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鲨鱼禅师
拿头去震慑?!那是河中!不是昆仑川!你知道要花多少钱,动用多少民力吗?
死的是天竺奴——
放你娘的屁!如今敦煌宫粮秣有三成要靠天竺,天竺奴死光了,你去种地还是老夫去种地?!
争论的焦点一贯围绕着钱粮,帝国因为通讯手段的提高,对万里之外的消息知道的极快,应对起来自然是大不相同。
洛阳的反应和历朝历代比起来,根本就是天上地下。
你他娘的不要出口伤人!你不要再说‘放你娘的屁’!放你娘的
弘文阁外一群侍卫瑟瑟发抖,这些相公们平日里人模狗样,为了点小钱,直接撕破脸皮不要仪态。
而往常喜欢拿道德教育人的孔祭酒,这光景居然看客一样在那里一边喝茶一边看报纸。
马周扶额揉着太阳穴,他既要应付这些杂碎,还要应付宫中的二圣,更要应付地方上跑来京城要钱的王八蛋
作为帝国的秘书长,他真心超累。
眼下运十个天竺奴到河中,最少死两个,天竺奴不值钱,可白白死在路上,这等无谓之事,何苦来哉?!
只要河中戍堡陆续建造,杂胡诸部便不能聚集,此类蛮夷,五十年之内,尽数剪除!
新晋的六部少壮派野心勃勃,帝国人口跨入三千万这个层面的时候,很多事情就不能只考虑三五年,最少也是十年起步。
生育政策在精华区贯彻之后,哪怕不去考虑中下州县及都督府都护府,帝国十年人口保底增长六百万。
但即便这么多的人口,想要填满整个疆域之中的农耕区,都是杯水车薪。
和别人不同,民部的目标是万万人口,只是这个想法很遥远。民间的有活力社会团体虽然配合朝廷的大政也在番邦搞事,但大部分时候,这些杂碎只是想要借用朝廷的威仪,然后在外作威作福。
实际上西军序列的探险队,从北向南,就陆续发现大量新生的国家,居然他娘的就是某个商号的私产。
闻所未闻的事情。
一个商号,手中或有大国一二,或有小国七八。大多都能做到胜兵两千,总兵力凑合一下,十七八万居然也有。
配合勃律国在高原的联军,整个正规军之外的杂牌军,居然也有四十万左右。
这放以前,压根就是个突厥第二。
也就是唐军已经出现了全新的体系,更不要说装备上的碾压,这让战无不胜的唐军对于新生的突厥第二,居然半点感觉都没有。
只是胜兵两千就是胜兵两千,一个小国能够出两千士兵,总人口必然是破万的。它背后反映出来的现实,那就是早在朝廷发力之前,地方早就开始源源不断地把力量施展出去,从番邦汲取养分。
实际上沿着信度河两岸,就出现了大量的奇葩国家。这些国家的武士阶层往往都是岭南江东出身的地方豪强子弟,而供养这些武士阶层的底层,就是原住民或者从沙漠荒原部落掠夺而来的奴隶。
这种自上而下结合的奴隶制城邦国家极多,每个城邦国家又往往只有单一产业。
比如有的国家,其立国的根基,就是卖粮食给西军,所以整个国家的收入,就是发展种植庄园以及山地畜牧。
而有的国家,其立国根基则是挖矿,大量的矿石通过初步粉碎冶炼,作为原材料,贩卖进入昆仑川。
这些单一产业的国家,能够支撑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唐朝地方势力的资本和武力。
同样,当某一天西军不再采购天竺粮食的时候,某些国家就会被抛售。
因为对于某些大商号来说,不能赚大钱的产业,就是负资产。
说来说去都是废话,还不是要先修路!
工部已经谈妥,可以直接动工。
测绘什么的不存在的,赚快钱要啥精打细算,一波莽上去就完事儿了。
说到这里,一群弘文阁的大佬都看向了工部尚书李大亮。
正寻思着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的李大亮一愣:都看本部作甚?
李公,一事不烦二主,不若李公再烦劳一回,除技工之外,再借一支工程队?
李大亮一听顿时急了:房相如今在南昌地亦有工程,再者,南人北上本就水土不服,这要是进入西北,谁能知晓如何?再者,如今哪里都是缺人,岭南辽东江东朝鲜扶桑牵一发而动全身,抽一支工程队不难,可别处再要,又当如何?
先借了再说!
一向稳当的马周,突然低着头按着太阳穴很是不耐烦地说道。
那老夫再派人走一遭就是。
见马宾王这个老实人都开了口,李大亮也没废话,直接答应了下来。
旁人只觉得奇怪,心说李大亮是不是转性了?想当年可是在朝会上直接开怼温彦博,比魏徵不知道高到哪里去,怎么见了马宾王就怂了?
他们哪里晓得,李大亮是人老成精,马周这个点头相公,固然是智慧过人,可眼下,他的所有决断,都不是出自内心,而是来源二圣。
既然马周说要先借,那就是二圣要这么干,他李大亮疯了,要跟二圣开怼。
第八十章 农垦局
嘎吱嘎吱嘎吱
石头被清理干净的新垦土地上,逐渐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圆。每一个圆,都代表这个圆的土地,都被犁了一遍,不算太优质的土壤被翻了起来,补种的一茬麦子能不能撑到秋冬有点收获,在田地中站着的中国农官心里也没底。
因为抗洪救灾得到嘉奖的吴虎,终于得到了高升,他拿到了一个爵位,整个江东吴氏之中,他是第一个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崛起的年轻子弟。
敦煌宫奏请皇帝之后,洛阳在河中增设了一个奇怪的职位,它由政府领导,不管是行政官员还是军事将领,都能够在其中发挥作用。
这个衙门叫做农垦局,总领河中农业诸事,第一任局令就是吴虎。
因为低配高位,所以并非是正式差遣,不过是代理。
不过昆仑川东西南北听说过他的人都知道,这个检校的头衔,早晚都会去掉。
局座。
手持钉耙的佐官是内侍出身,在太原宫做过执乘,是为数不多犯官之后阉了干活的。虽说是个阉人,但气力却不小,也能耍一手极好的枪法,农垦局中最能打的,便是这个复姓慕容的家伙。
甚么事?
华润号的种子还没到,再晚,怕是种下去半点都没得收啊。
河中北地是可以种植小麦的,但是西突厥掌权之时,整个地区就是个草场牧场,土地利用率极低,谈不上甚么开发。
敦煌宫用盐业换产本的政策,刺激了商屯,可以说就是靠这么一个政策,直接一波带走了所有昆仑川一带的旧有势力。
昆仑川以北对春小麦的种植已经算是很有经验,尽管亩产比较低,大概也就是一石不到,但因为种植面积广大,总产量相当的可观。
但是这一次在河中,领命前来农垦的吴虎,要种的却不是春小麦,而是冬小麦,是抢收还是绝收,只能说看老天爷的意思。
通常情况下朝廷也不至于如此,但河中地盘广大,驻军用度不可能靠长途运输,重要物资能够输送到敦煌宫二次加工,就已经是相当的不错。想要再进行扩张,本地区的商屯要搞,但首先官屯要有产出。
这不仅仅是样板工程,更是为了应急今年的河中冬天。
有一口吃的,帝国就不用担心招募不到合格的狼狗。
我觉得,眼下这么多,应该够了。
曾经风度偏偏的江东翩跹工资,此刻须髯沧桑皮肤黝黑,似个厮杀阵里出来的厮杀汉,双手老茧密布不说,更是黄里带黑,指甲更是粗厚开裂,在这入秋时节,更显枯槁。
局座是有甚么打算?
开渠,能不能增产,得看灌溉。
人手不够,现在只有几个大队,一队两千号人,凑起来也不过万余人。轮替上工,也是大大的不够。再者,敦煌宫给的多是农具,这开渠的家什,是半点没有的。
我去想想办法,慕容你在这里先盯着开垦。
开荒小事,局座若有消息,差人先行通知一番。
晓得。
因为攀上了程处弼,吴虎也能正儿八经跟华润号的档头们扯交情,言必称跟张江汉是乡党。
至于两家隔了多远,却是不好细说的。
吴虎先给程处弼打了个报告,然后就去了几个学生家。
这些学生的身份还是有点小特殊的,大多数都是村镇首领的儿子。而这些村镇,放以前在唐朝的国书中,也算是一个国。
有绿洲就有西域之国,这就是西域的现实。
只是这些小国着实小的可怜,伴随着大型国家的尽数覆灭,图伦碛更名昆仑川,小国自然就变成了小村。
但不管怎么说,村镇级别的乡贤,话语权还是有的。
唐朝的暴力机关让乡贤们不敢煽动反叛,也没有反叛的资格,因为曾经领导他们的大国已经尽数覆灭。这些乡贤都是老老实实,谋求新的晋升渠道。
以往是靠进贡子女到大国换取血统交流来提升逼格,进而提升社会位格,现在渠道被封闭之后,他们要么自生自灭,要么进入唐朝的体系中去。
而唐朝的体系相较以前的血统联系,显然更加开放,不仅仅是开放,还渠道多样,至少对西域土鳖们来说,这是渠道多样的。
在中国大多数士大夫家庭看不上的路数,在这里就是渠道。
指望士大夫家庭靠卖命卖身上位,不管说概率为零,但大多数情况都是小概率事件。
而在这里,你种地也能有机会提升社会地位,可能只是混了一个正式的唐朝户籍,但拿到唐朝户籍和不在籍,那是两种待遇。固然是操持百业都要上贡,但同样的,在这个地方,他受唐朝的保护。
受唐朝的保护,本身就是一种特权。
这种特权延伸出去,足够让一个熟悉本地行情的土鳖,一夜之间变成土豪。
整个西域十几年更迭的土鳖土豪不知道有多少茬,吴虎之前教授的学生,他们的家庭往上数三代,搞不好还是牧奴或者是给头人擦拭屁股的。
先生,不知有甚指教?
吴虎快马加鞭返回了昆仑川,到了地头,就召集了十几个村的学生。
把你们爸妈叫来。
累得够呛的吴虎,连江东爸妈方言都说了出来。
先生喝茶。
嗯。
微微点头,吴虎对一个于阗小郎道,于二郎,先生这里还缺几个管事的,可要跟我一起去河中地?
能做官么?
想得美。
抬手给于二郎脑袋上拍了一巴掌,笑道,我还戴几天官帽子呢,你个娘娘腔的才多大,就想做官?
做个吏员也挺好。
你怎么不说你想做状头呢?
我有考虑过啊。
于二郎模样清秀,一开始教授他读书认字的时候,吴虎还以为他是个女扮男装,要不是尿尿的时候,裤裆里掏出来的家伙比他这个先生还大,他原本还有点小想法呢。
毕竟,这地方,单身久了,看母猪都觉得眉清目秀的。
一众学生把话都带到了家,约定好了日子,然后一起开个会。
往常都是叫当爹的,这一回连当妈的都要叫,都知道是有大事。
至于有多大,却是不敢去多想的,最怕唐军又要开打。
此地男丁换了快一半,汉人老卒越发地多了,以往数量不多,这光景,却占了五六成。
第二天,吴虎叫来了华润号的档头,然后跟一众学生的爹妈说道:现在有个活儿,去河中一块地挖沟担土搬石头,发钱也发粮,粮晚点发,开春的时候一起结算,可以帮忙磨成面粉。男女都要,开饷都是一样。
吴虎用商量的语气,也是不确定这些人愿不愿意去,不过工钱多少粮食多少,都是明明白白地摆放了出来,华润号的档头,说服力怎么地都要高一些。
我现在还担着差事,这钱粮就不好过手,再从几个村招募帮手,能写能画能算能记的都行,不知道
算俺们家三个!
我家六个,都算上!
男女都算?那我家十好几个,都算上!
吴虎一愣:这都是啥意思?
他其实没有反应过来,招募帮手只是随口一说,但这些村镇的人却听得清清楚楚,吴先生现在在做官,不但在做官,还准备招募帮手不去是不是傻?
第八十一章 教育工作者
作为河中农垦局的一把手,哪怕只是暂时代理,但因为官位的特殊性,使得吴虎需要的帮手助手数量是大大提高。
而且针对河中地区的特殊环境,加上吴虎对助手素质的要求,整个招聘颇有点定向招聘的意思。
因为首先得会骑马,不是说在马背上溜两圈就算会骑,得长距离奔波,还不影响工作。
其次得掌握农业技术,不是说背书知道点农时就算了账,得会计算。不管是耕地面积还是用工数量,都要心里门清。
最后还要掌握两三门以上杂胡蕃语。
具备这种条件的人才,除了昆仑川周边地区之外,中国腹心只有武汉有这等素质的人才。
可以说是打了个默契,吴虎投桃报李,武汉也顺利再输送一些人出来,成神成鬼,全看自身造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