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贤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方之影
高祖心里一高兴,口中说出来的话就有些飘,这不,他话音一落,跟在他身边的几名老臣脸色顿时一变,大家伙下意识的去看太子,只见太子李建成脸色已经沉了下来。
恰在此时被高祖扶起来的李世民看到太子那明显不愉的脸色,心头一紧,连忙开口道:“父皇过奖了,此次东征能够大胜,除了众将的努力外,更少不了父皇和太子兄长的调度和鼎力支持,这分功劳,儿臣万万不敢一个人领受。”
李世民这话倒也不全是客套,攻打洛阳这一仗从去年七月打到现在,持续了近一年时间,不知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
若不是有高祖和太子在后面鼎力支持,保持粮草物资畅通无阻,免去了东征大军的一应后顾之忧,李世民哪怕有天大的本事,也不可能取得这样的大胜。
高祖见儿子打了这样的大胜仗,还能这般歉逊,心里愈发的高兴,太子沉下的脸也不自觉的舒展了许多,唯有元吉的脸色不好看。
他跟在李世民身后,一张脸阴沉得像要滴出水来,似乎永远都是这样,只要有二哥在的地方,他便是所有人的焦点,从来没人会看见他。
尤其想起自己在洛阳明明打了胜仗,结果却被二哥骂得狗血淋头,元吉心里就愈发的不忿。
“四弟,我看你脸色不太好,怎么回事”向来疼爱元吉的李建成见他脸色很不好看,不由自主的便留了心,随众人回宫的路上,他特意放慢了脚步,等到李元吉来到自己身边,开口问了一句。
“哼!”李元吉鼻中轻哼了一声,不愿开口。
李建成微微皱了皱眉,可这四周都是人,他不好多问,秦王身边属臣杜如晦也瞧见了元吉的脸色,心头无端一紧,不过此时此景,却是容不得他多说什么。
秦王打了这样的大胜仗,论功行赏自是免不了的,不过这个仗实在是胜得大了些,封赏皇帝还需和大臣们细议,不可能当时就下来。
第一百三十五、受封天策上将(上)
李世民抱着两个儿子打趣了几句,就将他们交给各自的乳母,随王妃一同进了锦笙园。
进锦笙园后,他脱下盔甲,洗漱完毕出来,喝了一盅长孙给他备好的汤,就抱起王妃进了卧房,足足折腾了个把时辰,才心满意足的鸣鼓收兵。
长孙王妃被他折腾得脚酸手软,几乎不能动弹,只能瞪着一双明媚的大眼,又羞又恼的瞅着他,李世民被她瞧得心头一荡,刚刚鸣鼓收兵的某处又有昂扬之势。
长孙眼见他瞳眸渐深,吓得连忙开口道:“二郎,瞧外面的天色差不多到用晚膳的时间了,我们赶紧起身用膳吧。”他们到床上的时候,还是申时中左右,现在看外面的太阳,估计都快到酉时末了。
说毕,便准备起身,只是此时浑身酥软,身体刚抬起一半,竟又倒了下去,李世民见状目中的笑容深了几分:“观音婢,今个儿为夫来伺候你沐浴更衣。”
深知他狼性的长孙王妃哪能同意,可她的抗拒尚未出口就被堵了回去,李世民狠狠亲了她一口,才抬头吩咐人备水,等水备好后,便抱起长孙王妃去的洗漱室。
沐室中的涟漪不必多叙,总之,等他们梳洗好出来,天色已经黑了,丫环们见他们出来,立即将晚膳摆了过来,长孙王妃只觉得两腿走在地上都有点飘。
李世民见状直接动手将她抱到餐桌前,丫环们都很有眼色的退了下去,李世民舀了碗汤放到妻子面前,笑着开口道:“来,观音婢,你没有力气为夫喂你。”
长孙王妃又羞又恼的拍开他的手,并狠狠瞪了他一眼,不再理会这个到了床上就像狼一般凶狠的家伙,拿起勺子慢慢的喝起汤来。
李二郎受了妻子的白眼,也不着恼,他自己舀了碗汤,几口喝了下去,才接着开口道:“观音婢,你得体谅体谅我。”
“我一个年轻力壮的男人,在外打了一年的仗,连荤腥都没沾过,如今好不容易归来,娇妻就在眼前,若我还忍得住,我就不是男人了。”
“......”长孙王妃。
长孙消耗的体力实在有点多,用晚膳的时候,不仅多喝了一碗汤,还多吃了半碗饭,吃完之后,终感觉力气回来了几分,夫妻俩用完善后,携手出去花园散步消食。
七月的天气白日里仍甚为炎热,晚上却已有了几许清凉,锦笙园的位置得宜,南北通透,夜晚更是极为舒适。
两人在花园里散着步,长孙王妃看着丈夫那明显黑糙了不少的面颊,再想起不久前袒露在她的面前的胸膛和后背上的伤疤,心头微微一疼。
她伸出手,轻轻抚了抚丈夫的面颊:“二郎,你在外打了这么久的仗,如今中原大势已定,以后没事就少出去些吧。”
“嗯,我身上的功劳已经够多了,以后没什么大事,尽量不再出去,这样,也能让父皇和太子长兄安心。”李世民轻轻握住妻子的手,轻嗯了一声。
长孙王妃没有接话,丈夫未说完的话她懂,自古以下,天家无子这话并非说着玩的,丈夫的功劳就目前的大唐来说,
已无人能出其左右。
若他是太子也罢了,但他只是个王爷,一个功劳比皇帝和太子还大的王爷,这意味着什么,没有人会不懂。
“二郎,你这次打了这么大的胜仗,赏赐只怕不会少,若是一般的金银珠宝也就罢了,若是再加封官爵,你能拒就拒了吧。”想起这些,长孙王妃眉宇间不自觉的染上了几分忧色,她沉默了许久,口中才道了
第一百三十六、受封天策上将(中)
不过这只是他的一个想法,具体还需百官同议,毕竟天策上将这样的官职之前从未有过,是李渊根据星宿之说突然想出来的。
庆功宴设在大军回朝的第五日,在庆功宴之前,东征将士们的封赏都需拟出来。
其它将士的封赏都好说,大凡参与了洛阳之战的将领,只要在此役中没有犯过错的一律官加一级。
同时根据职位大小再赏金银财帛若干,这些事由户部和兵部协商办理,很容易就能拟出章程。
这会朝廷手中尚不缺钱财,高祖登基以前朝皇帝禅让的方式登的基。他登基之后,前朝大兴城的一应财产都成了他的。
现李世民又打下了东都,东都除了隋炀帝的积蓄,还有王世充这几年从民间搜刮的民脂民膏,这些如今都成了大唐的囊中之物。
李世民知道新朝初立,国家需要大量的钱财,班师回朝的时候将东都皇宫里的大半财物都运了回来,也因此举,李渊对李世民愈发的满意。
众将的封赏好解决,难赏的只有李世民一人,他现不仅是功勋卓著的领兵亲王,还身兼尚书令一职,身上的官职已经足够高,百官一时间实在想不到应该给他加什么合适的头衔。
可以他的功劳,若不加衔,单赏金银财宝显然说不过去,为此昨日朝会上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众臣都缄口不言。
高祖昨日也没想好该如何封赏次子,为此,百官缄口不言,他也就跟着含糊其词的先略了过去,现心里有了拟稿,拧着的眉头不自觉的就舒展开来。
次日朝会,高祖再次问大家关于秦王的封赏之事,百官仍然缄口不言,高祖扫了大家一眼:“既然众卿都想不出好法子,朕来提一个吧。”
“朕准备封秦王为天策上将,位于众王之上,仅次朕和太子之下,同时赐其自置官属之权。”
高祖此言一出,众臣顿时大吃一惊,太子李建成的脸更是当场就黑了下来。
向来重规矩的国舅、同时也是右朴射萧禹第一个站了出来反对:“陛下,万万不可,这天策上将的封号也就罢了,可自置官属之权,臣觉得万万不可。”
“自三皇五帝以来,除了当朝皇帝,就只有太子有此权力,若让亲王也拥有自置官属之权,又置太子于何地”
“萧大人之言有理,臣等附议,望陛下三思。”裴寂,封德彝,以及其它数名四品以上的大臣都走了出来,齐齐表示反对。
“若不予此权力和封号,又如何彰显秦王的与众不同隋朝之所以灭亡,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赏不公,罚不明,隋炀帝一味顺着自己的性和喜欢为所欲为,根本不顾天下人意愿。”
“同时平息王世充、窦建德之功有多大,在座的爱卿不会不知道吧难道仅因秦王是朕的儿子,本身地位够高,不好封赏,大家就将这笔功劳一笔抹去”李渊听得眉头一皱。
他原本要封李世为天策上将只是心念一动,如今瞧着太子和诸臣的脸色,这个念头反而变得坚定起来。
&n
bsp; 他现正值壮年,而太子早已成年,再加上众臣对太子的态度,若不设立个能与太子相互制衡的人,他这个位子可不一定坐得稳。
众臣显然料不到他们站出来反对反而弄巧成拙,面对高祖那明显有些不善的目光和质问的语气,一时竟无人敢接口。
自古以来,只要不是傀儡之君,皇帝与朝臣打擂台,
第一百三十七、受封天策上将(下)
“魏大人所言不无道理,可自置官属之权,这个权力实在太大,以二弟的本事,若他再有点什么异心的话......”李建成果然被魏征一番话劝得冷静下来,不过冷静之后一想,仍觉不妥。
“殿下担心甚为有理,可若秦王若真有异心,他立下这么大的功劳,陛下不赏,你觉得他会怎么想”魏征淡淡的反问了一句。
他没说的是,以太子和秦王目前的状态,除非秦王最后肯挂冠归隐,不然这对兄弟之间一战在所难免,但这是后事,现在还远没到那个时候。
这个时候的大唐还没有完全稳固,内部的势力虽然清理得差不多,但很多反王的余部尚有死灰复燃的可能,再加上还有个强大无比的突厥在旁虎视眈眈。
若现在就把秦王给整下去了,单凭高祖和太子可不一定抵挡得住,魏证被后世喻为中国封建史上有名的纵横家,其眼光不可谓不毒辣。
在他看来,太子建成和高祖都是稳宽厚有余,果断决绝不足的人,秦王则不一样,这人胆大无畏,行事往往出人意表。
在打仗这一块,对于战机的把握,以及不要命势头,实是少见的天才,大唐江山若没有他,能不能在这乱世中站稳脚跟都不说,别体这么快就扫平了中原。
以他太子谋臣的身份,如果条件允许,他恨不得现在就怂恿太子除掉秦王,但,现在显然不是时机。
别说秦王现在还不能死,即便能死,太子大凡在这时候有半点想除去秦王的念头,也立即会惹来高祖的猜忌和厌恶。
太子被魏征的话噎得呼吸一滞,一时说不出话来,魏征看了他一眼,接着道:“既然明知是阻止不了的事,殿下不如顺势而为,必竟秦王现在受封,对殿下而言有弊也有利,至于后续发展,再徐徐图之也不迟。”
魏征离去不久,听到消息的李元吉匆匆赶到太子府,东征将领回来之后都有几天沐休假,李元吉和李世民这几日都没有上朝。
不过朝中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一散朝这消息就传了出去,李元吉听说后立即就赶了过来。
他原以为过来会看到勃然大怒的太子,没想到进门之后,太子正心平气和的坐在书桌前习字。
“大哥,你,你不生气”李元吉一脸愕然的看着李建成问。
“生什么气”李建成淡淡的瞟了他一眼。
“不是,你,二哥他”李元吉脑子有些打结。
“你想说二弟受封一事,对吧这件事乍一看,父皇的决定是有些过了,不过静下心来一想,倒也合理。”
“二弟此次东征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封赏若不让他显得与其它亲王有些不同,则彰显不出皇帝的恩宠,这个天策上将倒也正好符合他的身份,你匆匆跑来,大概是怕我一口气憋着下不去,心里难受吧哥哥谢谢你了。”
“之前在朝上的时候,我一时钻了牛角尖,心里是有些不忿,现想通了,反觉得没什么,二弟立下此功,得此封赏,乃理所应当之事。”
“同理,父皇对二弟如此恩宠,二弟以后若再不能尽心侍奉王事,也是他辜负了父皇的厚爱,好了,不说这些事了,你也别为我不平,我真的不在意。”
“说说你的事吧,四弟,你大婚在即,父皇这次给你的封赏也十分丰厚,我听柴绍说了,你对未来王妃十分满意,可是已经做好了做新郎倌
第一百三十八、元吉大婚
册封秦王为天策上将的圣旨在两日后就发了下来,接着就是庆功宴,庆功宴之后就是元吉大婚的日子,本来庆功宴过后就要处理王世充和窦建德的。
但高祖不知出于什么心里,暂时还没有处理这两个人的意思,他先让司天监就近指了个日子,让礼部把齐王的婚事给办了。
窦皇后不在世,许多仪制礼部只能请教万贵妃。元吉因为不喜欢智云,连带着对万贵妃也不太喜欢。
高祖知道元吉一向与万贵妃的关系不太和睦,为了不让他心里不舒服,特意让太子妃和长孙王妃协助万贵妃。
元吉现在年纪大了些,行事不再如幼时那般任性,再加上眼见父亲为了照顾自己的心情,让两个嫂子协助万贵妃,他自然不会再闹别扭。
万贵妃是聪明人,性子又温和大度,自然更加不会在这个时候搞什么小动作,为此,婚礼的一应事宜都进行得很顺畅。
转眼就到了七月二十六,也就是元吉大婚的这一日。
皇子大婚,也是需要亲自上门迎亲的,七月二十六一大早,李元吉就换上了大红新郎倌吉服,骑着白色的高头大马,率众朝着杨府去了,做为亲属陪他一同前往的是柴绍。
按制,新郎倌迎亲,身边都要跟一位有份量的亲长,如兄长,叔父等之类的人,但李元吉的身份是王爷,他的父叔和兄长,不是王爷就是太子,一次出马两个王爷出去迎亲,份量太重,怕惊着杨家人,最后一衡量,就让柴绍和他一同前往。
杨府中,郑氏看着已经梳好妆,穿上大红吉服,看上去比园外的鲜花还要娇艳美丽的女儿,心头既骄傲又不舍。
赐婚的时候婚期原本定在今年三月,但李元吉去年七月随秦王出去打仗,至今方归,三月的婚期自然是取消了。
元吉未曾归来的那段时间,郑氏日夜担心,生怕李元吉在战场上有什么意外,那样女儿可就成了望门寡,并且还是绝无自主改嫁机会的望门寡。
好在她的担心没有发生,齐王不仅没在战场上出什么事,反而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凯旋归来,女儿在这个时候嫁过去,不仅不会再有人觉得她所嫁非人,反而会羡慕嫉妒。
想起这些事,郑氏心潮翻涌,直到外面传来崔妆上轿的声音,她才回过神来。
回神之后,郑氏轻轻握住女儿的手,红着眼睛殷殷叮嘱:“珪娘,嫁到王齐府之后,你就是皇家的人了。”
“皇家不比寻常人家,你嫁过去之后要谨守规矩,在家里的那些小性子可莫要再使了,好好和王爷过日子,要孝敬长辈,与嫂嫂、姑子们搞好关系......”
“阿娘,女儿知道。”珪娘点了点头,她的眼圈也是红的。
“嗯,知道就好,我儿自小懂事,阿娘知道你有分寸,齐王此人,以前我还有些担心,现在看来却是佳婿,他年纪与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