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枝头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翠锦
“皇帝,你看看,这国师前天才辞职,今天就发生这么多事情了。”邓太后一刻钟也不给肃宗留,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先是慈宁宫的车马出了意外,还好没伤到人。可是又那么巧,突然起火,烧了这么一日,毁了宫苑不可惜。可惜的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这个时候,多不吉利啊。闪舞若是有人拿这个做文章,皇帝你可怎么办现在又地动了,哀家看着,只怕天下人要逼着皇帝写罪己诏了。”
邓太后的话,越说越难听。肃宗的耐心,也越来越少了。只是这会儿,他还皱着眉头,听着母亲邓太后的唠叨埋怨。
肃宗的性子有些不信邪,人家说的事情,他不见的就愿意相信。所以,人家都在那里吹捧潘知远,肃宗就有些不乐意了。
既然这次是潘知远自己提出来,说要请辞回山里修炼,肃宗就送了一个顺水人情,让他回山里修炼去了。
可是,潘知远一离开,京城和宫里,就再没什么顺利的事情了。大雪连天,慈宁宫着火,侧边的宫殿烧毁,再就是今天,突然地动。
肃宗一边在永寿宫里跟邓太后表孝心,忍受着她的官话,还得担心京城内外的地动,是否有人伤亡,是否引起火灾。
两人就这么毫不用心地聊着,邓太后指责肃宗答应了潘知远的请辞。否则,这些事情,意见都不会发生。可是,肃宗又觉得,这些事情,跟他和潘知远都没有一点儿关系。两人鸡与鸭讲,谁也听不进谁的意见。
&n
第262章 帝师
肃宗答应去请潘知远了,邓太后才算放下心来。
眼下肃宗登基才两年,这潘知远一请辞,京城接二连三地出事。就算跟肃宗没有什么关系,心里本来就有不满的人,一定会乘机闹事。
而且,这天子岂是那么好做的,自然有人会把这些事情的责任,归到肃宗头上。而邓太后的一切权势,都是来自儿子肃宗的皇位。
所以,她对肃宗的位置,看的可能比一切都重。或许在邓太后眼里,这个皇位的重要性,还超过了儿子肃宗这个人。
肃宗和邓太后说了一会儿话,才起身出去,这天下,这京城,还有许多事情等着他去做的。京城这么一地动,不知道有多少伤亡。这么冷的天,衣食起居,又是一件大事。
钦天监的监正高守谦,这会儿正颤抖着跪在乾清宫的前面请罪。肃宗见了,一眼睛都懒得看,直接就奔着上书房去了。
魏明这会儿已经回宫,跟在肃宗身边,把高守谦跟他说的话,从头到尾再跟肃宗说了一次。
据说这次地动,高守谦年底的时候预测到过,只是往上递的折子,却不知道被谁给压住了。闪舞只说今年这般顺利,又是新年新气象的,不让往上递这样不吉利的折子。
听了这话,肃宗的气才稍微顺畅了一下。他在上书房的时候,心里都恨不得要砍了监正高守谦了。这会儿听了魏明的话,倒是没有那么生气了。
魏明看了一眼跟着肃宗出入的刘芳,也不多说话,瞟了一眼,径直跟着肃宗进去了。反而是刘芳,微微哼了一句。
魏明是太后派到肃宗身边的,自小就管着刘芳和宋宝这些人。现在肃宗有了跟邓太后打擂台的态度,刘芳这样性格张扬的人,自然按捺不住,先行挑衅起魏明来了。反而是魏明为人沉稳,并不怎么接刘芳的茬,事情也就没怎么闹起来。
肃宗一行人进了书房,里面已经候着好几个内阁大学士了,为首的,正是白发苍苍的首辅霍君实。
过了年,霍君实就已经六十岁了,离古来稀的七十岁,不过两三年的功夫了。到时候,肃宗也可以选一个自己中意的首辅了。
只是这两年里面,肃宗对这个帝师加首辅,还得尊敬有加,博一个尊师重教的美名。眼下的肃宗,手里还没多少功绩,手里能打的牌,也只有孝顺尊师这些传统美德了。等他真掌握了权力,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帝王,那会儿,这天下才是他的天下。
肃宗看了一眼白发巍巍的首辅,心里慢慢压下了愤怒。刚才魏明已经跟他说过了,钦天监监正一早就预测到今年年初的地动了,只是有人拦着不让上报。而这个拦着的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首辅霍君实。
每个首辅都有自己的毛病,而霍君实的毛病,就是跟皇家离的太近了,最后觉得自己不是臣子,反而是皇帝的师傅加长辈了。
当然,霍君实的的确确教过肃宗,可是,他同时也是许多皇室宗亲的师傅。如果非要讲个什么师徒关系,霍君实的确是帝师。只是,这层师徒关系,在以前并没有给肃宗带来什么好处,反而得到更多的训斥和磨炼。
霍君实一开始并没有选择站队,直到贺家覆灭,贺太后一系的人被清理干净了,霍君实才在矮子里面拔将军,站到了肃宗这个三皇子的身后。而霍君实的大女儿,也是那个时候嫁到邓家,做了承恩公府的儿媳妇。
或许是希望过高,霍君实对肃宗一向没有什么如坐春风的态度,只有更加严格的要求,更加严苛的挑剔。
&n
第263章 传说
刘芳在肃宗那里告了状,刚打动肃宗,却被这次的地动,打击的毫无作用了。
本了,肃宗也有些不满邓太后的所作所为了。可是经了这么一次灾难,他又觉得,母亲这一辈子也不容易,能让她随心所欲过几天顺畅日子,他这个做儿子的,也不该阻拦。只要这些事情,还在他的底线范围以内,肃宗就决定,来个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这一点,正是刘芳最不愿意看见的。
他原是好人家的官家子弟,最后因为莫名其妙的理由,净身进宫做了内侍。谁都有上进心,更何况像刘芳这样大起大落过的人。
进宫之后,他也算运气,得了肃宗的青眼,才从一个小小的内侍,混到了现在内官监的首领太监。
这样心高气傲的刘芳,如何愿意屈居魏明之下所以,刘芳动了结交百官的心思,自然有人给他从中搭桥引线,联系上了首辅霍君实。
霍君实在朝中虽然算不上一手遮天,可在文官里面,却十分有分量。刘芳搭上这条线,心里还是十分欢喜的。
这会儿,霍君实让人叫了刘芳,在城西金鱼胡同里喝茶,刘芳就飞速去了。
见了面,霍君实也不问别的,只问刘芳,“这高守谦的事,究竟是谁在皇上面前嚼舌头来着”
“除了魏明,还有哪一个啊”刘芳喝了一口茶,开始诉说自己对魏明的不满。
在刘芳心里,他还觉得自己是个文官人家出身的子弟。所以,刘芳更愿意跟霍君实这样的文官来往,多少能让他想起一些过去的事情,过去的荣光。
可是在外人眼里,他却是个卑躬屈膝的内侍。在霍君实眼中,刘芳自然也没什么分量。跟他来往,不过是为了宫中的消息罢了。
霍君实忍着不耐烦,听刘芳抱怨了一大堆,得出一个结论,刘芳的敌人是魏明,而魏明又在皇帝跟前说过自己坏话。
只是相比刘芳,霍君实觉得,魏明在宫中的地位更稳定,日后的发展更大。只是,像魏明这样明哲保身的人,不可能像刘芳一样,什么事情都敢做。所以,虽然刘芳满身毛病,可这样的人,用起来更加便利。
霍君实得了刘芳的回答,本就有些急着离开,可刘芳却说个没完没了。霍君实无可奈何,只得微微闭上眼睛,喝茶打起盹来。
“首辅大人,”刘芳突然问,“您老可曾听过蜻蜓的事情”
霍君实的眼睛突然睁开,眼里隐约有些寒光,冷冷地瞥了一眼刘芳,问道,“什么蜻蜓”
刘芳打了个冷颤,有些结巴地说,“就是,就是前朝,那个蜻蜓的传说”
“前朝旧事,本就不该提起来,”霍君实很威严地拦下了刘芳,“这些前朝的事啊,可千万别再四处问人了。闪舞若是被人知道你在打听这样的事情,说不定又要绕到你祖父的那件事情上去了。”
“多谢首辅大人提点,”刘芳对霍君实一向有种孺慕之情,看见霍君实这么上心,刘芳很是感激。
霍君实劝好刘芳,就立即离开了。这蜻蜓的事情,看来,又有人在京城提起来了。否则,像刘芳这样自小进宫的内侍,如何得知。
而这会儿的永寿宫里,邓太后也正等着今夜的第二次地动。钦天监的监正高守谦,一早就跟她通过气,所以这次宫里才没出什么意外。
对于首辅霍君实的独断,邓太后一向有些看不惯。以前太宗的时候,邓太后没有话语权,可是现在不同往日,邓太后觉得,自己要是不插手,很多事情都得泡汤。
&nb
第264章 枯井
第二次地动很快就过去了,正如钦天监的监正高守谦说的那样,这次一点儿也不厉害。只是有第一次的教训在前,地面稍微一动,宫里的人都纷纷跑出了宫殿。
邓太后一早就从高守谦那里得知,这次的地动,还有第三次。只是这第三次,可能是今夜子时,也可能是明日夜里。至于强度,只会更所以,邓太后倒是不怎么担心,只让黄敏学扶着自己,又回了寝宫休息。
只是,邓太后在寝宫里刚睡到亥时初刻,却被外面的说话声给吵醒了。
邓太后睁眼一看,门口站着黄敏学,而黄敏学的边上,却站着尚宫局的尚宫苏云华。
苏云华是女官首领,就想魏明是内侍总领一样,管着大半个后宫的事情。若不是万不得已,这个时辰,苏云华一定不会来永寿宫。
邓太后管着后宫的事情,这会儿既然已经被吵醒了,自然就打算过问一下了。黄敏学赶紧服侍邓太后起身,披衣服拢被子热汤水,一气呵成。
苏云华见邓太后被自己给吵醒了,颇为内疚,跪了地上请罪,“这般纷扰吵闹,请太后恕罪!”
“你都来了,还是先跟哀家说说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邓太后的性子不急躁,管理后宫的手腕虽然比不上她的婆婆贺太后,可她这么慢条斯理的模样,看在下人眼里,总觉得她城府颇深,喜怒不形于色。
苏云华平静了一下,斟酌了一下,挑了最合适的话开口了,“太后,您记得春禧殿西侧的那口井吗”
按理说,苏云华这话问的有些突兀。这后宫里面,少说也有几百口井,堂堂一个太后,如何知道哪个具体的井呢。
只是,这春禧殿就在慈宁宫附近,修缮慈宁宫的时候,邓太后带着苏云华,还亲自去查看过进度。当时,大家就在附近的春禧殿休息落脚,用了些茶水。
宫里的水井虽然很多,可饮水,却全是宫外山泉的水。这宫里的井水,除去洒扫卫生之用,就是用来走水的时候灭火。
当时邓太后就注意到,这春禧殿的西侧有个枯井,被草木掩埋,又塌去大半。若是维修,只怕费时更加费力。所以,邓太后干脆就吩咐黄敏学,跟宫里的工匠们说一声,彻底掩埋了这口枯井。
时隔不久,苏云华这么一问,邓太后自然就反应过来了,问,“那口井怎么了”
苏云华犹豫了半刻,心想,宫人和内侍总说,半夜听见那口井里有什么异样的声音。这种话,她也实在难以启齿,若是说给太后听,吓着她了,自己可吃罪不起。
所以,苏云华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决定略过这些鬼神之说。
“春禧殿西侧的那口枯井,本来已经被掩埋了,”苏云华很简单地说,“可是这次地动,把这口井,又给震出来了。”
“哦,那就再埋一次吧。”邓太后有些不明白,不就是再埋一次的事情嘛,这个苏云华到底是怎么做事的。为了这么点小事,大半夜地来永寿宫,还把她给闹醒了。
“太后,这”苏云华犹豫了一会儿,还是决定实话实说了,“那口井有些古怪,本来早就是枯井了,今天地动过后,却开始有水了。”
“不就是有水了嘛,那就不用埋了,找人修一修吧。”邓太后仍旧不明白,为什么苏云华非得来永寿宫跟她报告此事。地下水脉错综复杂,有些枯井,经过地动,说不定就有水了,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啊。
“奴婢说的不是很准确,”苏云华纠正道,“那个井里面的水,看起来却是红色的”
“什么”邓太后这
第265章 进宫
第266章 设醮
黄敏学带着陈飞龙,到了出事的春禧殿北侧,找到了那口怪异的枯井。闪舞
这口枯井,明明已经很多年都没有水了,这次地动之后,却有了水。地动之后有水不算什么怪事,可怪就怪在,这水的颜色不对劲啊。说是红色,却更像是血的颜色。
饶是陈飞龙见多识广,见了这口枯井,心里也有不详的感觉。
“或许,是地动之后,把多年没有疏通的地方给连上了,”陈飞龙嘴上虽然这么解释,心里却很明白。宫里的人手那么多,或许,这井一早就有人下去看过了。工匠们找不到原因,他们才想到鬼神之说上去。
“也有可能,”黄敏学却郑重其事地点点头,一边吩咐宫人去内官监找刘芳派工匠过来,一边又跟陈飞龙说,“太后她老人家也说了,这次地动,京城百姓伤亡颇多,还是请陈天师设坛做法,为天下苍生设醮祈福。”
黄敏学的理由很是冠冕堂皇,可是这么大半夜的把陈飞龙招进后宫,可不是简简单单给天下苍生祈福的。摆明了,是让陈飞龙解决这口枯井的怪事。
陈飞龙心中会意,就接着黄敏学的话说,“太后仁慈,是天下百姓之福。贫道这就设坛做法,还请黄总管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设坛。闪舞”
黄敏学点头答应,马上吩咐宫人内侍下去准备了。
去朝天宫之前,宫里已经备下做法事的祭坛法器了。只等着朝天宫来人,就能设坛做法了。
陈飞龙的话音刚落,就有宫人抬着祭坛香炉,鱼贯而出。按照他说的五个方位,摆好了祭坛,焚起了香炉。
陈飞龙这次进宫,也带了几个自己的弟子。弟子们服侍他更衣净手,散下头发,带上芙蓉玄冠,披上轻尘净衣。
收拾完毕,陈飞龙半闭上眼睛,缓缓念起了五方卫灵神咒。
这会儿夜色深沉,后宫里却灯火通明。春禧殿里人头攒动,却没什么声响,只听见陈飞龙的声音,深沉稳重。
焕照东乡,洞映九门。转烛阳光,扫秽除氛。开明童子,备卫我轩。收魔缚祆,上对帝君。奉神正道,赤书玉文。九天符命,摄龙驿传。
偶尔,也有屋檐上的积雪滑下,或雪或冰,落到水中,砸到地上,沙沙作响。
这次的法事,说是给受灾的百姓祈福,可说到底,却是消除春禧殿的怪异之事。宫人们虽然也都看见了,可是,谁也不敢对外说些什么。闪舞毕竟,自己的小命,总比说真话来的更加重要。
五方卫灵神咒要从东方念起,经南方,西方,北方,最后回到中央。众人屏住呼吸,除去冰雪消融的声音,就只有陈飞龙念经的声音了。
道教是大楚的国教,众人对经文的内容,也比较熟悉。听见陈飞龙念到中央的经文,谁都在心里,默默地跟着他念道。
元炁阳精,炎上朱姻。洞照天下,及臣等身。百邪摧落,摄鬼万千。中山神咒,普天使然。五灵安镇,身飞上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