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水浒逐鹿传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任鸟飞

    不久,宋真宗驾崩,刘娥临朝称制。

    紧接着,刘娥找准时机,将权臣丁谓罢相,贬至崖州,后来,再治曹利用谋反之罪,逼得曹利用自杀,独揽大权,宋廷朝政,完全落入刘娥之手。

    这刘娥,不喜欢着后妃服饰,而喜欢身穿帝王龙袍。

    穿着龙袍的刘娥临朝,“威震天下”。

    后来,有臣子上书,请刘娥“依武后故事”,程琳亦献《武后临朝图》,均暗示刘娥称帝。

    可因为刘娥事先与鲁宗道等重臣私底下沟通过,他们全都不同意刘娥称帝,刘娥不得不将鼓动她称帝的奏章撕碎,掷于地上,并表态说:“我不做这种对不起大宋列祖列宗的事!”

    刘娥一生,喜用帝王服饰,至死不肯还政于宋仁宗,引得后世非议。

    《狸猫换太子》的故事,更是广为流传,使得刘娥在民间被定格在了狭隘妒忌、残害忠良、甚至是企图谋夺大宋江山的“一代奸妃”的形象,这与历史上的章献明肃皇后刘娥相去其实比较远。

    公平的说,刘娥执政期间,着实是为北宋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刘娥,北宋可能早就被宋真宗给玩没了,不可能有之后的一百多年江山。

    宋真宗亲自发起了被《宋史》称作“一国君臣如病狂”的“天书运动”,长达十余年时间,使得宋王朝朝政混乱,财力枯竭,是刘娥临朝摄政了之后,才下令将“天书”随同宋真宗一起下葬永定陵,停止天下宫观营造,彻底终结了这场扰动大宋王朝多年的“天书运动”,然后刘娥大力发行交子挽救了北宋的财政,又结束了党争,令当时的朝臣上下一心,最后将跑偏了的宋朝带回到正轨之上。

    又因为刘娥虽然想效仿武则天,但在群臣的阻力面前,刘娥压制住了**,最终并未真正走出这一步,并没有真的改朝换代,所以,刘娥死后,包括宋仁宗、司马光、范仲淹等宋廷君臣对刘娥的评价都是相当正面的。

    吴湛将潘太后比作刘娥,说潘太后可以成为刘娥第二,让潘太后动心了。

    在刘娥这个千古名后和李宸妃那个千古悲妃之间做选择,傻子都会选。

    再加上,潘太后目前的尴尬境地,也让不甘心的她,没有其它选择。

    于是乎,潘太后被吴湛说动了。

    潘太后回到座位上坐好之后,问苗傅、刘正彦、吴湛等人:“咱们下一步该做甚么”

    苗傅、刘正彦等人哪知道他们下一步该干甚么,他们这是头一次叛乱,头一次参与这么大的国事,关键是他们根本就

    没长这个脑子。

    所以,最后苗傅、刘正彦等人全都看向说得头头是道的吴湛。

    吴湛见状,只能硬着头皮说道:“要不然咱们将宰相请来问问”

    潘太后听言,觉得很有道理,因此让苗傅派人去将朱胜非请来。

    此时,朱胜非其实已经知道了苗傅、刘正彦带兵冲进皇宫之中了。

    朱胜非对此是担心不已,生怕苗傅、刘正彦等人继续为害,破坏了南宋的中枢系统




第七百九十六章 比肩秦皇汉武(求订阅!)
    …

    见到潘太后之后,朱胜非的心,瞬间就凉透了!

    你道为何

    原来,潘太后此刻竟然穿着一身宽大的龙袍!

    不用问,朱胜非也能猜到,潘太后所穿的,一定是赵构的龙袍。

    娇小的潘太后,穿着高大的赵构的龙袍,怎么看怎么滑稽。

    可朱胜非却一点想笑的意思都没有。

    不仅不想笑,朱胜非还想哭,为大宋二百多年的江山即将断送在这些跳梁小丑的手上而哭。

    对于朱胜非的想法,潘太后一点都没有察觉到,她此刻正沉浸在掌握南宋大权即将成为第二个刘娥的喜悦当中。

    而潘太后的老父亲潘永寿,则是一脸苦像——很显然,他是不赞成潘太后主政的。

    可潘永寿根本说服不了潘太后,而潘太后如今又贵为大宋太后,身份比潘永寿高多了,潘永寿根本不敢硬劝,所以潘永寿也只能任由潘太后胡闹了。

    虽然在朱胜非看来,穿着龙袍的潘太后,无比滑稽,可潘太后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她觉得自己威严无比,就是第二个刘娥。

    见朱胜非进来,潘太后学着赵构的样子,道:“朱爱卿来了。”

    朱胜非站定,然后看着潘太后,说道:“娘娘,您逾越了。”

    潘太后听言,脸上的笑容顿时就是一僵!

    过了好一会,潘太后才压下让苗傅、刘正彦等人将朱胜非拖下去砍了的冲动,然后似是推心置腹的说道:“本宫如此,也是没有办法,上皇罪了大中皇帝,苗枢密和刘副枢密代表咱们大宋的军民请上皇将皇位传给我皇儿,乃是为了顾全大局,奈何,我皇儿才三岁,根本不能执政,此又是我大宋生死存亡之际,本宫也只能是硬着头皮接下大宋这幅千斤重担带着大宋走出这个困境。”

    朱胜非很想说:“凭你这股不知天高地厚劲就能带领大宋走出这个死局笑话!”

    可话到嘴边,想到小不忍则乱大谋、又想看看潘太后到底有多少成色的朱胜非,又将这话咽了回去,然后改口道:“不知娘娘想怎么带着大宋走出这个困境”

    潘太后一幅忍辱负重的口气说道:“大中皇帝以上皇不德为借口伐宋,如今上皇已经效仿徽宗皇帝下罪己诏将皇位传给我皇儿,这样一来,大中皇帝也就没有了南侵的借口,咱们再赔偿点中军的车马费用甚么的,想必中军应该就能撤出咱们宋境了。”

    这话是吴湛跟潘太后说的。

    在潘太后看来,吴湛说得很有道理,这也是潘太后觉得她能成为刘娥的原因之一。

    可朱胜非在听了潘太后之言后,双眼一闭,暗道:“如此幼稚之人,还妄想带大宋走出目前的死局,可悲,可叹,可笑,难怪官家迟迟不肯立她为中宫!”

    见自己的“高论”说完,朱胜非露出了一幅生无可恋的神情,潘太后的脸顿时就沉了下去,同时语气不善的说道:“这只是本宫的一点浅见,太宰若是有甚么想法,不妨说出来,咱们一块讨论讨论,值此国家危难之际,咱们君臣当齐心协力,才能共度难关,才能续存大宋二百年江山。”

    朱胜非沉默了一阵,才开口说道:“徽宗皇帝将皇位传给钦宗皇帝之后,金人停

    止南下了吗”

    “这……”

    如果让位就能解决金人南下,又怎么会有之后的靖康之难

    所以,潘太后无言以对。

    吴湛见状,站出来帮腔道:“金人乃蛮夷,不通礼法,才不懂徽宗皇帝让位之大义,大中皇帝乃汉人,深受礼法教化,自然是懂得让位之大义的,而且,那次是因为六如给事办事不利,金人才继续南下的,如果换一个有能力的官员去与金人说和,金人未必会南下,所以,只要大中皇帝听闻上皇领



第七百九十七章 天命所归(求订阅!)
    …

    尽管在临安的情报人员第一时间就将苗傅、刘正彦带人叛乱的消息传回来,并陆续传回来赵构被逼退位、南宋目前暂由潘太后执掌等消息,可等这些消息传到东京汴梁城,仍是第二天了,并且是第二天深夜了。

    此时,刚刚讨伐韦贤妃、刑秉懿、田春罗、姜醉媚等女的李衍,已经睡下了。

    自从宣布伐宋以来,李衍大多数时间都是睡在韦贤妃、刑秉懿、田春罗、姜醉媚所在的南宋宫中,似有他也在为伐宋而努力之意。

    当然了,真实情况是,这其实是李衍的恶趣味——一边讨伐赵构,一边讨伐赵构的老妈、老婆,让李衍的兴致极高,进而导致韦贤妃、刑秉懿、田春罗、姜醉媚等女这段时间实在是有些苦不堪言,而南宋宫的人则是一增再增,现在都已经增加到四百多人了。

    就在李衍一左一右搂着韦贤妃和刑秉懿呼呼大睡之时,梁红玉来到卧室外,然后轻声说道:“官家,臣妾有要事禀报。”

    李衍的眼睛瞬间就睁开了,然后慢慢坐了起来,之后道:“进来吧。”

    梁红玉听言,推开门,然后走了进来。

    仿佛没看见床上床下的几十具美体一般,梁红玉径直来到床边,然后探出头在李衍身边小声说道:“南宋朝廷发生大乱,有一个叫苗傅的还有一个叫刘正彦的禁军将领带人杀死了禁军都指挥使王渊,然后包围了南宋的皇城……”

    听着,听着,李衍的脸上就不自觉的浮现出了喜色!

    李衍暗道:“真是天助我也!”

    还没等梁红玉说完,就又有御侍进来禀报:“官家,许枢密、朱副枢密、柴都指挥使求见。”

    许贯忠等人这时求见,所为之事,当然是苗刘兵变一事,这李衍用脚后跟想,都能想到。

    李衍冲御侍吩咐道:“教许贯忠他们去文德殿等朕。”

    打发御侍离开了之后,李衍对身边的一众妃嫔吩咐道:“为朕洗漱,穿衣。”

    梁红玉、韦贤妃、刑秉懿等人听言,赶紧七手八脚的帮李衍洗漱、穿衣伺候李衍起床……

    不多时,李衍就来到了文德殿。

    见李衍来了,朱武笑道:“恭喜官家,贺喜官家,如不出意外,官家可能很快就会比肩秦皇汉武了。”

    李衍道:“机会,老天给了,但咱们能不能抓住,可还尚未可知,所以,你们不可松懈。”

    见李衍面对如果千载难逢的天赐良机,依旧这么冷静,朱武看了许贯忠一眼,意思似乎是在说:“看看,我就说,官家不会因为一个消息,而失去方寸的。”

    朱武又道:“官家,您看,咱们怎么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天赐良机”

    李衍不答反问:“你们有甚么主张”

    许贯忠道:“有道是,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我们刚刚商量了一下,想直接对南宋发起总攻。”

    朱武补充道:“不过,如果咱们这里的压力太大,也可能会促使南宋尽快解决内忧,所以,要掌握好这个分寸,不发起总则已,一旦发起总攻,必须要一举灭掉南宋。”

    李衍并没有直接决定发不发起总攻,而是沉默了一会,然后问道:“你们觉得南宋怎么才能解决这次的内忧”

    许贯忠答道:“唯有让宋康王尽快复位……在咱们大中的强大压力之下,南宋内部势必要出现多种声音,有想战的,有想和的,有想投降的,等等,等等,这声音一多,南宋势必会因此而四分五裂,进而被咱们大中所灭,依臣愚见,只有宋康王尽快复位,才能有一点可能阻止南宋四分五裂。”

    就在这时,刚刚一直在外殿等候进一步消息的柴进,走了进来,然后柴进边往李衍他们这边走来、边说道:“南宋应该没有这个机会了,刚刚传回来消息说,南宋那边已经定下由宋康王的潘贤妃主政了。”

    李衍微微一怔,道:“这潘贤妃是怎么回事她又怎么会成为南宋的掌权者”

    柴进答道:“这潘贤妃是宋康王独子赵旉的生母,她原是直翰林医局官潘永



第七百九十八章 天下兵马大元帅(求订阅!)
    …

    其实,岳飞早就收到了临安发生很大的叛乱的消息。

    不过——

    岳飞并没有因此而轻举妄动——他还没有确认,这个消息是真是假,是不是敌人的诡计。

    慢慢的,岳飞确认了叛乱一事的真实性,并陆续收到了,赵构被逼退位、南宋目前暂由潘太后执掌等消息。

    岳飞帐下的将领、参谋,得知了这些消息之后,无不兴奋不已,有些甚至开始嚷嚷:“大帅,咱们应该加大攻势,一举打到临安去,活捉了宋康王和那个甚么正安王(赵旉即位之后,改元明受,号“正安”,是为正安帝,不过,大中始终都没有承认赵构是皇帝,因此上下全都称赵构为宋康王,而赵旉即了赵构的位,在大中人的眼中自然也不能称为皇帝,所以大多都管赵旉叫正安王)!”、“大帅,机会难得,您就下令吧,末将愿立军令状,保证一个月内生擒宋康王和正安王献给陛下!”、“末将可以率领水军从海上进入杭州湾,然后入钱塘江,再然后直取临安!”……

    面对一众将领的纷纷请缨,岳飞表现得很冷静,依旧没有冒然下令。

    岳飞如此控制,当然是有原因的。

    一来,现在冒然发起进攻,未必真能取得众将所想的战果,要知道,张俊、刘光世、吕颐浩等人,现在可还在据坚城而守,关键是,临安发生叛乱、赵构被逼退位、潘太后执掌南宋等事可能还未传到张俊、刘光世、吕颐浩等人的耳中,退一步说,就算这些事传到了张俊、刘光世、吕颐浩等人的耳中,也可能被他们压下,以至于南宋的绝大多数将士还不知道,换而言之,这些事所酿成的恶果,还没有开始发酵,所以,现在并不是发起进攻的时候。

    二来,这个机会乃是千载难逢的天赐良机,岳飞可不想借着这么好的机会只打几场小打小闹的小胜仗,他想要的是借着这个机会一举灭掉南宋,而定了这么大的目标,就不能冒然行事,必须要有周详的计划。

    三来,岳飞笃定,英明的李衍一定会给他更大的权力,让他动用天下之兵,一举灭掉南宋,让大中完成一统大业。

    当然了,岳飞也没有干等,白白浪费时间,浪费这个大好机会。

    岳飞很快下令,命人将苗傅和刘正彦等人叛乱、赵构被逼退位、南宋现在由一对甚么都不懂的母子执掌等事制成书信,然后绑在箭上,铺天盖地的射给宋军。

    换而言之,岳飞开始用攻心之术,瓦解宋军将士的斗志。

    其实——

    张俊、刘光世、吕颐浩等人也早就知道南宋小朝廷发生很大的政变了。

    潘太后执掌南宋的第二天,她就派人到各支宋军中宣布大赦的命令,并命令这些领兵将领回临安共议国事。

    得知朝中发生了巨大的政变、由毫无贤明只有无能不德之名的潘贤妃来执掌南宋,张俊、刘光世、吕颐浩等人既震惊不已,又忧心忡忡,甚至不禁生出了悲观的情绪!

    抵御强大的中军进攻,就已经非常非常困难了,结果,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前方疾风骤雨,后方还着起大火。

    这让张俊、刘光世、吕颐浩等人全都失去了方寸!

    还好——

    张俊、刘光世、吕颐浩等人全都是经历过大风大浪之人——张俊、刘光世、吕颐浩等人虽然暂时还没有想清楚,到底怎么应对这一变局,但他们全都选择暂时先将这件事压下。
1...356357358359360...38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