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盛唐贤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方之影

    当然,这也不全是托词,听到淼淼不肯嫁人,要遁入空门的事后,他心里确实不好受。

    “竟发生了这样的事怪不得陛下心里不好受,要不改明个儿我再去劝劝她”长孙皇后听得一愣,沉默了片刻才接口道。

    她倒没有怀疑丈夫,她是个很守规矩,也很传统的人,嫁给丈夫这么些年,也没见他在女色方面有什么特别放纵的地方,自然想不到丈夫去了一趟长乐门,




第二百七十五、难民安置的难题
    李世民一听,顿时呆了,也对,北伐虽然胜利了,可这一仗也差不多将大唐的家底给打干净了。

    再加上又从战地回来了那么多灾民,现在到处都是张着嘴要吃饭、要钱粮的,结果他一时某虫上脑,再加上解决了北方那个心头大患,人有些飘,竟将这些给忘了......

    思及此处,李世民一张老脸不由燥的慌,好在选秀这件事他只在心里悄悄想过,尚无人察觉。

    他在心里稍稍安慰了自己两句,微微定了定神,将脑子里这些乱七八糟的古怪念头排出脑后。

    抛开了脑中那些乱七八糟的念头之后李世民双目一转,将视线转到戴胄身上:“戴卿家,咱们库里具体还有多少粮食,缺口又有多大,你把详细情况和朕说一说。”

    “具体详情臣都拟成折子了,陛下请过目。”戴胄没有多言,他直接从袖中拿出一个折子,递给了李世民。

    之前的户部尚书是长孙无忌,不过北道大捷,长孙无忌这个粮草官顺利收官之后,李世民将其调到了吏部,让他接管吏部,戴胄则由民部代尚书转任了户部尚书一职。

    李世民接过来看完之后,一双浓眉顿时紧紧拧了起来,北道大捷之后,他就知道接下来的人员安置会是个大问题。

    为此,和朝臣们商量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才敲定方案。可方案是定了,却没想到实施起来却这么难。

    关于人员安置,李世民选用的是分流法,大唐的地盘这么大,接收这百十来万流民,问题并不大。

    难的是如何将他们妥善安置,这些人接收过来之后要给他们安排子,田地,和粮食等等。

    田地也就罢了,大唐现在地广人稀,能开荒的地方大把。

    可这建房子要钱,吃饭要粮,而现在李世民手头上这些都很紧缺。

    钱财说来大唐建国之后剿收了不少,高祖在长安称帝的时候,隋朝长安城积累的财富都归了李唐。

    后李世民打下洛阳,也为国家带回来了无数财物,现打败了突厥,清剿了对方的王庭,自然收获不菲。

    但大唐剿获的钱财虽多,但开资实在太大了,大唐建国之后封了无数爵位,这些都是要给田给钱的……

    再加上国家一直在打仗,开资惊人,现在朝官俸禄多以布帛米粮为主,都鲜少有机会领钱……

    为此,现在只要一涉及钱粮之事,李世民就一个头两个大,北伐这场持续了半年的大战实在消耗了太多的钱粮。

    现在普通百姓手中已是无粮可征,普通百姓手中无粮,就只能从大户手里掏了。

    大唐立国不久,可世家贵族却有无数,这些世家除少数随着李唐的建立而崛起的新贵之外,其它的大多数都是承传了数代乃至千年的大族。

    这些世家盘根错节,枝繁叶茂,他们手中握着的钱财粮食若是集中起来,只怕比国库还要多上许多。

    只不过这些人都高高在上惯了,心里也没什么为朝庭分忧的念头。

    他们不肯主动,李世民自然只有自己主动了,去年岁末,他已经让文彦博和侯君集两人去征调过一回,关中大户几乎被他刮下了一层皮。

    地方他也传了召令下去,让各地尽可能的向当地大户商贾手中征调一些钱粮备用。

    但是地方上没有人督导,官方不愿得罪地方豪强,敷衍了事,成效显然远不能和京城相比。

    从召令下去到现在已经几个月过去了,从各地调转回来的粮食却少得可怜。

    关中这一块,经历了去年岁末那把火,是不能再征了。但是大唐这么多的州府郡县,有钱有粮的大户不少,想征调些粮食其



第二百七十六、被坑的魏征
    ,

    “哦,可是中间遇到什么困难”李世民扬了扬眉。

    “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就是突厥人与我中原人习俗不同,再加上在此之前,突厥与我大唐素不和睦,现突然迁了不少胡人进来,老百姓看他们不太顺眼,多有排斥。”

    “而胡人性子急躁,一受挤兑就容易发飙,近期频频传来胡人与汉人发生冲突的事件,偏偏这种涉及民族矛盾的问题,罚谁都不合适。”

    “雍州牧杨恭仁可不是什么无能之辈,对此仍感焦头烂额,这不,前两日还跑到臣和房大人这来哭诉。”长孙无忌开口道。

    杨恭仁乃弘农杨氏这一代中最为杰出的代表者之一,他是在李世民登基之后才担任的雍州牧。

    雍州牧就是长安的主官,掌管着整个长安城的治安,长安是都城,这里到处都是勋贵宗族,在这个地方当主管是很不容易的。

    李世民没有登基之前,就担任过雍州牧,只不过他当年主要的任务是打仗,京城治安这一块基本没功夫管,管事的是长史,但上面有他镇着,长史做事也比较顺利。

    杨恭仁不是无能之辈,这几年受命坐在雍州牧这个位置上,一应大小事物都处理得井井有条。

    只是现在陛下突然下令,迁了这么多胡人进来,他才开始头疼,这种民族融合的问题,实非一时半会能解决,闹事者罚重了不行,罚轻了没效果,真真是左右为难。

    “这事确实不太好处理,来硬肯定是不行,只能慢慢疏导,当然,怎么疏导也要讲究方法,

    一般的说教估计没有什么效果,对了,如果我记得不错,岑文本和温彦博都精于此道。”

    “你们会回去就把这两人都叫过来,朕和他们聊聊,看看能不能让他们下去给老百姓、还有胡人好好授授课。”李世民听完之后,稍稍沉吟了一会,接口道。

    “也只能如此了。”房玄龄和长孙无忌想了想,也表示只有此法可言,便点了点头。

    温彦博和岑文本都是士族读书人中的代表人物,他们出身好,知识渊博,博古通今,尤熟民族融通之法,在读书人中声望甚高,由他们去和百姓授授课,确是最合适的办法。

    “等等,别让他们来,你们去把魏征叫过来吧。”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与皇帝说完了正事,正要转身离开的时候,李世民的声音又响了起来。

    “什么陛下想让魏大人去之前陛下让胡人内迁的时候,魏大人就极力反对,现让他去处理这个问题,只怕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吧”房玄龄和长孙无忌皆一脸愕然的看着李世民。

    “不,你们都不够了解魏征,此人脾气比较硬直不假,却绝非不懂通容之人,想当初,建成和元吉刚死那会,山东若不是他去安抚,哪里那么容易平稳过渡。”

    “内迁一事,虽然朕最终采纳了温彦博建议,没有采纳他的,他也没有因此和朕生什么嫌隙,不仅没生出什么不满,想反,内迁正式开始的时候,他还出了不少力。“

    “他是一个真正为国为民的好官,现在胡人已经迁进来了,以他的为人,绝不会再建议把他们逐走,既然不能逐,就只能想办法让汉人接受他们,尽可能的让大家融合为一个大民族。”

    “岑文本和温彦博的性格稍嫌温和了些,让他们去,我怕他们到时候镇不住场子,魏征则不一样,他能柔能刚,在金銮殿上都能时常把朕堵得无话可说。”

    “你们还担心他劝不了



第二百七十七、口才无双的魏大人
    ,

    魏征不愧是魏征,他的本领绝不仅仅只是脾气耿直,敢在朝堂上忿皇帝,面对普通百姓的时候,那忽悠的功夫更是出神入化。

    他接了皇帝的命令之后,先找雍州牧杨恭仁了详细了解了一番事情经过,杨恭仁初见皇帝竟派了魏征来帮自己处理这个问题,吃惊之余顿感忧心忡忡。

    这魏征是什么人他能不知道麽?这家伙的脾气用粪缸里的石头来形容都丝毫不为过,自他入中枢以来,满朝文武,包括皇帝在内,没被他忿过的不多。

    当然,他不是无端忿人,大凡他开口忿,必然能一语中的,而且向来论事不论人,不管是谁,大凡被他爪到把柄,都绝不会给你留半分情面。

    而突厥内迁一事他一开始就持十分激烈的反对态度,陛下现让他来帮着自己处理这个问题,真不是看自己不顺眼顺道派出这个瘟神来收拾他

    “怎么,杨大人可是对陛下派本官过来帮你处理这件事而感到不满”魏征见杨恭仁看到自己之后,就苦起了一张脸,半天也不吭气,不由扬眉问了一句。

    “魏大人严重了,杨某只是在考虑这件事该从何说起罢了,大概的原因大人想必都知道,本官就和你说说具体情况......”杨恭仁被他这句话一忿,顿时回过神来,他收起心事,打起精神,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和魏征复叙了一遍。

    “这样吧,杨大人,你先到各坊下告示,将百姓和胡人分批召集到某个固定地点,本官每日抽出两个时辰出来分批给他们授课,这人员每次不低于两千人,不高于三千人。”魏征听完之后,沉吟了片刻,才接口道。

    他做这个决定是经过仔细考量的,长安现常住人口大约有三十来万,加上今年刚迁进来的数万胡人,接近四十万。(备注,古长安据历史考究有百万人口,但那是后期,贞观十年之前的长安人口应该超不过五十万。)

    这么多人口,让所有人都来听他授课是不可能的,不能全部受课,但至少要让三分之一的人来听,先劝服这些人,再让他们回去劝那些没来的人,如此口口相传,自然会起作用。

    这三分之一的人口也不是小数目,自不可能把他们都聚到一起来听自己授课,人太多了容易出乱子不说,他的声音没那么大,讲话大家听不清。

    一次汇聚两三千人,只要场地合适,他再大点声音,大家也差不多能听清楚了。

    杨恭仁一听,很快就懂了他的意思,他略一沉吟,觉得这法子不错,便一口应了下来,着人去督办。

    “魏大人,这些百姓不是朝官,他们......”杨恭仁吩咐完僚属之后,又忍不住小心的叮嘱了魏征的一句,生怕他把朝堂上的脾气带到百姓那里,那样可就糟了。

    “放心吧杨大人,这事真办砸了,不仅你没好果子吃,本官也没好果子吃,你我现在可谓是荣辱一体,我心自有有分寸。”魏征瞧得颇为无语,难道自己在这些官员眼中就是洪水猛兽如此可怕

    杨恭仁听了他的话,又想起他曾在外地办事的功绩,逐渐安下心来,也对,魏大人对皇帝和百官是相对严厉了些,但对普姓似乎还不错,他既然敢接这个差事,想必不会乱来。

    他抱着这样的心情,给魏征安排了第一次授课,朝庭刚打了胜仗,在百姓心中的威望还是很高的,杨恭仁的告示贴下去之后,响应者踊跃。

    杨恭仁头一回听魏征授课的时候,直被惊得目瞪口呆,他从来不知道耿直



第二百七十八、如花胡姬
    新迁入长安的胡人与当地百姓的矛盾问题解决了,李世民派遣出去、到各地督导征粮的钦差也传回了喜讯,即征粮颇有成效。

    钦差卫队中的武将都是刚从沙场上回来的将军,这些人一身杀气,威风凛凛。

    地方官就这么被他们盯着,都感小腿打抖,又哪敢违抗圣命,自然是打起十二分精神去征粮了。

    那些与官府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地方豪强,在前程面前,他们也顾不得这么多了。

    至于那些横惯了、不怎么把本地官放在眼里的刺头,嗯,没关系,往日我奈何不了你,现在有对付你们的人了,正好趁此机会把你们给一锅端了……

    总之,在皇帝的铁令之下,这些钦差下去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收获都相当不错,筹到的粮食比之前半年加起来还多。

    眼看着就到五月底了,再过几个月就到了秋收时节,有他们征回来的这些粮差不多也能度过难关了,对此,李世民自是深感欣慰。

    不说宫里的事,但说民间,大唐古长安的布局是在隋朝大兴城的基础上略加改动扩建而成。

    长安城分为东西二市,一百零八坊,这一百零八坊根据周易卦位分布排列,环环相扣,坊坊相连,一圈圈向外扩开,形成一个巨大的八卦阵,拱卫宫城。

    长安的东边多为勋贵官员的府邸,西边则多住的是商贾和百姓,故,大唐的长安又有东贵西富的说法。

    今春迁进来的数万胡人,除了极少数入朝为官的突厥贵族进了东市之外,其它人都安置在西市。

    长安城突然迁进了这么多胡人,不仅是百姓不习惯,京都的勋贵官员们也不习惯。

    这胡人不仅是风俗与汉人不同,相貌也与大家差异很大,大家突然间看见这么多异域面孔在眼前晃动,实在有些不适应。

    不过随着朝庭三声五令要求大家和睦相处,汉胡相亲,不许闹事,再加上魏征连续大半个月口灿莲花的劝导,大家也就逐渐收起了敌视和偏见,慢慢的接受了这些胡人。

    而胡人呢,他们远离家园,突然来到陌生的长安,心里本就十分忐忑,只要当地人不找他们的茬子,不故意欺负他们,他们是绝不敢胡乱生事的,一时间,长安城的秩序恢复了正常。

    胡人的男子大部份人都长得很粗犷,长得好看的当然也有,相对数量较少。

    女子则有些两端极化,好看的高鼻碧眼,雪肤花貌,充满异域风情,好看得不得了。

    不好看的,则十分普通,因为此次南迁的胡人中有许多相貌出众的年轻胡姬,长安城的商人看到她们,眼里自然而然的就冒出了无限商机。

    干什么呢当然是开乐坊,乐坊是古代最赚钱的行当之一,这么多的异域美人,若不加以利用,简直就是暴珍天物!无数商人暗搓搓的筹谋起来。

    只不过这些胡人进来的时候,官方就下了严令,在他们没有触犯律法的时候,不得强迫他们做自己不愿做的事,这些美貌的胡姬数量虽然不少,若她们不愿进乐坊,商家也没什么办法。

    还有就是,胡人也有很多经商者,他们同样不缺泛商业头脑之辈,这些商人大多人都了解中原文化,也知道中原文人雅士们的喜好。

    为此,这开乐坊的念头,绝不止汉人有,胡商同样有,这些胡商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依仗朝廷对他们的优待政策,跑到官府请求,希望胡姬要入乐坊,除了官坊之外,只能入他们胡人的乐坊。

    汉商一律不




第二百七十九、郑司郎中
    当胡姬乐坊和酒肆大肆兴起之后,流连此地的除了勋贵家的纨绔子弟、富商巨贾,自负有才名的风流士子外,正二八经的官员去了的也不少。

    当然,这些人都是偷偷去的,毕竟大唐律法中有明文规定,在籍官员不得随意入出勾栏歌院。
1...5556575859...7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