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蜕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前排刀盾兵
王58年,按公元算是前257年,天下激荡,正是秦、楚、赵、魏、韩、齐、燕七大国绞杀的时代,小小的依托最后一块王畿地区建立的大小周国,也感到朝不保夕。
除了这七大国,没有中等的强国了,中山,宋,这样的稍次点的强国都被吞并瓜分了,剩下鲁、卫,大小周国,泗水十几个更小的诸侯,土地还不如人家一个县,早就不是独立诸侯了,随时被人吞并,惶惶不可终日。
周公国的日常事务就是西周公打理,王庭哪还有什么事情
前几年,天子督促西周公给自己新修了个台子,今年才刚刚完工,天子搬进去还没半年。姬延十分喜欢这个台子,一步都不想走出去。
每月初一照例坐殿视事,周公汇报下工作,涉及到诸侯和王室的事情,周王就发表点意见,其实没多大屁事,经常半个时辰就退朝。
老哥俩私下关系很好,周公对周王很恭谨,主要就是这个礼。
剩下的时间就是在台子里休息。平日真可谓是门可罗雀,冷冷清清。
这也就是甘大夫听到庄清到雒阳来,不是求见周公而是求见天子,那种不可言说的诧异的由来。
大凡诸侯使者到洛阳来,都是见周公,跟周国打交道,多少年没有人理会天子了。要不是周公还保持着每月簇拥着天子视事一天的旧例,你都可以当没这个人。
周王的威仪早就扫地,七大诸侯都僭越称王几百年了,然而,在骨子里,你们见了周王还是要矮一节。
当然,诸侯怎么会来见周王
闲话少叙,转入正题。
庄清他们走在上大殿的阶梯上,心里都暗夸,虽然是七百多年前营建的宫城,但着实雄伟,七国王都或许更繁华,但都是参照东都洛阳的范式来建的。几百年天子气派,衰而不竭,甚是威严。
一番朝仪之后,周王宣楚使觐见。庄清在前,庄梅和朱英在后,步入大殿。
但见周王冕旒冠带,端坐王座,气定神闲,一脸慈祥,果然是旷古无有的古稀天子。
庄清上前叩首,再拜,朗声道:“奉寡君和令尹春申君之命,特来为天子祝寿。”
庄清很知趣,在天子面前不能称“楚王”云云,因为是代楚王说话,可以用寡君指代楚王,这也不会降低楚君的身份。
庄梅捧着一个托盘,上面放着一块白璧,敬献周王。朱英捧着一个玉斗,敬献周公。天子见如此大礼,高兴得眼睛都眯起来。周公也笑纳了玉斗,赐三人前排就座,宾主开始聊天,气氛很融洽。
周王姬延问了三人姓氏,见庄清和庄梅都是庄氏,庄氏虽然不是楚国最显赫的家族,但历代以来也出了不少人物,于是就问:“二位使者,都是楚国庄氏你们是什么关系呢”
“他是我祖父。”
“她是我女儿。”
庄清和庄梅几乎是同时回答,但答案令人愕然。朝堂上人不少,个个都吃了一惊,茫然的望着他俩,不知该笑还是该什么。连朱英都转头发愣。说实话,虽然都是楚国使者,都是春申君门客,朱英跟他们两个真不是太熟。
这场景好尴尬。但庄梅和庄清却神情坦然,好像是说,你们尴尬是你们的事情。周公和周王愣了好一会,等他们解释,但他们却一言不发,好像这个解释没什么好解释的了。周公终于忍不住,说:“二位莫要说笑。”
庄清回禀:“大王陛下,非是我俩有意说笑。而是,我们俩好像几年前经历了什么变故,记忆好像出了问题。我一直认为她是我女儿,然而她却一直认为我是其祖父。我们为这个事情也争论了好多回。”
“你不会去问问亲朋好友吗”有人问。
庄清叹口气:“一言难尽啊。几年前有一个女人带着俩孩子从秦国南郡,也就是我楚国旧郢都来找我,说是我的夫人和孩子,可我无论如何想不起来。我也不认识那些所谓故人,亲戚,只好在陈县找个宅子把他们养起来。”
这些话,连朱英都没听说。他本是魏人,到陈县
《四蜕》第一部 :周王伐秦 第一章:楚国来使4
庄清把周王赐的酒,喝了一口,放下杯子,起身,给周王行了个大礼,跟周公行了个大礼,跟大夫们做了一圈的揖,开口说:
“我身负楚君和春申君的密令而来,确实有一桩大事与诸位商议,但说之前,我想先问下诸位对当今天下的看法。你们认为现在天下的形势如何”
单大夫是周公的姻亲,在朝中位高权重,当即说道:“那还用说,自然是西强东弱。”众人都点头,这不废话嘛,谁不知道秦最强呢。
庄清微笑道:“此话既对,也不对。秦是最强,不错,但他只有一州之地,天下九州,还有八州。合众弱可以攻一强。秦之强,并不足以压倒东方。你们怕他,是因为分开来,哪个都不是他的对手。?”
甘大夫说:“大夫远来,就是为了说这个与山东各国合纵”下面一阵哂笑。
不由得诸位大夫哂笑,这一套合纵连横的做法,都玩了好几十年了,合纵的宗主苏秦就是洛阳人,不算新鲜东西。以前的说客还要铺排一番,现在一张口,旁边的人都可以顺着往下说了。
大家发笑,还有另一个原因,谁不知道周国现在与秦国好的很呢
周公跟大王姬延对了下眼,心里想,楚国怕不是吃错药了,你们要搞合纵,怎么到王城来了走错门了吧
但心里想,嘴上不说,耐着性子等他说完。大不了,把礼物还给他,白请他吃餐饭。
庄清可没发觉周公脸色有异,对大夫们呵呵一笑:“诸位以为我是如苏秦张仪一样的人吗当然,我是,却也不是。诸位可能没看清如今的天下大势,有一个机会,可以说稍纵即逝,如果抓住了,可以大有利于山东诸国。如果这个机会没抓住,以后就更没什么好日子过。”
他敛衽直立,高声继续说道,“秦国自孝公任用卫鞅以来,国力蒸蒸日上,夺魏之西河,迫魏东迁,夺我楚之旧郢,迫我东迁。侵入河内,占据河中,国境线远离函谷关数百里之遥,实在是天下第一强国。前几年还在长平与赵大战,杀赵卒四十余万,当真锐不可当。”
座中有人忍不住打断他:“既然知道秦国锐不可当,为什么还要来我周国合纵我们可不参与你们大国之间的争斗。”
“诸位,秦国之强,是表面,眼下,却是秦国百年以来最弱的时期,你们却没看到。大好机会就在眼前,不抓住,几年以后,秦国恢复好了,山东各国就更惨了。”
“秦国百年以来最惨的时期你是说笑吧他们现在还在围困赵国都城邯郸,与魏相持,不久前还刚刚大败韩国呢。”众人纷纷说道。
“诚如斯言,但你所见只是其形,而不知其质。大家都知道,4、5年前,秦赵在上党打了一战,这一战,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可以说亘古未有,赵军出动近五十万大军,而秦国出动河内郡15岁以上全部男子,大约有65万,尽数派往前线。结果大家也都知道,赵国惨败,全军覆没,投降的四十万人被武安君白起坑杀,可以说骇人听闻。”
座中申大夫插言:“在长平之前,也没几年,韩国出动大军,被秦军杀20万,韩国彻底服软,带累我大周不得不更加依靠秦国,难道大夫不知道这些吗以秦军之强,山东诸大国这些年损失人口超过百万,诸侯都不敢侧目,大夫你就别来害我们了。”
庄清微微一笑,说:“常言道,杀人一万,自损八千。你们只知道秦国杀诸侯兵,难道不知道秦国兵也被诸侯兵杀吗如果不是因为秦赵长平大战,我与诸位一样,并不敢轻视秦国,但目下,真的是秦国百年以来最弱的时候。”
环视一周,许多人鼻子嗤嗤的响。
“你们知道秦国在长平损失多大吗马服君之子赵括,代替廉颇将军主持上党军政,确实吃了大败战,赵国数十万人惨死,但是他领军杀了多少秦军,你们知道吗据我所知,秦军损失也在数十万,当然没有赵军大,但死二十万是没有错的。近来民间多有马服子的谣传,骂他空言兵法,辱没门楣,把马服君一世英名毁于一旦。但以我所知,赵括或许不足以当此大任,但绝对是个真将军。他率领赵军与秦军决战四十余日,身先士卒,赵军以骑兵当先,秦军根本挡不住,要不是赵军前后军被截断,粮草接济不上,而且赵括不慎直接死在战阵上,秦军死再多人,都未必能挡得住赵军攻击。诸位,最后赵国死的人多,是因为赵括死了,投降秦国后被白起杀降,但在赵括领军的这段时间,是秦军死的人多!”
朝中大夫议论纷纷,对庄清的这个说法表示认同。
“秦国之强,在上党大战中显露无疑。但秦国之弱,在上党得胜之后,却无人发觉。当时白起灭了赵军,上书秦王要马上攻邯郸,一举灭赵,然而秦王犹豫了。坊间有传言,是赵国派人暗地去说动应候范睢,说武安君功劳太大,要是一举灭赵,位置必居应候之上,以后就没应候什么事了,所以应候在背后掣肘,导致秦军停了好些日子。但以我所知,秦王犹豫,更是因为秦军死伤过大,不能再打,再打国内就乱了。”
“但不久以后,秦国不是接着
《四蜕》第一部 :周王伐秦 第一章:楚国来使5
可是,齐闵王,说起来也是跟宋偃王一类的人,好大喜功,四面树敌,结果被乐毅率领的燕军一鼓荡平,齐国近乎灭国,自己被楚人开膛破肚而死,真是古往今来死得最惨的君主。
当年晋国的智氏,本来是晋国六卿中最强的,六卿中已经拼掉了范氏、中行氏,只剩智、赵、韩、魏四家。智氏实力远在其他三家之上,在攻打赵氏的时候,被赵氏说动了魏氏、韩氏,结果三家联合转头把智氏灭了,后来三家分晋就没有智氏的事情了。
太史是掌管史册、典籍的,对这些历史很熟悉,这些威名赫赫的人都是在自己最最鼎盛的时候突然就灭亡了。
大家一合计,果然现在的秦王赢稷符合这些特征。也不奇怪,自古老年君主多是昏君,赢稷这个秦王都当了五十多年了,快赶上现今周王了。但周王手里没权啊,干再长也不会犯错啊。
然而,司马莫之话一转,对楚使庄清说:“秦强也好,弱也好,跟我大周有什么关系韩国在大国中最弱,也比我周强好多,我们一直都是西事秦、东事韩,你们杀来杀去,管我们什么事”
众人瞬间安静下来。对啊,关我们什么事周国夹在秦韩之间,实际上是两国的缓冲地,韩国基本上控制了周国的朝堂,周国的人差不多都听韩国的。
同时,周国也不得罪秦国,也依附秦国,秦国也犯不着动周国,周国有什么理由掺和大国的纷争
庄清微微一笑,问司马莫之:“难道太史没有感觉到,周的地位在上升吗”
“何意”
“在长平战前,天下以秦、赵两国最强。赵国自武灵胡服骑射后,兵力大盛,又兼并了中山,又招募娄烦等蛮夷,骑兵是天下无双。如果长平战后,秦国马上攻邯郸,灭赵国,秦最强不用说,而且强到一国之力可抵数国之合力,这个时候合纵都没用,我也不会来王城。俗话说,两虎相争,必有一死。可是,两虎相争,都没死,反而一起大伤筋骨。此时的赵,不但丢失上党,邯郸以西也属秦,不复强国形势。秦,虽还是强国,但却不再是超强。天下第一、第二强国打了个两败俱伤,对各国是好事啊!你们没发现吗”
单大夫说:“秦赵确实是天下第一第二的强国,但你说两败俱伤,怕是不对吧秦国围邯郸都2年多了,邯郸眼看着就要被攻破,到那个时候,哪里还有赵国”
庄清说:“魏国和我楚国,都出动了10万大军,已经到达赵国,秦国必攻不下邯郸!”
“呵,我听说秦国派使者对各国说,谁敢救赵,等灭了赵后就移师灭谁。魏军、楚军,到是到了,按兵不动,20万大军干耗着看戏呢。”甘大夫忍不住回了一句。
“楚军按兵不动,其实并非害怕秦国,而是在等机会。我楚国岂是能被吓唬住的两虎相争斗得厉害的时候,谁能去劝架等他们打到精疲力竭,一举而得二虎。我楚军此时不动,只是不想去替赵国挡箭,时候一到,必会上前。只是,魏军如何,我就不知了。”
申大夫笑道:“你们倒是挺实在的,既有救赵之名,又有疲秦之实,甚是取巧,佩服。”
“呵呵,如果能同时削秦弱赵,那岂不是美哉。”
朝堂里大夫们议论纷纷,一直不发言的周公终于发话了:“大夫此时想要我们做什么”
“秦国在邯郸必败,而赵此时也削弱得很。但是,这样的情况是不会长期维持的,最多三五年,那个时候,就没机会了。当此之时,要是有人把山东各国的纷争调节了,组织起来共同削弱秦国,必能成事。像当年五国攻齐一样,把那个号称东帝的齐国打成残废,到现在二十年了都不敢冒头。如今各国群龙无首,纷纷扰扰,是因为大家都一样,平起平坐,互不服气。可是,如果是天子出面呢说到底,各国都只是臣,天子才是君。”
大家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各国都只是臣,天子才是君。”这话可是说到周王心坎上了。
庄清拜上周王:
第二章、楚行人馆1
1、
在周国朝堂上的游说没有当场拍板,庄清并不意外。
这几百年来,各国都有个维持均势的传统,各国联合起来进攻最强的那个国家,次数多了去了。
过去,春秋时期可不一样,春秋是最强国带领各国去进攻次强国,争的主要是面子,比如晋国联合诸侯伐秦伐楚,齐国与各国会盟伐楚。
但进入战国后,反过来了,基本上谁冒头,谁最强,大家就打谁。魏、齐、秦、楚、赵、韩、燕,都被多国联军修理过。
不过这几十年来,自商鞅变法以后,天下大势逐渐形成西强东弱的局面,多国联军主要是打压秦国。
诸侯多次合纵攻秦,领头的都是赵、魏、楚这样的大国。
齐国20年前被乐毅差点灭国,然后死而复生,把国门一闭,再也不参与这些破事。
周国的土地人民那么少,连二流都算不上,能有什么号召力虽然,比起卫、鲁这样的,是好一些。
周国之所以能存在,是因为天子驻跸之地,大国都不会打他的主意,得小利而获恶名,冒天下之大不韪,实在没必要。
而庄清,就是看到了天子的这个名号,以及几百年的声望。
毕竟,周王的这个王,是真的,其他的王都是自己封的。
出了朝堂,在回行人馆的路上,朱英问庄清:“夫子为什么不单独求见周王和周公呢隐秘点,不好吗”
庄清抬头看了看有些阴沉的天,胸有成竹地说:“我这是阳谋,又不是阴谋。我就是要大张旗鼓合纵攻秦,不必躲躲藏藏。而且洛阳这个地方,没有秘密。周公肯定会把我们到来的事情通知韩国,洛阳到新郑,不用三天就可以到。但是周公并不需要等韩国的意见,周国朝堂上就有不少韩国人。”
“你觉得周王会出头当这个纵长吗”
“一个人如果穷得只剩下王爵,他还能有多大的损失”
朱英呵呵一笑。
庄清这次使周,带了2个副使,还带了兵丁,这是个很夸张的事情。更夸张的是其中还有个女的。随你怎么翻史书都找不到先例。朱英很想问庄清为什么要这么做。
朱英和庄梅到洛阳来,本来是另有任务,原本是独自行动的,庄清去请春申君令二人为副,真不知道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但又一想,何必问呢,明显当个副使更有名头,比独自一人偷偷的给春申君办事,那可要风光很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