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鲨鱼禅师
一个能在田间地头唠嗑,在垄沟田地之间拉野屎的小农,让他明白拉屎撒尿不能在厂房里,需要的过程非常漫长。
似千几百年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业化生产活动的农民工,本身就是独一无二的。让某些生物觉得尤为奇葩的中小学日常行为规范,才是真正把《弟子规》等糟粕摁在地上摩擦的无上宝典。
贞观二十四年武汉面对“打工潮”,一线人员的压力之大,是前所未有的。绝大多数小农连左右都未必能够分清,当然他们知道自己哪只手拿筷子吃饭,但未必知道自己拿筷子吃饭的那只手是左手还是右手。
他们没有方向这个概念,地理距离的认知,往往是用某棵树某个山头作为座标,然后用走路“一顿饭”“一泡尿”等等事情来加以衡量。
他们也没有时间概念,最精致最有定时思量的事情,大概就是鸡叫多少遍就起来……
武汉现在不少工场区的工人,曾经也是这么过来的。他们从鸡叫三遍起床的模糊时间观念,到半夜十二点准时叫鸡的精准时间观念,改变这一切最少也是三个月。
除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贞观二十四年“打工潮”的外来务工人员,还不存在纪律这个概念,面对工头,既无知又无畏。
毫无疑问,冲突在所难免,对张贞的挑战,也绝非只有这么多。
面对“打工潮”,武汉内部要整合的力量极多,而且根据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武汉也不得不对外借调一些“精悍”人员。
精干人员面对冲突是没有卵用的,只有“精悍”人员,才能镇得住场面。
为此,张德还专门请了薛仁贵的属下过来帮忙,应付三到六个月。府内临时增加的“民团”数量也有三千,治安巡逻的弓手也有一千多,加上原本就有的不良人、警察、白役、府兵等等,针对“打工潮”,武汉内部调剂出了两万多人来应对可能出现的治安事件。
诸如汉阳钢铁厂这样的“大型企业”,还从工人中组织了巡逻保安,以防偷鸡摸狗事件出现。
虽说谈不上动员,但整个武汉短短半个月就组织了五万人左右规模的组织团体,也着实吓
第八十二章 不产皮货的皮货地
运输夏粮的筹备工作早早开始,只是这几年“粮长”从人人厌憎的身份,逐渐有了点变化。
主要是运粮主力已经从力夫变成了舟船车马,且不说运载能力极强舟船,只说车马,这些年新制大车的运力相当惊人,而骡马在整个扬子江流域,都是每年大幅增加。并非只有“湖南”和辽东在疯狂修路,在改制“湖北”之前,江淮道就修了三条联通武汉的“大道”。
最有名的,就是武汉北上的直道,直接贯穿安州申州,联通豫州。石龙山之后过三关,更是在申州形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交通枢纽”。
原本一条淮河横亘其上,是旧时江淮道和河南道的天然分界线,但随着武汉材料工艺以及工程技术的提升,申州前往河南的方式,通过悬索桥,彻底解决。
也因此,朝廷在这里不但把军府升格,还增加了两个津口大使。
因为是个小型的“交通枢纽”,人马牲口走路终归是要休息的,恰好距离就在淮南,颇有点自发形成的意思。地方热闹之后,带来的不仅仅是旅客,还有先进的技术。
除了土木工程营造法式等等技术,还有农业技术。
整个申州在十年中,开发梯田总量接近二十万亩,山区塘坝沟渠总数量逾千。大量隐户、逃户,也从山区走出,重新回归文明社会。
在这里,旧时江淮道入京的痕迹逐渐抹去,那些从痕迹上发展而来的市镇,规模远远超过了十年前人们的想象。
“大人,过河就是钟山,可要直接去州府”
“就在钟山吧。”
“大道”上,已经能够看到为夏粮作准备的队伍,这些队伍来自四面八方,来申州的原因,就是要先把库房大院盘好,方便“粮长”来了之后落脚。
如今“粮长”都不是一般人,可能还有大商人的身份。因为运力提升,而朝廷又按照旧时代运力来估计的缘故,往往“粮长”都会在能力范围内夹带一点“私货”。
这些“私货”当然不可能全都是“粮长”的,合伙人来源极多,有地方土豪,也有泼皮流氓,也有乡民农户,总之,“私货”通过运量队伍,顺着既定的路线,逐渐抵达以前的都城长安和现在的都城洛阳。
农副产品在京城是最不愁销路的,往往都能淘换不少金属货币,即便是绢布,这年头京城的绢布质量也是最好的。
哪怕是京城最次等的绢布,在京城的缺斤少两,也比地方州县“足额”的多得多。
地方上需要“粮长”来赚外快,京城同样有一批人需要地方上的“粮长”来搞点东西。
这些人自然不是什么大贵族,但可以是小贵族。他们要维持旧时代的体面,又无法承受京城高昂的生活成本,自然是要逐渐“降低消费”。开源节流,把注意打在地方群众身上,也是可以理解的。
小贵族需要交易,但又不想引人注意,这些一年也来不了京城几回的“粮长”,就成了不错的选择。
“粮长”们手中有足够的物资,而小贵族们,同样有“粮长”们需要的“现金”或者其它“贵重物品”。
即便这些“现金”和“贵重物品”在京城既不多也不贵重,但在很多地方,却又是相当的长脸有面子。
“那边幡子,写得甚么”
唐俭眼神不太好,指了指远处浉河津口上的一条条长布幡子,上面似乎是写了字,但看得不太真切。
“卖皮子的。”
“皮子”
唐六郎点点头,看真切了之后对自家老子说道,“说是洛阳皮货。”
“怎地,在钟山洛阳皮货要好卖一些”
想了想觉得不对,“洛阳也没甚皮货啊。”
“不若让人去问问”
&
第八十三章 贵族不易(猪年初一第一更!新年老铁们大吉大利!)
两朝武勋家庭极多,贞观朝相较武德朝,文治又更加丰盛。不仅仅是诗文极大进步,连民间畅销的“诗余”“俗曲”,都是汉朝以来的“巅峰”。
而且因为贞观朝朝野英雄辈出,自然而然地,传奇的品种也多样化。似玄奘**师、“黄冠子”真人、东海大豪王万岁、独臂将军王祖贤、“程门立雪”和“程立雪门”……不仅仅丰富了民间的娱乐活动,也推高了“贞观”的含金量。
贞观朝,的的确确经过二十多年的经营,当得起“贞观”二字。
只是在钟山县的唐俭此时此刻,心中的悲凉当真是无法对人言。
当他听说那些个正牌“洛阳皮货”,居然是以前老朋友老部下家里的子孙拿出来变卖,他既痛恨,又焦急,最后还有一点点快意。
“小郎,你这袍子,当真是长安包氏出脱的”
浉水津口的皮货交易市场,唐俭一身便装,仿佛是个南方来的老儒,左右亲随虽说身量壮硕,却也是忠厚模样,瞧着像是庄稼汉。
卖皮货的贩子是个半大小子,瞧着可能十三四,也可能是十七八,嘴唇上有点青须,却又不算太浓密。开口说话还带着点公鸭嗓子,似是刚刚发育,又听着像是天生的。
“老先生放心,我这铺子瞧着是小,可在京城,到底也是有个落脚地的。就是没开在城里,在新南市搭了个围子。”
“能在新南市,那也很好啊。”
唐俭说罢,又望了一眼摊在那里的袍子,料子很好,是御寒用的黑狼皮,乍一看仿佛是熊皮,其实根本不是。
狼皮比熊皮便宜,但黑狼皮和黑熊皮却是颠倒过来的,黑狼皮要贵得多。
“老先生只管上手,这可是好货色,毛越摸才越顺。”
卖皮子的也不知道是狼皮,只当是熊皮来卖。正常来说,也没有这么大的狼皮。
左右亲随把袍子拿了过来,老唐略微打量了一下,又翻了翻袍子上的兜帽,兜帽有收紧的绳索,绳索头子上有金属扣子,一边是金子做的,一边却是金包银。
看了一眼金扣子,老唐看到了一个印记,顿时叹了口气:“唉,这是故人之物,小郎,开个价吧。”
听到老唐说是“故人之物”,卖货的贩子眼睛都亮了,正要喊个高价,不宰这种“人情”物件,不是对不起自己吃的这碗饭么
只是刚要开口,却听后头一个壮汉低声道:“公爷,恁多人家,买得过来么”
那壮汉看似粗莽,实际是老唐半个“智囊”,当年走南闯北玩嘴炮,是个得力助手。
这壮汉一看就知道唐俭打算买了这件袍子,然后返转洛阳的时候,再给人一个方便。
唐家的老部下比较稀奇,什么人都有。不是说职业,而是种族。老唐当年靠嘴巴舌头吃饭的时候,跟着跑江湖在达官贵人蛮族可汗之间流窜的亲随仆从,有鲜卑人、室韦人、靺鞨人、铁勒人、党项人、奚人、扶余人、蕃人、獠人……整个中原王朝有点名气的蛮夷,他帐下听讲的都有。
而眼前这件狼皮大袍子,就是一个室韦头领送给儿子的。那个儿子,就是跟着老唐满世界跑的亲随,弓马娴熟,是条好汉。
当年李靖搞突厥的时候,跟他一起逃出生天又重新相聚的人中,就有此人。
这也难怪老唐情绪难以抑制,实在是情分在这里。
“他家世本就不好,只是室韦小族,在长安时还能救济一二,迁都之后,便失了照顾。这等没跟脚的,两三代就败了的,老夫见得多了。”
顿了顿,老唐还是对年轻贩子道,“这袍子,老夫要了。”
卖货的小哥也算是半个走南闯北的人,能在洛阳新南市混饭吃,眼力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他耳朵尖,听到有人喊“公爷”的时候,就琢磨着是不是南方来的国公、郡公。
这几年因为拍马屁的缘故,厚颜无耻喊“爷”的奴婢多了去了,如今便是个“xx伯”“xx侯”,家里也是一堆人赶着喊“伯爷”“侯爷”,亲娘老子也没有叫的这么殷勤。
略微打量了一番,又寻思着这老公爵怕不是从武汉过来的,能去武汉的公爵,定然跟江汉观察使关系熟络。
 
第八十五章 防微杜渐(大年初二第一更!)
室韦人的部落大多不大,表亲最厉害的,就是契丹人,当年契丹十部生活的地方,就是所有室韦人最好的地盘。
契丹尚且如此,北地室韦人什么光景,可想而知了。
蒙兀室韦生活的地方,不但远离肥美的草场,连稍微太平一点的林地都不怎么靠近。真正算是跟着突厥人吃上肉的,也只有乌罗护部、乌素固部。
但与其说是跟着突厥人混,倒不如说给突厥人做狗做奴才,当年部族被盘剥极其厉害,族内头人的妻女随时都会被监督室韦人的突厥贵族享用。要说乌素固人会如何真的欢喜这种境况,怕是没人会信。
日子真正好转起来,要到唐朝击败突厥,然后把契丹人蹂躏了一遍,这才是真正让室韦人可以喘口气。
汉人固然也杀人,但因为竞争模式的不同,汉人更多的是以“调停者”的身份出现,整个室韦诸部,汉人的名声一向不错。
最重要的是,鸿胪寺当年出了个长孙冲,在靺鞨诸部浪了一圈之后,更室韦诸部也是有不错的交情。
大表哥的室韦方言能说七八种,整个望建河流域,就没有大表哥不认识的部族头领。
其中包尔炽烈安吉斯这个蒙兀部的豪帅,虽说没真正去中国朝贡过,但也拜过大表哥的码头。
能在长孙冲那里漏过脸,至少做皮草生意是不成问题的,还能贩卖一些鹿角牛角鱼胶之类的特种货物。
只是当年黑水靺鞨有索尼在,蒙兀人大多不敢顺着望建河南下,没那个胆子。黑水三星洞最厉害的时候,一天过手的粮食能有七八万斤,扯旗造反绰绰有余。
谁曾想索尼罪大恶极,居然欺瞒背后的恩主,整个靺鞨部这么多年都没缓过来。而室韦人也逐渐南下,像乌丸人,前往辽东给府兵当亲随,然后砍靺鞨人捞功劳的,并不在少数。
包尔炽烈安吉斯后来因为有个兄弟在唐朝做了官,还混得相当体面,能跟帝国公爵级人物说得上话,蒙兀部也从萌物变成了猛物,翻山越岭捞过界也就成了常态。
毕竟,谁也不敢得罪一个在帝国中央有靠山的。
只是人心再怎么努力,也敌不过天数。室韦人的地盘实在是太过糟糕,每隔几年,就会来一场超强的白毛风,直接把几年积累都冲垮。
几次下来,包尔炽烈安吉斯就动了内附的念头,只可惜他要是想要内附,就绕不过其它室韦诸部。
从蒙兀部到幽州,隔着大大小小部落几百个,沾亲带故的,到时候别人求带吃鸡,结果他满口回绝,夜黑风高做了他都算是良心好。北地诸蛮只要是得罪狠了的,往往就是一场火并。
于是包尔炽烈安吉斯就寻思着,自己全族出去打工,这总可以了吧。想着的是顺着望建河南下,可望建河流域其实也不咋样,安吉斯最想去的,还是辽东。
这事儿靠他自己是不行的,但他有在洛阳的兄弟,于是让人过来商量了一下。
好在他兄弟包忠没有忘本,听大哥说了家里的情况后,寻思着这样也算是改头换面,有了身份,最后就变成了砸锅卖铁。
男女老少加起来人数并不多,六七千的光景,再加上点家当牛羊,组一支马队,怎么地也能从北地出来。
只是包忠到底是外来户,没有什么根基在,掏空家底之后,也只是堪堪能组个队伍帮忙搬家。
至于搬家去哪里,怎么疏通关口,怎么落脚安置,他是半点能耐都没有。砸锅卖铁稍微疏通了一下,也只是能打探点消息,真要说能使力的,连见他一面都没有。
到后来,安吉斯让人去洛阳探探弟佬的消息,本想问什么时候好动身,再晚的话,夏秋一过,入冬也来不及安置。
只是他哪里晓得,包忠包二郎现在为了给家
第八十六章 新式林场(大年初二第二更!)
贞观朝对于林木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庞大,除了皇帝要大建行宫之外,一次军事行动投入的木料总量,往往能够满足最少五百户左右百姓的住房用料。
而随着营造技术的提升,金属转接口和特种木材的配合,木材选料选样加工更加细致。到大量开采矿石资源,以及修桥铺路造船,这种木材用量的增加,就是几何倍数。
但贞观朝并没有因为用量大,就滥用林场开辟资格,其中伐木工的选择,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安置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