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贤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方之影
“历经三载,如今终有所成,朕此先向你道声谢谢。”话毕,抱拳朝李靖拱手行了一礼。
“陛下折煞微臣了,臣身为武将,当年的渭水之盟不仅是陛下的心头是之痛,臣亦深感为耻,为陛下操练兵马,是臣的本分。”李靖吃了一惊,连忙闪开,一脸惶恐的拱手接口道。
“药师不必自谦,这一礼朕揖得诚心诚意,你也知道,朕登基的路程并不顺利,登基这几年来,内忧外患从未少过,渭水之盟就像一个根深深扎在朕心里的刺。”
“一日拨不出来,朕的心里就一日不得安宁,如今机会来了,这几年下来,药师你已为朕练出一支强大的骑兵。”
“而我大唐经过这三年多的休养,国库已差不多恢复了元气。”
“突厥可汗颉利这几年来,为了想尽快掌握整个草原,不断的打压各族,排除异己,引得草原各部都怨身载道。”
“再加上今年他们遭了灾,此消彼长,优势已经转到了我们这一边,这个时候我们挥兵北上,很有可能一举击溃颉利。”
“粮食兵马朕已准备妥当,现就缺一名领兵的主将,药师,朕想命你为北伐的行军大总管,你可敢接此重担”李世民摆了摆手,目光灼灼的盯着李靖开口道。
“蒙陛下信任,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万死不辞。”李靖单膝跪地,在军礼行礼。
“哈哈,甚好,有药师挂帅,朕相信此战定会如我君臣之意,不日朕将颁布旨意,封你为北伐行管大总管,不过北伐事大,此事朕尚需与诸众好好生商议一番。”李世民大喜过望,一边伸手将李靖扶了起来,一边哈哈大笑着开口。
&nb
第二百五十四、北伐(下)
“臣,萧瑀,臣温彦博支持陛下北伐。”宰相萧瑀和御史大夫温产博同时站了出来。
“臣,魏征支持陛下北伐。”新上任不久的秘书丞魏征站了出来。
“臣李靖,臣尉迟敬德,臣长孙顺德,臣柴绍支持北伐,我等愿领兵出征,为陛下,为大唐肝脑涂地,在所不辞。”武将们也纷纷站了出来。
“臣等支持陛下北伐。”其它还犹豫没动的大臣们不管心里乐意不乐意,他们看见三省六部中的主要官员和武将们都站出来支持,大家也只能跟着表态。
“很好,既然大家都表了态,从即刻起,北伐将是我朝第一重要之事,朕不管在此之前,你们各自之间有什么矛盾的,或心里有什么小九九的,全部都给朕收起来。”
“朕不是不讲理的人,讲究先礼后兵,现把丑话说在前头,北伐期间,不管是什么人,以什么理由干了不利于北伐之事,一旦被查实,皆以叛国罪论处,诛九族。”李世民扫了百官一眼,沉着脸道。
“臣等谨记陛下教诲。”众人心头一凛,立即表态。
李世民宣布完这件事之后,接下来就开始点将,他任命刑部尚书格靖为北伐主帅,柴绍为胜州道行军总管,李世绩为通漠道行军部管,李道宗为大同道行军总管。
卫孝节任恒安道行军总管,薜万淑任畅武道行军总管,尉迟敬德为襄州都督,即襄州行军总管,共计二十万大军,奉李靖为主帅,由他统一节制,长孙无忌为粮草总调度官。
李靖、柴绍、尉迟敬德,卫孝节,薜万淑等上前接印受命,于八月二十日,分批开拨,朝北进发。
李靖临行之前,又被李世民了御书房详谈了一次,具体谈些什么无人知道。
“辅机啊,北伐之战终于开始了,可朕这心里啊,七下八下的,慌得狠。”待各路大军都行离去,主帅李靖也出发之后,李世民将长孙无忌召到甘露殿,轻叹了口气。
自决定北伐以来,他就从未在人家流露出过半丝不安,仿若这一切他早已是智珠在握。
只有他自己才知道内心的沉重,在场的文武大臣,比他对突厥更为了解的除了北伐主帅李靖之外,大概不做第二人想。
突厥哪怕此时此刻内忧外患,问题重重,却也绝不是谁都能啃下来的肥肉。
颉利这几年因手段太过残暴,一味排除异已,惹得各族首领十分不满,可他的铁腕同样震慑了许多人。
恨他的人不少,怕他的人更多,他麾下的二十万铁骑骁勇异常,李世民为了打这一仗,事先已不知给自己做了多少次心里建设。
“陛下,世相信我们不会败的。”长孙无忌很了解李世民的心情,他心里同样很没底,很慌,这一战没有结束之前,谁也不敢保证胜利就一定在自己这一方,他听完李世民的话,沉默了片刻,才接口道。
“朕也相信,你是本战的总粮草调度官,马上就要长驻粮草行营,关于配合这一块,除了戴胄、玄龄和杜如晦他们外,朕也是你最强而有力的后援,你不必有任何后顾之忧,”李世民道。
“臣知道,陛下请放心,臣现在虽是文臣,实际也武将出身,其它人都觉得臣行事手段太过强硬,唯有陛下总担心我绵软。”长孙无忌闻声不由笑了一笑。
“哈哈,和你说了会话,心里不自觉的
第二百五十五、争宠(上)
早与丈夫默契无比的长孙皇后与他的视线一触,心头顿时一跳,面颊亦不由自主的微微一红,她看了正在榻上玩得欢的儿子一眼,嗔了丈夫一眼,轻轻将手抽了回来。
长孙抽回手后,眸光微微一转,适时转开话头:“陛下这时候过来,想必是有什么话要和臣妾说吧”
“嗯,还真有点事要和你说,高明今年已经十二了,身为太子,到了这个年纪朕觉得应该让他学着去理点政事了。”
“现北伐之战已经掀开,辅机是北伐的粮草总调度官,朕想让他跟着辅机历练历练,你意下如何”说起正事,李世民顿将内心的涟漪压了下去,正容和妻子商量。
“嗯,高明确实不算小了,陛下觉得可以让他下去历练就放下去历练,臣妾没有意见。”长孙皇后听得一怔,随后笑着接口道。
“高明自出生到现在,一直跟在你身边,从未有过一日离开,粮草营虽就在京郊,可离皇城也有好几十里路,他去了那里,你听怕十天半个月都难以见到他一面,你一点都不担心惦记”李世民有些迟惊讶的看了她一眼。
“有什么好担心的,高明是太子,这些本就是他应尽的义务,在民间有句俗语叫慈母多败儿,怎么,在陛下眼里,臣妾就是这样一个分不清轻重的人”长孙皇后白了他一眼。
“观音婢”李世民瞧着妻子轻嗔浅怒的模样,眼神又暗了下去。
太子李承乾去了粮草营随长孙无忌历练一事,很快在宫里刮起了一阵旋风,大凡有儿子的宫妃里心里或多说少都有些泛酸。
李承乾虽为太子,但他实岁才十一,虚岁亦不过十二,这点年纪像北伐这样的大事陛下都愿让他去跟着历练,可见心里是真的对这个太子期望甚高。
韦贵妃,燕贤妃也就罢了,他们的儿子还小,燕贤妃的儿子李贞才两岁多,韦贵妃的儿子李慎则还差半个月才满一岁,想嫉妒也找不着理由。
真让心里郁悴的是阴德妃和杨淑妃,阴德妃的儿子只比太子小三岁,怕淑妃的儿了则只比太子小十个月,同是皇子,太子被皇帝这样看重,其这的儿子皇帝则像看不见一样,她们心里如何能平衡。
“母妃,儿子听说大哥被父皇安排到粮草营历练去了,儿子也想去军营历练历练。”李承乾被送到粮草营的第三日傍晚,蜀王李恪下学后来到兰秀宫,对杨淑妃开口道。
他这些年在杨淑妃的悉心教导下,文才武略都学得十分用心,李世民稍稍年长一些的皇子中,以他、太子和越王李泰最为出众。
李泰在文这一块极有天份,真论起诗词歌赋的天赋造诣,李恪和李承乾都逊他不只一筹,但文武综合来看,却是李恪最为出众。
尤其是骑射兵略,不仅国子监的授课老师多有夸奖,李世民也不只一次夸过他。
十一二岁的年纪,在平常人家或许还是懵懵不懂事的少年,可对于皇家人来说,争风较劲之心早生。
“恪儿,这事母妃
帮不了你,若没有太子去粮草营一事,以你的性情,此时主动去向你父皇请缨,说你想去军中打熬历练一番,你父皇多半会对你另眼相看。”
“但是现在,不管是我,还是你自己去找陛下,都会在他那里留下一个起心不纯,一味与太子较劲争锋的印象。”杨淑妃看了儿子一眼,淡淡的道。
“那母妃”李恪一呆,在此之前
第二百五十六、争宠(下)
而她的这个儿子李恪,身上无疑同时承载了这两代帝王的性格,他聪明,有才华,还勤奋好学,同时性格也张扬……
可是恪儿啊,目前的你尚不具备张扬的本钱啊。
杨淑妃由儿子想起隋炀帝,又由父亲想到儿子,心情起伏不绝,一双好看的峨眉不由自主的颦了起来。
她是希望儿子出众,希望他能得到皇帝的另眼相待,也希望大臣们能看见儿子的好,但,她却不希望儿子太掐尖,不要事事争强好胜。
他既不嫡,又不长,若是处处争强好胜,处处想压太子一头,别说出头,到头来能否安稳终老都是未知数。
“娘娘,娘娘......”蓝翊见杨淑妃说着说着就突然走起神来,自己唤了半天她都没反应,不由微吃一惊。
“我没事,想起了些往事罢了。”杨淑妃回过神来,摆了摆手。
不说杨淑妃的心事,但说赵王李泰,他此时的心情实在不怎么好。
自贞观元年,他和太子在学堂外打了一架、被母亲唤过去好生教训了一顿之后,李泰和太子已有一年多相安无事。
在长孙皇后被禁足的那段时间里,兄弟俩的关系更是难得的达成了统一战线,变的空前和谐起来。
可皇子之间很难一直保持感情莫逆,尤其是他们这种年纪相差不大、又都是嫡出的皇子。
攀比和竞争之心就像与生俱来的本能一般,深植于他们的心。
李泰自幼多慧,不足十一之龄,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他已背得滚瓜烂熟,除此之外,诸多史记杂谈,他也看了不少,词赋文章,已能信手拈来。
在他看来,父皇的一众皇子上,单以才华而论,无人能出其左右,大家都是嫡出的皇子,父皇和母后,怎能如此偏宠太子一人呢
虽说立嫡长是老祖宗们定下的规矩,可父皇也不是长,他不一样登上了皇位
说白了,能坐在帝位上的那个人,不一定是嫡长,而是要看有没有真本事。
父皇能上位,就是他的手段比息王高,能力比息王强,尚不满十一岁的李泰小孩童在看见太子哥哥被父皇安排到粮草营跟着舅舅长孙无忌历练后,心态变得空前的不平衡起来。
倘若说以前他心里对太子只有些许不服,现在则被激起了强烈的不甘,他明明各方面都不比大哥差,只因比他小了一岁,就要处处被压制,这种感觉让他很不舒服,也很不甘心。
不过这孩子到底是聪明孩子,再不甘心,也知道公然去挑衅太子,或者到父皇母后面前去挑拨,去搬弄是非,是极其愚蠢的行为。
这样的作为不仅不会对太子的地位构成影响,反而会让自己越来越不招人喜欢,父皇和母后也绝不会喜爱一个挑拨是非,无中生有的儿子。
不能挑拨是非,也不能无中生有的去中伤太子哥哥,怎么办呢嗯,目前唯一的办法就是多在父皇和母皇面前刷存在感,多在他们面前表现自己。
才十岁多一
点的李泰孩童此时尚未开府,身边也没有什么詹事,参谋之类的人存在,他想争宠,完全只能靠自己,思来想去,最后也只找到这么个办法。
于是,自太子李承乾去了粮草营之后,李泰往长孙皇后的立政殿就跑得格外勤奋。
他每日下学必会到立政殿呆个把时辰,不时陪着幼弟玩,就是说宫外各种好玩的事给长孙皇后听。
李世民几次过来立政殿,都看
第二百五十七、高阳出世
李泰、李恪他们此时都很年幼,即便有争宠之心,最多就是在李世民面前卖弄一下才学,刷一下存在感,掀不起什么风浪。
李承乾此时尚是冰雪聪明,尊师重道的五好少年,太子之位稳如泰山,长孙皇后虽对未来略感忧心,可瞧着长子现在的模样,倒也不甚焦虑。
时间继续向前滑行,转眼就到了十月中,北伐大战已经打响一个多月,战事进展并不算顺利,突厥确实块难啃的骨头。
大唐的兵马到达前线之后,双方已打了数仗,各有胜负,一时之间,大唐尚看不到什么胜利的曙光,战事暂呈胶持之态,李世民的心情也随之变得暴躁起来。
北伐是他上位以来所做了最重大的一个决策,为了这个决定,他秣兵历马,苦苦隐忍了三年,若这一仗不能胜,李世民都不敢想象接下来他要面对会是什么样的局面。
可时光不会因为任何人的心情而停止流淌,哪怕这个人是帝王也一样。
十月底的时候,长孙皇后再次查出身孕,脾气暴躁的李世民听到这个消息,情绪顿时平复了许多。
孕事代表着新生,新生则代表着新希望,皇后在这个时候有了身孕,也许是意味着北伐的战事会有新的转机出现。
不过他的期待的新战机没有到来之前,他的后宫倒是发生了一起让他颇有些尴尬和没面子的事。
一个被充入后庭的宫女,在十一月初为他诞下了一个女儿。
这个宫女是贞观元年因家人获罪而被没入宫廷的,在尚衣局那边做事,相貌甚是美丽,鉴于她平日不多言也不多语,此事没有发生之前,她并不引人注目。
今年年初,李世民有一次喝多了点酒,感觉有些燥热,就出来吹风,无意间与这位宫女撞上。
当时本就有些醉醺醺的他瞧着这位宫女袅袅的身影和秀丽的姿容,心里不知怎么突然就生出了一股邪火.....
甚少打野味的李世民当时就宠幸这名宫女,事后些接受不了自己孟浪的行为,也就没给这位宫女何名分,像什么事没发生一般,让她走了,他万没有料到,**一度,这位宫女竟有了身子。
没有名份的宫女有了身孕,在后庭的日子无疑是难过的,不过大家都知道她肚子里怀的是龙种,虽有各种冷言冷语,却也没人敢动她肚子里的孩子。
就这样,十月怀胎,这名宫女于尚衣局内诞下了一女,并在产生的时候,不幸发生了血崩,又没有太医及时抢救,最后导致身亡。
之前因皇帝宠幸之后一言未发,没有给她任何名分,宫里也没人敢和长孙皇后说。
现孩子生出来了,她的生母又没了,这事就必须报给长孙皇后了。
长孙皇后听完事情经过之后不由微微一呆,她着实没想到一向守规矩的丈夫竟干下了这等糊涂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