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粮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风和知了

    丫丫挎着一个小筐,蹲在地上捡地瓜皮,雨水下的足,加上他们又是头一个,所以地瓜皮成堆成堆的,很多,很好捡。

    宝哥人小,娟姐和他说了,他也像模像样的蹲在地上,抓起一个个地瓜皮放在娟姐的篮子里。

    丫丫也捡了好些蘑菇,至于哪些蘑菇能吃能捡,丫丫娘一开始是告诉丫丫的了。不一会丫丫的小筐子就装满了。娟姐从她的篮子里拿出来两个袋子,让丫丫把地瓜皮和蘑菇分开,放进两个袋子里。

    丫丫抬头看看丫丫娘,丫丫娘在不远处低头捡着蘑菇,捡完了之后就抬头往丫丫这边看,正好看到丫丫也在看她,就笑着对丫丫说,“累了就歇一会。”

    “不累的,娘。”

    此时山上已经有了好几个人蹲着在捡蘑菇,也有小孩子,小孩子主要都是在捡地瓜皮。

    不一会,赵家大娘就背着个袋子走下来,“大娘,这些都是蘑菇呀”丫丫看着两个袋子的蘑菇,这么一会功夫就捡了两袋子。

    “是的呀,你奶还有你娘我们三个捡的,你们小姐三也捡了不少。”赵家大娘说着,拿起娟姐和丫丫放蘑菇的袋子,把他们篮子里的蘑菇和地瓜皮都放进去。

    “大娘先把这些送回去,你们姐三在这慢慢捡。”说着就扛起大袋的蘑




第十九章:炒地瓜皮
    丫丫娘跟着收拾了一会蘑菇,赵老太太就打发于氏去做午饭了。赵家大爷和丫丫爹都在外面做活计,中午东家管饭,不回来吃。

    中午就准备家里的几个人的伙食就好了,“地瓜皮你收拾出来一点,中午趁着新鲜,咱们先尝一尝。”赵老太太嘱咐于氏,“等晚上老大老二都回来了,再好好做一顿地瓜皮。剩下的收拾出来,晒干,等来文和华哥回来让他们也尝尝。”

    于氏应下就开始去厨房准备伙食,丫丫看收拾蘑菇的赵老太太、赵家大娘还有娟姐,三个人够了。就张口对赵老太太说,“奶,我去帮我娘收拾地瓜皮行不行”

    赵老太太听了,抬头看了一眼丫丫,小声哼了一声,然后不耐烦的挥了挥手,“去吧去吧。”

    丫丫得了令,站起来就向厨房跑去,“这小丫丫性子倒是变得外道了,不像以前那性子,我还以为是个小哑巴呢。”赵家大娘看着丫丫,和赵老太太打趣的说道。“这性子倒是比小哑巴好得多。”

    “好啥好,一个小丫头片子。”赵老太太也没好气。

    赵家大娘听赵老太太这么说,不接话了,娟姐在旁边,虽说自己没有像华哥和宝哥这样子疼自己闺女,但毕竟是自己亲生的,她奶奶这样说,自己做娘的还是不好说啥。

    丫丫哪里在意赵老太太和赵家大娘说啥,得了赵老太太的令,就高兴的来到于氏身边。

    于氏看着丫丫,吓了一跳,“你怎么来了怎么不在院子里帮你奶他们收拾蘑菇”于氏是怕丫丫不干活,让赵老太太数落。

    “没事的娘,我和我奶说了,我奶让我来帮你洗地瓜皮的。”丫丫脆生生的应道。

    于氏听了也就放宽了心,“既然是你奶让你来的,你就在厨房帮娘。”说着把放在水桶的地瓜皮细细的冲凉两边,然后泡在水里,放在丫丫面前。

    “你从这里头挑出一些干净的地瓜皮放在这大碗里。”于氏又放了一个大碗在丫丫旁边,伸手从后面扯出来一个小凳子,“你坐在这里,慢慢的先挑着。娘先去把饭做了。”

    丫丫乖乖的坐下,答应着于氏,“娘,你去忙你的,我在着挑地瓜皮。”

    于氏中午熬了玉米碴的粥,这边的地主要种玉米和谷子,好的年头一般的吃食都是玉米、谷子还有高粱。遇到不好的年头,吃糠的日子也有的。

    前年和去年年头都好,今年到现在雨水都足,所以今年在吃食上,赵老太太也就稍微宽了些。

    赵家的日子在同村过的算好的,加上有赵家大姑日子过的好,逢年过节救济救济。所以从过年到现在,一顿也没吃过糠。

    村子二三百户的人家,即使前两个年头都好,也是有五六十户偶尔是要吃糠日子才能过下去。

    于氏盛了两小碗玉米碴,用水淘了两遍,放在锅里。灶户里架着小火,慢慢的熬。

    又从菜园子里摘录些葱叶子,洗了一大把之前挖好放起来的野菜,从酱缸里挖了一大块酱。

    等粥熬的差不多,丫丫的地瓜皮也挑出来一大碗,“这下够今天我们吃的了,剩下的丫丫挑出来放在这簸萁里。咱留出晚上吃的,直接就在这簸萁里晒干,留着以后吃。”

    娟姐和丫丫地瓜皮捡的还挺多的,挑出来一大碗,水桶里倒是一点都不减少。

    丫丫乖乖的继续挑,于氏拿了大碗的地瓜皮,又用水冲洗了两遍,还小心的用水搓了搓。等没有了一点土和杂草,就放在菜板上。

    此时粥也熟了,于氏把粥掏出来,放在盆里。锅里倒了水,用炊帚细细的刷着锅。

    油是稀缺的,不管是植物油还是荤油。于氏正犹豫是



第二十章:抓年猪
    于氏看着碗里的这么大块的地瓜皮,顿时怯生生的说。“你这孩子,你自己吃就好了,不用给娘夹。”说着就要把地瓜皮拨到丫丫碗里。

    丫丫哪里肯依,“娘,你也尝尝,这是有我捡的地瓜皮,又是你炒的地瓜皮,吃着肯定香。”

    虽说赵老太太在于氏吃饭上面从来没有说过什么,但于氏自小能吃上饭就不错了,所以对于吃食上面也不挑剔。“香的话,你就多吃,不用给娘夹。”于氏还是不吃,要拨给丫丫吃。

    这样子来回推了好几次,赵老太太看不下去了,“一个地瓜皮,你们娘俩这推来推去的,让外人看着了,还以为我这做婆婆的不让你吃!”

    于氏听了,不敢再推,低着头,小口的吃着。

    丫丫看了,笑眯眯的又夹了一大筷子给于氏。于氏看了,继续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故意板着脸示意丫丫别夹了。

    赵老太太看着也没说啥,瞅了一眼丫丫,继续吃。赵家大娘倒是板不住,“丫丫是个小大人了,以后呀,有主见能过日子。”说着又打趣于氏,“以后享了福可别忘了你大嫂子我。”

    于氏是个嘴笨的,听赵家大娘这么打趣自己,也找不到合适话说。

    “大娘,等你享了福,你记挂着我们才是。”丫丫接过话,“我华哥哥这以后学业有成,光宗耀祖的时候。大娘你若是得了啥好吃的,别忘了丫丫这一份。”

    “你个小丫头,嘴里不饶人的。”赵家大娘嘴上虽这么说,心里是高兴的。自己儿子在外求学,虽说每年花费挺多,但是这是一个出路。以后若真是有了一点功名,也是光宗耀祖的一件大好事。

    吃过饭,赵老太太就商量着抓年猪,每年都不养猪的。猪肉和猪油每年都是赵家大姑杀猪送来一些,自己省吃俭用,这样子一年的油水也就过去了。

    最近几年年头好,老大老二做工也挣了些银钱。赵家小叔挣的钱,赵老太太都是另外单留着着,留着给赵家小叔娶媳妇用。

    虽说华哥读书有花费,但是这几年也是有余钱,赵老太太就想抓个年猪。到时候杀猪,卖些肉换钱,算算也亏不到。还能剩下些肉留着自家吃,也能自己熬猪油。

    这样一打算,赵老太太就打算买个小猪仔当年猪。

    这个时候抓年猪,日子是刚好的。古代的农村养猪,不像现代的那种机械化化肥供起来的那种,这可是一顿一顿的喂,慢慢养大的。

    “我听说西苑的赵三娘家,还有王老太太家的猪都大些了,应该能抓着养了。”赵家大娘对赵老太太说,“要不趁着中午人都在,我们去看看。”

    “王老太太家的猪我听你小姑的婆婆说体型短小短小的,只有一头好的,他们也是自己家留着养。”赵老太太寻思着,“去西苑看看,他家的母猪体型就好,估计猪崽子也错不了。”

    小猪崽子最主要的是看体型,要挑那种腿长身长的,这样子养的大。

    “我和老大媳妇去看看猪崽子,有合适的就抓回来。老二媳妇你去后院地里割些草回来,剁碎了,等抓了猪崽子回来,好有的吃。”赵老太太说着去里屋拿了半吊子钱放在兜里,然后就和赵家大娘抓猪崽子去了。

    大家各忙个的,宝哥跟着赵家大娘去了,娟姐和丫丫跟着于氏去后院割猪草。于氏又顺便把给小猪吃食的猪槽子给洗涮干净,又找来些干草垫猪窝。

    &n



第二十一章:菜园子
    下午去捡蘑菇的时候,赵老太太就没有让娟姐和丫丫去,说是一会天就黑了,她们去还不够让大人操心的。就留丫丫和娟姐在家看家,看着宝哥,顺便把房前屋后的菜园子松松土。

    丫丫家一共有两个菜园子,正房前面,丫丫住的西厢房边上有一个小的空地。丫丫爹几年前收拾出来,种了菜,就成了一个小菜园子。这个菜园子虽然小,但是每年也出不少菜,平常吃的菜一般都在这个小菜园子取。

    还有一个大一点的菜园子,在屋后,也就是在赵家老大屋子旁边。这块菜园子大,一般种的蔬菜都是留着收起来,晒干或者到时候放地窖里,留着过冬吃的。

    娟姐和丫丫领着宝哥,先到前面的小菜园子。这个院子里种了两席子韭菜,一席葱,还有菠菜也长大了,白菜和包心菜也种了三席子。边边角角种了好几颗南瓜秧,茄子和豆角苗也长挺大的。

    有两席子还空着,娟姐说这是留出来地瓜,现在地瓜秧还在屋子里养着,过两天就会栽上。

    前院的菜园子丫丫爹和丫丫娘有空都会过来除草松土,所以并不需要她们太费劲,就弄好了。

    领着宝哥,拿着小铲子,三人就去了后屋的菜园子。

    这是丫丫第一次来后屋,赵家大娘家的土房在正房的后面。当年赵家大爷成家,下面四个弟弟妹妹都没婚嫁,屋子少人多,住不下。赵家老爷子就在主屋后面盖了三间房,老大一家搬过去住。

    在主屋稍后偏西的地方有的小棚子,有头小毛驴在吃草,旁边放在一个有些年头的小木车。旁边种着山楂树,枣树,沙果树,还有一颗大的桃树。此时枣树和山楂树正在开花,桃树和沙果树已经开过花,结了丁点的小果子了。

    在靠墙的边上有一棵大杨树,树上有两个鸟窝,还趴着五六只小鸡,一只公鸡,四五只母鸡的样子。

    剩下的用篱笆围起来的一大块地,就是菜园子了。

    这里种了一大片土豆萝卜和白菜,冬瓜角瓜也是种了不少。这些都是结果多,易存储的,所以种的多。

    种了花生,篱笆旁边种了向日葵,还种了四五棵葫芦苗。豆角和茄子也有两三席,边边角角还有蒜苗。

    也空出来一块,估计和前面的菜园子一样,是等着种地瓜的。

    这块菜园子长的也还好,草也不多,好多地方都已经松过了土。只边边角角的草多些,没松土,还有茄子豆角的席子要松土。

    娟姐看丫丫还小,怕丫丫手不知深浅不小心把菜苗给碰到,如果不小心伤到,那这苗就不容易缓过来,影响结果。

    “丫丫,要不你看着宝哥,这里交个我,我自己来就好。”

    丫丫看出来娟姐的担心,“娟姐姐你放心好了,我会小心的,不会伤到苗的。”丫丫又接着说,“我看着宝哥,然后在后面慢慢的做,你不用管我们,放心好了。”

    娟姐看丫丫样子很是小心,也就宽了心,径顾自己的在前面锄草松土。

    宝哥是个听话的,丫丫让他一个人看着蚂蚁玩,别乱动。他就蹲在那里,看着一窝蚂蚁来回的进进出出。

    娟姐几个来回,就把茄子地和豆角地翻了一遍土,两人又在院子里把草拔了,然后就去边上松向日葵的土。

    此时向日葵刚刚出苗,由于下了雨,边上长出来许多冒芽的野草,娟姐和丫丫就用铲子把野草除掉,顺便松松周围的土。



第二十二章:种荞麦
    一大早一家人吃好饭,就开始套车准备上山种地。先种荞麦,丫丫爹把犁杖、簸萁、耙子、种子、盛种子的篮子、一应种地要用到的东西都放上小木车上。丫丫爹还特意用水壶装了两大水壶的水,等日头出来,热的不行,水是必须要带的。

    娟姐和丫丫还有宝哥也是跟着车上山的,赵老太太放车上两个袋子,两个篮子,还有小铲子。赵老太太告诉她们,她们到山上就近捡蘑菇和地瓜皮,日头出来了就挖野菜,也是不得闲的。

    丫丫爹套上毛驴车,把丫丫和宝哥抱上车,放在车中间,娟姐坐车尾。丫丫爹赶车,赵老太太坐前头的另一个耳座子,后面的两个耳座子赵家大娘和丫丫娘一人一个。

    去的地方名字叫做‘十八亩地’,并不是这块地有十八亩,而是取的一个名字。

    丫丫爹赶着车,出来营子,沿着沟里的路上山。

    此时天还灰蒙蒙的没有亮,但是路上已经遇到好几户人家,都赶着车种荞麦或者种黄豆。有的自己一家老小,人口和农具都齐全,就不和别人家合伙。有的两家或者三家的合伙种地,有人的出人,有农具的出农具。

    到了‘十八亩地’天已经泛着白边,有了亮。

    丫丫爹把毛驴套上犁杖,先来回的把地头上拢了拢,看着齐整。等大家都收拾妥当了,就开始一拢一拢的犁着地。赵老太太紧跟着丫丫爹,一手拿着一小袋子荞麦种子,一手往拢沟里撒。

    丫丫娘和赵家大娘是施粪,这个活计是累人的。丫丫娘弄一拢地的前半段,赵家大娘弄后半段,撒好种子之后就是铺上一层的粪土。

    丫丫娘从地里的小粪堆用耙子和簸萁盛了一小簸萁,然后小跑着顺着拢沟撒粪土。赵家大娘在中间接上,后半段就赵家赵家继续。

    娟姐和丫丫也不闲着,地的旁边就是山,山上有蘑菇和地瓜皮。娟姐领着宝哥,和丫丫一起挎着篮子就近捡蘑菇和地瓜皮。丫丫娘提议嘱咐她们天还黑着,别走远。

    天越来越亮,种地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说着、笑着,好生热闹。

    丫丫其实挺爱捡蘑菇和地瓜皮,一来好吃,二来一小篮子一小篮子的成就感,丫丫小小的人是很高兴的。

    累累,娟姐她们就找个阴凉的地方,歇着。小孩子对什么都好奇,特别是宝哥,看着飞的大雁,树上的毛毛虫,地上的蚂蚁和蚂蚱,各种野花野草,树枝树杈的都要好奇的左看看右看看。

    娟姐一直跟着,怕宝哥不小心磕这碰着。

    丫丫娘隔一段时间就叫丫丫一声,丫丫应了,丫丫娘就嘱咐她们别走远,要在附近。

    稍大一点的孩子,如果家里人口多,种地用不上她们,她们就跟着上山刨药材。卖药材的钱比蘑菇的钱要多,所以一般大一点的能拿的动镐头的,都是挎着篮子,坑坑的刨药材。

    丫丫好奇,跟过去看,在跟前的是同村丫丫大姑家的三个姑娘。丫丫和这大姑是远亲,已经出来五服,她嫁的是村里王姓的一户人家。日子过的还算可以,要说有啥不满意的,就是丫丫这个大姑嫁进来这么多年,已经生了四个丫头,还没得儿子。

    在跟前刨药材的老二老三和老四三个姑娘,最大的有十二三的样子,最小的也比丫丫大,也是拿着筐,捡蘑菇和地瓜皮。
1...34567...16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