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正德大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一夕秋月

    朱厚照很想说人贵有自知之明,但看朱恩也是年过花甲的人,语气也就没有太过恶狠。

    而朱恩只惶恐地弯腰作揖道:“臣不敢!”

    “你是因为什么不敢,是不




第216章 翰林学士桂萼的野望
    朱恩被朱厚照训斥得主动辞了官,礼部尚书这个位置再次空缺下来。

    不知为何,正德朝的礼部尚书总是容易出事。

    礼部尚书张昇因谋逆罪被处以极刑。

    礼部尚书毛澄因意图立新帝被前阁臣许进处死。

    这个本是朝中最容易进入内阁的清贵官职似乎一直没有官员能做稳这个位置。

    朱厚照对礼部尚书的要求其实不高,甚至七部尚书(新增一学部)中,他只接受礼部尚书可以迂腐顽固一点。

    但是,这并不是说,朱厚照就不喜欢礼部尚书是一个什么都不懂却又爱瞎逼逼关键是瞎逼逼也说不出个什么来的官员。

    “朝廷铨叙制度需得改改了,以后除刑部外,其余六部尚书与各省督抚以及阁臣由内阁首辅荐举,再由内阁与在任九卿及其都察院六科廊官廷议投票表决,如超过半数的同意,再提请朕批准,朕须亲自面试被荐举者,朕不问其资历,首重其才干,若被荐举者才干不行,朕要问责于首辅,你是如何荐举的!”

    朱厚照知道大明与以往的朝代不同,因为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导致大明相权也就是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行政首脑职权并不明确,名义上是皇帝既是国家元首也是行政首脑还是军事统帅。

    这样虽说有利于君主,但却是不现实的。

    因为不是每一个皇帝都像朱元璋那样精力充沛,就算是丞相制度被取缔,也会有类似丞相的官职代替丞相的功能,比如大明现在的内阁制度。

    但是,因为内阁一开始是临时性的机构,所以其行政职能一直不明确,甚至并不完全具备一个中枢机构的功能。

    正因为此,皇帝有时候很难通过控制内阁去控制文官集团,因为很多文官尤其是以前的六部尚书根本不太把内阁当回事,毕竟他们在法理上是不从属于内阁的,他们也不是内阁的人荐举的,他们是整个文官集团荐举廷推出来的。

    历史上的张居正进行改革除了得到内廷支持外,也是要先控制了六部后,才使得自己这个内阁首辅能够进行改革,但饶是如此,很多文官依旧不买他这个内阁首辅的账,他想让内阁控制六科廊言官都会遭到反对。

    但现在,朱厚照要给整个文官集团戴上紧箍咒,给他们安个管家,即让内阁首辅真正拥有宰相的行政实权,兵权肯定是不能有的,军事最高统帅必须是自己!但行政上可以让内阁首辅拥有统领百官的实权,这样自己这个皇帝可以直接通过控制一个内阁首辅去控制整个文官集团。

    毕竟自己不是朱元璋做不到一个人对抗整个文官集团,自己可以学学嘉靖,利用内阁控制文官集团,事实上,在原本的历史上,内阁职权就是在嘉靖朝开始扩大的,也是从嘉靖时候起,内阁才真正有宰相之实权,才出现了所谓的权臣如严嵩。

    “陛下!还请三思,如此的话,内阁首辅之权过大,天下文官岂不皆是其走狗耳,我等乃天子之臣,非他首辅之门生啊!”

    这时候,翰林院掌院学士焦黄中站了出来,他知道此举表面上看是陛下在让权于内阁首辅,其实是在给文官集团们再找一个头头,好比牧羊者找了一只牧羊犬来看管羊群一样,焦黄中知道以后只要陛下控制了内阁首辅就等于控制住了所有文官。

    但焦黄中也不能直接这样说,只能以首辅权力可



第217章 帝国文官铨叙制度改革
    内阁首辅王华最近很是烦恼,因为皇帝朱厚照把铨叙制度这么一改,就等于让他这个内阁首辅掌握了礼部尚书的荐举权,所以,使得最近拜访他这个首辅的官员很多。

    但王华也不知道礼部尚书该如何选,他找到了吏部尚书张彩,希望依旧通过吏部的考成档案筛选出符合礼部的官员。

    为了选择一名让皇帝满意的礼部尚书,王华与张彩等也不敢大意,因皇帝朱厚照喜欢事功务实的官员,他们也只能在有过地方治民经验的官员中选,倒也选出了一批,大明的文官多,虽说都是靠八股取的士,但要真找几个循吏也不难。

    “陛下,臣荐举欧阳旦为礼部尚书,此人做过休宁县令,后又做过监察御史,历任湖广按察佥事,浙江按察副使,布政使参政,左右布政使,以及应天府尹,现为南京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时年五十有六!”

    王华最终荐举了一名已经被搁置到南京做闲官的官员,朱厚照也因此知道王华是用了心思,很是赞赏了一番。

    而这时候,吏部尚书张彩不由得说道:“陛下,首揆荐举欧阳旦为礼部尚书,从铨叙制度上来讲,无甚可辩驳之处,欧阳旦本为正三品官,且考满待迁,但天下亟待升迁之正三品官有数百人之多,臣想问的是,这数百人该如何用之,若论资历都可以左迁正堂官,但如欧阳旦这般起于州府,练于地方者少,大多是一二甲进士出身,且多为京官,少外放者,但这些人,朝廷不能弃之不用。”

    “这是个问题,选官历来重出身轻历练,京官比外官好升,翰林比进士好升,一二甲进士比三甲同进士好升,进士又比举人好升,以至于翰林清流官员虽无地方为政经验却大都已高居侍郎正卿之位,而地方之能臣干吏却多止步于从三品,如今即便重循吏,这些已居高位者也不能不管,但回炉重造一下是可以的”,朱厚照说道。

    “回炉重造”

    内阁首辅王华与吏部尚书张彩互相看了一眼,张彩更是主动问道:“难道陛下,要让他们去京师大学学习如同勋贵子弟与选官举子一样可他们皆是朝堂大员,让他们都去学个三年五载,朝堂岂不空也!”

    “不是去京师大学,京师大学重在治学育人,培养为政之官不过一时权宜,且让这些为官已久的官员去京师大学学个三五载不现实,朕是知道的,朕的意思是,成立一个专门培训官员的学校,就叫国家行政学院。”

    朱厚照说出了自己的目的,他也知道让朝堂上的官员自己变成自己这个皇帝和大明需要的官员还是有难度的,至少数量不多,有时候还得由朝廷主动去改造一下官员,干部培训在后世是国家与企业管理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大明也不能没有。

    “国家行政学院”

    近年来,新学迭出,“国家”、“民族”等词汇大量出现,甚至有激进者以此批驳元朝之许多大儒只能是儒家之忠臣于国家民族而言只能是汉0奸,甚至衍圣公府愧对自己祖宗,因此还引起许多大儒愤怒,还要求朝廷对这些大放厥词者予以镇压。

    但因为,正德皇帝朱厚照以朝廷乃天下士民之政府为由,只有义务维护百姓言论之自由却无权利堵百姓口舌为由予以拒绝,所以,使得大儒们只能在报刊上在书院里和各大文社里与思想新奇叛逆者辩驳对战,以至于到现在也没有停歇之意。

    饶是居于庙堂之上的王华与张彩等人也有所知道,甚至背地里也用笔名参与过,因而,他们也知道国家是何意,行政是何意,学院是何意,但让他们惊愕的是,大明皇帝陛下似乎在有意把民间出现的新思想实践运用到朝堂上来。

    “陛下,臣想问,为何叫国家行政学院”内阁首辅王华问了一句,他不知道自己该不该接受皇帝把新思想运用到朝堂政治上来的行为,所以,决定问了一句,以搞清楚皇帝用意后再决定是不是该劝谏一下。

    “理由还用说吗,成立这个学校乃是培养国士之所,非培养朕之家奴之所,有君即有臣,有臣即有民,民积民则为国,而民以家为组,家国则是天下,你们既是朕之臣,也是民之官,是国家之士,兹为国士!你们不是希望朕以国士待之吗,难不成还想让朕以家奴待之”

    朱厚照这么一说,内阁首辅王华一下子明白了,忙拱手道:“吾皇英明!”

    “陛下有意养国士,实为良苦用心之举,可天下官员皆已是朝廷英才,再教育之,岂不有损选士之法,惹天下之人笑话,言当今选士之法无用,所选者皆无用之人也!”

    吏部尚书张彩说道。

    “天下人若笑话,其实也笑的很对,朝堂上百官大都无用,这是事实!”

    朱厚照这么一说,吏部尚书张彩一时语塞,他没想到皇帝陛下这么直接,毫不在乎天下人的看法,但细想想自己这位皇帝陛下自即位以来好像也的确没太在意天下人的看法。

    “庶民需在社学、县学府学乃至小学中学等处学习之,士子需在大学、国子监等处学习之,而朕这个皇帝也有经筵以学之,皇子等有宫学以学之,朝廷官员难道就不必虚心求学吗,饶是你才高八斗,也还有两斗未满吧。”

    朱厚照则继续追问起来,且问着王华:“王华,你乃状元出身,你说说你的学问是不是已臻化境,不需再请教他人,求学于他人。”

    “臣不过是成化十七年辛丑科两百九十八名举子中的状元,于天下百学不通者亦多,且圣人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无人不需潜心向学”,王华自然不会骄傲地说自己学富五车,毋须再学,事实上尽管文人骨子里自傲但明面上也少有几个敢狂妄到说自己才高八斗的。

    因而,朱厚照便道:

    “连王华尚且不敢言自己不需求学,士大夫们又有何人真不需学习,拟旨,着吏部组建国家行政学院,学制为一年,选地方正三品以上官员,两京正四品以上官员轮训,地方正四品以上官员两京正五品以上官员常训,以备选南北两京堂官以及地方主政官之用。”

    “张彩,你是吏部尚书,这国家行政学院就由你兼任祭酒一职,但培训之事,得让张璁来,他是京师大学的第一届学生,且做过地方县令,熟悉新政,王华,你拟个条呈,荐举张璁担任吏部右侍郎兼国家行政学院佥事,原吏部右侍郎就作为第一批国家行政学院的学生。”

    朱厚照这么一谕示后,吏部尚书张彩心里颇为喜悦,因为他没想到陛下有意让国家行政学院由吏部管着,这就意味着自



第218章 逃奴的问题
    河套乌海城,乃河套地区最邻近大明边界的新城,已由知县升至巡抚的张璁此时便在此处召集从内地赶来的商团,准备出售沙井一带的土地,这是他最近想到的增加军费与基建资金的新办法,即先预售土地再吞并土地,以此获得前期发动战争所需要的资金,而且屡试不爽。

    “本官已得陛下恩准,准备再设新县,名为沙井,即将建城,扩充河套所辖之地,以为乌海城之拱卫,并升乌海为府城,眼下沙井地理概况已由兵部堪舆司勘察明白,此地有铁矿五处,煤矿九处,牧地三万六千七十四顷,良田一万零六百余顷,在户部注册过的合法商团现在可以去乌海商馆,找沙井第一任知县刘桂申购拍卖!”

    河套巡抚张璁说完此话后没多久,各大富商就一窝蜂地涌向乌海商馆。

    如今这些大明富商再也不像玉林城刚建那些年保守,在看见第一批北上商团依靠开矿屯田和边贸发财后,就有越来越多的大明富商赶在往河套来,再加上开中法一改,大量淮扬巨商也往河套赶,于是河套一带的商人也是越来越多,都在想办法借着帝国北进时赚取利润。

    而朝廷自然也要赚钱,不然也没法维持对河套地区的军费,因而河套巡抚张璁想到的就是预售土地。

    作为在京师大学得皇帝朱厚照亲授的张璁,能想到通过预售境外土地来获取对外扩张资本也不足为奇,甚至他也能做的很好。

    张璁在担任河套巡抚后便公开售卖河套移民实边后还未分出的官地,但因为这些未分的官地皆是在河套边界,且时常有鞑靼游骑骚扰,一开始也没多少商人愿意购买。

    但总有几个敢第一个吃螃蟹的。

    当河套巡抚张璁下钧令,言朝廷准备建新城并预售新城土地时,还是有一些眼光长远或对帝事能力有信心的商人买了土地。

    而待到总制杨一清率近卫军果然击败新城目标地的鞑靼游牧部落并建城后,这些昔日购买新城土地的商人皆如愿得到了土地。

    按照朱厚照的打算,关内肯定是要阻止土地兼并的。

    而关外则不必如此,为了巩固统治基础与增加商人开发新领地的积极性,自然可以鼓励这些商人购买土地。

    毕竟关外土地贫瘠且地广人稀,就算是朝廷捏在自己手里,也变不出钱来,甚至还得派军队驻守,徒费钱粮,还不如让商人去开发。

    这些得到新土地的商人们,在开发新土地上,的确也有自己的办法,只要朝廷的军队能给他们一个安稳的环境并可以保护他们的财产安全,他们就能通过开矿等方式获得利润。

    因为朝廷官府只以一定股份的方式入股参与,所以这些商人在边镇开矿不用担心再被各地官府太监等盘剥,只是定期每年给户部分红便是。

    这个分红的利润其实是朱厚照变相地在加征商税。

    毕竟大明在商税上征收实在是太少,而要想直接加征商税自然会遇到层层阻碍,边镇新开之地还没有较大的文官士绅势力干涉,朱厚照自然可以趁此利用各种方式提供朝廷在商业利益分配上的权重。

    但总的而言,因为官府只是收一定份额的股权分红,没有在其他各类杂税,以及明里暗里的勒索,这些商人们还是获利颇丰,再加上大明国内因为钢铁冶炼技术进步以及军事工业与基础建设项目增加,使得大明对铁矿石等需求量急剧增加。

    这些第一批在新开之疆域开矿的商人们赚了个盆满钵满,也吸引了更多的商人北上掘金发财。

    到了后期,基本上河套朝廷官府把建某新城的招商书一发出,就有无数商人蜂拥着来抢购,而也因此导致河套地价持续走高,不仅仅再具有开发的利益还有投资的利益。

    河套官府自然也因此在还未对外扩张时有了一大笔收入,甚至还实现了不用朝廷拨款进行地方基础建设的模式,一改数千年来边镇之地就是弃之可惜占之无徒费钱粮的鸡肋之感,还开始有赋税盈余不需朝廷拨款援助。

    当然,大明朝廷在收了钱后自然是不能不办事的,就算朝廷不想出兵建新城,付钱买地的商人们也会逼着朝廷出兵,毕竟他们可是花了钱的,就等着朝廷对外扩张建新城分土地,他们好开发收回成本呢。

    何况,许多商人还有军方背景,参与对外扩张与掠夺的真正武力是大明近卫军与边军,自然也都想要对外扩张分得好处。

    而利益受损的自然就是鞑靼那些贵族们,他们的生存空间因此缩小,甚至连他们能剥削的底层蒙人与奴隶也因为大量明商屯边,而成了明商的雇佣工人。

    因关外本来农业不发达,再加上鞑靼贵族们剥削底层百姓的程度不比大明地主阶层剥削百姓的程度浅,所以,很多蒙人也是很贫穷的,就算是在大明商人手里干苦工,收入也比只做鞑靼贵族的奴隶强,自然也就有越来越多的蒙人偷渡到大明官府治下做工,再加上官府有意引导,渐渐被同化成汉人。

    而鞑靼贵族们的生活自然变得越来越艰难,也越来越残暴,一方面他们加大了劫掠大明边镇的力度,一方面他们对内加大了管控的力度,对于逃奴直接斩首,但饶是如此,也没能阻止得了大量普通蒙人往大明控制区迁徙。

    “抚台大人,沙井县第一批土地已预售完毕,这是所得银两,比通答县第一批土地售出时又多了一百二十余万两!”

    沙井知县刘桂在第三日后的夜间,冒着风雪,来到了张璁的内堂。

    作为一个刚从南方富



第219章 铁丝网
    与以往蒙古骑兵袭扰大明边镇不同,这次兀良哈打哈所率领的蒙古骑兵来袭扰乌海城,并不是因为乌海城容易攻破,而是因为乌海城聚集了太多的蒙古逃奴。

    “大明把我们的奴隶变成了他们的牧民,这是在有意灭我兀良哈,这次偷袭入乌海城后,无论蒙汉,一个不留!
1...8687888990...17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