整一大步。

    当然了,这火车头离能投入使用,还有一段不短的距离。

    可虽说如此,见,在自己的带领下,人类终于研制出了火车,李衍还是很高兴的。

    李衍对刘慧娘、李清照、白瓦尔罕等人说道:“虽然它现在还很慢,可朕相信,不久的未来,它一定能改变人类的出行!到那时,朕要在大中的所有地区都铺满铁轨,不,朕要在全世界都铺满铁轨,到那时,从东京到燕京只需一天,从燕京到高棉也只不过三五天,从燕京到遥远的西方也不过十几天!”

    听完了李衍的畅享,李清照想说:“这根本不可能实现。”

    可看着不远跑动的钢铁怪兽,想到李衍以往所创造的种种奇迹,李清照忍不住又心道:“也许真会有那么一天也不一定。”

    突然!

    还在跑动的火车头出现了一声怪响!

    李衍等人全都将心提了起来,白瓦尔罕更是一边往火车头那里跑、一边问道:“怎么回事”

    不长时间过后,处于火车头中的人,探出头来,大声回复道:“转曲杆断了,木头做的不行啊,必须得用钢铁制做才行!”

    慢慢的,火车停了下来。

    主要科研人员,包括李衍和刘慧娘,全都一窝蜂的涌向火车头,白瓦尔罕更是直接蹿上火车头亲自查看火车头目前的情况。

    将火车头里里外外查了几遍,白瓦尔罕等人才从车头上下来。

    白瓦尔罕来到李衍身边,汇报道:“官家,咱们研制的火车,应该是成功了,可它仍存在不少问题,而这次的主要问题,出现在传送构件上,臣刚才仔细检查过了,不仅转曲杆断了,其它木制的传送构件也都有不同程度的裂痕,这些传送构件必须要用钢铁制作才行。”

    这点,其实并不算问题——现在是研发阶段,用木制的构件能大大缩短研发的时间,毕竟,木制的比钢铁制的要容易制作得多,等将来研制得差不多了之后,再换回钢铁的就行。

    又有一个研究人员,也就是墨家当代的巨子(墨家当代的族长),道:“这构件的材料并不算甚么大问题,真正的问题还是出在蒸汽机上,官家提出的以石油代替煤来做蒸汽机的原动力,方向是没有错的,可这石油燃烧的热量要远远大于煤,咱们研制的蒸汽机根本承受不了这种热量,臣刚刚仔细检查过了火车上的蒸汽机,才跑了这么一小会,它就已经变得滚烫,所以,就算构件没有问题,咱们的蒸汽机也坚持不了太长时间,所以,这蒸汽机还得改进,另外,臣觉得,目前阶段,以煤来充当原动力,应该就够用了,这也能大大降低咱们研发的难度。”

    来到这个时代以后,李衍才知道,自己真是小觑了古人。

    实际上,不论是媒,还是石油,在这个时代,甚至是更早以前,就已经被发现,并且已经发始使用了。

    煤炭被大量用于生产和生活的记载是在汉代。

    不过当时煤还不叫煤炭,而是称作湮石、石涅、黑丹等。

    汉书中有记载,“豫章出石,可燃为薪”。

    不少文献中还有记载,说西汉时煤炭就已经被作为燃料来炼铁。

    汉以后关于煤炭的记载越来越多,像《豫章记》中就提及到了用煤炭来烧饭,可见那时煤炭的用途已经很日常了。

    除了炼铁、烧饭,南北朝时期,还有记载表明,当时人用煤炭来取暖。

     




第七百八十七章 火枪(上)(求订阅!)
    …

    任何一个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或受到的力平衡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1...353354355356357...3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