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工科生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鲨鱼禅师
和矿工一样,伐木工天然要将组织纪律,而且因为伐木是个重体力活,伐木工往往要表现出比普通人强壮的多的体魄。即便是一个弱鸡,只要能在林场挺过一年,出来就是一条硬汉,从无例外。
林场伐木还需要用到金属工具,贞观朝的冶金技术每日俱进,在初步解决钢铁性能之后,一个贞观朝的伐木工,可以靠一把“半月斧”,一天出十五棵左右直径一尺的大树。
这种斧刃宽度半尺到一尺的特种伐木斧,重新回炉打造,就是一把“神兵利器”。
朝廷自然不可能放开了让林场这种组织变得扭曲,因此贞观朝专门设有监察林场的衙门。而且林场的所有伐木工具,不管是管理还是保养,都和伐木工隔绝,每一片林场,还设有轮换的府兵,可想而知朝廷对林场看重。
到贞观二十年之后,伐木工具逐渐升级,武汉造的双人拉锯和弯把锯,就成了林场伐木的主力,其效率是“半月斧”的两到五倍,钢铁用量还更少,而且保养更加麻烦,锯齿需要专人维护。
围绕伐木锯,还诞生了一个新的职业,叫做“锉齿工”,“锉齿工”就是专门维护锯齿的特种工匠。一般铁匠还真没办法维护保养伐木锯,除非把伐木锯回炉重造,但也不能打造锯子,最多做一把砍刀。
有了双人拉锯和弯把锯,一个运行脱产的林场,平均每天一个伐木工能出三十到四十棵直径一尺的大树。
贞观朝在辽东大大小小林场有三四十个,平均每个林场每日出大树一千棵左右,但一千棵大树要变成木料,花费的时间就不是一天,而是一个月左右。
其中最艰难的,就是把木头运送出去。大树修整成圆木就要消耗大量工时,而运送巨木就更加痛苦,非常考验人力物力。
如果当地林场不能够轻松接入官道,那就只能通过畜力运输来解决问题,而承载巨木想要用普通的牛马车,基本没戏。普通的烂地,只能靠铺设滚木,然后通过人力来运送。
有钱的林场,自然是可以效仿矿山,铺设轨道,然后通过轨道,将巨木运输到官道旁的库房。到了官道,就能用大型马车,通过前后分离的方式,缓慢运输到港口码头。
整个过程相当耗费时间,一般都是有钱没权的人物,才会用这种费钱费力的方式。
真正能够吃到林木盛宴的权贵,往往都把林场设置在河流旁边,当年全家资产翻数倍不费吹灰之力。
可以说,整个辽东、朝鲜道、海东都督府……都找不到有哪怕一家蛮夷部落能够把林场设置在大江大河之畔的。
所以当唐俭亲随跟包忠包二郎详细说了安置情况后,包忠会如此震惊。
不仅仅是震惊待遇这么好,更加震惊自家恩主怎么做到原本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这种安置,早就超出了唐俭的能力,哪怕唐俭在朝鲜道还有个儿子在做军官。
等听说是通过张德发力,包忠就忙不迭打算亲自前往鸭绿水,就是生怕事情一旦玩脱,整个蒙兀部,大概是真要的灭族。
旁人并不知道张德的狠辣,但包忠是在苏烈手下混过的,定襄军中那点消息,瞒得住外面,肯定瞒不住内部。
包忠并非不知道苏烈曾经去草原看看,看完之后回来,夷男就死了……
几十万铁勒尚且如此,何况六七千人规模的蒙兀部当年铁勒诸部,凡是做炮灰的小支,全部死了个干净,但凡活下来的,不是跑路快就是跳反强。
能够像契苾
第八十七章 小盘算(年初二第三更!)
“安吉!你们要离开草场”
室韦蒙兀部的围栏大帐口,正掰扯着马驹嘴巴的矮状汉子扭头看到来着,放下手中的活儿:“勒勒,你想要这片草场‘达默楼’的人会让你们过来”
来着满头的金发,只是和西域白奴不同,大概就是正常的室韦人,换成了金发碧眼。这样的形象,和周围的蒙兀人看上去格格不入。
这就是室韦黄头部,也叫黄头室韦,受地理气候环境的影响,自然而然地出现了这样的外貌特征。
虽说叫“黄头部”,但实际上金发室韦人还是少数,只是因为前几代有个首领是金发,于是被称呼为“黄头部”。最近两代首领,都是黑发,并非是金发。
整个室韦人追逐的优质草场,其实就是呼伦贝尔大草原的东部边缘。但唐朝的气候特征显然和后世不同,大量的草场被森林切割,整片嫩江流域并没有后世那么休整平坦的土地。
不动用大量劳力,根本无法改造现在的环境,只能依托游牧和渔猎才能生存。
即便唐朝现在的农耕技术大大提高,但也只能保证一季产出,而为了这一季产出,需要动用百万量级的青壮劳力规模,才能够改造这片土地为耕地。
突厥巅峰时期,后世的呼伦贝尔大草原,其实主要产出就是“糜子”,给几十万下等人吃的,其中就包括全部的室韦人。
人们印象中的牛羊肉管够草原部落,这年头并不存在,蒙兀人的主食,也是野菜搅合小米,再高点鱼肉蘑菇……
牛羊,在这个时代,大部分时候都是用来保值的财产。其食物属性,是要排在后面的。
“安吉!去年白灾太厉害了,我们那里死了好多人,今年都缓不过来,粮食今年可能不够了。”
“勒勒,你到底想要说什么”
蒙兀部豪帅孛尔只斤安吉斯有点奇怪,今天老朋友在他眼里很奇怪。
“安吉!你们是不是要去大海那里做工”说着,勒勒迈着罗圈腿,将鞭子卷成一圈插在腰间,“汉人给粮食,听说粮食管够”
“你怎么知道的!”
安吉斯惊的跳了起来,“谁跟你们说的!”
“你的弟弟从唐朝回来了,他说他在辽东等你,现在南方人也都知道了,我们离得近,也知道了。”勒勒一把攥住安吉斯的胳膊,“安吉!你跟我说,你们是不是要离开这片草场,再也不回来了”
“是!再也不回来了!我恨透了白灾,辛苦几年,几万牛羊一场风一场雪,就什么都没了。我要去海边!”
“我们那里……你也带点人走。”
“没有粮食!”
“女人、孩子,你们带走。”
听到勒勒的话,安吉斯很惊讶,“那男人怎么办”
“抢别的部落的,实在不行,去靺鞨人那里买。”
安吉斯没搞明白这其中的道理,自家的女人孩子送走了,再去抢别人的,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勒勒,我不懂。”
“你的弟弟说了,蒙兀人以后也会和汉人一样读书识字,你们也会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土地。我在这里受苦,不想孩子也受苦,走吧,带走,将来我带人去抢够了牛羊,也南下投奔你。”
“……”
一时间,安吉斯有点懵圈,他脑子转的没自己弟弟快,有点小野心,但蒙兀部从来没吞并过多大的部落。
可黄头部绝对算得上“大”部落了,按照勒勒的说法,黄头部早晚不还便宜了蒙兀部要知道,黄头部在鸿胪寺的记录中,那也属于是“强部”,属于人手充沛,还算能打能冲的。
蒙兀部这年头就是萌物,唐朝官僚连多看一眼的心思都欠奉,可想而知两者的差距。此时勒勒跟安吉斯说的话,就相当于一个两百来斤一米九的壮
第八十八章 自己人(年初三第一更!)
“草场太苦了。”
安吉斯手里攥着一根新鲜的茅蔗,这是北地为数不多的便宜甜味,芦苇粗细的茅蔗只有夏秋时节才会在辽东以北的地区出现,量少且细,糖分有时候也不够。但茅蔗在江南,却多的厉害,但凡丘陵向阳的一面,大多都跟象草也似的草本科长在一起。
“包大郎!”
“王大使!”
有张德发话,辽东自然也有上心的官吏前去帮忙跑流程,别的大人物一般不会记住小人物的人情,但张德二十多年口碑,东西南北只要接触过的,都是深有体会。
太原王氏的身份并不能让“伐柯大使”在辽东如何耀武扬威,更何况,“伐柯大使”这名头听着就相当的糟糕。
大老爷们儿跑来东北做媒人……也是没谁了。
“伐柯大使”领的是双饷,一是“伐柯”这个做媒的月俸,除了基本工资之外,没做成一单媒,就有提成。这钱是各个东北督府开的,属于兵部的福利。因为主要是安置驻军府兵,解决生理需要的同时,也要响应国家号召。
二是“伐柯”的字面意义,“柯”是草木,管的就是草木。
林场管理、划分片区、分类树种……这些活儿都是“伐柯大使”来干。具体上业务产量上,跟他们没有关系,他们就是帮闲打杂的。
这笔钱是一月三领,也就是分上中下旬,十天领一次,当然了,有这样的要求,也是让“伐柯大使”十天就要巡视一次自己管理的林场。
树木不能乱砍,跟保护森林熊熊有责无关,而是朝廷在修建大型建筑的时候,对木料尺寸要求是有标准的,太细不能砍。
再者,择选树种也有要求,因为还涉及到造船业,出口物料也是有标准的。再者,一些硬木,是特种材料,很多兵器都会用到硬木,这种木料严格管制,乱砍是重罪。
“伐柯大使”能领双饷,钱是不缺的,日子也好过,但当的心可比一般流外官要多得多。再者,“伐柯大使”是临时差遣,体制里只有辽东各督府还有朝鲜道有这样的位子。
像剑南道,同样是木料重要输出地,但并没有这样的位子,而是直接摊派给地方州县或者军寨。
老张听说辽东“伐柯大使”的业务范围时候,心说自己要是做这样的差事,怕不是天天嘴里骂着“伐柯”“伐柯”“伐柯”……
“既是自己人,我就不说虚的。包大郎的人到了地头,甲具都要上缴,上头会看着料子折算现钱,不要现钱,也可以要些工具。”
“这个放心,王大使,我等都是良民。”
安吉斯笑呵呵地看着王大使,不远处包忠微微点头,安吉斯顿时了然,又压低了声音问道,“王大使,这你看我们是要钱还要工具”
说着,摸出一颗金子,指头大小,大概是野地里捡来的,然后塞到了王大使手中。
“嗳!见外,见外!都是自己人,不必客气……哎哎哎,那我就受之有愧……”
把狗头金塞到腰带里,王大使对安吉斯道:“老哥从外边过来,想要攒个家底,若是以为拿了现钱最划算,那就是想错了。包老哥,到时候上头让你选,你就选工具,工具里头千万不要选双人的拉锯,那物事瞧着大,可砍树浪费的很,选弯把锯,清一色的‘汉阳造’!”
安吉斯眼睛一亮,心说这金子塞了不亏,有些底下的小行情,一般人还真未必能够吃透。
只说选择工具,有好几拨。
上缴甲具算是嘉奖,因为你是良民啊,良民当然要发良民证……不是,当然要嘉奖了。
这一批工具,是唯一算是自有财产的。
后续林场管理的工具,那就不能带回去,属于林场资源,专人看护保养。
而往后吃饭家伙是什么除了一把子力气,就是砍树工具。“半月斧”也不是不能凑活,可一天卯足了劲,也不过是十五棵树,能不能砍好,那还是两说呢。
但同样搞一把弯把锯,情况就大不相同。一个伐木工提高两倍效率,一代人就能完成积累,远比普通家中有一二百亩的小农强得多。
&
第八十九章 迁徙(年初三第二更!)
贞观朝的东北地区有大量的沼泽,这种年代久远的沼泽区域,有一个非常恶心却又恐怖的地方,那就是远远看去一马平川,一脚踩上去也很严实,但走两步突然人就没了。
人马只要陷入,生还概率极低。
蒙兀部历年游牧的地方,大概就是后世的嫩江流域。这一片地区,如果动员人力深刻改造,自然会成为粮仓。但此时此刻,却是时不时就会有沼气自燃,入秋之后一烧一大片的鬼地方。
尽管对这片地区已经相当熟悉,而且包忠雇佣的马帮,所有把头都曾经给鸿胪寺官吏当过差,但举族搬迁,还是意外频发。
兼顾老弱的缘故,每赶一段路,就要休整。而只要休整,明明很平常的驻地,陡然冒个深坑出来,老人孩子掉进去,连呼救都来不及,不是溺毙就是因为缺氧窒息而死。
穿过草原沼泽地之后,也并非就是太平无事,山地密林又是新的挑战。常人大多以为有树木就不会缺氧,但实际上,特殊的少空气流动密林环境,依旧会出现缺氧。甚至在夏秋交替时节,还会出现大量的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的来源,却是因为落叶层腐植层内部焚烧不完全,烧穿就是森林大火,内部闷着……就成了天然的烧炭环境,误入其中,运气好死的安详,运气不好死成烤猪模样。
有经验的马队,基本都有成熟的已开辟路线,实际上室韦人、扶余人、汉人经过几百年的努力,在这片地区,大多都共享了成熟的通道,尽量避开了人烟稀少的地区。
只是即便如此,也并非完全安全,因为整个片地区的猛兽数量之多,超出想象。
高句丽败亡之际,曾经出现过几十头老虎因为食物丰沛,组团刷尸体的事件。规模最大的时候,百几十头大大小小老虎因为觅食相安无事,一度成为贞观朝的奇景。
当然,此事绝非祥瑞,仅仅停留在石城钢铁厂员工的闲聊中,是否为真,却没人真的愿意去证实。
但历年虎皮数量不断增加,还时常有老虎害人事件发生,可想而知这片地区的猛兽数量何等可怖。
队伍遇上狼是非常安全的,狼最多叼走小孩,但入夜之后的老虎,可以轻松把一个成年男子无声杀死,然后轻松拖走。
一般人想要追回来也很难,因为和大多数人的固有印象不同,猛虎在必要时刻,是能够跟花豹一样,拖拽猎物上树……
种种特殊的习性,使得入夜之后,所有营帐的布置,都是要防备这种猛兽。
要解决这种情况也不难,把人集中到城市中,自然而然就不用担心虎豹豺狼。只可惜,整个东北地区的总人口,还比不上一些中国雄州。
包忠各种嘱托,马队各种小心,蒙兀部各种防备,最终历时两个月的迁徙,还是死了几十人,男女老少都有。
队伍庞大本该是安全一点,但并不适用这种完全没有开发的地界。
“老女人死的多一些,毕竟路途遥远。”
愁眉苦脸的安吉斯啃着芋头,吃了几个感觉有点饱了,这才搓了搓手,“好在黄头部给了不少女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