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恶霸地主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飞翔的羊
还有通过这事及南洋暂无大的水面作战他觉得该加强海洋岛的水军力量,如此决定乃是东江镇的崩溃一定是在满清的攻击之时,那时现在处在东江镇统治区内的人绝大多数肯定会逃亡的,因为他们本来就是受不了满清才逃走而被东江镇的人拦住的。
这些人中大多数本来是欲去台湾或山东的,被拦下后有的通过人口换物资离开了这里,但毛文龙野心勃勃还欲反攻满清如班超马援一样万里斩虏觅封侯,所以留住不少青壮欲扩编军队改击。
他死后辽东这部分人由各军头控制,在人口换物资上流失的人口超过了毛文龙期间,但这方面流失加快,加随孔有德等人回归满清的人,及皇太极上位后改变了极度仇视汉人政策重回满清统治区的不少,却仍然有二三十万人在东江镇统治区。
这些人将在满清下一轮进攻中不是死去就是重新回到满清统治区做顺民,今后不是包衣奴才就是参加汉八旗成为汉奸。为此沈磊一直计划在东江镇崩溃时将这批人尽可能抢过来,只是他不知道这个事的时间,此时尚可喜归顺让他意识到时候差不多了,才派一些水军过来。www
这水军过来主要是在沿岸地区设立庇护所,坚决阻止满清下海,然后将逃过来的难民收拢起来移民台湾,而这才是辽东移民最时间,也是辽东移民的一个句号,这次之后辽东移民才真不可能大规模进行了,因为后面辽东都是满清统治区了。
这增派护卫队水军去海洋岛肯定是在尚可喜这批人紧急运输之后,因一下子来的人太多,差点儿牵涉下南洋的进行让沈磊也亲自参与调度忙碌了一阵,其中还接见了尚可喜一次,与之坦诚地谈论了对他们安排的计划。
对尚可喜及部下的安排肯定与耿仲明一样混编成预备军,其他人也是可以参加农庄或自己垦荒。只是自己垦荒要在指定区域,缺乏物资只能向银行贷款,沈磊只提供一些口粮。
这个也是南洋地区自发移民肯定会越来越多后的政策调整,实际上在台湾仍然有独立自耕农或自耕农自己合作的互助小组,那是因为他们自己已经开垦了一些地又不愿加入沈磊的农庄计划,虽然有些人看到加入农庄的好处加入了,但总有人不愿意沈磊也没有强迫。
下南洋后情形更复杂,区域太广阔,沈磊也开放自己费力运来的移民成为自耕农的政策。这也是照顾一部分人的执念,而且也是作一个比较,因为他组织的农庄提供的从生活所需;生产所需;到生产方式指导;丰收保障所需;及优惠的生产、生活资料,产品包销等一系列综合服务,所以他决定还是先放开让事实说话,等南洋发展到一定阶段再重新以华夏自治会政府形式推广合作化式农庄。闪舞www
如此做乃是他的本意不是靠农庄挣大钱,而是让农民抗风险能力增强,并且将不使土地兼并大规模发生,所以他现在的田租政策还是暂行的,今后还会改变的。
这些改变什么的暂时不说,那是与时俱进的,只是尚可喜出走再次成为了东江镇人引起朝廷关注的大新闻,牵连着沈磊的字号沈子坚在朝廷许多官员挂在口上,台湾竟然收留了几十万辽东难民的事也正式流传开来。
还好在台湾与大明沿海官府没什么冲突,自己倒是内忧外患不少,所以朝廷上对尚可喜投靠台湾这个事主要是想不通,其他征讨之类的意见没有人提议。
算来也是,荷兰人占彭湖也是驱逐到台南就不管了,此时传说中一个大陆富人移民台湾去垦荒更算不上是坏事。而且移民最多是辽东难民,这对朝廷乃是能省下大笔救济款的好事。
何况尚可喜去了台湾总比如孔有德似的先在内地作乱,然后投降满清好。这一点朝廷官员还是拎得清的,又不牵涉朝廷各派党争利益不至于太过追究,知道是东江镇内部矛盾激化所致因东江镇作用不大也不当回事,所以更没人对沈磊喊打喊杀。
反倒是有人觉得让沈磊进贡一下也许可以点缀点喜气,只是台湾地位尴尬,那里现居住的多数是辽东难民及天朝弃民,应该设官治理才对,因为无力去台湾也不愿多事除了几个心思活络者转过念头,整个朝廷对尚
第187章 摘桃比种桃容易
复社中不少人有救时除弊之心却不得其法让后人唯有扼腕痛惜,究其根源乃是此时知识分子只有政治诉求而无经济利益诉求,论经济上他们自己乃是特权阶层,所以既不是调整经济利益分配又不愿自己分担社会责任,仅在人事、派别上纠葛,这样的做法注定挽救不了大明只有失败一途。
义军、复社的消息给沈磊带来的仅是对大明情形的一些了解,在价值上并不大。这是由他的计划决定的,他没有计划借义军与官军作战获得好处,也没准备拉拢或打压复社某个人,只要旁观一下至多分析对移民的影响所以心平气和。
他心平气和地看大明情形,他的岳父与大舅子闻知尚可喜投靠台湾一事后惊讶地发现沈磊的实力早已超过了他俩的认识。
即便是李青冶对沈磊比较佩服,一直劝他出来考试,但这些年雄心壮志磨灭了不少,对沈磊迟迟不肯出来参加考试心也淡化了许多,虽然两人长通信件可已经亲情多于激情。
为官在外回家的机会不多,更因祖父死后父亲也在外为官,其母虽回家侍奉公公一阵,与丈夫小妾关系不大好然而也在公婆俱亡下随着丈夫离开了家。
这一来李家在胶州老家仅有青冶堂叔在,他与父亲这几年难得回家,更难得见到沈磊,见到了也没有深谈他在台湾的发展情形,只知道两家在商业上合作非常好,这一二年一年已有三四十万两银子可分,让李父对女婿的满意度也直线上升。
因为与沈磊合作做生意李家原只是胶州第一大户,现在在山东也是排得上号的,而且因为各种金钱交易李家在官场上人脉更广了,不过这些青冶并不大参与,而且李家对女婿在台湾并不多言,所以沈子坚是谁不大有人知道,是李家女婿更少有人了解。www
但反过来说李家对女婿在台湾创建起多大势力确实也是了解不多,如青冶根据他的估计沈磊在台湾已经有三四十万人口,近万部队,也算是独霸一方。
能有这个估计乃是青冶从沈磊、青萍信件与几次难得见面的片言只语及一些传言中了解的。这不是说沈磊与青萍在隐瞒他,而是他觉得沈磊成为一个超级大地主仍然不如考上进士,成为朝廷大员风光。
虽然沈磊作为普通富户成长与他家差不多的富户也是锦衣夜行,实在不值得称道。在他看来沈磊乃是自甘下游,虽说这些年在李家提携与自己的努力下在台湾有一县之地,也是化外之地。
作为传统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当然也是传统的,这让青冶看问题的目光与评价不可能认同沈磊的行为。因为他认为沈磊参加考试成为朝廷官员财产上不可能有现在这样多,但从公来说实现了儒家思想的个人政治抱负,从私而言大明的家产比海外光耀。
从整个交往史上青冶实际上随着他的激情越来越消磨已经开始慢慢认同起沈磊的行为,有时在官场上不遂心觉得妹夫有一县之地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也是不输于朝廷七品知县,做个草头王关起门来称尊比在官场上常受气也不算差。
在尚可喜投靠台湾前李家父子对沈磊的认可都有一定的转变,如青冶已不再热心让沈磊出来参加考试,觉得他如此做从普通人角度看已经属于蛮成功了。而他的父亲对女婿实际上一开始是不满意中带着期望的,毕竟女婿的文才比儿子出色。www
后面虽然沈磊不再出来参考他的接受程度也大于青冶,这乃是双方经济上关系密切,而且相对而言在经商获益上李家沾润沈磊更多些,父子间在这认识不一样乃是青冶不掌家,父亲对家庭财产经营状况更了解的缘故,因而知道是沈磊主动让李家参与或代办的,有这利益投靠其他人也可以的,不是绝对要与岳家合作的。
因知道与女婿的合作让李家一下子财产扩大了一倍以上,势头还在增加对沈磊的满意度从在及格线上下浮动变成九十分以上。虽有时觉得女婿入官场或许更好些,再一想这考试也是有运气成分,沈磊三考四考仍然不能考中进士也不稀奇,进入官场也不定顺利。
如此一想女婿帮丈人家一起挣钱更好,正因为有经商的事要打点李家不仅财富猛增,与官场诸同僚、同年关系也增进太多。所以女婿没有入官场成为助力而成为发财助力真不算坏事,在官场上女婿不定还会得罪人,用钱开道更加万无一失。
这是在尚可喜投靠台湾前青冶父子对沈磊的观感现状,而且李父对女婿在台湾创建了一块有几十万人的基地比青冶更加满意,这个分歧乃是李父毕竟人老成精,觉得此时世道不靖有此退步肯定是比没有好。
相比之下丈人对女婿的实力也比青冶了解多一些,主要是这几年大明形势有些不大好,他不觉得已经十分糟糕也不妨他开始留意,通过一些情报来源一分析知道沈磊在台湾少不得五六十万人了,差不多已经达到了一个人口稀少的府的水平。
第188章 李琪单身赴台湾
这尚可喜是在崇祯六年十月才投台湾,等事情传开沈磊青冶父子写信询问已经在崇祯七年。后面岳父欲将庶子弄到沈磊这里他也无法生硬推开,毕竟现在黄河运送移民有岳父不少关系无法一推了之。
人情无处不在,关系莫论中外,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沈磊前世也是对有些同学羡慕妒忌恨过,叹社会不公,现在轮到他卖人情了,不少人进入更好位置实际上也是有人向沈磊推荐与要求来的。
这用人确实是比较困难的事,不比机器上零件有各种指标。而用人如用了赵括打了败仗成为纸上谈兵;用了诸葛亮成功了便赞叹他能未出茅庐就能三分天下,但在成功失败前根本没什么依据,事实上仍然是以成败论英雄。
这是闲扯,沈磊接到岳父欲让其庶子来台湾找份事干没什么犹豫就答应了。这一来是看在双方合作紧密,又是十分亲近的亲戚面上,还有就是这二人岁数不大,好歹也是识字的人。
现在台湾虽然有进士来投靠,但仅是一个胡文东此时在巴达维亚,下面倒是耿仲明、尚可喜带来的举人共有五个,原来台湾只有童生多一点,来得是读书人终究也是需要的。
即便是沈磊一开始就重视教育,但他培养出的童生级别的人才到现在也不过数百人,分散在工业、商业、政务与教育、军队实在不算多。特别是下南洋各地机构需要的文职人员不少,好在军队的干部现在少说能识二三千字,完全能临时充当民政干部用的。
现在台湾最不缺识字而文学水平不大高的人,不过这已经有翻天覆地变化,如大多数工匠们虽只识得一二千字加学会简单计算,已经让他们的独立工作能力大幅度提高,因为一张简图加标上数据他们就完全可以依图施工了,不再是死记祖传手艺。
还有炮兵就是给满清或大明的军队同样的火炮也是斗不过护卫队的,因为护卫队训练有素外还识字与学过相关知识,知道炮弹为什么落什么地方,能通过计算达到目的,而不是如满清、明军只能直射或毛估估瞎碰。
说这些只是说沈磊深知知识才是力量的真实性,而岳父二个庶子之前与他关系冷淡,他从自身利益也是不会绝对拒绝,只有安排上会有些区别。如这两人实在是草包他也会给予较高薪水弄个闲职养起来,真有本事提拔上肯定也会优先一点。
不过沈磊与青冶父子通信往来即便是有哨海定期来往前口子村也是大半年工夫才议定,等青萍的异母弟弟到达台湾已经是崇祯七年年底了。
后世一天电话搞完,二三天赶路到人的这点事花费了大半年才完成让沈磊唯有无言以对。这也正是他没有几十万军队不想上大陆的原因,单有强悍军队打仗能嬴,可没有守备部队只能打下一个地方招兵买马、招降纳叛整理出一支守备队才能继续作战,要爽快一点不可能。
人到台湾是只有一个李琪还是没带家眷,摆明了对来此并不看好的样子,而且其母大概不舍得还只让来了大儿子,对此沈磊也没有意见,反正岳父的面子肯定要给,来了也会适当安排与超常规培训,不来对方只是青萍的异母弟弟不可能太热心去求着。
不过来得人终究要先招待一番,于是李琪到达基隆即被带到沈磊的家并安排住进客房。当天还多弄几个菜设宴家人接风一下。
这次见面李琪成熟许多,虽然作为官二代加母亲宠爱那也只是少年时纨绔,其实此时也受一些挫折知道光凭父辈已经不吃香了,如他兄弟俩的婚姻就比大哥降低一级,连一些有些才华的人与他兄弟俩渐行渐远,只剩下表面客气,真还围绕他俩身边的都是帮闲人物。
此时仍然是个童生李琪也知道自己这一生不可能通过考试成为官员了,如此悲观乃是真明白自己咬文嚼字的文才确实无能,能中个秀才已经到顶,然后就是混吃等死,没什么其它出路。
已经二十有六的李琪为人夫、为人父,当然不甘心在父亲庇荫下度过一生,而且父亲已老,家族中迟早轮到长兄作主,虽然家中财产大增只要长兄不顾颜面打压他兄弟二人十分容易,因此一兄弟俩现在见到青冶有些巴结意味,不再如少年时仗着母亲受宠有些分庭抗礼般举动。
还有兄弟二人也知道家族财产主要是与青萍姐姐的夫君合作才如此对沈磊也抱有善意,不再如少年时觉得他不参加考试乃是自甘下贱,实属于不可理喻的乡巴佬。
毕竟别人读书比自己兄弟俩人不知强几倍,在发家致富上也是有一套,虽然也是靠岳家庇护但这经商本领觉得也是远不如。
特别是知道沈磊在台湾渐渐移民几十万,开垦良田一百万亩以上对他愈加佩服。因为上百万亩良田的大户在山东一只手也数得完,放山东自己父兄虽然都在官场也不一定罩得住的,放在台湾没有人与他抢连税或官场上打点也不必,比同样的地主舒坦多了。
&nbs
第189章 渐次春风过玉门
有热情接待并让警卫员带着看了几个如冶炼厂、造船厂等工厂,听到一些人们议论李琪才更觉得来对了。仅看这些工厂的震撼就够大的了,之前也算参观过父亲任地的一些作坊觉得新奇与规模不小,此时见到高炉不亚于旧社会乡下人到了上海十里洋场。
这高楼大厦乡下财主几十间楼房那里能相比,而高炉与小作坊的更是差了几个等级。还有造船厂陆地看到的船比乘坐的船更加壮观,看到的又是二千吨级的庞然大物,让李琪也有些叹为观止。
他来时坐平海已经觉得渡海如履平地,如此感觉乃是来时未遇大风,加上这一生不停随父亲从一个任所到另一个任所舟车劳顿惯了,不大晕船。只是乘船与站在陆地看到整船全貌差距不小。看到这里的工厂如此庞大李淇觉得之前对沈磊的分析还远远不足。
这些工厂一个家族有一家已经够得上大财主级别,而前口子村那里不算,仅台湾这样规模的工厂还不少。再乘轻便马车去淡水游玩一天,觉得自己过去的见多识广在这里变成了孤陋寡闻了,因为整个淡水新鲜东西多到他根本想不到。
另外淡水的市面之热闹也是出乎李琪意外,他到过两京苏扬,确实是见过场面,但那些地方的主要大街热闹的是穿金戴银、绸衣缎袍的富人,普通州县可是只有二三十家集中在一起的商店比较热闹,可在淡水不仅游乐场里人满为患,连偏僻街道也有不少商店。
依李琪经验这样的兴盛市面消费量比不上两京苏杭扬等几处大明城市,比其他省城也不差多少了,更关键这里的消费者主要是沈磊手下的工人、农民,在台湾普通人这样富裕可见姐夫的财力之大不是一般庞大,说他比皇帝还富有仅以银子计算也有可能。www
在休息的这几天时间李琪看到了台湾的强大;台湾的富裕;台湾的新奇,此时才对自己此行更加期待与庆幸起来。至于来时的种种忐忑早已丢开,因为到这里受到不错招待与带领参观还用得着这里不欢迎他,仅有的不安就是他自己是否有能力干好事。
毕竟他再纨绔随着年龄增加与多次考试失败这自信心也大受打击,不可能如少年时那么不知道天高地厚,觉得父亲乃是父母官,一切都不是问题。现在不甘心混吃等死,机会还是过去他兄弟俩认为不求上进的土财主姐夫给予的,做不好太丢人了。
在李琪从忐忑心情走出,将纯找个机会转变更有心干事等转变沈磊在一天下午将他找去,在阳台上边喝茶边聊这几天休息怎样,参观了工厂与淡水有什么感想。
二人是第一次单独在一起聊天,李琪此时发现沈磊的神态竟然比父亲还有一种上位者的气度,及睿智者的从容,与自己根本不是一个级别,怪不得算得上有青年才俊之名的大哥对他推崇备至。
不过此时也不必隐瞒什么,李琪将自己的观感直接叙述,大意就是几个想不到,想不到这样大的高炉能建造起来,那铁水还真是如渠道开闸般流淌,如此多铁能派上的用处很骇人想不到船能造成如此巨大,比得上一个不小财主的宅院,运送的货物要多少马车才能载完
除此以外李琪还说了想不到乘马车会如此舒服;那路如此平整;桥那么长宽平,下面行船一点不影响;房子那么高大、、、
最让他想不到的是淡水如此繁荣,街道平坦洁净,还没有一个乞丐。作为随父亲到过多地的官二代也算是见到过繁华之地,但苏扬两京的繁花似锦让他此刻才意识到那是纸醉金迷,完全是畸形的,因为繁华街道不远处就是低矮窝棚,街上还少不了饿馁之色,穿着无法遮体的贫民、乞丐。
猜你喜欢