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万历恶霸地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飞翔的羊

    至于高山族各分支沈磊知道的是,大概可分为平浦与仍然是只住在高山上二类。对高山上的人沈磊至少知道他们比较顽固不大肯迅速融入文明社会,与他们发生冲突难于善了,而且镇压也不容易。好在这些人分裂厉害不能抱团,所以他之前嘱俞承业的方针是先尽量避免与之冲突。秉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原则,暂时别进深山,可以与他们进行普通商品交易,铁器要严格限定。

    至于居住在山脚的平浦人大致上比较愿意接受文明,他们向早期移民的汉人学习房屋建造与农耕技术,生产力水平较高一点。对他们沈磊的方针也是如早期移民一样二个办法任选一个,但不表示愿意选择的反正他们居住在边缘地方先避开就可。处理原则是暂时井水不犯河水,黄牛角水牛角各管各。贸易上可以比高山之上的人略放松一些,另外对他们也是不挑事、不怕事。

    这个方针从一开始看效果确实不错,这也是那时规模较小,不大可能与早期移民及高山族各分支直接碰撞的缘故。但不久就与主要是居住在河流旁边的早期移民开垦区域接壤,当然接壤前双方因为语言、文化相通在物资交换上早已接触。

    而且是沈磊的方针早已向他们宣传,只是早期移民对沈磊势力的强势开发这里怀着十分矛盾的心理。他们的大多数是福建、浙南失地或因灾而来的贫民,少数是避祸之类逃民。在台湾虽然没有官府收税赋,但生产力水平太低,许多物资缺乏,所以温饱没什么问题小康却差远了。

    现在沈磊的势力来了,带来了大量过去他们或千辛万苦又冒险划小船去福建采购,或高价购买偶尔来此行商人的商品。而且是产品多、质量好、价格廉外,还有许多新奇、实用产品如毛巾、牙膏、玻璃灯之类。

    加上因为他们过去不值钱的农产品能卖钱了、药品也有地方买了,交十分之一税赋能不给肯定是更好,也不是不能接受。

    对加入农庄以一个家族,或几个家族聚拢的村子的态度基本上是否定的。散姓聚居村子的众人意见稍有些分歧,大多数人的意见也是否认的,他们主要是担心加入农庄土地最后全都让沈磊给霸占了。而收入并不如宣传的那样好,因为根据他们的经验是不可能有这样的好事。

    但事实胜于雄辩,农庄的一切在他们的眼前建设起来,从建造村子到开垦荒地、挖水渠、筑道路及耕牛农具等一切都是沈磊出钱粮而来的。因为统一规划建设农庄的一切都是整整齐齐,一看就是赏心悦目,与他们的村子完全无法比较。

    其次是农庄耕牛多,有各式各样奇形怪状的机器插秧、收割、打稻,能比他们能多种一倍田。产量也比他们高出三四成外,养鱼、养猪、养羊、养鸡、养鸭等副业也比他们这些早期移民搞得好。另外农庄子女能读书,农庄的人医疗更有保障,粮食与农副产品收购价更高,综合供销社优惠物资更多。

    这样计算下来早期移民交了税赋后,至少要比农庄的人少收入三成以上。而住房条件、读书、医疗、购物等条件还不计算在内。反之他们的一部分田地少交二成租子,经济上会比农庄的人收入高一二成,差不多是达到小康生活了




第60章 经济攻略在台湾
    登岸在一色红砖二层办公中心见到接到消息匆匆赶回来的俞承业,沈磊才知道自己白白早来了。这原因是之前虽对早期移民宣传虽不错,对高山族各族群的宣传却是根本没什么进展。

    主要是这些人那怕住在山脚也是分散而偏僻,到达这里的几个负责人各忙各的,对宣传也不大重视。主要是双方语言不通,与现在垦荒区域之间还不接壤。所以早期移民因为接触了才知道沈磊的政策,那些平浦人虽也过来进行一些易物交易,更深接触却没有。

    关于台湾少数民族沈磊也不大清楚,只知道高山族,阿美族、排湾族之类,不知道大陆一直将台湾少数民族全归于高山族一类,而台湾当局认定的有九个民族,但这个认定在学术上是有争议的。

    实际上所谓民族基本上还是传统习惯类同与自我认同而已,没有一个民族属于独特血统的,所以如何分划民族与民族间族群标准宽一点、严一点完全是二个相差极大的结果。

    不过这个与沈磊现在的问题没什么关系,有关系是他知道台湾少数民族人数不大多,又分散在全台湾。至少经沈铁柱今年派人侦查周围上百里,只发现十几处村子,不足千人。他们自称圭柔社什么的,在基隆有什么鸡笼社之类名目。

    后世全台湾少数民族不足五十万人,分布此地该是赛夏族,七千人左右。知道这个情报沈磊愈加自信,对之前不搞压迫也不必迁就政策觉得完全合适。

    这些是题外话,正题是赛夏人对沈磊这里大举垦荒与开发是心存恐惧的,可头领们聚集一商议却完全无计可施。这是欲驱逐或攻打对方完全无能为力,集全部人力也无济于事,而且是看移民垦荒之地还远离他们,只能议而不决不了了之散会回家。

    及修建基隆到淡水的主干道时大批建筑工人进入他们中一些村子所在的大峡谷,路基还要占用他们的耕地。这才恐慌起来,虚张声势故作强硬,还赶走了俞承业第一次派出的谈判代表。

    俞承业正是被唬住了,恰好有船返回前口子村急忙求救,乃是担心道路建设误期。那知对方也是麻秆打狼两头怕,回想之后担心被报复,反请了一个他们熟悉的早期移民陪同来谈判。这一下俞承业的心放下不少,他先将沈磊的政策介绍了一遍。

    而对方一听这个方针也放心了,既然沈磊一方没什么强制手段,只凭自愿接下来是赔偿问题。俞承业开出的条件是开通贸易,补偿些砖瓦、棉布,一些日用品。论谈判他实在是稚嫩了一点,一下将所有底牌打了出去,还好对方也没有乘机抬高要求,而是欢天喜地接受了这个条件。

    不仅是获得些物资补偿让他们高兴,因为耕地有的是,开垦也不大费劲。他们的耕地虽然脱离了火耕刀种,与汉人精耕细作比还是差得远,所以对耕地不怎么看重。

    他们高兴的是获得物资赔偿,更高兴的是沈磊一方对他们的态度是和平的。虽然他们不愿加入农庄系统来,只要承诺不会强迫与干涉他们的生活,还与他们通商就是天大的好事。

    中国向来虽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高度的农耕文明,但实际上还是必须向外界交流一些物资的。近一点的如屠夫、木匠、铁匠、泥瓦匠、一般日用品、加工食品等等之类一个小群体大致上能满足或坚持。但盐、铁、针、瓷器等等一些商品仍然不能自己解决,必须依靠外来商品。

    台湾早期移民就是因这些需要或冒险渡过台湾海峡去福建购买,或忍受高价向偶尔来此的商人购买。少数民族对生活的要求更低一点,但他们对这些商品也是有极度需求的,特别是盐更是他们经常用兽皮之类向早期移民交换最多的商品。

    因为早期移民弄到的盐、铁之类并不便宜,兽皮之类也是被压价收购,所以一张上好鹿皮换不了一斤盐。而他们已知道沈磊这里同样一张皮少不得七八斤盐可换,就是心存忌惮不敢公然过来,只有少数胆大者偷偷过来换过,现在获得公开交易机会当然很开心。

    其实盐在后世普通品也就是与大米差不多价钱,这时代私盐生产成本也是一石一两银子左右,与粮食价格差不多。主要是历代盐铁专营不仅国家分一部分税,官吏还从中攫取几倍十几倍黑钱。加商人超额溢价,高额的运输费及分销商正常的利润才使盐价高企的。

    对此沈磊是早已决定在台湾晒盐主要是自用,而不愿介入此时的私盐行当去挣钱。如此计划并非是之前他完全听之任之,而是联系了一些私盐贩子以一两以下价钱收购,然后



第61章 顺道视察淡水行
    与赛夏人冲突已经解决沈磊不必再匆匆处理,于是次日先视察了本地的砖窑、石灰窑、水泥等生产情况。因这里的建设规模大,加上经验更丰富,建造的各个工厂都比前口子村那里大而先进一点。

    对此沈磊当然是清楚的,但亲眼看到还是很开心的。建筑材料于建设台湾是最基础需求,每年计划几万人要安置,还有大量工厂、政府公房、商店要建造,需求量真是巨大的。如一户二间两层一百四五十平米小屋加院墙就要四五万块标准砖头,基隆到淡水五十里左右水泥路一百吨一里就要五千吨。

    这也就是说这样的房子住五口人的话,每安置一个人需要近万块砖头,安置一万人达近亿块砖三十万吨左右重。因为如此现在生产更易烧制的多孔大砖,还除农庄与新建工厂外许多人还住在简陋大草棚。还好在台湾气候暖和,营区干净整洁。

    而因为建筑材料还要加上瓦、基石、门窗、梁柱、楼板、楼梯等等,建造还需要泥瓦匠、木匠。因基本建设任务重,目前为止这里种出的粮食自己吃还不够,实在是参与基本建设的人太多。

    如沈磊对台湾建筑材料生产的规划是,第一期砖块五亿,水泥一万吨。如此大量生产建筑材料的场面是这时代所有的人都没有见识过的,连罗志祥每次见到高大的烟囱林立,黑烟随风滚动消失在远处不禁目迷神醉。他现在是砖瓦厂的总会计,望着帐本上一长串数字不是他之前所能想象的,如看到如山的银子双眼冒光。

    因为成为砖瓦厂总会计,又是肯曲身比较会拍能打听的老油条。他已经知道自己现在身在一个名叫台湾的地方,这里的主人叫沈磊,是个文曲星下凡,连中小三元的财主家唯剩下的小少爷。

    打听到了这些并不大难,因为大工匠与管理层大都是前口子村来的,又没有让他们保密。罗志祥虽然是不予处分暂时扣留人员,也是有工钱与自由活动权的。大家对他身份并不是十分清楚,日子一久他一打听其他人与有荣焉般什么都肯说。

    只是这些人见识不多,又一步步过来习以为常,罗志祥见识比这些人多,又是秀才,将他们叙述的一串连心里惊涛骇浪一般。首先一个十四岁小三元秀才不是萝卜白菜,那是一省许多年也难得一见的人杰。

    更恐怖的是数年时间从不足万亩之地的偏僻之地土财主级别,到现在每年移民台湾数万人。而且垦荒办农庄及建工厂都是如此大规模、高标准,暂时根本不赚钱,而是每年在投入大量银子。长期看将来收获颇大,短期看魄力之大、财力之厚真是吓人。

    罗志祥当然知道沈磊占据海洋岛是为了从辽东接出难民移民台湾,但他怎么也猜不出一个偏僻之地的地主少爷即便是读书聪明才智过人,从辽东及各地收罗流民到这个区域又大;种植条件又好;人烟又稀少的无主之地来发展,难道说他真是文曲星下凡上天指引他如此做的不成另外如此巨量资金变戏法出来的不成

    造船非一日之功,而且沈磊往辽东接难民之前那里只是偶尔有些受波及的可怜人。现在努尔哈赤真反了,上一次来的就是抚顺周围人他已经知道,以他看来沈磊大排其场在海洋岛接辽东难民如卡着时间去的。如此准确他在天津还算是场面上人,也事到临头不知,人家早几年已经在准备着岂不是非上天指引不可。

    至此他对生还故乡期望愈大,如此人物几年后就会成势,而虽然其家乡也在山东,至时当不怕自己雇主的后台了。若如此自己或可以申请返回家乡了,或许六十岁不到就能回家再享几年天伦之乐。

    今年他五十岁了,魂牵梦萦就是还乡祭奠祖先,安享晚年。这不是他的固执而是为生活所迫在商船干了几年财务,见到不少人死于非命的应急反应,也可说是有点儿癔症了,只有回家才回过神来,此时是绕不过弯子成神经质了。

    这日沈磊过来视察砖窑,罗志祥见到一小群人过来,俞承业陪着个气度攸闲的青年人边走边说走在前面。脑子一激灵马上猜出来人身份,顿时如溺水者一样远远奔跑几步,猛然跪地磕头道:

    &039;&039;小老儿误触虎须,谢不罪之恩。维念家乡庐墓未扫,望大人大量将贱躯放归,衔环结草,不忘、、、&039;&039;

    &039;&039;哈哈、啊,老先生请起,有事可以商量,你一个长者跪拜小子岂不让我折寿。&039;&039;

    来这个时代还是第一次有人文绉绉跪地求自己,沈磊一时间只觉得好笑,马上知道不妥忙上前欲将之扶起,却被俞承业抢了先。就让之先工作说会与他面谈的,安稳住罗志祥沈磊视察完砖窑、石灰窑、水泥生产与路过的城堡才回办公区来。

    &039;&039;你是我们中间仅有的几个秀才之一,还是长者。请坐!请坐!&039;&039;

    晚餐后沈磊见了在已等候的罗志祥,此时他知道自己白天有些失控,有点儿忐忑不安地猜测见面结果,见他紧张沈磊开玩笑地开口招呼。

    &039;&039;不敢、不敢,与沈大少爷比,小老儿高山仰止啊!&039;&039;

    &nb



第62章 三号炮炮弹选择
    在淡水视察了二天,第三天清晨就离开并沿正在修筑的基隆至淡水的干道建筑路线向基隆而去。这样走路虽近几倍,实在是大部分路段还未动工,穿行在荒山野地十分艰难。

    只是他这样做乃是为视察一下线路,尽量以自己的知识修整一下。当然此时这路标准最多会运行沈磊已经试验成功的马拉四轮车队。建筑道路也没什么机械可利用,大多只能依地形大致修平筑直,先建造起一条路基十五米,第二步浇筑一侧六米宽水泥混凝土道路来。

    好在这个大峡谷大部分地段较为平坦,就是在靠近基隆附近有几道丘陵横在道路上,而且是完全无法避开。对此有人认为修个坡道算了,沈磊现场一看觉得还是下定决心好。一来山石可以作路基材料,下面的岩石现在需要石头建筑的地方也不少,索性将之当作采石场了。

    不过这一来会延误工期,而且以采石而言此处山皮较厚不合算。为长期打算沈磊还是决心挖掉这些拦路虎,只是暂时因劳动力紧张,只能放缓一步,先修通道路再说。

    这一天沈磊穿行了六七十里少人行走的山路、野林,还要沿途观察与思考到达基隆不仅已经是天黑了,而且还累坏了。他这些年虽然一直坚持锻炼,但淡水上岸一直忙碌不停,此时已经有些达到体力极限,于是第一次休息了半天,下午才召见了这里的几个负责人了解情况。

    基隆现在成为一个大工地,火炮厂、火枪厂、火药弹药厂等军事工业方面虽然各规划了区域,暂时只建造了一处在一起共同生产。但综合教导营、水兵大队、水兵陆战营的军营与港口起码先将住房、围墙、哨亭、警戒堡垒与办公楼建造起来。

    至于工业方面要建造的厂房更多,如造船厂、造纸厂、纺织厂、冶炼厂、铸造厂等等,不仅厂不少而且厂房建造大又复杂。如船厂要建造船台船坞,冶炼厂要建造高大的厂房与烟囱及暖风系统等等。

    这还是基础建设的土木工程方面的一部分,港口外小岛建棱堡,建灯塔,建码头,建办公楼、商务、仓储、道路、给排水等等工程量也是不少。如排水高标准的阴井、涵洞、混凝土排水管道预先布置短期支出大,长期看比较合算项目也就是沈磊财大气粗才能干。

    特别是引水方面沈磊的标准更高,在溪流上大石头筑堤蓄水沉淀后经石头、粗沙、细沙过滤再经混凝土管道通向各处取水亭。这是没有自来水时代最好的取水方法,因为有高位差水自己溢出不怕污染,盖有亭子取水也不怕下雨,路远用运水马车就可以解决各处饮水了。

    这个计划与标准当然是沈磊定下的,他暂时会将基隆作为自己的基地。计划将在十年内建设成一个至少五万人以上的港口、军工、造船、冶炼、水军等的工业、政治、物资中心。

    他知道大明平静的日子已经不长了,所以一下子就招来了近二千各处的泥瓦匠、木匠、铁匠为自己基隆的土木工程建设服务。当然对愿意移民的工匠沈磊会更进一步让他们参与工业设备的制造,及军工厂内部工程的建设事务,仅有原前口子村过来的工匠根本来不及。

    当日先了解下各处工程进展,包括基本建设大致上完成正在安装设备的工厂情形。次日沈磊开始一处处视察起来,他首先来到造船厂,造船厂在基隆主港口岛屿另一侧的一个小港湾。这里虽然不大造到千吨级船还没什么问题,主要是暂时自己规模小不合适太分散。

    此时造船厂大型风力锯板机,大型高温烘道,低温大烘房及五百吨级船台还未完工。但一些人力锯板机主要是木结构,加铁制零件与锯条由前口子村那里运来,如哨海级船已经开始建造得差不多了。

    哨海型船小几何形状复杂,也亏得是薄板才容易许多。为了轻巧用的都是较轻木头也使得制造容易许多,就是下水时如刀一样容易斤侧翻,好在船小又轻,多几个人两边扶一下就行。

    到造船厂距第一艘哨海型船下水已经不远了,作为设想者沈磊到即将完成的船上看了一周,认为基本上与自己的设想差不多,非常满意。这是因为他的图纸只能算是总图的草图级别,就是长宽高与十几道肋板、隔水舱板的长宽尺寸而已,连弧线也是随手画的,需工匠随材料自然弯曲制造。

    哨海型船至此只等下水试航,沈磊看了哨海又问了船台建造情况后没空多留,转身去看其它地点的建设进展状况。特别是
1...1516171819...7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